第一目 A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867&run=13

夏禹 姒姓夏后氏, 名文命,号禹,为黄帝轩辕氏第三十代孙。禹的父亲名鲧,
母亲是今境内莘冢集一带的有莘氏女修己。帝尧时,中原洪水成灾,百姓愁苦不堪。
鲧受命治理水患,他用堵截的方法治水,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被流放到羽山。
禹奉舜命,接替父亲继续治水,他实地察看水情,认真总结父亲失败的原因,改革治
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他亲自测量地势的高低,规划水道,开挖沟渠,疏通水流,
引洪水入海。三十岁那年,禹在治水途中经过涂山(今曹县南土山集一带)时,遇到
涂山氏女娇,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娶女娇为妻。婚后四日,禹就离家继续外出治水,
后来,妻子生了儿子,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儿子的哭声,依然没有回家,为了治水,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住着简陋的席篷,手持
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洪水
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又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
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在治水的过程中,
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作了详细了解,将天下划为九州,并因地
制宜制定不同的管理规制。天下秩序井然,人们安居乐业。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
禹的功绩,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并把他选为继承人。禹在涂山大会诸侯,接受天
下诸侯的祝贺,“执玉帛者万国”。舜去世后,禹即天子位,国号夏,为中国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禹在位十年去世,后人尊称大禹。

商汤(约公元前16世纪)子姓,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汤、武唐、汤等,始
祖契。汤是商朝的建立者,亦是历史上有名的圣明君主。商祖契是帝喾的儿子,商族
的祖先。《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喾次妃简狄在河边洗澡时,“见玄鸟堕其卵,简
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大后,协助夏禹治水,因功封于商地,赐子姓。契传昭
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凡十
四世,相当于历史上的夏朝。《尚书·序》说,自契至汤,商族经历了八次迁徙。到
汤时,回到帝喾所居之地亳,并在此建都(今曹县南十多公里)。汤继位商侯,为夏
之方伯,得专一方征伐,负责对不听政令诸侯的征讨。汤有大志,自商迁于亳,图谋
发展壮大。他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听说伊尹贤能,两次派人以厚礼迎聘伊尹,伊尹推
辞,汤乃降身求贤,亲自驾车去请伊尹,史称“成汤三聘伊尹”,终于娶有莘氏为妃,
使伊尹以陪嫁男仆身份入商。汤拜伊尹为右相,委以国政。为了争取东夷族的支持,
商汤又拜前来归附的薛国首领莱朱(仲虺)为左相,让他与伊尹一起辅佐自己。商亳
西南是葛国(今河南省宁陵县北)及其附庸载国(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那时,祭
祀天地鬼神是头等大事,葛伯却不干,商汤派人去问原因,葛伯说没有牛羊作供品。
汤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把牛羊杀了吃掉,仍不祭祀。汤又派人去问,葛伯说没有粮食
作供品。汤派亳地的百姓去为葛、载国耕种,老弱童子去田间为助耕人送饭时,葛伯
却让人在途中抢饭,并杀死一个送饭的孩子。史称“葛伯仇饷”。商汤忍无可忍,以
为匹夫报仇之名,率兵一举消灭了葛国。葛国和相邻的载国都归顺了商。商汤素有仁
德,有一次外出,看到郊野四面都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从天上来的,从地
上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落入我的罗网。”商汤说:“嗳!你这样把禽兽都打光了!”
于是让他撤去三面的网,并祝祷:“想往左走的就往左走,想向右逃的就向右逃,不
听命令的,就落入我的罗网。”人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的仁德达到了极点,恩
义施及禽兽。”成语“网开三面”即指其事。随后,与之相邻的四十个诸侯国归商。
而此时夏桀更加暴虐,并以天命自居,把自己比作太阳,说:“我有天下,好比天上
有太阳,太阳会没有吗?”拒不听从良言劝谏,以致广大民众愤怒地高呼:“是日何
时丧?予与女皆亡。”商汤朝见夏桀,有人告发商汤有异志,势力强大,对夏不利,
夏桀囚商汤于夏都钧台。伊尹献美女、珠宝给夏桀,汤得以回国。商汤归途经过洛水,
投璧盟誓:“承天命,顺民心,一定剪灭夏桀,再渡洛水。”商汤回到亳都,积极准
备伐夏,他修德政,宽民力,商国大治,势力日渐强大。商汤听从伊尹建议,不向夏
桀缴纳贡品,夏桀为此起九夷之师伐商。商汤看到夏桀还能召集许多诸侯,就表示认
罪,很快将贡品送去。事后很多诸侯都派人向商汤道歉,表示以后不再听从夏桀命令。
后来夏桀再召集诸侯伐商,诸侯都推辞不应。伊尹说:“夏可以伐了,听从他的诸侯
不多了。”于是,商汤在景山大会诸侯(今曹县东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他登上山
顶,祈天应命,演兵耀武,作《汤誓》,历数夏桀暴行,称上天让我伐夏代之,诸侯
一致拥护,史称“景亳之盟”。这年,汤征有洛、荆,都取得胜利。随后,汤北伐夏
的与国韦,又伐顾、昆吾。那些诸侯国的人都说:“我们盼望商汤来征,如大旱时盼
望云雨一样。”此时,商的势力日盛。夏桀对商的强大感到不安,他把军队都部署在
与商相邻的东方,用以抵挡商的进攻,而放松了西边的防守。商汤接受伊尹的建议,
精选良车七十乘,精锐之士六千人,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
都,夏桀未及接战,大臣守卫多被杀死。夏桀只带少数随从仓皇东逃。两军战于有娀、
鸣条,夏桀大败,退保三鬷(今定陶西南),商汤乘胜追击,攻克三鬷获夏国宝玉、
重器,流放夏桀与妻子妺喜于南巢。商汤灭夏后,让义伯、仲伯作《典宝》,以示夏
国宝器改归商国。有人劝汤迁置夏社,汤自觉不妥,未迁,于是作《夏社》,安抚夏
人,又思念夏禹功德,改三鬷为曹。在三鬷附近的泰卷陶,右相伊尹宣告伐夏已彻底
胜利,左相仲虺作《仲虺之诰》,推原上天立人主治万民之意,申示商取代夏是上天
令汤吊民伐罪,不是商汤犯上作乱。商汤回到亳都,在亳东郊(今曹县阎店楼镇王黑
楼村一带)设坛祭天,举行三千诸侯大会,祝贺伐夏成功,天下统一,大家称赞商汤
恩德施于天下,宜为天下诸侯之王。商汤辞以功德浅薄,三次推让,诸侯一致拥护商
汤为王,汤始登天子位,作《汤诰》,要求诸候“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
“大罚殛汝”。将夏朝象征天下九州统一的九鼎迁到商邑。商汤称王建商,改变历法,
