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文化 体育 旅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741&run=13

曹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
“举重之乡”、“民间舞蹈之乡”的美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发
展文化事业,传承光大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产业
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文化成就令人瞩目。1986~2009年,全县文学创作硕果累累。
先后出版文学专著116部、诗集200余部;在省及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
400余篇, 报告文学500余篇,散文300余篇,诗歌1000余首。美术、书法、戏剧、曲
艺、 音乐、 舞蹈创作成果丰硕,先后在省及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展出艺术作品
2000余件。民间传统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和创新。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丰富多彩,并成
功举办两届曹县民间艺术节。农村文化大院发展到460余处,农民文艺团队达110余个。
2008年曹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文物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境内有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6处, 市级7处,县级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江米
人” 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8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入选数量名列全省县级第一。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有线电视用户达5万余
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0%。电影下乡蔚然成风,年放映电影4500
余场。 图书市场日趋繁荣, 年销售图书598万册; 新建基层图书室达81处,藏书达
57.8万册; 新建农家书屋165处,藏书达49.5万册(份)。文化市场进入依法管理运
行轨道,合法经营得到保护。2009年,曹县获“全市文化工作先进县”称号。1986~
2009年,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民健身计划纲要》 ,开辟晨练点500余处,体育俱乐部、健身房、台球场等群众活动
场所遍布城乡;有体育裁判员196人,为国家培养等级运动员754人。2009年,曹县被
评为“山东省全民健身先进县”。1997年,县旅游局建立,境内自然、人文景观等资
源得到初步开发,旅游事业开始起步。至2009年,有汤陵、伊尹庙、箕子墓等历史文
物景观及银香伟业生态有机农业观光区、国家首席平原森林湿地风景区等多处旅游景
点,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第一章 文化艺术

第一节 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诗歌 1986~2009年, 境内诗歌爱好者、创作者较多,较有影响的有侯
光宇、董克勤、刘攀、曹雨河、郑玉森、李子瑞、魏新、王晓新等。主要诗歌作品有
《酒宴》 、 《龙骨》、《财富》、《八月》、《清晨》、《唯有泪水是透明的》、
《宣泄》、《醒悟》、《父亲》、《血昙花》、《开阔地》、《石磨之旋》、《别用
公家的汽油》等50余首。其中,1986年,董克勤创作的诗歌《酒宴》在《当代诗歌》
发表;1988年,曹雨河创作的诗歌《龙骨》在《辽宁青年》发表;1993年,刘攀创作
的诗歌《财富》入选《大陆爱情诗百家》,并获得三等奖;1995年,郑玉森创作的诗
歌《八月》在《东昌文苑》发表;2001年,王泽坤创作的诗歌《清晨》在《山东牡丹》
发表;2002年,魏新创作的诗歌《我也抒情吧》在《诗刊》发表;2004年,秦中华创
作的诗歌《宣泄》在《山东牡丹》发表;2005年,李子瑞的诗歌《醒悟》,载入《中
华现实诗词大鉴》;同年12月,常志江的诗歌集《铜号声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至2009年,全县在省及省级以上报刊共发表诗歌1000余首。其中,获奖诗歌有《父亲》、
《财富》、《血昙花》、《开阔地》、《石磨之旋》、《别用公家的汽油》等;出版
诗集200余部;培养诗歌人才2000余人。附:伊尹献烹调绝技于商都董克勤

(史书载,奴隶伊尹曾为商王厨师,以烹调为例谈治天下。)
以商都为镬,以朝廷为饈的
伊尹的烹调
将商王的眼调和得香香甜甜的醉
泰山的顽石煨成鲜嫩的腴肉
四方的田地调出金灿灿的谷物
黄河水烹成羹汁美味
忤逆的大臣也被炒得香喷喷的
可用竹筷拨弄自如、随心所欲
宣读圣旨的声音如蜂蜜般甜
[奴隶伊尹是我最好的厨师]

以九州为镬,以天下为饈的
伊尹的烹调
将商王的膝调和得香香蜜蜜的酥
春风煨成了蜜糖
夏雨调成了海鲜
秋月烹成了团圆天下的月饼
五湖四海天涯八荒统统被炒作成
可用刀叉任意宰割的一桌美味宴席
商王下跪的声音
如酒肉入肠般舒服
[奴隶伊尹是天下我最好的老师]

我们走在春天里——黄河故道飞来的歌侯光宇

我们走在春天里,
咏唱着春天的故事。
阳光照我心,
春天伴我走。
多么豪迈,
多么风流,
怎相信,
我们曾是黄河故道上的穷汉子。
怎相信,
我们脚下曾是
那大雁惊飞的荒漠沙洲。

难忘那一年,伟人南巡指江山,
一杆理论红旗长空抖。
五岳披彩,
江河欢呼,
黄河故道沸腾了。
改革 使我们有了英雄胆,
开放 为我们指出了通天路。
咱把黄河故道擎起来,
穷汉子伸出泥巴手,
大笔写春秋。
八抬轿抬来了红专家,
深深拜 又请来了博士后。
彻底拔穷根,
誓把沙龙缚。
披星戴月,
穷爷们的夯歌震天吼。

科学发展观,
一盏明灯亮心头。
大发展,大突破,
踏着风浪走。
放眼五湖四海,
招商引资奔九洲。
东西帮扶施大爱,
千年机遇握在手。
乡亲们 豁上去,
誓让贫困付东流。
黄河滩上滚春雷,
一曲大风对天奏。

日以继夜,
夜以继日,
哪管黑夜白昼,
披肝沥胆,
汗水心血一起流。
号角声声冲九天,
风大浪急有北斗。
好政策自有回天力,
曾几何时,
黄河故道变了,
换了一个新天地,
——沙漠变绿洲。
条条绿林锁风沙,
方方田里闹丰收。
高大的厂房拔地起,
机械隆隆车马稠。
富民大道村村通,
绿荫丛中耸高楼。

荷花绽放乐游人,
瓜果飘香醉悠悠。
百里故道展新颜,
文化新村样样有。
看大戏 走进影剧院,
阅今古 就去图书楼。
中心广场,
习拳剑,
碧波南湖,
荡轻舟。

免了千朝农田税,
农家收种有自由。
庄户人看病有医保,
孩童的学费不再收。
四季粮满仓,
三餐有美酒。
吃糠咽菜已是远去的历史,
“闯关东”已成了
老人的凄苦叙旧。
看如今,
东村欢歌,
西村劲舞。
三岁孩童知党恩,
白发追昔泪难收。
红了老妈妈的满地秧歌,
甜了老爷爷的酒后歌喉。
帅了野小伙,
俊了小乡妞。
姑娘追着小伙飞,
花前月下亲不够。
我们走在春天里,
阳光照我心,
春风伴我走。
喜别“十一·五”,
笑迎“十二·五”。
送去一个辉煌,
再展一幅宏图。

这里明天更美丽,
这里明天更富庶。
前面的路更宽,更广,
也更难更苦。
因为,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绿水蓝天。
黄河故道的铁汉子,
心连心,挽起手。
高举科学发展旗帜,
迈开大步跟党走。
为了黄河故道的和谐,
为了父老乡亲的幸福。
看,
大鹏同风起,
千帆破激流。
黄河故道的明天,
一定是遍铺锦绣。

中国——我永远爱你(歌词)(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而作)戴云蛟

自从您的上空飘起五星红旗,您就迈进了五彩缤纷的春季。自从刮起改革开放的
春风,您像跨上了一日千里的铁骑。春风吹得您山青水绿,春雨把您沐浴得更加靓丽。
春雷把您从睡梦中唤醒,春光给您带来了美好的希冀。志高胸阔的中华儿女哟! 高举
建设美好家园的大旗。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如今您更
加和谐美丽,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英雄的国家勤劳的民族,把一个个梦想变成了
美好的现实。啊!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哟!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美好的
春天在这里永驻,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哪怕我们走到世界各地,一颗赤子之心永远
爱着你。

