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青堌集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818&run=13

境域 青堌集镇位于曹县城东南28.2公里。 镇政府驻侯楼村。北邻苏集镇,东与
单县高老家乡和高韦庄镇接壤,东南部一孔与河南虞城相望,南部与河南商丘梁园区
贾寨镇、刘口乡隔黄河故道为邻,西与仵楼乡、安蔡楼镇毗连。总面积140.96平方公
里。黄白河沿其西部北流至北部折向正东,于陈桥村流入单县,境内长达17公里;南
引黄干线自中部东向流出,于韦老家东部出境,境内长8公里。西南角有鸭子圈潭坑。
黄河故道横穿整个南边境。境域地处曹县、商丘、单县、成武、虞城五地之中心,为
五省八县商贸集散地。105国道与德(州)商(丘)254省道相交于镇驻地,庄(寨)
青(堌集)350省道至此,青(堌集)阎(店楼)公路自此发端,几条公路总汇于此,
形成控扼曹县东南交通, 云集八方游客的要冲和枢纽。建置 明洪武间,称青奉都,
洪武至正统年间,韩、樊等数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营建六村。清咸丰年间因战乱联
合筑寨,并将寨北的青堌寺之集市迁入寨内,改为青堌集。清时分属黄岗里、大彰里、
望鲁里。1939年2月,建立曹县第八区(青堌集);1945年9月复程县抗日政府于此建
立, 南部分属第二区(王堤圈)、第六区(高韦庄);1956年3月撤销复程县后改属
青堌集、王堤圈两区;1957年境内有青堌集和南李集两个乡;1958年设曙光人民公社,
同年底更名为青堌集人民公社; 1979年1月,将太行堤以南的16个大队划出,成立南
李集人民公社, 将北部武海1个大队划归龚楼人民公社,同时有安蔡楼人民公社东部
的3个大队和苏集人民公社南部的2个大队来属。 1984年1月建镇,将北部的14个自然
村划归红庙庄乡,将西北部的24个自然村划归袁辛楼乡,将西部的17个自然村划归望
鲁集乡。 1986年,辖30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29280人,耕地面积2224公顷。1988
年12月,红庙庄乡撤销,8个行政村并入青堌集镇,即车庄、朱小楼、朱牌坊、袁庄、
杜庄、赵双楼、鲁楼、北张楼。同年,袁辛楼乡、望鲁集乡撤销,14个行政村并入,
即潘庄、傅庄、胡六、赵小楼、朱庄、柴庄、高庄、朱楼、阎庄、任庄、宋楼、姬黄
庄、仵楼、赵老家。1989年12月,苏集镇朱老家行政村归属。2001年初,南李集乡撤
销, 其所辖33个行政村归属青堌集镇。2009年末,青堌集镇有86个行政村,206个自
然村,年末总户数24913户,99336人。其中男性50929人,女性48407人。年龄结构,
18岁以下人口21707人,18~60岁人口71328人,60岁以上6301人。人口密度704.71人
/平方公里。 有少数民族6个,28人,其中回族23人。乡村从业人员51448人,其中第
一产业27070人,第二产业10338人,第三产业14040人。农业 1986年,全镇耕地面积
2224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1288公顷, 农作物播种面积350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
2208公顷, 实现粮食总产6969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00公顷,实现总产616吨。其
中棉花播种面积662公顷,总产493吨。实现农业产值7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元。
1989年, 耕地面积403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922公顷,实现粮食总产15011吨;
经济作物面积2530.13公顷, 其中棉花面积2083.2公顷,总产1480吨。全镇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开始启动, 推广芦笋种植和蔬菜大棚生产。 1999年,农林特产税首次突破
120万元大关。 优质芦笋面积2133.3公顷,芦笋种植专业村达43个,成为闻名全国的
“中国芦笋种植第一镇” 。当年,粮食作物面积4510公顷,实现粮食总产19591吨,
农业总产值达到752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2009年,全镇耕地面积6409.53
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52.8公顷,总产7.8万吨,棉花面积533.3公顷,总产679
吨,其他作物面积1816公顷,农业总产值23000万元。芦笋面积1333.3公顷,产量2万
吨,种植专业村26个(西南隅南、西南隅西、赵楼、邱海、赵双楼、朱牌坊、朱小楼、
车庄、朱老家、班庄、袁庄、鲁楼、张三楼、胡六、傅庄、赵小楼、杜庄、武魁庄、
朱楼、 柴庄、刘庄、大官庄、阎庄、宋楼、任庄、刘楼)。林业 1986年,全镇桐粮