由夏历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崇尚白色,定白天举行朝会。商汤建国之初,天
下大旱,七年无雨,庄稼不能生长,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商汤亲自祈天求雨,他穿
素衣骑白马,剪发枥手,登上景山桑林,把自己作为牺牲(给上天的供品)架在干柴
上,自责不足之事六条:“是不是我没有把政事办好?是不是我过分使用了百姓?是
不是我的宫廷过于豪华了?是不是我听信了女人的枕头风?是不是官员中行贿受贿的
风气太盛了,我没有管好?是不是好进谗言的小人得势了,我没有察觉?为什么这么
长时间都不下雨,庄稼都要旱死了?”愿更加努力,不负上天,并请上天降罪己身,
不可降大旱惩罚无辜百姓,祷告未完,而大雨降下,旱情解除,万民欢呼商汤神明通
天。商汤在伊尹、莱朱的辅佐下,以德治国,勤政爱民,“饥者食之,寒者衣之”,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百姓亲附。其势力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陕西,北至辽东,
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大国。《诗经·商颂·殷武》上说:“昔有成汤,自
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由商汤开创的商王朝,历经31位君
主, 存世600余年。商汤为侯17年,为王13年,去世后葬于亳北涂山之阳。商武丁等
曾修葺汤王陵庙,多次祭祀商汤。春秋末期,宋国仍把汤王陵庙当作祖先宗邑。历代
朝廷或地方官员都在春秋二季祭祀。商的后裔有宋、孔、戴、庄、汤、商、殷数十姓。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名伊挚,夏朝有莘国(今曹县北莘冢集一带)人,出身
奴隶,被商汤拜为右相,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相传伊尹的母亲是一位住在有
莘国伊水岸边的采桑女,怀有身孕,一天夜里,梦见神人告诉她,如果有一天看到家
里的石臼里出水,要赶紧往东跑,千万不要回头,神人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早晨,
她果然看到自己家石臼里出了水,就赶紧告知邻居,并往东跑去,大约跑了十多里,
身体实在累坏了,就停下来忍不住回头一看,见自己家变成了一片泽国,因违背了神
人的话,她的身体变成了一棵空桑树。不久,一位有莘国的女子来到桑田采桑,听到
远方传来婴儿的哭声,她顺着哭声来到一棵大桑树前,看到树洞里有一男婴正在啼哭,
于是她把男婴抱回去献给国君,国君又把男婴交给他的厨师抚养。由于这个男婴是在
空桑间拾到的,不知名姓,就称他为伊。清光绪十年(1884)《曹县志》记载,莘冢
集东约十里有龙泉寺,其碑亭后就是空桑。伊尹是个聪明勤恳且有心计的人,虽耕于
莘野,却胸有大志,乐尧舜之道。商汤三聘之后,作为有莘氏的陪嫁奴隶负鼎案入商。
伊尹的烹调技术高超,做出的饭菜味道极好,汤吃后赞不绝口,就召见伊尹询问做菜
的技巧。伊尹就以烹调为例,向汤阐明自己的治国主张,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
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驰懈怠,只
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十分佩服,认定伊尹是个治国安邦之才,要拜
其为相授以国政。伊尹认为,汤虽仁慈,但国小民少,即使采纳他的意见,其功效也
少而慢;夏桀虽不仁,但为天下之主,若采纳他的意见,立即改进政治,很快可以取
得成效。 伊尹于是到夏, 劝说夏桀修德政,行尧舜之道,为万世立法。夏桀却说:
“吾先祖禹以功得天下,今天下一统,万民各安其业,为君主理当享乐,声色犬马,
珠宝玉器,应有尽有之;为民理当效力君主,出力吃苦,产物先供君,有宝必献主。
君民身份不同,何得同甘共苦。哪个国家不纳贡,我必征伐;哪个庶民不服从,我就
派官吏斩杀他。只有天下人畏惧君主,哪有君主心忧天下人的!”伊尹进言多了,夏
桀不耐烦, 群臣生疑忌。 有人向夏桀献计,杀掉伊尹,以消除隐患,夏桀叹气说:
“这个人说的也不错,但我就是不想实行他这一套,反正他这一套也没人听。我杀个
人也不过像踩死个蝼蚁一样,可是我不能乱杀人,现在杀了这个‘东方仁人’,不是
让天下人嗤笑我吗!你们不要给我出馊点子了!也许说不定有一天,我会改变主意,
采纳他的道理哩。”从此伊尹既不被用,也未受贬,生活待遇还更好了,群臣越发不
服气, 纷纷想办法赶走这位“东方仁人” 。一天,伊尹走到野外,听到夏人唱道:
“桀王无道啊!我们累死也吃不饱。商汤仁慈啊!亳人福份好,我们逃到亳地去吧,
何必受这穷苦的煎熬!”伊尹听了,不觉泪流满面。第二天,他又向夏桀进言:“禹
王创建夏朝,至今四百余年,大王若恪守祖训,使民以时,用物俭约,夏将福祚万年,
若……”夏桀没听完,就打断了他的话,挥手说:“先生高明,您走吧!让我耳边清
静清静,快快乐乐地过下去吧!”群臣都哈哈大笑,伊尹尴尬地走下殿。他明白夏桀
已毫无悔改之意了,就立即束装东归。夏桀不听伊尹劝告,又杀了向他进谏的大臣关
龙逄,从此身边无人进谏,更加暴虐无道。伊尹回到商亳,在北城门遇到商汤的贤臣
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述说离夏返商的心情,告以夏国的情形。伊尹决心辅
佐商汤,使商汤取代夏桀,他给商汤讲述远古帝王的业绩和九类君主不同的作为及结
局,劝汤替天行道,伐灭夏桀而有天下,商汤拔簪折之为二,盟誓说:“愿戮力伐夏,
同奋斗,共安乐。”汤又说:“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容貌,看一看民众就知道
国家治理的好不好。”伊尹赞扬说:“英明啊!听得进善言,德行才会进步。要能治
理国家,抚育万民,应任用有德行做好事的人为官吏。王,您努力再努力吧!”汤在
伊尹的辅佐下,行德政,宽民力,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伐葛、载,
征洛、荆,使商的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几年时间,商成了东方大国。商汤的强大,使
桀受到威胁,夏桀二十二年,商汤朝见夏桀,有人告发汤有反叛之意,夏桀把商汤囚
禁于夏都钧台。伊尹献上许多美女和珍宝给夏桀,请求赦免商汤,并说商征伐诸侯是
履行夏方伯的职责,是为夏朝树立威望,并非反叛夏朝。夏桀说:“看在献来美女、
珠宝的敬意上,就饶了汤吧,料想你们也翻不了天。”伊尹又暗中贿赂夏桀宠信的近
臣赵梁。第二年春天,夏桀释放了商汤。为了表示安抚,又把位于亳东北的赞茅(今
成武与单县之间)赏给了商汤。汤回到亳地,更坚定了灭夏的决心。夏桀二十七年,
伊尹教汤以停止向夏桀纳贡的办法,试探夏桀在诸侯中的影响力,待九夷之师不听夏
桀号令时,伊尹建议商汤开始伐夏,与商汤一起率兵北伐韦、顾、昆吾,剪除桀的羽
翼。此前,伊尹还多次到夏探查情报,取得夏桀元妃妺喜的信任,了解到夏桀有梦:
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知道夏桀自以为居于西方,
上天预示他将胜利,只在夏国东方设防,放松了都城守卫,就力劝商汤绕道夏国以西,
奇袭夏都,同时应“西方日胜”之象。夏桀三十一年,商汤按照伊尹建议,不顾天旱
和农时,兴师伐夏,亲率死士六千,绕道夏都以西,出其不意,一举攻入夏都,夏桀
毫无防备,仓惶东逃,战于有娀、鸣条,连战皆败,退守三鬷(定陶西南),又被汤
攻破,最后夏桀被擒于焦门,放于南巢,夏亡。汤灭夏建立商朝,登上天子位。伊尹
作《咸有一德》,歌颂商汤品德纯正,宜为天下主。汤称伊尹为元圣,灭夏建商立首
功,训示商族世世代代尊崇伊尹,一如商王。商朝建立后,伊尹又辅佐汤王健全国家
制度,使官吏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否则就受到责罚,甚至贬为奴隶。伊尹注意体察