散文 小说 1986~2009年,全县散文、小说创作活动丰富,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和作
品。其中,散文创作者主要有侯光宇、孟宪军、李子瑞、魏新、张君坦等10余人;小
说创作的作者主要有魏贵真、李同福、董光明、刘海江等10余人。散文、小说作品主
要有《戏剧之乡群芳斗艳》、《晚霞是美丽的》、《坚守寂寞》、《豫剧表演艺术家
崔兰田》、《我要上学》、《谈交友》、《少时的辉煌》、《我也很潇洒》、《书画
之乡新鲜事》、《深深的忏悔》、《心灵之约》、《月光融融》、《淘井》、《眼镜》、
《邹县长训话》、《放映员的故事》、《情场高手》、《泪海柔情》、《正道沧桑》
等50余篇(部)。其中,1988年,侯光宇创作的散文《晚霞是美丽的》,在《中国文
化报》发表;1993年,孟宪军创作的散文《少时的辉煌》,在《中国社会报》发表;
1996年,邓涛创作的散文《坚守寂寞》,在《野草》发表;1997年,李同福创作的小
说《放映员的故事》,在吉林《短篇小说》发表;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黄福全创
作系列小说《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在《山东牡丹》先后发表;
2006年,魏贵真小说《月光融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赵永当作品集《桃花雪》
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2007年,武翠荣创作的长篇小说《泪海柔情》,由中国档案
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李本良的散文《跪下的是男儿双膝,站起的是民族脊梁》
获“2008挺起中华民族脊梁” 征文一等奖。2009年9月,刘海江创作的长篇小说《正
道沧桑》,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至2009年底,全县有50余人在省及省级以上报刊
发表小说180篇、 散文2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4部。孟宪军先后被中国散文家学会和
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附:跪下的是男儿双膝 站起的是民族脊梁李本良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男人历来成为刚强铁汉的代名词。
你见过一个军人流泪吗?你见过一国总理流泪吗?这些铁血男儿的泪流的是那样的痛
快淋漓,他们的泪流的是那样感人之深。他们感动四川,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这些天,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头版头条几乎都在报道这样一个新闻:一个消防
战士在四川绵竹一个学校救人的时候,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请看当时现场记者的
描述: 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
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
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现场记者)
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
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
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
此时,几个刚从废墟中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扭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
着往下陷,那几个要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
最后废墟中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
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
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
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
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运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帐篷的时候,她(现场
记者)已经泣不成声。
我们无法亲自感受当时现场的情形,但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读了这个事迹都会泪流
满面。我要说,这位消防好战士,你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你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你无愧于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你下跪了,跪的是那么坦荡和豪迈,为了挽救一个素不
相识的小生命,你把自己生命安危置之度外,你跪下的是双膝,立起的是我们民族的
脊梁。在你身上,我们看懂了什么是大爱,在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
的亲情。好战士,你的义举山河为之骄傲,天地为之动容。
中国有句古语叫“多难兴邦”。对这场突发而来的自然灾难,我们诅咒它的凶恶
和残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吞噬了那么多无辜善良的生命。但是,它却让我们中华
民族变得更加坚强,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
信心。请听听这些落地有声的话语吧:“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
着办”(温家宝向部队下达指示)。“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温家宝听
闻彭州10万群众被堵山中)”!“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多
救活一个人”(温家宝要求部队步行也要赴重灾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
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
在,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温家宝在视察路上鼓舞信
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温家宝指示要不惜一
切代价救人)。“你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学习”(温家宝哽
咽着安慰被救出的孩子)。“不管将军还是士兵,告诉大家,谁先到就给谁立功(司
令员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进军汶川)”!
这是政府和军队领导的表现,这就是我们一个对人民负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的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誓言。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获悉地震灾情后,
胡锦涛主席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我们的军队
在最短的时间赶赴灾区;武警部队党委命令武警某师不惜一切代价向重灾区汶川挺进,
尽快开辟“生命通道” ,师参谋长王毅果断决定弃车步行,带领200名先遣队勇士,
历经22个小时,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根据党
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指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调动最强力量投入救灾,
3天时间内两次增兵, 投入现役部队总兵力达10万多人,涉及成都、济南、兰州、北
京、广州军区和海军、空军、二炮、武警部队等大单位,包括地震救援、防化、工程、
医疗防疫、侦察、通信等20余个专业兵种,规模之大,专业之全,均创我军抗灾历史
纪录。
为了救人,4500名解放军战士写下遗书,15名伞降兵冒着雷雨天气强行空降;为
了救人,许多武警官兵舍生忘死;为了救人,许多白衣天使别夫离子;为了救人,许
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地加入了救援队伍……为了保护孩子们幼小的生命,许多教师用
自己的身躯抵挡住了巨石、楼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里,我们无时无刻
不被感动着,我们的泪水不曾停止过。在这场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到
处流淌着感动和泪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没有谁比中国的领导人更关心和爱护自己
的人民!没有谁比我们的军队更加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民族象我
们这样人与人之间亲如兄弟姐妹!铁的事实更能证明这一点。这些事实也是对那些对
我们的人权横加指责的所谓人权卫士的无情讥讽。没有谁比我们的党和政府更坚持以
人为本、关爱他人的生命,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泰山还重。这些事实也是对那些所谓
的叫嚣普度众生、信仰自由,却在滥杀无辜生命的藏独分子的无情鞭挞,没有谁比我
们的人民子弟兵更加爱护和珍惜人民群众的生命,更加懂得人间大爱的真谛。
大爱无疆,人心无疆。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为有这样
的党和政府而骄傲,我们为有这样的人民子弟兵而感到光荣,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
中华民族的希望, 有了他们, 在一切困难和灾害面前,我们将战无不胜。报告文学
1986~2009年,曹县报告文学创作人员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侯光宇、张西挺、邓
涛、李子瑞、孟宪军、张振起等。作品主要有《强攻制高点》、《走在明天的道路上》、
《盐碱窝飞出金凤凰》、《巍巍铁塔》、《钢筋铁骨铸忠魂》、《书画之乡出了个老
书画迷》、《县物资公司》、《黄河故道飞来的歌》、《一个大学生的办学之路》、
《山存忠诚天地宽》等20余篇。其中,1986年,侯光宇创作的报告文学《强攻制高点》,
在《山东青年》上发表;1988年,张西挺创作的《走在明天的道路上》,由中国农村
读物出版社出版;1992年,邓涛创作的《根植沃土创大业》,在《大众日报》上发表;
1999年,李子瑞创作的《盐碱窝飞出金凤凰》,在山东《支部生活》上发表;2003年、
2005年,张振起创作的报告文学集《巍巍铁塔》、《钢筋铁骨铸忠魂》,先后由中国
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至2009年,全县150余名作者,在省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报告
文学500余篇; 出版报告文学集5部。书法 美术 摄影书法 1986~2009年,全县有书
法协会4个, 书法爱好者2000余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张剑萍、张树林、
侯玉麟、 侯西成、娄尚坤、刘照剑、李玉琦、徐广征等8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有高福来、王耀真、王守智、葛向阳、李清德、邵春山、王春生、谢建民、王银堂等
20余人;市美术、书法家协会会员有200余人。张剑萍,两次应邀进中南海献艺,5件
作品被中南海收藏, 出版4本个人书法专集。侯玉麟,多件作品被国务院办公厅、怀
仁堂收藏。侯西成,1991年,书法作品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
等奖。娄尚坤,1994年,书法作品获中央电视台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刘照剑,1995
年,《刘照剑书法作品选》由香港金陵出版社出版。徐广征,1999年,书法作品入选
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获一等奖。高福来,2001年,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内
外书法大赛并获奖,有多件作品被“彭德怀纪念馆”、“湖北莲花碑林”收藏。王春
生,2007年,书法作品参加“金色年华全国书画邀请展”,获金奖。至2009年,全县
共有180余名书法协会会员, 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或展出书法作品680余幅, 其中有
100余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出版书法集35部;培养书法人才1000余人。

美术 1986年后,曹县美术创作活动日趋活跃,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和作品。
有以画山水著称的袁家宝、邢建君、袁延佩、王灵波,有以木刻画见长的胡法良,有
以擅长油画、木版年画的王柏松,有专攻人物画的王进,还有擅长工笔花鸟的刘西林、
樊海鹏、鲁伟民和写意花鸟的宋文波、朱相成、葛向阳等。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员王进,1998年创作的作品《秋韵》,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澳门回归画展中获金奖;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石桥(周卫东),2001年、2002年创作的作品《石桥画集》和
《石桥书画集》,先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邢建君创
作的《中国当代国画家作品集·邢建君画集》 ,2009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至2009年底, 全县共有500余名作者发表(或展出)美术作品1600余幅,其中《鸣秋
图》、《野趣图》、《小院》、《牡丹》、《花鸟》、《艳秋》、《国花》等作品获
奖;出版美术专集150余部;培养美术人才6000多人。摄影 1986年,曹县成立摄影学
会,有会员50余人。王玉民作品《黄河故道苹果丰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之后,
县文化馆每年定期举办摄影讲座和摄影图片展览。1988年,王玉民作品《农家小院》
入选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影展。2005年10月,曹县成立摄影协会,有会员60余人。
2008年,王晓新作品《播种希望》、《不夜城》参加老干部看山东改革开放摄影展,
并分别获二、三等奖。至2009年,全县有70余名作者,发表(或展出)摄影作品1300
余幅;培养摄影人才200多人。

音乐舞蹈1986~2009年,曹县音乐、舞蹈创作活动十分活跃,县文化馆每年举办
音乐、舞蹈培训班,培养音乐、舞蹈人才1400余人。共有30余名作者,先后发表(演
出) 音乐、舞蹈作品200余件,其中《我虽然看不见家乡一眼》、《春天的故事》、
《开门红》 、《庆丰收》等作品获奖。音乐 1986~2009年,曹县较有成就的音乐人
才10余人。其中,1988年,张作舟作曲《山花》获山东省教育系统比赛一等奖;同年,
中国音乐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陈勇,在毛里求斯庆祝“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式上,笛子
独奏《姑苏行》、《扬鞭催马运粮忙》、《沂蒙欢歌》等曲目倍受欢迎;赵艳自创自
唱《我虽然看不见家乡一眼》,在山东省第二届残疾人文艺调演中获纪念奖;2007年,
侯光宇与傅清卿共同创作曹县县歌《一路春风向太阳》,由国家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作
曲;2009年,戴云蛟创作的歌词《中国,我永远爱你》,获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中国
音乐文学学会等六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杯共和国六十周年优秀词曲大赛金奖,被国
家级音乐文献专著《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精选》 一书收录。舞蹈 1986~2009年,
曹县舞蹈事业发展较快,有舞蹈家协会1个,会员单位26家,会员210余人,开办舞蹈
培训班26期,培育舞蹈人才800余人。群众性舞蹈活动丰富多彩,先后举办歌舞大赛、
交谊舞大赛等300余场次, 创作的舞蹈节目层出不穷。其中,2005年,小飞天艺术团
编排的舞蹈《二妞看戏》,在CCTV第六届全国少儿才艺大赛少儿组山东赛区比赛中获
一等奖;2006年,赵娜创作的舞蹈《二妞看戏》,在全国校园舞蹈大赛中获山东赛区
一等奖;2007年,张晓惠创作的舞蹈《舞动奥运》,在山东省第四届少儿才艺大赛中
获金奖;2008年创作的舞蹈《欢聚在一起》,在山东省第五届少儿才艺大赛中获金奖;
2009年,王淑梅创作的秧歌舞《庆丰收》,在菏泽市秧歌大赛中获第二名。