间作面积1733.3公顷, 农田林网面积2066.7公顷,四旁植树8万株。1988年,以发展
桐树和苹果树为主, 营造丰产林面积266.7公顷,农田林网面积2266.7公顷,发展果
园面积26.7公顷。 2000年, 以栽植速生杨树为主,大力发展农田林网和丰产林。至
2005年末, 农田林网达到3600公顷,丰产林1266.7公顷,林业产值14000万元。2009
年,全镇农田林网面积达到4200公顷,丰产林面积1533.3公顷,林木蓄积量26万立方
米,林业产值18000万元。畜牧业 1986年,全镇年末存栏大牲畜2320头,羊14364只,
猪3772头, 家禽28000只。1990年始,畜牧业向规模养殖发展。1995年,建成规模养
殖场7处, 畜牧总产值120万元。2005年,存栏大牲畜23000头,羊46000只,猪12000
头,家禽68000只,规模养殖场达120家,畜牧业总产值1400万元。2009年,全镇年末
存栏大牲畜662头,羊57585只,猪14295头,家禽490000只,产蛋797.8吨,规模养殖
户42家,畜牧业总产值2725万元。农田水利 1986年后,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
至2005年,全镇新打机井466眼,开挖沟渠32条,总长度65公里,修建桥、涵、闸318
座。2006~2009年,新建水闸1座,新打机井260眼,新修桥涵125座。农业机械 1986
年,全镇年末农机总动力5260千瓦。1989年,农机总动力9113千瓦,其中农产品加工
机械动力4000千瓦。至2005年末,农机总动力21716.04千瓦。2009年,全镇有拖拉机
306台, 农用汽车910辆,联合收割机85台,农用运输车3710辆。工业 1986年,全镇
有企业1058家, 其中镇办企业14家,村办33家,联户32家,个体企业979家,企业从
业人员3441人,涉及食品加工、造纸、面粉、建筑、农机具制造、交通运输、商业饮
食服务等多个领域。同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12万元。1995年起,加大个体私营经济
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有较快发展。1997年11月,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
口集团总公司、深圳大宝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堌集镇三家联合投资1400万元,在朱老家
村建立曹县中粮大宝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这是全镇第1家外商投资企业。随后,盛世
达纺织、盛庆食品、东欣木业、桑克斯食品等外资企业相继落户。2005年,民营企业
2600家,从业人员2.3万人。建有现代化芦笋罐头加工企业5处,年加工能力2.2万吨。
拥有方便面生产线22条, 雪饼生产线16条,桐木加工龙头企业6家。当年,全镇工业
总产值达到85620万元, 企业实缴税金总额达到1000万元。2008年,形成食品加工、
棉纺和桐木加工三大支柱产业。2009年,企业发展到28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
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 个体工商户2570户,企业总产值14.7亿元,出品创汇1600万
美元,从业人员2.8万人,实现利税4.3亿元。集市贸易 1986年,有集贸市场1处。此
后, 集贸市场不断增加。至2005年,增加到4处,分别为青堌集、李集、朱老家、柴
庄,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平均上市人数达5万人,平均交易额50万元。至2009年,
全镇集贸市场5处, 个体工商户1300户,年贸易额2.2亿元,上缴税收600万元。交通
该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镇驻地距曹县、成武、
单县、商丘4县市城区各30公里,105国道、350省道、254省道穿境而过。驻地南门设
青堌集汽车客运站1处, 属三级站,有多条长途线路运营,发往曹县、商丘、单县、
成武的班车每15分钟1班。1998年起,全镇实施村村通柏油路工程。1999年,完成350
省道(庄青公路)的改造。2003年,完成105国道(单县—商丘段)改造。2005年起,
对254省道进行改造。至2009年,全镇铺修农村柏油路、水泥路150公里。小城镇建设
及居民生活 1986年,镇驻地只有南北1条主要街道,是原复程县县城中心街,街道最
宽处12米, 最窄处不足8米,柏油路面老化、损坏严重,晴天尘土飞扬,阴雨天污水
遍地。1992年后,开展小城镇建设。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237个中心镇之一。
至2009年,镇驻地新开街道8条,宽度18米~34米,面积扩展到2平方公里,沿街两侧