民情,改善民生,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爱护民众。因此,商朝初期,政治
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大治。商汤崩。太子太丁已先亡,伊尹立太丁弟外丙为王,外
丙在位三年,崩。伊尹又立外丙弟中壬为王。中壬在位四年,崩。伊尹又立太丁子太
甲为王。太甲即位后,伊尹更是尽心尽职,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教导太甲怎样做贤能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太甲不听,无视汤法,暴虐乱德,一意孤
行,使国家出现混乱。为了拯救国家,伊尹将太甲放逐至商汤陵旁桐宫反省,自己摄
行国政,接见诸侯。这就是史籍所载“伊尹放太甲”之事。伊尹理政之余,常去桐宫
训教太甲,太甲渐有悔过之意。三年后,伊尹认为太甲确已悔过自责,改恶向善,就
亲自迎太甲回朝,还政于太甲。太甲修养道德,诸侯归服,百姓安宁。太甲死后,谥
号太宗。伊尹为褒扬太甲,作《太甲训》三篇。伊尹又立太甲之子沃丁为王。沃丁临
政后,伊尹因年迈,不再过问朝政。伊尹享年百岁去世,沃丁以天子礼葬伊尹于亳城
东北(今曹县东南殷庙村)。后世商王对伊尹与商汤同等祭祀。伊尹不但是政治家、
军事家,也是发明家。史载汤时大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用以灌田,今之桔槔是
也”。他还教民作区田法,提高作物产量。伊尹还是熬制中药的发明人,商之前,人
们有病靠嚼食中草药疗治,伊尹教民切碎中草药,用陶器煎煮后,服用药液,后世称
为“汤液疗法”,这既增强疗效,又减轻毒性,成为几千年来中药疗法的主要剂型。
伊尹还被遵为食圣,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精辟的烹调理论,他“善均五味”,提
出了“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急时徐,灭腥去臊
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
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
之数”的调味理论,伊尹认为,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久而不弊,
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他
的“五味调和论”对于后世的烹调技术影响深远,成为中华烹饪与中华饮食调味理论
的源头。伊尹也被尊为烹饪鼻祖和厨圣。他高超的烹调技术和烹调理论,至今为烹饪
界所推崇。伊尹被称为“千古贤相第一人”,又以“伊、吕(望)”并称,杜甫诗赞: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苏东坡著《伊尹论》称赞他是“辨天下之事
者,有天下之节者”。夸赞他不以私利动心,“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
临大事而不乱”。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列伊尹于“仁人”。曹县东南20里有伊
尹墓,墓前是元圣祠,后人世世代代祭祀。

莱朱(约公元前16世纪)名仲虺,夏车正奚仲的第十二世孙,是继奚仲之后又一
位杰出的的薛国国君,又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左相。莱朱二十四岁继任薛国国君之
位。他带领薛民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着力改进生产工具,号召在各个村落的低洼地
带打井取水,发展农业;还倡导人们饲养牲畜,大力发展畜牧业。他设立农官,教人
们用庄稼的秸秆饲养牲畜,用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来提高土地的肥力。莱朱还重视手
工业的发展,对薛国的铜器制造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皮革、酿酒、养蚕、织帛等都
有一定的改进。在莱朱的带领下,薛国成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
国。而此时,夏桀奢侈荒淫,民不聊生,百姓对其痛恨万分,夏王朝江山岌岌可危。
商部落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国力已相当强盛,商汤决定取夏而代之。莱朱高瞻远瞩,
决定助汤灭夏。商汤任命莱朱为左相,伊尹为右相,莱朱和伊尹一道协助商汤推翻了
夏桀的统治。伐夏胜利后,归至泰卷陶(今定陶南),商汤觉得自己原为夏臣,却推
翻夏的统治,夺得夏家天下,心有愧意,莱朱为给商汤释惭,同时也为商汤顺利登上
王位营造舆论,写了一篇重要文诰《仲虺之诰》,诰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大
意为,天生民众各有欲望,无主则天下乱,天又生聪明的人来治理,使天下安宁,夏
桀昏庸失德,民生涂炭,上天乃赐给大王您勇敢和智慧,让您匡正天下,继承禹的功
业。《墨子·非命上》记:“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
之恶,龚丧厥师”。意为我知夏桀篡改天命,上天命令,由帝您讨伐他的罪恶,灭了
他的军队。申示商取代夏是上天让汤吊民伐罪,不是汤以下犯上兴兵作乱,商汤恩德
施于天下,宜为天下之王。文诰一出,商汤欣然,诸侯振奋,一致拥护商汤为王,自
此,商汤登天子位,成为商朝的开国之君。莱朱有一套强国之道,《左传·襄公三十
年》记载《仲虺之志》曰:“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这里讲
的“国之利”,即《左传·宣公十二年》:“仲虺所云‘取乱、侮亡、兼弱也’。”
莱朱一生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推举商汤登上天子之位。莱朱
死后,葬于亳城北,世称宋天堌。明代举人王崇献瞻仰莱朱墓后,曾作诗凭吊(见附
录·艺文选萃·诗歌)。曹县城南潘白刘村西南有莱朱寺遗址。

太戊(约公元前14世纪) 名密,商代第9王。太戊即位时,国势已经衰弱,太戊
立伊尹之子伊陟为相,用巫咸治国家。即位之初,发生亳廷桑谷事:亳有祥桑谷共生
于朝,一暮大拱。太戊害怕,询问伊陟。伊陟告诉他,妖不胜德,可能是国政有缺陷,
要赶紧修德。太戊听从伊陟的建议,修行德政,祥桑谷枯死而去。在伊陟、巫咸的辅
佐下,殷王道又得以复兴。太戊在位75年,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帝王。

盘庚(约公元前13世纪)名旬,是商代第19个帝王,他即位时,商王朝经过九世
之乱,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争斗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天灾频繁,危机严重,
国势已衰。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顶住压力,再次迁都。盘庚是一个有作为的
君主, 他决心用成汤的政策治理国家, 于是,渡过黄河,来到成汤住过的地方—亳
(今曹县南),居住下来,推行成汤的德政。经过盘庚的努力,商王朝呈现出政治清
明,社会安定,诸侯归心,天下大治的良好局面。《史记·殷本纪》记载:“盘庚渡
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
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 盘庚在位28年,大多数时间在亳理政,他居住过的地方叫贯
