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 蔬 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799&run=13

“伊尹”牌蔬菜“伊尹”牌蔬菜产于县城东南大集乡。该乡是曹县蔬菜种植专业
乡。2000年,按照调整结构、培养品牌、建好市场、壮大龙头的思路,着力发展蔬菜
产业,利用历史名人(伊尹)效应,实施品牌战略。2002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伊
尹”牌系列蔬菜商标,成立伊尹农副产品开发中心。同年,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
蔬菜生产基地。 “伊尹”牌蔬菜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乡政府先后投资150
万元,建立1处占地33335平方米,集商贸、示范、科技开发、蔬菜检测为一体的“伊
尹”牌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日交易量350吨,高峰期达到500吨。还通过招商引资,
先后引进寿光展望公司、济南元盟公司,建立蔬菜科技示范园,并利用示范园的辐射
和带动效应, 提升全乡的蔬菜科技含量,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500元。2009年,全乡
蔬菜种植面积240公顷, 总产9364吨。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伊尹”牌西红
柿,是“伊尹”牌蔬菜无公害农产品之一。该西红柿平均单果重250克,大果500克,
商品性好,果型美观,口感好,鲜食风味极佳。其突出特点是皮厚肉多,不开裂,耐
贮运。 抗病性好,保护地露地均可栽培。年种植面积15公顷,总产360吨。“三村”
牌无公害西芹“三村”牌无公害西芹产于县城西北韩集镇。1999年开始生产,分布在
于庄、菜李、堌堆王、向庄、薛庄、陈井等行政村。主要品种有加洲王、高优它等。
这些西芹品种叶柄充实,纤维少,质脆嫩,高产耐藏,适应性强,生长速度慢,最适
合秋季延迟栽培。按照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管理,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使
用有机肥、 生物肥等,病虫害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2002年1
月,经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评审,“三村”牌西芹被认定为无公害西芹。
200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西芹。2009年,西芹种植面积60公顷,总产2070吨。
主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济南、郑州、洛阳、武汉、合肥等大中城市。被“第十
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和“第二十九届上海世界博览会”指定为蔬菜供应基地。
梁堤头圣女红果 1998年, 梁堤头镇从台湾引进圣女红果,在冯庄村种植,兴建种植
大棚32个,大棚面积1.71公顷。1999年,发展到前刘、后刘、祝口、安台等行政村。
2000年,种植大棚发展到230个,总面积12.25公顷。2009年,种植面积10公顷,总产
量40万公斤。单果重10克~15克左右,适于鲜食,口味极佳,果实圆型,果皮呈红色。
畅销于济南、 青岛、大连、洛阳、北京等地。祝口温室香椿 产于梁堤头镇祝口村。
香椿一般春末夏初才能采收,可食用季节短。1984年,在县科委、农业局等单位的帮
助下,祝口村村民进行温室种植香椿试验。温室香椿栽培品种主要有红香椿和红芽绿
香椿。就地育苗,就地建室。育苗用种每亩1.2公斤~1.5公斤,亩栽6000株~8000株。
离地20厘米处短剪,促生侧枝,11月上旬在原地建立日光温室或移入温室,进行升温、
保温管理,保持日均温度12℃~15℃以上,元旦至春节期间即可采收。试验取得成功,
亩采收香椿150公斤,经济效益相当可观。1997年,全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县委、
县政府提出南部重点建立瓜果、 香椿基地的要求后, 温室香椿种植,亩产由原来的
1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以上,销售由原来的小把散卖变为塑料袋密封包装成箱销售,
且生产技术日臻完善。 2009年,种植面积4.3公顷,年产香椿8000公斤。产品远销济
南、青岛、郑州、北京、上海、广州等10余个大中城市。香椿的嫩芽和叶是美味佳肴,
质脆,汁多,浓郁清香。食用方法颇多,新鲜椿芽经沸水烫后,凉拌、炒食,味道鲜
美独特。“香椿拌以豆腐,芝麻酱调之,味甘美”;香椿与鸡蛋调和,用油炒亦香隽;
夏季以香椿切作细丁撒在凉面中,亦能佐味;香椿切碎,拌以适量之盐,置坛中腌之,
可供日用小菜。香椿芽(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易被人体吸收。每百克香椿中,含
蛋白质6克,脂肪1克,芳香油0.75毫克,还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矿物质等。孙老家
