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道路 桥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78&run=13

道路 1986年, 城区主干道有东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工业路、南城路、磐
石路及中兴路等8条路面较窄的沥青路, 四关道路多为土路及少量砖铺路。1988年,
投资438万元,进行南城路拓宽改造,路面由7米拓宽至27米。1993年,投资189万元,
拓宽东关大街, 路面由6米增至16米,拆迁287户、面积1.4万平方米。1995年,投资
2000万元, 建成东城路,全长12500米。1998年,重修东城路。随后,陆续铺修北顺
河路东段、中兴路慢车道、南关街、曹邵路,城区交通明显改善。2006年,县委、县
政府做出“举全县之力、集上下之智建设开发区”的决定,多方筹资3963万元,修建
开发区道路70公里, 并完成道路配套工程建设,形成“六纵八横”交通格局。4月,
投资4000万元,对青菏北路(又名“青菏大道”、临商路北环岛至普连集镇晏庄段)
升级改造。 该路段全长10公里,规划控制宽160米,路面宽30米,双向六车道,成为
开发区主干道和新城区的主要南北大街。 7月,对城区主要街道更名,对开发区道路
命名。 东西向道路以中国江南的大江命名,南北向道路以江南的名山命名。(1)东
西路(横向):原北环路更名为长江路(以北环岛为点分长江东路、长江西路) ;原
茶庵路更名为金沙江路;原北城路更名为清江路;原工业路更名为湘江路(以田庄路
口为点分湘江东路、湘江西路);原北顺河路更名为赣江路;原磐石路更名为闽江路;
原城隍庙后街更名为新安江路;原东关街、东大街和西大街、西关街更名为钱塘江路
(以跃进塔、大隅首为点分钱塘江东路、钱塘江中路、钱塘江西路);原县委前街更
名为富春江路;原诸城路(即南城路,2000年更为此名)更名为珠江路(以汽车站北
十字路口为点分珠江东路、珠江西路);原丰许路更名为桂江路;原南环路更名为香
江路; 原郑庄箕子开发区路命名为漓江路。(2)南北路(纵向):原八里湾路更名
为普陀山路;原青岛路(即东城路、“西输东接”工程实施后更为此名),名称不变
(北环岛东路口为点往南为青岛南路);原兴德街更名为雁荡山路;原中兴路更名为
青菏南路(北环岛以南);原人民路更名为黄山路;原政府前街、南大街更名为府前
路;原南关街更名为武夷山路;原北大街更名为庐山路;原曹邵路更名为韶山路;原
西环路更名为山东路(北环岛西路口点往南为山东南路) 。(3)开发区道路:东西
向自南向北分别为长江路、涪江路、嘉陵江路、富民大道、汉江路、丹江路、鸭绿江
路、嫩江路。南北向自东向西分别为青岛中路、青菏中路、华山路、峨眉山路、昆仑
山路、山东中路。2009年,投资5836.8万元,对青菏南路升级改造,快车道宽21米,
两侧慢车道各宽8.5米; 投资1505万元,对湘江路快车道补强罩被,清除快车道两侧
绿化带,改修5.5米宽慢车道,加装防护栏,实行人车分流;投资510.3万元,对珠江
路补强罩被。至2009年底,城区形成八纵十二横(八纵:南北向自东向西分别为:青
岛路、泰山路、五台山路、青菏路、黄山路、庐山路、昆仑山路、山东路。十二横:
东西向自南向北分别为:香江路、桂江路、珠江路、富春江路、钱塘江路、新安江路、
闽江路、赣江路、湘江路、清江路、金沙江路、长江路)的交通网络,城市道路总长
192公里,270万平方米。

桥涵 1986年, 城区主要有白衣阁桥、西关桥、北关桥、杜庄桥等桥梁,中兴路
城区段涵洞6道。 1987年后,陆续新建电厂桥、玉龙桥、四季河桥、太行堤桥等桥梁
10座,修建中兴路暗涵2000米,南城路暗涵4200米及其他小型过路涵洞26道。至2009
年,城区有桥梁14座,暗涵8000米,涵洞36道,共8946米。旧时城区遗留桥梁,除北
门里石蛤蟆北的庙上桥(又称迎恩桥)外,李家林的文水桥、西街的盘石桥和盘石桥
北的桥上庙桥已难觅其踪。附:城区水域曹县旧城区,呈正方形,城区面积约126.56
公顷。 1958年, 对城区规划实地测量, 城内水域面积约占全城面积的五分之三
(75.93公顷) 。主要坑塘分布在城内四角,西南、东南(南湖)、东北(李家林)
三城角水坑面积较大,其余小坑,散布在城内各处。当年,修建太行堤水库,引库水
入城,城内水坑全部变为活水,且水坑互相沟通。城关渔业队开始在各水坑养鱼、植
藕等发展水产业。1960年,莲藕、菱角、鱼虾等水产品时有上市。随着城市人口的不
断膨胀,加之管理松弛,填坑建房时有发生。1968年,城区街道裁弯取直、拓宽,由
石蛤蟆街向东在李家林水坑南边填土修路(时称“备战路”、后改“磐石路”),李
家林水坑面积开始减少。1973年后,城墙分到单位、部门,个人、单位填坑建房现象
日增。1984年,城区水域仅剩67公顷左右。1985年,水域面积减少到40余公顷。1992
年,县委前街取直,打通东南水坑北部,随之又填坑建造公园,原县药材公司以东水
面全部被填,东南水坑面积锐减。至2009年底,城内西南大坑、东南大坑、李家林大
坑面积分别缩至12.73公顷、11.53公顷、6.4公顷。散布城内的小水坑大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