(今曹县南万楼村一带),“一以贯之”的成语就出自这里。盘庚去世后,“殷复衰。
百姓思盘庚”。盘庚居住地叫盘庚村,村建盘庚祠,历代祭祀不绝。明清时设盘庚里。
盘庚葬于亳北河邑(今曹县青岗集乡江海村一带),世称燕陵。

武丁(约公元前12世纪)名昭,盘庚侄子,帝小乙之子,自幼长在河邑(今曹县
北境江海),与民间普通百姓生活在一起,懂得生存不易和稼穑之艰,即位后在河邑
亮阴三年,“默以思道”,今本《竹书纪年》记:小乙“六年,命世子居于河,学于
甘盘。”《尚书·无逸》记:“其在高宗,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
阴,三年不言。”他深知人才的重要,遍访贤能,终得傅说,在傅说、甘盘、祖己的
辅佐下, 对内修政行德, 巩固统治,增强国力;对外实行扩张,征讨四方,开创了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武丁在亳祭祀成汤时,发生了野
雉登鼎耳鸣叫的事情,祖己趁机劝他勤政修德,不要奢侈浪费。武丁接受劝谏,勤于
政事,励精图治,终把商王朝推向鼎盛。武丁在位59年,庙号高宗。

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名胥余,商纣王诸父,官居太师。周灭商后,走之朝鲜,
建立了延续千年的箕氏王朝,为古朝鲜第一个开国君王。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
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
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己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此开始,看来国家肯定无
法振兴了。”纣王淫佚无度,箕子曾多次进谏,但纣王听不进去,仍一意孤行。有人
对箕子说:“您应该离开纣王了。”箕子回答:“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
理,臣子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
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纣王怕他逃走,便把他当做奴隶,囚禁起来。箕子
隐忍不走,弹琴聊以自慰。后人将他弹的曲子称为《箕子操》。周武王伐纣,商朝灭
亡。武王立即将箕子释放。武王访箕子,问“殷何以亡”,箕子不忍心说商纣王的昏
庸无道,而告以已灭之国所失,现存之国所宜。武王也觉问得唐突,于是向箕子问起
天道。箕子回答说:“早先鲧堵塞洪水,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上帝就怒气冲冲。
不按照天道大法九种,常理就会受到败坏。鲧被杀死,禹接续治水,上帝赐给禹天道
大法九种,常理因而有了顺序。这种大法,一叫五行,二叫五事,三叫八政,四叫五
纪,五叫皇极,六叫三德,七叫稽疑,八叫庶征,九叫飨用五福、畏用六极。”接着
又一一作了解释。武王一边听,一边让史官记下来。箕子讲完了,他才如醉方醒,口
里不停地念叨:“好!好!”后来,他召集公族和群臣,感叹地说:“商纣若用箕子、
比干、微子,吾今仍会困居西隅。尔等记下来:国有贤臣,社稷洪福也;《洪范》九
章,治国大法,谨慎地遵守,千万不要改变。”箕子不愿为周臣,率领殷人五千东去
朝鲜。武王封箕子为朝鲜王。箕子入朝时,把中土的诗书礼乐、医药卜筮都带到朝鲜,
教化臣民,使朝鲜习行中国礼乐制度,其衙门官制、饮食衣服全随中国。箕子教民八
条化移其俗,民夜不闭户,无为盗者,妇人守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礼,无买卖
婚姻,人民节俭敬睦,无争讼私斗。箕子朝周,经过故殷墟亳都(今曹县城南)凭吊
汤王,眼见商汤故都宫室毁坏坍塌,禾苗丛生,殷商六百年江山已失,触景生情,悲
从中来,想大哭一场,觉得随行人众,不合适;想小声抽泣,又感到近于妇人品格,
不禁脱口吟道:“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獞兮,不与我好!”殷的遗民听了,
个个都痛哭流涕。箕子最后一次朝周时,殇于中土。殷民葬箕子于亳西,与汤陵东西
相望。箕子墓在今曹县郑庄乡王胜普村南,韩国箕氏后裔多次来此拜谒祖先。箕子在
古朝鲜建立的箕氏王朝延续了近千年,最后一个君王箕准被燕人卫满驱赶至马韩。朝
鲜平壤乙密台立有箕子衣冠冢, 世称箕圣陵。 朝鲜古代三大诗人之一的李齐贤,在
《题长安逆旅》中,把自己的祖国称为“海上箕封礼义邦”;并且赞扬朝鲜与中国的
关系是“河山万世同盟国”。孔子曾叹比干、箕子、微子为“殷之三仁”。班固《汉
书·古今人物》列箕子为“仁人”。

吴起(约前440—前381)卫国左氏(今曹县韩集镇北)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
家、卓越的军事家。吴起为吴国王族之后,曾祖为吴王夫差,祖为太子友,友为越人
攻杀。吴灭后,吴起父母逃至卫国左氏城,富累千金,生子名吴起。吴起幼年丧父,
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年轻时胸怀大志,重守诺言,办事认真。吴起休妻就是一例。
吴起让妻子织丝带,他看到带子宽度小于规定尺寸,就让妻子另织,妻子说:“好”。
等到织成,再去量,仍然不够规定尺寸,吴起大怒,责备妻子既已许诺理应更改,为
什么织的仍不够尺寸。妻子说:“我一开始织起来就不好改变了。”吴起为此要休掉
妻子。妻子害怕了,就请自己的哥哥去说情。其兄说:“吴起是个讲法度、守信诺的
人,他说得到就能做得到,你不要再幻想改变他的主意。”他妻子的弟弟为卫国君主
看重,于是妻弟借助卫君的威权请求吴起改变主意,吴起也仍然不听。吴起在乡里不
如意,外出两年没获得一官半职,家资却耗费了大半,乡党嘲笑他除了败家,一无所
能,吴起当众受辱,无地自容,一怒之下,连夜杀掉诽谤他的三十余人。天未明,吴
起要东行入鲁,母亲哭送于卫国左氏东门,吴起亦泣下,咬破胳臂发誓说:“起不当
上卿相,决不再入左氏城。”遂离卫去鲁,拜师曾申门下。吴起勤于学业,小有名气,
娶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为妻。不久,母亲病死,吴起闻讯后,悲痛地哭了一场,但想
到自己外出尚未取得官职,又负罪在逃,且与母亲曾有信约,无面目回家,就狠了狠
心,请人代为料理母亲后事,自己终究没有回家葬母。曾申以孝行出名,知道这件事
后,就宣布与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遂弃文就武,发愤研读兵书,后经鲁相国公义
休举荐, 被鲁穆公拜为大夫。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强大的齐国进攻弱小的鲁
国。鲁国为抗击齐国的进攻,想任吴起为将,出兵抗齐,但因吴起娶齐国田氏之女为
妻,担心他不肯为鲁国效力,鲁穆公一时拿不定主意。吴起听说后,一心想成就功名,
就直言告诉妻子,妻子说:“大丈夫成名是千古事,我做妇人的哪能阻挡呢?”于是
拔吴起佩剑刎颈自杀。史称吴起“杀妻求将”。大敌当前,鲁穆公立即拜吴起为将,
命他统帅全军,抵御齐军的进攻。吴起带兵有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而军士都
能效死从命。吴起到了前线,并没马上与齐军开战,而是假意与齐军谈判,先向对方
“示之以弱”,并以衰兵之卒驻守中军,给对方造成一种“弱”、“怯”假象,使齐
国军队放松了警惕和防备。然后出其不意,以精兵突然猛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
溃,伤亡过半,残部狼狈逃回本国。鲁军大获全胜。鲁君要加封吴起,这时有人诋毁