纸扎 剪纸 面塑纸扎 曹县纸扎由来已久, 它的使用既有岁时节令、民俗游艺活
动中扎制的各种赏玩性物品,如彩灯、风筝、舞龙、舞狮等,也体现在丧葬祭祀习俗
中为死者扎制的随葬品。这两种空间、场合的使用,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曹县从事纸扎的艺人较多。其中,有以绘画工细闻名的普连集镇刘庄村李付元;有以
做工精巧闻名乡里的邵庄镇任庄村任伯浮父子;还有楼庄乡王堂村的张宝德、魏湾镇
张菜园村的张念荣、磐石街道东刘庄村韩庄的张朝修等艺人,三代世家,各有绝活。
他们主要扎制冥器,其次是匾额、灯笼、花篮等。纸扎人物作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人物头、手、脚一般用黄泥塑制,脸谱按一定程式勾画,人体骨架用秫秸、麦秆扎制,
服饰用色纸剪裁之后,再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浓墨重彩绘画而成;人物造型多以戏
剧人物为主, 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并按本地流行的传统戏组成戏剧场面。1989年9
月12日,曹县《戏曲纸扎艺术展览》在济南开幕,共展出纸扎戏剧作品《对花枪》、
《长坂坡》 、《白蛇传》等50余部,戏曲人物160余件,戏剧场面60余个,件件作品
原始质朴,神态逼真,洋溢着浓郁的鲁西南乡土气息,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1997年
6月,曹县76件戏曲纸扎艺术品,参加在北戴河万博城举办的全国民间艺术作品展览,
受到观众的好评。2009年,曹县“戏曲纸扎”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剪纸 1986年,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会员马桂馥,剪纸作品《狮子舞》
参加山东省民间美术展,受到专家一致好评;1990年,剪纸作品《绣花鞋》参加首届
民族民间剪纸展,部分作品被剪纸爱好者收藏;1992年,剪纸作品《刺绣花样》参加
山东省剪纸展,并获二等奖。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胡桂荣,从事
剪纸艺术20余年, 擅长人物剪纸造型。2002年2月,剪纸作品《八仙祝寿》,在第二
届全国书画之星精品大赛中获中老年组铜奖; 同年8月,剪纸作品《连年有余》,在
山东青岛胶州湾中国剪纸艺术大展中获铜奖,其作品被中国剪纸艺术馆收藏;2003年
11月,剪纸作品《金陵十二钗》获首届中国装饰书画精品展览绘画优秀奖;2005年,
先后在市美术馆和县文体局三楼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展出作品50余件,其中有《红
楼梦》 人物金陵十二钗、《东周列国人物》系列24件,并将《水浒英雄谱》108将制
成十米长卷展出。 面塑 曹县面塑艺术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境内黄河泛滥,灾祸连
连,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便集会举行祭天敬祖仪式,同时杀猪、牛、羊等牲畜作为
供品。后来,人们祭天敬祖不再用猪牛等牲畜,而改用面捏制、蒸制而成的猪牛等形
象,随后供品中又增加了瓜果、蔬菜等各种样式的蒸馍。为求逼真的效果,还在供品
表面涂上各种颜色。此后,艺人们直接在和好的面团里揉入颜料,制成各种彩色面团,
然后进行捏塑,捏制的形象也由最早的猪牛羊等动物扩展到神话人物、历史人物、传
说故事、祥禽瑞兽等各种题材,其中桃源花供和江米人是境内流传最广泛的面塑题材。
桃源花供 远古时期,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习
惯,成为人类进化的重要里程碑。为纪念他的伟大功绩,人们尊燧人氏为“火神”,
把农历的正月初七作为他的生日年年致祭,这便是祭火神的由来。祭火神,并不是家
家单独行动,而是联合数家、数十家、上百家,甚或一村、数村集体行动,带有集会
性质,故又称“火神会”,桃源花供便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始于明洪武年间,迄今
有600余年历史, 且规模宏大,场面隆重。每年春节一过,桃源集便搭棚结彩,忙于
花供制作。到正月初七,人们手托供品组成十几排的献供队,祭祀时鞭炮齐鸣,人潮
簇拥, 有观众上万。花供分为6座,按次序陈设在棚内八仙桌上,第一座是由白萝卜
雕成的亭台楼阁、厅塔牌坊等建筑物;第二座是用山药泥配以各色颜料捏成的动物;
第三座是用江米面捏成的人物;其余三座为花卉、蔬果等。这些供品各具神态,栩栩
如生。如粉红色的寿桃,绿莹莹的黄瓜,大红的裂嘴石榴,紫蓝色的茄子,报晓的金
鸡,奔驰的梅花鹿,情景逼真,惟妙惟肖。桃源集有花供雕刻艺人200余人。2009年,
桃源花供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江米人 江米人色彩绚丽、造型多样、
风格独特,用来祭祀和玩耍等。作品主要有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刘关张桃园结义、
秦香莲抱琵琶、穆桂英挂帅、岳飞抗金等多种人物形象。江米人制作艺人15人,其中
青岗集乡王庄村王勤胜制作的江米人,出口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
曹县江米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戏曲曹县素有戏曲之乡美称,具
有戏曲团体多、 剧种多、名演员多和爱戏的人多四大特点。全县剧团多时曾达160多
个,演员5000多人。先后在境内流行的剧种有梆子、柳子、弦子、二夹弦、花鼓丁响、
皮影戏、京剧、评剧、四平调、豫剧等数十种。涌现出一批戏曲优秀人才。戏剧名家
马金凤、崔兰田、赵义庭、张春雷、崔少奎、朱巧云、刘忠河都是曹县人,黄儒秀、
张玉霞、张爱芝、鲍素花、王东红、李新花,还有庞洪才一家六位名演员等在曹县倍
受称道。曹县人爱戏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日常生活多离不开戏,逢年过节唱戏,喜
忧大典唱戏,搞公益事业唱戏,起集逢会唱戏,农闲时请剧团唱戏的习俗延续至今,
平时赶集上会唱路戏成为曹县人的习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都能哼上几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曹县戏曲人员的演技水平不断提高,戏曲创作人员逐渐增多,演
出的剧目和创作的作品屡屡获奖。1988年,张西会创作的山东快书《三请老沙》获菏
泽地区曲艺创作奖。 1990年, 侯光宇、宁子岳创作的大型剧本《红颜泪》,在山东
《戏剧丛刊》发表,由河南豫剧小皇后王红丽首演。县剧团在菏泽地区首届戏剧节上
演出获一等奖。同年,王东红、李新花合作灌制的唱片《抬花轿》发行全国。1997年,
张西挺创作的《包书记挥泪斩子》获山东省文艺评书故事类一等奖、《八品乡官》获
菏泽市新剧目汇演创作二等奖。2000年,山东快书《斗黑狼》在山东个体劳协会演中
获最佳创作奖。同年,练德峰、邓涛创作的小品《落日余晖》在《戏剧丛刊》上发表,
并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创作三等奖;邓涛创作的戏曲小品《张家内政》在《群众艺术》
发表;薛守伟创作的戏曲小品《摁手印》、《夕阳情》、《包公二判胡长清》分别获
山东省戏剧小品创作一、二、三等奖。2002年,张西挺创作的戏剧小品《三轮情缘》
获山东省文艺作品二等奖、戏剧小品《拜大年》获山东省文化厅二等奖。2005年,曹
县豫剧团改编的《前楚国》、《千古奇冤》、《回龙传》、《杨广篡朝》等传统戏被
中国唱片总公司广东洪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录制,向全国公开发行。2006~2008年,
马家振创作的现代戏《3211暖万家》 、 《金纽带》和《金龙山》在全市巡演,其中
《3211暖万家》 剧目获金奖。1986~2009年,全县先后共发表(演播)戏曲作品300
余部。民间传说1986年始,全县开展保护搜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活动。至1992年,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曹县歌谣谚语卷》、《曹县民间故事上、中、下》四册出版发行。
该书主编张西挺、 薛守伟,120万字,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优秀卷本。之后,又开展
搜集整理民间传说活动。 至2009年,全县共搜集民间传说1万余篇。其中,流传较广
的民间传说主要有白花河传说、广亮门传说、黄巢传说等,内容详见本志《附录》。