朝天椒 1992年, 孙老家镇王集村最先种植朝天椒,采取套种模式,地膜覆盖,效益
可观。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从河南省内乡县聘请技术员,在全镇范围内发展朝天椒。
镇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 购买朝天椒种子、专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给农
民,并规划丰产方,采取瓜椒套、麦椒套等多种模式,根据各村特点,让农民选择,
逐渐形成以王集行政村为中心的多个生产基地。1999年,镇党委政府提出“朝天椒红
起来,孙老家富起来”的口号,朝天椒很快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2001年,全镇种植
朝天椒1533公顷, 每公斤1.4元,总收入近5000万元,人均单项收入达1000元。孙老
家镇被誉为“山东省朝天椒生产第一镇”。此后,朝天椒由单一的鲜椒销售变为鲜椒、
干椒两种销售方法。干椒更易保存与运输,利润更为可观。2004年,王集村率先引进
烘干机, 对鲜椒脱水加工。至2006年,全镇共上烘干机300台,当年冬季干椒每公斤
售价20元。 2009年,全镇种植面积200公顷,年产量3258吨。产品销往山东、河南、
四川、 辽宁、黑龙江等地。马庄村韭菜 楼庄乡马庄村种植韭菜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韭菜基地的形成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起,响应县乡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号召,
把韭菜作为主导产业。1993年,种植面积30公顷,同时带动周边村的韭菜发展。1995
年,形成以马庄村为中心的韭菜基地。2005年,投资近百万元,建立马庄韭菜交易市
场,仅韭菜种植一项,年产值达1000万元。2009年,韭菜种植面积54公顷,总产1782
吨。马庄村种植的韭菜品种多为马蔺韭,属于叶、花、莛兼用型的宽叶品种,其韭菜
香味和辛辣味较浓,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其他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柔嫩多汁
的韭菜叶炒鸡蛋或做饺子馅,能使肥肉不腻;香嫩可口的韭花和韭莛,既可炒食也可
腌渍,味道清香宜人。所产韭黄,是宴席中的珍品佳肴。韭菜除食用外,还有较高的
药用价值,韭叶“味辛,微酸温无毒,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而根,“则能养
发” 。魏湾镇莲藕 魏湾镇水资源丰富,盛产莲藕。所产莲藕孔多、节大、酥脆、味
正、香甜、无渣。其藕质白嫩、营养丰富、滋补性强,既是细菜佳肴,又是药用价值
很高的保健食品。早在清朝时期就广为种植。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太行堤水库的兴
建,水域面积扩大,为种植莲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莲藕发展进程逐步加快。70年
代, 莲藕基地面积发展到30公顷。80年代,发展到100公顷。90年代先后引进开封白
莲、南京大白莲等莲藕优良品种。2000年后,开发出莲藕罐头等莲藕系列产品,并建
起莲藕批发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2009年,全镇莲藕种植面积
120公顷,年产莲藕2477吨,畅销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曹县双孢菇 曹县双孢菇发
端于苏集镇梁堂村。2001年,梁堂村试种双孢菇成功后,种植规模逐渐扩大。2005年,
建立14个双孢菇生产大棚, 每个大棚收入6万元,总收入达84万元。2006年,苏集镇
形成以梁堂村为中心,以高英楼、康庄村为推广点的双孢菇立体种植基地,全镇建双
孢菇种植大棚360个(棚均面积860平方米),种植面积达31万平方米,年收入达2790
万元。随后,县委、县政府总结推广苏集镇发展双孢菇的经验,把发展双孢菇作为曹
县的新兴产业。 县成立双孢菇协会,培训双孢菇生产人员3万人。生产加工企业向生
产户承诺保护价收购,提供技术、销售保障。双孢菇生产由苏集镇逐步扩大到青堌集、
普连集、砖庙等乡镇,建设双孢菇大棚1000个,年产量1600吨,仅此一项,菇农人均
年收入8000元,所生产的双孢菇由巨鑫源、紫山集团、中粮大宝、壮大食品等十多家
龙头企业收购,经加工后,产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9
年, 全县双孢菇种植大棚发展到1162个,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收入6000多万元。
曹县双孢菇,营养丰富,含蛋白质40%,脂肪1.63%。矿物质占干重的6%~8%。热量较
低,每百克蘑菇热量120千焦~125千焦。维生素丰富,还含有磷、钙、铁、铜、镁等。
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常食双孢菇能促进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