他,并以他过去所做的几件事为例,说他不堪重用。鲁君因而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投奔魏国。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李悝
说:“吴起贪荣名而好色,但是,他用兵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于是魏文侯就任命
他为将军,令其率军攻打秦国。吴起率兵,一举攻克五座城邑。魏文侯看到吴起善于
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又任命他为西河守,以抗拒秦国和韩国。周
威烈王十七年(前409) ,吴起率军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
(今澄城南),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
合阳(今合阳东南),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置西河郡,任
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
里” 。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前389)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十倍于己
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
国。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
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
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
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
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
敌军的将士以明法。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
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
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士卒,而将军亲
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
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一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
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哪里了,所以我哭。”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辅
佐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曾与吴起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说:“美哉
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他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
于地形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右边有彭蠡,但不讲求德行,大禹把它消灭
了。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泰华山,伊阙(又名龙门山,在今
河南洛阳南)在南,羊肠(在今山西晋阳西北)在北,施政不讲仁爱,商汤将他流放
了。殷纣王的国都东面有孟门(古隘道名,在今河南辉县西),西面有太行山,常山
(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但施政
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
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国的人。”武侯说:“你
说得很对。”吴起任西河守,威信很高。魏国选相,很多人都看好吴起,可是最后却
任命田文(魏贵戚重臣)为相。吴起很不高兴,他对田文说:“请你和我比一比功劳
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卒乐于为国牺牲,敌国不
敢图谋进攻我们,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管理各级官员,
亲附人民,使财力充裕,你比我怎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镇守西
河地区, 使秦军不敢向东扩张, 韩国和赵国都尊从我们,你比我怎样?”田文说:
“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职位却比我高,这是为什
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人疑虑不安,大臣还不亲附,百姓还不信赖,在这个
时候,是由你来任相合适呢?还是由我来任相合适呢?”吴起沉默了很久,然后说:
“应该由你来任相。”田文说:“这就是我所以职位比你高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
己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他妻子是魏国的公主,公叔对吴起非常畏忌,便
想赶走吴起。他有个仆人对他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说:“怎么办?”仆人
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重视声誉,你可以先向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
我们魏国属于侯一级的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我看,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
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你就乘机向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
吴起,他如果愿意留在魏国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愿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
就可以探测他的想法了。’然后你再亲自把吴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发怒而轻
慢你。吴起看见公主那样轻慢你,他想到自己若娶了公主也会被轻慢,就会辞而不受。”
于是公叔照计行事,吴起果然看见公主轻慢魏相就辞谢了武侯的许亲。武侯因而对吴
起有所怀疑而不信任他了。吴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楚悼王早
就知道吴起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吴起一到楚国就被拜为令尹(相国)。他在楚悼王