第二节 文化活动

1986年,境内文化艺术事业逐渐走向繁荣。1987年起,全县开展建设图书室、青
年民兵之家、老年之家等农村文化大院工作。1990~2000年,先后举办民间艺术进城
汇演、唢呐比赛、歌咏大赛、乡镇文艺大汇演、工业迎春晚会、橡胶杯戏曲大奖赛等
文艺活动。2000年后,音乐、舞蹈逐步融入百姓生活。至2009年,全县发展歌舞厅等
100余家,农村文化大院460余处。企业文化活动 1986年后,全县企业文化发展较快。
一些企业坚持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树立形象、宣传产品、
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山东圣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创办
的《圣奥报》开设圣奥动态、焦点时刻、员工风采等栏目;投资80余万元,组建亚洲
橡胶网和中国轮胎网,成为中国首家橡胶行业专业网站;每年举办新年联欢会、知识
竞赛、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中央储备
粮曹县直属库自2000年起利用《简报》、黑板报、学习园地、局域网、电教室等宣传
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思想感情和工作经验,树立好典型,弘扬企
业精神;举办球类、歌咏和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先后被省建设厅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被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评为“菏泽市
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曹县供电公司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以书法、绘画、征
文、体育比赛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职工文化节,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
位; 2003年, 组建“永亮电力服务队”,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电力诚信服务活动;
2004年,开展“四个服务”活动,即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电力客户,服
务于发电企业,服务于社会发展;2005年,将生产安全、政治安全、形象安全、经济
安全纳入到安全文化范围,制订企业安全文化纲要;开展首届安全文化论坛活动,征
集职工论坛作品156件;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要求做到廉洁文化进家庭、进机关、
进车间、进班组。县磐石宾馆通过拔河比赛、乒乓球赛、够级比赛、慢骑自行车赛等
文化娱乐活动,向员工灌输爱国爱企、健康向上思想意识;设立“员工之家”、“青
年俱乐部”等活动场所,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菏泽巨鑫源公司从2007~2009年,连续
赞助芦笋节《巨鑫源之春》 文艺演出活动。 曹县三联家电公司和嘉铖房地产公司在
2009年分别举办“三联和谐之春”春节文艺晚会和“嘉铖之夏”广场消夏文艺汇演,
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校园文化逐步成为群众文
化的重要方面。 曹县第一中学,1986年举办首届学生艺术节,参赛节目400余种;成
立“红杏” 文学社,印发学生作品100余篇;1994年,创办红杏报;1999年,《曹县
一中师生文萃》 出版,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500余篇;同年,《红杏》报纸改版为季
刊《红杏》杂志;2009年,开展学生日活动,活动期间,万名师生举行隆重的升国旗
仪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举办歌咏比赛、话剧小品、拔河、猜谜语、书画展、辩
论赛、百种知识竞赛等各类节目50余种,展示学生才艺,发扬团队精神;同年9月9日,
举办校庆60周年暨第25个教师节联欢晚会; 9月25日,举行红歌竞唱比赛,庆祝共和
国60华诞,参赛代表队12支,演唱《国际歌》、《歌唱祖国》等歌曲,表达全校师生
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深情。曹县第三中学1990年组建军乐队,有队员120人,
经常参加县里的节庆活动;2002年,组建艺术团,每逢县里举办文化艺术节、教师节
和各类文艺晚会,艺术团都积极参加活动,贡献节目。至2009年,三中艺术团先后参
与或举办文艺活动20余场次,演出节目100余个。农村文化活动 1986年,境内农村广
泛开展以电影、戏曲、民间舞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娱乐活动,全年放电影1.45万场,
有演出团体近100个, 演员2000人。1987年,开展建设文化大院活动,部分村设有图
书室、青年民兵之家和老年之家。1990年后,农村普及电视,收看电视节目成为人们
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2000年始,每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平均年放电影2640场次,
演出戏曲600场次。 韩集镇赵堂集村成立秧歌队,发展队员80人,购置花伞、扇子、
戏装等道具,排练狮子舞、花篮舞、抬花轿、花船舞等精彩节目12种,经常参加县里
的节庆演出活动, 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至2009年,全县有群众文艺团队110个,演
员3000余人, 演出节目1200余种;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60余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
彩。节庆文化活动 1986年后,全县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1990年春节,
举办民间艺术进城汇演。1991年元宵节,举办全县“唢呐比赛”。同年,举办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歌咏大赛, 有16支合唱队参赛,600余人登台演出,共同唱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旋律。1992年,举办全县乡镇文艺大汇演,演出10
场次,节目有曲艺、小品、小戏、歌舞等,观众达1万余人。1994年2月,在县剧院举
办工业迎春晚会,马金凤等艺术名家应邀前来登台表演,著名书法家张剑萍、吕建德
当场挥毫泼墨。 3月,举办橡胶杯戏剧大奖赛,参赛剧目17个,全国十大名旦之一朱
巧云,国家一级演员王凤云(成武四平调)、郭盛高(东明大平调)等登台献艺。之
后, 每逢春节、 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县里都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006年, 全县15个企事业单位在县人民会堂联合举办庆十一大型歌咏晚会。2007年1
月,曹县电视台举办庆元旦文艺晚会;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县老干部书画协会举
办书画作品展;县斗鸡俱乐部举办斗鸡表演;县总工会举办曹县第五届“健康杯”乒
乓球赛。4月15日晚,县委、县政府在人民广场举办焰火晚会。4月16日,举办首届中
国(曹县)国际芦笋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演唱了
《家和万事兴》 ,歌唱家陈永峰首唱曹县县歌《一路春风向太阳》。9月,在菏泽市
举行的 “执政为民、 关注民生—2007福彩杯” 迎国庆文艺演出中, 曹县演出的《
“3211”暖万家》节目获一等奖,《颂歌声声唱民政》、《欢庆福彩发行20年》节目
获三等奖。县老干部局、文体局、老龄委、老干部书画协会共同举办迎国庆书画展,
展出老干部书画作品150余幅。 2009年, 先后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 第三届中国
(曹县)国际芦笋节、庆七一广场文艺表演、中国曹县荷花杯书画作品邀请展、庆国
庆60周年书画展和摄影图片展等文化活动。 老年文化活动 1986年后,全县各级重视
老年文化的发展,先后成立县一中老校友艺术团、县电业局中老年舞蹈队、老年体协
健美操中心站、 健美操西城站和交谊舞表演队等艺术团体, 自编自演《开门红》、
《家和万事兴》、《花扇秧歌》、《唱脸谱》、《心中的歌》、《越来越好》等节目
140余种。 2006年,南湖公园和文化广场建成启用,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的
主要场所。县老干部局在文化广场举办“庆五一、同欢乐、促和谐、谋发展”为主题
的大型文体汇演, 300余名老年人参加演出。2007年、2008年芦笋节期间,开展“夕
阳红”老年文艺表演。2009年,县老年体协和一中老校友艺术团在第三届菏泽市老干
部文艺汇演中,《健美的夕阳—老干部模特艺术表演》节目获一等奖;《太极剑》表
演获三等奖;在菏泽联通“庆元旦”文艺汇演中,舞蹈《红红火火新联通》文艺表演,
获一等奖。县老年体协健身操协会举办“迎国庆、迎全运”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舞
蹈《精彩曹县,辉煌60年》、长扇舞《祖国您好》、健身操《中国向前走》、歌伴舞
《和谐大家园》等参演节目受到观众好评。