全部建起高标准楼房,路灯、下水道配套齐全。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人民群众的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0万元。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0%。环
境卫生整洁, 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有50千伏安变电站1座,电信、联通载波塔2座,
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年用电量2800万千瓦时,固定电话装机容量达11200部,移
动电话达到3460部。 基础教育 1986年,全镇(含原南李集乡)有小学62所,幼儿园
13所,初中10所,在校小学生12420人,入学率96%,学前儿童入园1040人,入园率20
%。在校初中生2980人。有教师500人,其中民师230人。1990年,全镇撤并初中3所,
小学5所, 在校初中生3690人,小学生13900人。1991年,撤并初中3所(朱老家、任
庄、 柴庄),撤并小学10处,在校初中生4670人,在校小学生15800人。2005年,撤
并初中2所(镇二中、南李集农技校)。2006年8月,全镇教育改革,合理调整中小学
布局, 校长、教师实行竞聘上岗,撤并初中1所(镇职业中学),小学14所。调整后
有中学2所, 定点完全小学17所,非定点小学(教学点)8个,初中在职教师135人,
小学在职教师394人。同年8月,县第四中学撤销,其大部分教师被县一中、县三中、
县实验中学吸收,学生就近分流。2006~2009年,新增教学楼15幢。2009年,全镇有
小学教师406人, 中学教师135人, 中学学生1700人,小学学生7300人,幼儿园儿童
2200人。卫生 1986年,辖区内有县级医院(曹县第二人民医院)1所,设有门诊部和
住院部,科室齐全。2001年,原南李集乡卫生院改名为镇中心卫生院。2001~2009年,
新建病房楼1幢, 建筑面积1723平方米,添置CT、生化仪、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13台
套。 2009年,全镇有医务人员410人,病床350张。计划生育 1986年,镇设有计划生
育办公室, 有干部职工32人。1993年3月,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站,对全镇育龄妇女实
行建档管理。2005年,购置B超、微机、妇检器械等全套计划生育服务设备。2009年,
计生办及计生服务站有干部职工36人,村级计生主任86名,计生女专职副主任86名,
育龄妇女小组长400多人, 形成完善的镇村两级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全镇计划生育率
在98%,节育率达100%,晚婚晚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6‰。文体事业 1986年,
镇设有文化站、 广播站,有干部职工9人。文化设施有图书室、阅览室、影剧院、新
华书店等,有业余剧团、电影队、民间艺术队等组织,主要戏曲有豫剧、唢呐、快书、
坠子等。 1992年,筹资3万元建立镇电视差转台,全镇各村普及电视。1993年,建立
老年活动中心1处, 标准门球场1块。1999年7月,镇老年文体协会成立,有秧歌队、
剑术队、戏曲队、老年门球队、健美操队等群众性专业文体活动组织11个,业余队员
300人。 镇老年门球队、剑术队多次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2002年,镇电视差转
台撤销。同年,县、乡、村三级有线电视网络开始建立并普及。至2005年,农村有线
电视普及率达到45%。 2009年末,镇文化站、广播站共有干部职工21人,有文化娱乐
场所3处,文化活动室2处,老年活动室1处。体育 1986~1990年,全镇中小学建有篮
球场、 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镇中学建有标准举重房1座,每逢春秋季节举行学生运
动会。有光大武术学校1所。2008年,镇机关院内建设标准化篮球场1块。至2009年,
全镇有体育活动场所38处。附:南李集乡 1979年1月,成立南李集人民公社。1984年
1月, 改为南李集乡。位于曹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乡政府驻李集村。辖33个行
政村(李集、姬胡庄、曾楼、缪堤圈西、缪堤圈东、张庄集、唐庄、玉帝庙、孙庄、
兰庄、屈庄、刘集、王堤头、东韩场、西韩场、刘井、姚庄、王陈庄、赵庄、尹庄、
王柳圈、张王庄、吕庄、四合村、老杨庄、前杨庄、阎韩庄、新民村、李袁庄、刘安
庄、魏庄、葛台、危油坊),面积60平方公里,有居民5746户,27289人。2001年2月
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