的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第一编定官员的等级和权限,制定惩贪官赏功臣的章
程。第二以功论俸。第三厚待军士及家属。第四注重军事人才的选拔,强化军事训练
和战争的物资储备。第五坚持循名核实,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第六裁抑贵族的权利,
把贵人迁徙到边境,以充实空虚的边区。这些措施的实行,使楚国很快强盛起来,并
在短期内南平北越,北灭陈、蔡,遏制三晋扩张,西败强秦,威振诸候。吴起的改革
之举, 引起了被废公侯、贵戚的极度仇恨。周烈王二年(前381),楚悼王病故,停
尸宫中,旧势力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危险之际,吴起不得已逃到楚王尸旁,伏于尸
上,然而作乱者并未因此罢休,最后吴起被乱箭射死,同时箭射中楚王尸者七十多人,
太子即位后,均被诛灭九族。吴起一生奉事鲁、魏、楚三国,展示出出色的军事才能
和变法革新的智慧和勇气。吴起著有《吴子兵法》,现仅存一卷:有《图国》、《料
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它同《孙子兵法》一样,丰
富了古代军事理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曹县南)人,著名哲
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周鄙视功名利禄,一生只做过漆园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楚威王听说庄
周贤能,派两名使者,携带贵重礼物,聘请他做本国的卿相。庄周笑对楚使说:“千
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
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像
一头孤独的小猪一样自由自在地跑,难道能办得到吗?您快走开,不要脏了我的耳朵。
我宁愿像小鱼一样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去做官,被国君束缚住。”庄
子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
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恐慌,想阻止
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
名为鹓雏(一种类似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
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这时,有只猫头
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
声。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还曾巧论三剑,一言兴邦。劝谏赵国的
赵文王戒绝好剑之瘾,把心思用到一心治理国家上来。庄子安时处顺,穷通自乐。一
生贫困但不承认潦倒,曾向监河侯借过米。庄子通达生死之理,视生死如平常。妻子
去世,不哭反而鼓盆而歌;自己将亡,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
以万物作陪葬。庄子是个哲学家、文学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无动
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他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善于运用比喻
和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文笔雄奇,想象丰富,变幻莫测,气势磅礴,极富浪漫主义色
彩。他的散文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庄周还是一位气功养生学专家。《庄子》书
中载有重要的气功养生内容,其静功内容尤为突出。庄子晚年,离开家乡,北游南华
(山)(今东明县、牡丹区境),钓于濮水(今鄄城),筑台授徒讲道(在今牡丹区)。
著《庄子》一书。该书收有庄子所著文章及语录《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等, 是继老子《道德经》之后道家的又一部经典著作,唐天宝元年(742),皇帝下
诏改称《庄子》为《南华真经》。

魏冉(? —前264)战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
曾任大将军、 丞相之职。公元前295年,赐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曹县
西北) ,称为穰侯,前264年,病死于陶邑。今韩集镇北有魏冉墓。魏冉是秦昭王的
母亲宣太后同父异母的弟弟,帮助秦昭王继承王位,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
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年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
著。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等到昭王即位,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宣
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武王的母亲称惠文后,死于武王去世之前。宣太后有两个弟
弟:他的异父长弟是魏冉,她的同父弟弟叫芈戎,即华阳君。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
一个叫高陵君,一个叫泾阳君。诸多人中,魏冉最为贤能,从惠王、武王时即已任职
掌权。武王死后,因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物色并拥
立了昭王。昭王即位后,任命魏冉为将军,负责保卫咸阳国都的安全。他曾经平定了
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
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主持朝政,让
魏冉执掌大权。昭王七年(前300),魏冉做了丞相。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推
举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
喜。第二年又夺取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卸职。第二年重新任相,
昭王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今曹县西北),称为穰侯。魏冉封穰侯的第
四年,带兵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随后,又占领魏国的河
内地区, 夺取大小城邑六十座。昭王十九年(前288),在魏冉的操持下,秦昭王称
西帝,齐湣王称东帝,吕礼从齐国来到秦国,在他的劝说下,秦、齐两国国君取消了
帝号,仍旧称王。魏冉这次出任丞相六年后再次卸职。两年后,第三次任相,这次任
相后第四年,他又派白起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郢都,并在那儿设置南郡,秦封白