第三节 文化设施

1986年,曹县文化设施主要有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工人文化宫、新华书店
等,但面积小,档次低。2000年后,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工人文化宫、文化馆、
图书馆、新华书店、人民之家、人民广场等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了一定的场所。 文化馆 1985年,曹县文化馆在
县城隍庙后街新建办公楼1幢,共3层27间,另有平房27间,面积共1600平方米。有展
览厅、 排练厅等场所。馆内设有美术、创作、戏剧、音乐、图书、文物等6个组,有
工作人员33人。1988年,有工作人员29人。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8人,助理馆
员13人, 其他7人。1997年,举办迎港归全县书画作品展、春节文艺三下乡、迎回归
文艺晚会等活动。当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文化厅评为先进集体。2000年,因城市开
发迁出。2005年,县文体局大楼建成,县文化馆迁入,有办公室28间,排练厅、书画
展厅、会议室等宽敞明亮,办公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先后举办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 建党节、国庆节等文艺专场10余次,组织暑假艺术培训班,培训学员500多
人。2008年,举办“前进中的新曹县”大型摄影图片展。2009年,举办曹县第二届农
民文化艺术节,演出节目30余场;8月,举办中国曹县荷花杯书法作品邀请展;10月,
出版《翰墨传情》荷花艺术节书法作品集。至2009年,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文艺创作
股、 书法美术股、摄影股。在编在岗人员26人,其中副研究馆员7人,馆员16人,助
理馆员3人。 配备音响、风琴、摄像机、照相机各1台(套)。图书馆 1984年,县图
书馆从县文化馆析出,建址于城隍庙后街月牙河上,面积为1384平方米。1985年,县
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 1986年起,馆内先后设有采编辅导部、古籍室、报刊资料室、
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外借室等部室。馆藏文献逐步形成以马列经典、哲学政治、
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工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地方文献等为重点的馆藏特色。1997
年,与《行政研究》编辑部(菏泽市委党校)联合编辑出版《行政研究·图书馆专号》,
填补菏泽市图书馆界的一项空白。在全国图书馆评估活动中,县图书馆两次被文化部
评为三级图书馆。2001年后,与曹县惠客隆超市、万德福超市、健龙超市等商家,先
后联合举办元宵万条谜语大竞赛、猜谜迎春以及楹联征对、歇后语对答、古诗句接答
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 2005年6月,图书馆搬入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办公。当年底,
县图书馆文献藏量达12万册(份) 。 其中古籍4777册,地方文献5000册,报刊资料
1.6万册,音像制品260种,其他及非书资料2000份。2007年始,筹建全国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曹县支中心,建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中心控制机房等;支中心还建
有文化信息采制部,配有录像、拍照、文稿打印、复印、扫描、刻录、电传等设备。
2009年2月, 《陋巷志八卷》、《曹南诗社传观稿》等12部古籍善本,被山东省人民
政府批准, 列入首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4月,县图书馆被省政府办公厅、省
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6月12日,明刻本《学蔀通辩》前编三
卷、后编三卷、续编三卷、终编三卷,《逊志斋集》二十四卷,被国务院批准,入选
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至年底,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
职称14人。有微机36台,馆藏图书12万余册,报刊年入藏量30余种。影剧院 1965年,
建设曹县影院。 “曹县影院”由郭沫若书写,位于东大街中段路北,建筑面积700平
方米, 有座位854个。1967年,建设曹县剧院,位于县城南大街中段路东,建筑面积
4900平方米,演出厅面积1062平方米,有座位1124个。1979年,建设人民影院,位于
城隍庙后街中段路北,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有座位1370个。两处影院以放映电影为
主, 每年放映收入近百万元。县剧院以演出歌舞、戏曲为主,每年演出达100多场,
收入15万元。 1986年,城内有曹县影院、人民影院和曹县剧院等3处。每年都承接党
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2000年10月,曹县影院在旧城改造中拆除。
2001年7月, 人民影院拆除。2002年8月,曹县剧院拆除。曹县人民之家 2003年,动
工兴建, 2005年,建成启用,位于人民广场南端,总建筑面积5032平方米,座位917
个,集会议、演出、放映等功能为一体,是一座多功能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每年
承接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等重大会议。至2009年,先后承接重大会议22场次,演
出、放映15场次。工人文化宫 1988年11月,建立职工俱乐部,编制3人。设有职工业
余学校和图书室。1991年5月,职工俱乐部更名为工人文化宫,事业编制7人。2001年
7月,旧城区改造拆迁,工人文化宫先后迁到县农机局院内、县委院内办公。2007年,
县总工会办公大楼建成启用,工人文化宫迁入。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健
身房、书画展室等活动场所。每逢元旦、春节和元宵节等重大节日,都开展元宵灯会、
有奖猜谜、摄影展、书画展和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至2009年,共举办元
宵灯会、有奖猜谜活动、摄影展、职工拔河比赛、职工游泳比赛、大型文艺演出等活
动30余次;举办篮球、乒乓球、桥牌、够级、健美操、太极拳表演赛、书画展等27次;
举办斗鸡比赛10次,风筝比赛12次。新华书店 1986年,县新华书店有办公用房260平
方米,营业用房面积300平方米,仓库用房面积120平方米,有干部职工65人,年发行
图书500余万册,销售额220万元。1990年,被指定为全县发行中小学课本和教学辅导
用书的唯一机构。 1995年,开始经营音像制品,经营品种达1100个。同年7月,由小
型(Ⅰ)企业晋升为中型(Ⅱ)企业。1998年,在城区北关投资22万元,建成1幢3层
图书门市营业楼, 总建筑面积240平方米。2001年,在县城东城区迎宾路南建起1幢4
层营业办公楼, 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2002年,投资400万元,在东大街南侧,新
建营业大楼1幢, 共5层,建筑面积4440平方米。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等品种3万个,
实现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管理。 2009年,全县设有10处经营网点,经营图书品种4万余
个,音像制品3000余个,年销售额达3285万元。年底,内设经理室、业务室、办公室、
财务室, 共有干部职工107人。1997~2008年,连续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曹县书画院 2001年, 在曹城镇五里墩村动工兴建,总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竣工
启用,内设展厅4个。共有画师35人,其中省书协、美协会员28人,中国书协会员4人,
中国美协会员1人。 每年开展书画艺术交流活动,提高书画艺术水平。2003年12月,
《曹县书画院庆典书画作品集》出版发行。至2009年,有画师48人,其中省书协、美
协会员48人,中国书协、美协会员9人。举办大型书画展10余次。

第四节 文化团体

1986年,曹县文化团体主要有县豫剧一团、豫剧二团、四平调剧团、老干部书画
协会、曹县书画协会、曹县商汤鼓角艺术团等,但条件差、人数少,开展活动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曹县文化团体逐渐增加,条件明显改善,水平显著提
高。至2009年,全县共有各类文化团体10余个,其中,活动较好的有县豫剧团、老干
部书画协会、曹县农民书画协会、曹县一中老校友艺术团和曹县商汤鼓角艺术团等。
县剧团 1986年, 县剧团主要有豫剧一团、豫剧二团和四平调剧团等。同年12月,县
剧团团部成立,豫剧一团和豫剧二团合并为县豫剧分团,四平调剧团改为四平调分团。
1987年,县剧团团部、四平调分团和豫剧分团撤销,合并组建县豫剧团。1991年,县
豫剧团推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演出效益得到提高。当年,演出达
600余场次,《抬花轿》、《三上轿》、《穆桂英挂帅》、《反阳河》、《千古奇冤》、
《回龙传》、《刘墉下南京》、《糊涂婆婆》、《苦果》、《想儿丢女》、《艳阳天》、
《苗岭风雷》、《八一风暴》、《五把钥匙》、《传孙楼》等剧目,赢得广大观众的
赞誉。《抬花轿》被山东电视台全剧拍录播出;被中国唱片总社全场录制成唱片,在
全国发行。1991年,曹县豫剧团获菏泽地区职业剧团业务大奖赛全能一等奖。2001年
4月,县剧团因投入不足,停止演出。2003年,投入启动资金5万元,购置服装、音响
等演出道具, 重组县豫剧团,向社会公开招聘团长1人,重新招聘演员62人,创作排
练剧目15部。每年送戏下乡400余场。2009年,县剧团共有演职人员40人,编排剧目5
个, 文艺演出470场。当年,曹县豫剧团在苏鲁豫皖四省专业演员戏剧精英赛中获金
奖。 曹县一中老校友艺术团(原名合唱团)1999年9月成立,有团员60人。排演的节
目主要有大合唱、小合唱、男女二重唱、男女独唱、戏曲、舞蹈、诗朗诵、快板等。
每逢五一、七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艺术团深入机关、学校、农村社区进行慰
问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城乡建设新变化,营造和谐
社会氛围。 至2009年,参演的革命歌曲大合唱、小合唱、独唱等节目,共177个次;
伴舞163个;京剧、豫剧、评剧、四平调等节目,共156个次;诗朗诵、器乐、快板、
相声、双簧等节目,共38个次。先后创作《榕花情》、《七一放歌》、《曹县颂歌》、
《与爱同行》、《南湖的船》、《红梅赞》、《祝福祖国》、《背婆婆》、《变了变
了,镇中变了》、《一张大学通知书》等节目43个,快板《夸郭庄》、双簧《保你长
寿》、相声《以一贺岁》、三句半《老来乐》、舞蹈《模特艺术表演》等节目获省、
市舞蹈比赛金奖。 曹县商汤鼓角艺术团 1986年成立。商汤鼓角由原始的“鼓、角”
演奏形式,发展成为大鼓、大钗、二钹、筛锣、手钗、二锣、尖子号等20件乐器组成
的演奏乐队, 有演出队员100余人,狮子舞、竹马舞、小车舞、花船舞等为主要演出
节目。1998年,应邀参加曲阜国际文化节演出。2000年,应邀参加第十届菏泽国际牡
丹花会开幕式演出,受到观众好评。2001年,在菏泽市举办的群众文艺汇演中,《鼓
角魂》节目获表演二等奖。2002~2006年,“小车子舞”、“狮子舞”、“花船舞”、
“鼓角魂”等节目,先后在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开幕式上演出。2007年,应邀参加曲阜
孔子文化艺术节演出, 并获二等奖。至2009年,先后3次参加曹县国际芦笋节演出,
演出节目多次被《菏泽日报》、《齐鲁晚报》、《牡丹晚报》等媒体报道。曹县老干
部书画协会 1985年5月成立, 有会员20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美
术家协会会员1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7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每月1日、
15日举办观摩学习、讲评活动,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都举办书画
展览,并创办《书画赏评》、《书画学习》、《霜叶》等报纸。先后组织会员到济南、
聊城、河南商丘、陕西西安等城市进行书画交流;两次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先进集
体称号,三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会员作品多次被选入典籍、报刊、碑林
和专集, 多人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2003年8月,协会建立党支部。2005年,发展
会员140人。举办建会20周年大型书画展,《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志》出版。当年,
被菏泽市委、曹县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2007年,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
市人事局评为老年教育、 老干部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7月,《盛世祥云》老干部诗
词选集出版,共选录诗词500首,约35万字。至2009年底,共发展会员146人。其中,
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8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16人,国家级美术家协会会员3人,
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参加省级以上书画展作品360幅,获奖60幅;在省及省级以
上报刊等发表作品25件,获奖16件;举办书画展66次,展出作品6560幅;发展中共党
员7名, 协会党支部先后6次被省、 市、 县评为先进党支部。 政协曹县书画联谊会
1995年6月成立,选举产生理事会,发展会员4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6人。经常以书画
活动的形式,开展联谊交友、文化交流。先后举办迎国庆、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暨澳
门回归书画笔会、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笔会等活动。至2009年,发展会员50
余人, 共举办大型书画活动10余次。曹县农民书画协会(1)邵庄镇农民书画协会,
1995年9月成立,有会员42人。1997年4月,举办首届农民桃花书会。中央电视台、山
东卫视、菏泽电视台对书会活动情况进行专题报道;《中国书画报》刊发题为《桃花
溢彩添神韵 翰墨飘香乐农家》 的文章。同年,在菏泽第六届牡丹花会期间,举办曹
县农民书画展, 展出作品30幅。至2009年,发展会员65人,年创作作品160幅,在省
级以上报刊发表6幅,获奖4幅。(2)楼庄乡农民书画协会,2003年3月成立,有会员
62人。 2008年春,被曹州书画院定为教学点。2009年6月,在全省迎国庆60周年书画
展中,有4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至年底,会员发展到324人,其
中县级会员60人,市级会员20人,省级会员9人,国家级会员2人。协会在郑州、济南、
天津、青岛、北京等地设立书画作品销售网点,作品除销售国内10余个省市外,还销
往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电视台、山东卫视、《齐鲁
晚报》 等媒体多次给予报道。曹县书画协会 1978年成立,有会员16人,经常开展书
画辅导、 观摩、展览等文化活动。培养书画人才220人,参加省及省级以上书画展览
作品100余幅。2005年,有会员133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8人,中国美协会员2人,山
东省书协会员28人,山东省美协会员15人,市书画协会会员80余人。至2009年,发展
会员217人。 其中中国书协会员5人,中国美协会员4人,山东省书协会员33人,山东
省美协会员15人,市书画协会会员160人。曹县老干部文化艺术协会 1999年9月成立,
有会员60人,内设通联组、创作组、文史组、书画组和总编室等机构,经常开展文学
艺术创作活动, 至2009年,发展会员150余人,共发表作品900余篇。曹县诗社 1989
年6月成立, 发展会员30人,当年被山东诗词学会批准为学会团体会员。至2009年,
共出版《诗苑》4期。青春文学社 1989年春成立,并在县民政局注册,有社员44人,
当年编辑出版《青春文学》1期。后因活动不正常,遂自行解散。