起为武安君。 这时的魏冉私人财富已经超过了国君之家。昭王三十二年(前275),
魏冉任相国,再次带兵进攻魏国,大败魏军,魏将芒卯战败逃往北宅,秦军随即围攻
大梁, 魏国大夫须贾看出魏冉一味经营陶邑的用心, 劝说魏冉不可围攻大梁,否则
“陶邑必亡,则前功尽弃”,接着又陈述了如果不攻打大梁,秦国能够取得的利益。
于是魏冉停止了对大梁的攻击,撤兵而去。第二年,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同齐国合纵
交好,魏冉又带兵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夺取了魏国的三个县,魏冉又增加了封邑。
第三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一起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
芒卯,斩敌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接着又把观津还给
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兵力,让他去攻打齐国,齐襄王非常害怕,暗地里派人送给
魏冉一封信,信中列举了五点不应该这样做的理由,魏冉看信后,不再进军,领兵回
国了。昭王三十六年(前271),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
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的叫范睢自称张禄的人,对魏冉越过韩、
魏等国去攻打齐国的做法不以为然,并劝说秦昭王不能再用这样拼命扩充自己势力范
围的人了,于是昭王任用了范睢。范睢劝说昭王,宣太后在朝廷内专治,穰侯魏冉在
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家还富有,如果这样下去,
在您身后,拥有秦国的就怕不是您的子孙了。秦昭王因此废了宣太后,免掉穰侯魏冉
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魏冉出国都关卡时,
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魏冉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整日忧愁郁闷,过了一年就
病死了,死后就葬在了陶邑西。随后,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今曹县西北的安陵堌堆
就是魏冉墓。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氾水(今曹县西北)人。西汉农学家。氾胜之出生在氾
水岸边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对农作物生长和栽培颇感兴趣,喜欢研究农业技术,注
意搜集、总结家乡农民的生产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汉成帝时,氾胜之步入
仕途,官居议郎。他受朝廷的遣使,以轻车使者的身份到三辅地区(今陕西关中)管
理农业。在此期间,他深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认真研究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利
情况,因地制宜地总结、推广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过实地考查,反复试验,
他总结推广了新的耕作方法——“区田法”。他把土地分成若干个小区,做成区田。
每一块小区,四周打上土埂,中间整平,深挖作区,调和土壤,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
肥能力。采用宽幅点播或方形点播法,推行密植,注意中耕灌溉等。区田法的推广和
运用,大大提高了关中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直到当代,氾胜之
当年推行的区田耕作法仍在应用。氾胜之对农业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大力推广
种子“穗选法” , 要求在田间选择籽粒又多又饱满的穗留作种子。他还发明推广了
“溲种法”(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现在推广的种子包衣法,就是利用
的这个原理。氾胜之为了总结推广群众中的新鲜经验,常常微服出访,走遍关中平原,
虚心向种田好手请教。瓠子是当时三辅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瓠子既不耐
旱又不耐涝,产量一直低而不稳。氾胜之听说有一位农民是种瓠子的行家里手,就亲
自登门拜访,同这位农民交朋友。他仔细观察研究这位农民的种瓠过程,自己还亲手
反复做种植试验,终于总结出一套瓠子种植高产技术,即“种瓠法”,用这个新技术
栽种的瓠子,个儿长得特别大,一个可抵过去的十个。氾胜之注重把群众的种田经验
同自己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他对北方的水稻、蚕桑、小麦、瓜果等作物的栽培技术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推广了种麦法、种瓠法、穗选法、种瓜法、调节稻田水温法、
保墒法、桑苗截干法等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氾胜之继承前人重农思想,
总结氾水一带人民农业生产经验, 结合关中人民实践经验,写成《氾胜之书》共2卷
18篇,这是中国最早的农学专著。该书记载了粮食、油料、纤维、瓜果等多种作物的
栽培技术和“区田法”、“扦栽法”、“溲种法”、“打井法”等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氾胜之晚年,正值王莽篡政,中原不宁,其子氾辑时任敦
煌太守,氾胜之随子定居于敦煌。

刘秀(前6—公元57)字文叔。西汉时出生于济阳县(今曹县西北白茅村一带),
汉高祖九世孙, 三十一岁即皇帝位,定都洛阳,开创了长达196年的东汉王朝,史称
光武帝。 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刘秀的父亲刘钦为济阳县令。刘秀降生时,正
值严冬,大雪封门,天气奇寒,附近的乡亲们只见县舍红光冲天,以为失火,都急忙
去救火。来到跟前,未见火光,只听见舍内婴儿响亮的哭声,大家都感到十分惊讶。
当年济阳大熟,一茎九穗,且都已成熟,刘钦认为是好兆头,遂给儿子起名刘秀。刘
秀九岁成为孤儿,随其叔叔到南阳生活。他早年性情温和,喜好务农,勤于耕作。西
汉[新]王莽天凤三年(16),刘秀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在长安期间,
看到执金吾出行的盛大场面, 联想起自己仰慕已久的美貌女子阴丽华, 发出感叹: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南阳。西汉[新]王莽
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刘秀与其兄刘縯在舂陵(枣阳)起兵,史称刘秀
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
备很差,起初,刘秀都是骑牛上阵,后世称刘秀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后经过激
战杀死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
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主力进行联合,从而扩大了力量,先后于沘水、育阳