第五节 文化市场管理

1986年, 全县文化市场由县委宣传部管理。1992年3月,成立曹县治理整顿文化
市场领导小组。1999年1月,成立曹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编制2人。2009年4月9日,
县委、县政府召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提出重点整顿互联网,坚决打击黑网
吧,杜绝播出色情电视节目,取缔中小学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歌舞厅审批制度,
加强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源头管理,严防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流
入市场。 娱乐场所管理 1986年始,对电子游戏室经营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对从业
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当年,有电子游戏室经营户10家,从业人员20人。1990年,电子
游戏室发展到20家, 从业人员42人;音像放映厅8家,从业人员40人。1995年,电子
游戏室发展到30家,从业人员70人;音像放映厅12家,从业人员48人。2001年起,严
格歌舞厅审批制度,对无消防安全许可证、不符合要求的歌舞厅予以关闭。2005年,
县文化部门对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条例的经营单位实施严厉
处罚。严格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对全县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无证经营或不符合要求的娱乐场所予以关闭。至2009年,共查处违法经营的歌舞
厅2家,关闭电子游戏室6家。年底,全县有电子游戏室1家,从业人员2人;歌舞厅14
家,从业人员200余人。音像市场管理 1986年始,新闻出版部门每年对全县音像市场
定期检查,发现违法经营活动予以制止,没收销毁非法出版物。当年,国营音响零售
出租经营部2家,个体音响经营户4家,从业人员10人。1990年,国营音像零售出租经
营部2家(县新华书店音像经营部、县邮政音像经营部)、个体音像经营户8家,从业
人员20人, 以经营录像带、磁带零售、出租业务为主。1996年,国营音像经营门市2
家,个体18家,从业人员40人,以出租、销售光碟为主。2000年,音像市场由新闻出
版部门移交文化部门管理。当年,对全县30户音像经营户进行整顿,关闭不符合要求
的音像经营业户20家。 年底,有国营音像业务门市1家,个体29家,从业人员65人。
2001年,成立县文化稽查队。之后,每年3~4月开展打击盗版、净化音像市场专项行
动。 至2009年,关闭违法经营音像户26家,没收销毁盗版光碟3.6万张。互联网经营
业户治理整顿 2000年10月, 曹县首家互联网经营业户——曹县奔腾因特网吧(位于
县电厂十字路口东侧、防疫站对过)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至年底,全县互联网经营
业户(网吧) 发展到16家,其中城区12家,乡镇4家,从业人员32人。2002年,县文
体局集中15天,对互联网经营户进行调查摸底,重新登记审核,逐项核对,取缔非法
业户4家, 对保留的12家,经市文化局审核后,统一办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共有
从业人员30人。2009年1月3日,县政府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城乡部分网吧进行突击检
查,查封阎店楼镇1处黑网吧。年底,全县有互联网经营业户97家,从业人员300人,
全部办理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扫黄打非”行动 1986年起,县宣传文化部门坚
持以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盗版教材、盗版教辅读物为重点,按照县“扫黄打非”
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联合公安、 工商、 电信、邮政等部门,每年开展2次
“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活动。1999年,在反盗版行动中,查扣销毁盗版教材辅导书刊
价值120万元。至2009年,查处经营盗版光碟、黄色书刊经营户23家,没收盗版光碟8
万张,黄色书籍5000册,价值10万元,刑事拘留1人。查处无证演出团体3家。打掉无
营业执照、无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无经营门面房的11家黑网吧,对存在接纳未成年
人、私自链接黄色网站的80家网吧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章 图书 报刊

第一节 图 书

图书发行1986年,曹县新华书店是全县图书发行的主渠道,设图书经营网点11处,
年销售图书500万册,销售收入220万元。2006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图
书发行百强企业。 2009年,县新华书店共有经营网点10处,年销售图书598万册,销
售收入3285万元,有干部职工107人。经营网点 1986年,县新华书店在城区及乡镇设
图书经营网点11处,即县城一门市、县直机关服务部、阎店楼片流动站、青堌集、苏
集、邵庄、魏湾、梁堤头、韩集、孙老家、普连集图书门市部。年发行图书500万册,
销售额220万元。 1992年,投资18万元,在庄寨镇驻地购置一栋商品楼作为图书门市
部,面积385平方米,图书陈列品种1000余个,年销售教材图书11万册,销售额18.32
万元; 同年投资7万元, 改建魏湾图书门市部,建筑面积156平方米,图书陈列品种
300多个,销售额31.45万元。1996年,投资30万元,改建韩集图书门市部,建筑面积
655平方米, 图书陈列品种1100个;投资25万元,改建青堌集图书门市部,建筑面积
423平方米, 图书陈列品种1000多个;投资12.8万元,改建普连集图书门市部,建筑
面积477平方米, 图书陈列品种1100个。1998年,投资10万元,改建梁堤头门市部,
建筑面积341平方米,图书陈列品种1200个,年销售额219.49万元。2000年,投资327
万元在东城区火车站路南侧建办公门市楼,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2001年,投资13.8
万元, 改建孙老家门市部, 建筑面积304平方米, 图书陈列品种1300个, 销售额
312.49万元。2002年,投资344.31万元,新建县城中心图书门市营业楼,总建筑面积
4440平方米,一层楼销售图书音像等,二至五层楼综合利用;在营业楼后设特价图书
门市部1处, 房屋面积40平方米,主要经营学生用图书1100种,年收入20万元,2008
年5月撤销。 至2009年,全县有图书发行零售门市部10处(即县城中心门市部、北关
门市部、东城门市部,庄寨、韩集、魏湾、青堌集、普连集、梁堤头、孙老家)。其
中, 县城中心门市部陈列品种近3万个,年销售图书8万册,销售额108.9万元。销售
服务 1986年起,县新华书店以发行教材、一般图书及音像制品为主,坚持送书上门、
流动供应、服务到位。每逢节假日(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同时,多次举办星期天书市、特价书展销会、送书下乡供应等,坚持搞好消夏夜市和
组织“大蓬车”赶大集。1988年,在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率先试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
引入竞争机制,经理、职工共担承包风险,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1989年,在教材订
发工作中,实行学校编码管理法,保证征订、发行和服务质量。1990~2000年,每年
组织20万名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共发放图书300万册。2001年,
集中采购图书直接配送到各网点的做法,被《中国图书商报》刊登推广。2006年,推
行绩效考核办法,图书销售量稳步增长。2007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建和谐书
店。提出“诚信、责任、敬业、创新、和谐”的企业精神,创办《新华人报》。当年,
曹县新华书店被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组织部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2009年,
全年销售图书598万册,图书门类3万余种,销售额3285万元,固定资产1192.64万元,
各项销售指标综合管理评比获全市书店第一名。同年,在全国读书活动表彰会上,曹
县新华书店经理陈平作题为《提供服务,促进读书活动开展》典型发言,受到全国组
委会肯定。1997~2009年,曹县新华书店连续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图书借阅
1986年后,县图书馆建立采编辅导部、古籍室、报刊资料室、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
室、外借室等部室。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采取开架和全开架,个人借阅和集体
借阅,电话预约和送书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服务。至2009年,县图书馆馆藏图书12
万余册,报刊年入藏量30余种。年均接待读者3万人次,年流通书刊6万余册(次)。
1986年后,基层图书室有了较大发展。至2009年,全县教育系统共有图书室37个,藏
书39万册、345种。其中,县一中图书室藏书5.6万册、251种;县三中图书室藏书2.5
万册、200种;县三桐中学图书室藏书1.9万册、160种;初中图书室3个,藏书5万册、
120种,庄寨镇中、古营集镇中、县实验中学图书室分别藏书2.1万册、2.2万册和0.7
万册; 小学图书室28个, 藏书24万册、80余种。卫生系统有图书室11个,藏有图书
14.7万册、2016种。其中,县医院藏书2.9万册,县中医院藏书2.1万册,县卫校藏书
2.7万册, 县疾控中心藏书2.8万册。县委党校图书室藏书0.9万册,县工会图书室藏
书2.3万册。全县1169个行政村、30多家规模企业建立图书室,藏书一般在0.3万册左
右。 县供电公司图书馆藏书0.9万册。基层图书室大都配有专职人员管理,常年开展
借阅活动。

第二节 报 刊

县内报刊均为内部报纸,除《新曹县》报外,其余多为单位或企业自办。1986~
2009年, 全县主要报纸有7家。《新曹县》报 2006年3月,中共曹县县委创办,4开4
版,每周1期,印数为1万份,遇有县委、县政府重大活动,适时增编特刊。第一版为
时政要闻,第二、三版为经济、社会信息,第四版为文化艺术。免费赠阅县直部门、
乡镇街道、行政村党支部和重点企业等。2009年3月,改为每周2期,周二和周五发送。
先后开辟政策法规、企业风采、劳动者之歌、曝光台、当前农事、历史名人、民间故
事、文学之窗、大项目建设进行时、民生工程润民心、创业者、大家谈等20多个栏目,
编发青岛之夏曹县周、中国(曹县)国际芦笋节等多期特刊。至2009年底,共出版印
发244期,400余万份。《磐石周末》报 2002年4月,曹县磐石宾馆有限公司创办,为
双周报,每期印发7000份,免费赠阅客户、员工、业内同行等。版面设计注重知识性、
趣味性、可读性,栏目形式多样,主要内容涉及企业管理、人文随笔、生活百科、行
业动态、当地新闻、乡土文化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的理念,大力弘
扬磐石人“热心公益、友爱互助、追求崇高、重视德行”的价值观,记载宾馆的新闻
事件,彰显磐石人的业绩与风采,传递客户的建议与呼声,构建起一个磐石人与社会
之间亲和交流的平台。 至2009年底, 共出版印发186期, 130万份。 《圣奥人》报
1998年9月,山东圣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办,报名为《圣奥》报。2006年10月1日,
改为《圣奥人》报,每期印发3000份,由最初的每月一期八版改为半月一期四版,后
又改为彩色对开四版。第一版主要报道集团公司的大事、新事、喜事,传递公司最新
动态和管理层的最新信息。主要内容为本期头条、公司动态、图片新闻、一句话新闻、
评论等;第二版为管理技术版,以生动、典型的事例来探讨企业管理的话题,同时以
关注本行业的动态、趋势等为主要内容;第三版是培植圣奥文化,贴近员工生活,与
员工互动的文化生活版;第四版登载散文小品、诗歌、书画摄影作品等。至2009年,
共出版印发251期,100多万份。《曹县民兵》报 1986年,曹县人民武装部创办,8开
4版(后改为4开4版),每月1期,每期印发2000份,设有政策瞭望、领导关怀、当前
工作、致富经、读者来信、回音壁、光荣榜等栏目。赠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总后勤部,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济南军区司令员、政委,山东省军区政治部、
山东省军区司令员、政委,菏泽军分区司令员、政委、政工科、宣传科,《中国民兵》
杂志社、《黄河民兵》杂志社、《解放军报》编辑部、《中国国防报》编辑部,菏泽
地委书记、副书记、行署专员、副专员,菏泽地委宣传部、菏泽九县武装部,曹县县
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各乡镇
及县直各单位。 是济南军区唯一一家县级民兵报。1996年4月,因县级武装部收归部
队正式编制停刊。共出版印发57期,11.4万份。《银香伟业》报 2002年7月,山东银
香伟业集团公司创办,为月报,4开4版,第一版公司新闻,第二版企业文化,第三版
招商信息,第四版为副刊。每期印发30万份,发行范围覆盖苏、鲁、豫、皖四省的近
百个县市。2007年,被菏泽市新闻出版局评为菏泽市优秀出版物。至2009年,共出版
91期、3000万份。《新华人》报 2007年1月,曹县新华书店创办。4开4版,为月报,
每期印发100份, 每逢重大节日及重大活动增编专版。第一版为时事新闻,第二版为
业务交流,第三版为理论学习,第四版为文萃综合。至2009年底,共出版40期、4000
份。《曹县技工学校》报 2004年1月,曹县技工学校、曹县劳动职业中专创办。以宣
传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及阅读能力
为办报宗旨,4开4版,第一版为时事新闻、综合,第二版为校园文化、学校生活,第
三版为课外生活, 第四版为社会与就业。每月1期(放假期间除外),内部赠阅。至
2009年,共出版49期。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1985年, 建立曹县电视台。 1986年,曹县人民广播站改为曹县人民广播电台。
1992年9月,开始筹建曹县有线电视台,1993年1月正式开播。1998年10月,曹县电视
台组织开展“记者乡村行”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10月14日,全区广播电视宣传工
作经验交流会在曹县电视台召开。2000年,全县完成广播电视县、乡(镇)、村三级
网建设。2002年,曹县人民广播电台实现直播,成为菏泽市首家县级直播的广播电台。
2009年, 全县广播、 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 90%, 曹县电影公司放映电影
11700场。当年,曹县广播电视局获全省广电系统集体一等奖。

第一节 广 播

有线广播 1956年, 曹县有线广播站建立。1964年,曹县有线广播站更名为曹县
人民广播站。1986年,全县有乡镇广播放大站50处,通有线广播的村、户为1149个、
21万户, 村通率为98%,入户率为87%。县通乡(镇)线路382杆公里,发展广播喇叭
21.5万只。随后,有29处乡镇广播放大站更名为乡镇广播站。至1990年,有乡镇广播
放大站2处,乡镇广播站29处,村广播室240处,线路总长5266杆公里,广播喇叭22.1
万只。 1993年,全县31处乡镇广播放大站全部改为乡镇广播站,村广播室820处,发
展高音喇叭4560只。之后,无线广播逐步取代有线广播。1998年,乡镇广播站全部停
播, 全县结束有线广播的历史。广播电台 1986年7月1日,曹县人民广播站改为曹县
广播电台, 电台调频93.3兆赫,天线高度50米,发射功率300瓦,空间传播半径30公
里,通往乡镇广播站的有线广播线路被取消。1990年,曹县广播电台建起高54米的广
播信号发射塔1座。 有工作人员23人, 配有50瓦、100瓦发射机各1部、录音机6部、
500瓦扩大机1部、调频接收机1部。8月,曹县广播电台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1993年, 全县骋用通讯报道员152人,特邀记者15人,农村广播通播率达100%,县城
调频广播入户率达45%。1994年,投资4万元,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低音柱50个。1998
~2002年6月,因老城区改造,停止播音。2002年,购置500瓦发射机1部,工作人员6
人, 同年7月,恢复播音,更新播出栏目,实现直播,成为菏泽市首家县级直播的广
播电台。 2009年,购置3000瓦发射机1部,人员增加到8人。广播节目 1986年起,曹
县人民广播电台在按时转播中央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栏目的同时,自办
《曹县新闻》 、《文艺》、《天气预报》等6个栏目;开播《计划生育》、《科技园
地》 、《法制园地》等专题节目,平均每天播出时间7小时15分钟。全年共播发自采
稿件4800件, 通讯员供稿、约稿10200件,年实时广播2604小时以上。同年,曹县人
民广播电台获省台集体记者一等奖,获全省地方台、站优秀节目一等奖,优秀稿件一
等奖。1987年,增设《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专题节目,共
播出48期。同年,曹县人民广播电台获省、市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被菏泽地区广播
电视局记功一次;《论资排辈成旧俗、能人理事开新风》节目获市级一等奖,《赵集
村家家发“羊”财》、《荣楼的粉条越拉越长》、《倪集草制品走出国门》等节目获
市二等奖,《干事创业3年交税70多万元》、《班庄人的致富路》等节目获市三等奖。
1988~1992年, 曹县人民广播电台连续5年被省台评为先进集体记者和先进单位;
《洒向人间都是爱》 、《上林下禽巧致富》等2稿件获市一等奖,《杞条变金条》、
《隆冬时节桃花盛开》 等4稿件获市二等奖,《黄河故道花果香》、《一亩园胜过十
亩田》 等7稿件获市三等奖。1990年,增设《田园之声》、《空中红娘》、《广播文
艺》等栏目,其中《田园之声》栏目获省优秀栏目一等奖。1993年,《小木材构筑富
民强县大产业》稿件获市一等奖,《变草为宝、编织富裕路》、《老织机织出新“钱”
景》等3稿件获市二等奖。《小工艺闯出大市场》、《曹县10万家庭妇女冬闲忙增收》
等4稿件获市三等奖。 1994年,《农技专家到地头、支招夏管保丰收》、《林业生产
把曹县农民带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等2稿件获市二等奖,《曹县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爱心涌动助寒门》 、《曹县农业部门打假护农保春耕》等6稿件获市三等奖。2002
年,开办《行风热线》栏目,各执法执纪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室,现场解答百姓
提出的问题,深受群众欢迎。电台全天播音时间达18小时,信号覆盖全县。2005年,
新开办《百姓热线》栏目,邀请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执法人员、专业技
术人员,走进直播室,现场解答百姓提出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问题。
2007年,开辟《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曹县》专栏,重点宣传中央、省、市、县有关改
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以及曹县各级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
成立县2007年17大民生工程采访组,深入各乡镇、街道及各职能部门,对工程进展情
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开办《农业天地》、《科教兴县》、《关注民生》、《农村经
济》 、《种养技术》等5个专题栏目,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各类讲座,传达致富信息。
2009年,增设《卫生与健康》、《生活服务资讯》栏目,邀请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家
举办卫生保健讲座,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至2009年,被中央、
省、 市台采用稿件5138件,其中,212件作品受到中央及省市级奖励。曹县人民广播
电台连续9年被省台评为集体记者一等奖, 《太行堤下农民的领路人——曹淑湘》、
《孙庄村家家种菜、户户致富》两件作品获全省优秀作品一等奖,《曹县27名临时工
依法讨回公道》、《爱心洒向夕阳红》等13件作品获全市优秀作品一等奖,《残疾农
民贴副对联喜迁新居》、《曹县绿色林海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等22件作品获市二等奖,
《工业反哺农业促和谐,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曹县40、50人员就业不再难》等
42件作品获全市优秀作品三等奖。