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新莽地
皇四年(23),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对此,
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
前,只得暂且作罢。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昆阳大战,刘秀
率领将士抱着死战的决心,以一当百,势不可挡,以少胜多,力破强敌,新莽四十二
万大军溃败。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23)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
混战之中,新朝覆灭。正当刘秀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时,刘秀的兄长刘縯被更始
帝杀害。刘秀强忍悲伤,益发谦逊,悲愤不形于色。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
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对大哥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
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见刘秀如此谦恭,封其为武信侯。不久,刘秀在宛城即迎
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派刘秀行大司马
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刘秀到河北后,结交豪杰,灭掉在邯郸称帝的王郎,为
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
甥女郭圣通。 刘秀在河北的势力日益壮大。 随后,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更始三年
(25),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
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定都洛阳,仍称汉,史称东汉或后汉。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
年的时间,先后灭掉赤眉军,削平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
强割据武装。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
于一统。刘秀统一天下后,非常认真地总结前朝的教训,废除王莽的制度。他用全新
的方式管理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他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下令禁止残害奴隶。限制
豪强霸占土地,减轻赋税,免除部分县的徭役,关注民间疾苦。兴修水利,重视农业。
对各级官吏实行考察黜陟,罢免贪官,改任良吏,精减官员,裁并四百余县。在中央
则加强尚书职权,在地方废除掌握军权的都尉,以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使战乱
之后的东汉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籍记载,为了表示对自己出生地的感
恩之情,他两次免除济阳地百姓的徭役。他克勤克俭,从不恣意放纵,在给自己造陵
墓时,叮嘱下面的人不要太浪费,不要陪葬等。建武中元二年(57)二月,刘秀在洛
阳南宫前殿去世,时年63岁。他遗诏要丧事从俭,不许厚葬。刘秀在位33年而崩,谥
号光武,庙号世祖。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是“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
代君王。

吴质(177—230)字季重,济阴(今曹县韩集镇堤上范村一带)人。三国时著名
文学家,曹魏大臣,魏文帝曹丕的智囊人物。东汉未年,天下大乱,群雄角逐。曹操
为发展力量,西汉初平四年(193)在任兖州牧(治所在今鄄城县一带)时招贤纳士,
吴质应召而至。因其才学通博,受到曹操父子的赏识,成为曹丕的挚友、曹植的文友。
西汉建安二十三年(217) ,曹丕被已为魏王的曹操立为太子,他们的文友刘桢因行
为不检而遭贬,吴质也出任外职,先任朝歌(今河南淇县)长,又迁元城(今河北大
名东)令。朝夕相处的好友,一时零落星散。曹丕怀恋不已,经常跟吴质书信往来,
追忆昔时盛会,抒写朋友挚情。吴质深谋远虑,他曾面授机宜,帮助曹丕巩固了太子
的地位。曹丕是曹植的长兄,曹植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很受曹操的宠爱。曹操几次
想废曹丕改立曹植为太子。曹丕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就向吴质寻求对策。一次
他把吴质藏在车上的竹篓里接入宫中共商对策,被杨修知道了,就报告曹操。曹丕见
事情泄露,非常害怕,吴质说:“不要怕,没关系。”第二天,他让曹丕把丝绸装到
车上的竹篓里送回家中,杨修又密告曹操,曹操派人拦车检查,结果车上只有丝绸没
有人,于是曹操认为杨修诬害曹丕,不再疑心曹丕。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都去
送行。曹植出口成章,盛赞曹操功德,很引人注目,曹操十分高兴。而曹丕则相形见
绌,怅然若失。这时在一旁的吴质悄悄向曹丕耳语说:“待会儿同魏王辞别时,你什
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照着办了。因为出征打仗是危险的事情,生死
未卜,生死离别最令人伤情,所以曹操及左右看到曹丕哭得很伤心,都很受感动。于
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曹丕平时善于掩饰自己,言行检点,
注意跟曹操左右的人搞好关系;而曹植则恃才傲物,恃宠骄纵,不拘小节,引起许多
人的非议, 曹操终于打消改立太子的念头。东汉延康元年(220),曹丕即位,建元
黄初,成为三国魏的第一位皇帝,马上派人把吴质接到洛阳,任命他为中郎将,又封
他为侯爵, 让他持节督幽、 并诸州军事,治所在信阳(今河北冀县)。魏黄初七年
(226),曹丕驾崩,吴质深感悲痛,作《思慕诗》一首寄托哀思。魏明帝曹睿继位,
吴质仍受信任和重用。 太和四年(230),吴质被征调入朝,担任侍中,成为辅弼大
臣。他向明帝陈述安危大计,明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这对曹魏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重
大影响。吴质一向喜欢结交权贵,从不跟乡里百姓往来,在家乡名声不佳。做官后,
又倚仗曹氏父子权势,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引起人们的反感。太和四年(230)夏,
吴质病故,因他得罪人过多,被谥为“丑侯”,吴质的儿子为此一再上书请求改变,
直到吴质死后二十四年,朝廷才下令改谥为“威侯”。吴质的诗文风格表现了“建安
文学”的风骨。可惜其存世作品很少,仅有答曹丕书两篇,答曹植书一篇,收在《昭
明文选》里。还有《思慕诗》一首,存《三国志》本传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