第二节 电 视

电视台及电视节目电视台 1985年2月, 建立发射功率50瓦的曹县电视差转台。
1990年8月,曹县电视差转台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5年,投资200余万元,在南
城路(今珠江西路)西段购买10亩土地,建成县电视差转台综合办公楼1幢。1997年,
山东电视台免费提供给曹县电视差转台价值75万元的发射设备和配套设施, 新建132
米钢管自立发射塔1座,发射功率扩大到1000瓦,发射半径扩大到100公里,解决了曹
县边远乡镇看电视难的问题。当年,全县建立20个记者站,曹县电视差转台改为曹县
电视台。1998年10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记者乡村行”活动;10月12日,中共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修智视察曹县电视台。10月14日,全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经验交流会在曹县电视台召开。1999年,在北京设立曹县电视台驻北京工作站。2000
年,投资近20万元,维修发射塔。2001年,投资35万元,建600平方米演播大厅1座,
并新上1部提示器。2004年,投资90万元更新发射机,新增5000瓦发射机2台,实现硬
盘播出节目。 2005年,投资20万元,新增数字摄像机8部。2007年,投资50万元,装
修演播大厅,购置非线性编辑线4部,松下190、650摄像机各1部。并与中央电视台签
订转播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节目的协议,新增5000瓦发射机1台,16个部室配上电脑和
电视。 2009年,投资15万元,维修综合办公楼;投资20万元,新增2部非线性编辑线
和2部松下190摄像机,1部松下650摄像机,办公条件和配套设施得到改善。电视节目
1986年始,曹县电视差转台每天19:00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和山东卫视新闻节目,
开办《曹县新闻》、《天气预报》、《广告文艺》3个栏目。早7点开机,晚23:30关
机。 当年, 《曹县新闻》播出108期。《广告文艺》、《天气预报》各播出360期。
1990年,增设《专题》、《黄金40分》等2个栏目。当年,《曹县新闻》播出162期,
《广告文艺》、《天气预报》各播出360期,《专题》播出54期,增加1套电视节目。
向省、市台供稿分别为7件、107件。1995年,新开办《经济生活》、《商都今朝》、
《四面八方曹县人》 等4个栏目。2000年,新开办《真情》、《社教广场》、《人口
之窗》等3个栏目。当年,向中央、省、市台供稿分别为8件、52件、300件。2005年,
曹县电视台共开办《曹县新闻》 、 《天气预报》、《经济生活》、《春满梨园》、
《我为歌狂》 、《时事焦点》、《广告文艺》等栏目7个。其中《曹县新闻》、《天
气预报》 每天各1期,《经济生活》每周1期,《春满梨园》2周1期,《我为歌狂》2
个月1期, 《时事焦点》每周1期,《广告文艺》每天1期。当年,向中央、省、市台
分别供稿12件、 61件、360件,其中,稿件《一次逃逸》、《纸扎》等分获国家级金
奖、银奖;《我自豪,我是中国军人》获省级二等奖;《天亮了》、《本土克隆牛喜
得千金》获省级三等奖;《党旗在企业高高飘扬》等7件供稿获市级三等奖。2008年,
《曹县新闻》、《天气预报》、《广告文艺》为每天1期,《大视野》、《经济周刊》
为每周1期。当年,向中央、省、市台供稿分别为14件、70件、400件,其中《一本通
把曹县农民送上致富快车道》、《曹县6万农民芦笋地里扒金条》等9件供稿获市级三
等奖。2009年,县电视台共开办《曹县新闻》、《天气预报》、《民生新闻》、《经
济生活》 、《卫生与健康》、《专题》、《春满梨园》、《我为歌狂》等栏目8个。
其中,《曹县新闻》、《天气预报》每天播出1期,《民生新闻》每周播出3期,《经
济生活》 、《卫生与健康》、《专题》每周播出1期。《春满梨园》、《我为歌狂》
每2周播出1期。 当年,向中央、省、市台供稿分别为16件、76件、410件,其中,获
省级一等奖6件,市级一等奖6件。至2009年,曹县电视台向中央、省、市电视台供稿
达6731件,其中获中央、省、市级奖励的稿件452件。有线电视1992年9月,开始筹建
有线电视台。1993年1月,县有线电视正式开播。前端设备采用美国杰洛德公司产品,
高干线为双向传输, 并铺设稳压供电线路。至1994年9月,共架设主干线15公里,支
干线55公里,发展有线电视入网6000余户,传输中央台、山东台、云南台、贵州台、
曹县台等12套节目。1995年11月29日,县政府下发《曹县有线电视管理办法》,对有
线电视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全县有线电视发展步伐加快。至1998年,共架设主干线路
45公里,支干线路160公里,传输有线电视节目20套,发展城区有线电视入网17000户,
农村有线电视入网4566户。1999年,建成菏泽至曹县光缆二级网。2000年底,建成县
城至各乡镇的广播电视三级网。2003年,成立山东菏泽广播网络有线公司曹县分公司。
2004年,架设光缆390杆公里,电缆线路245公里。至2005年,架设有线光缆1000杆公
里,有线电视入网2.5万户。2006年,新架设有线光缆100杆公里,新增有线电视入网
1万户。至2009年,共架设有线光缆1680杆公里,有线电视入网5万户。通有线电视乡
镇街道12个, 农村有线电视入网3.5万户。全县有线电视节目达到45套,实现微机化
管理、自动化播出。电视网络综合利用1995年始,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对有线电
视会议和无线电视会议进行实况转播。至2005年,完成有线电视会议和无线电视会议
实况转播18场次, 有线电视节庆活动和无线电视节庆活动实况转播6场次。 2006~
2008年,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先后对全县招商引资、奖惩兑现、节日庆典、
芦笋节、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进行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实况转播。至2009年,曹县
广播电视台共完成重要会议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实况转播22场次,大型节庆活动有线
电视和无线电视实况转播18场次。

第三节 电 影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全县电影主要发行和放映“样板戏”为题材的
影片。70年代末期,一批禁放多年的优秀影片重新与观众见面,群众看电影的热情异
常高涨,《园丁之歌》、《红楼梦》等优秀影片,昼夜在曹县影院连续放映,但仍出
现一票难求的局面。之后,《大闹天宫》、《人欢马叫》等优秀影片,在广场进行夜
间露天跑片放映, 每场观众达1万余人。 农村电影队采取一片一晚多点放映方式,
《朝阳沟》等豫剧影片,更是彻夜不停。进入80年代,乡镇陆续建立影院,放映队伍
不断扩大。1983年,曹县电影管理站改为曹县电影公司,共有干部、职工90人。全县
放影人员346人。1986年,县城有曹县影院和人民影院2处,乡镇影院发展到12处,乡
镇、联户、个体办电影队118个,全县电影从业人员达到538人(国办168人)。当年,
曹县在菏泽地区率先成立魏湾、 普连集等6个分公司和孙老家、阎店楼等15个电影放
映管理站。年放映电影14520场,收入达87.12万元。全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表彰会议
在曹县政府招待所召开,曹县被菏泽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命名为农村电影放映工
作先进县。 1987年,全县开展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月活动,巡回放映128部科教影片。
其中《桐粮间作》、《地膜覆盖》、《淡水养鱼》、《速生杨栽培技术》等科教片,
每晚重复放映4~5场, 年放映科教电影1482场,观众达112万人次。当年,苏集、邵
庄、 古营集等7个乡镇电影队的先进事迹被《山东省科教电影实效选集》收录;县电
影发行放映公司被农业部、林业部、广电部、文化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评为“全
国第一届科教电影放映”先进集体,放映员高宝轩被评为先进个人。1988年,在国办
电影系统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出专业技术人员38人。1989年,在乡镇电影放映人
员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出乡镇电影放映技师22人,助理放映技师17人。当年,
全县放映电影8760场, 收入52.56万元。1990年始,县电影公司改革电影管理体制和
发行放映机制。 公司机构由原来的10个股室精简为4个(人秘股、财统股、农村股、
多种经营股),开办旱冰场等第三产业。曹县影院、人民影院等实行承包经营。1996
年,公司下放16毫米影片发行权,先后投资20万元,新购16毫米影片拷贝24部,交换
16毫米影片拷贝96部,主要采取以新带旧、按天计租、按月包租等办法发行,年发行
收入5万元。 县城影院先后放映《大决战》、《毛泽东的故事》、《红河谷》、《背
起爸爸上学》 等一批优秀电影,年放映电影2391场,放映收入20.71万元。1997年,
为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乡镇采取“按人收费、以费
定场、按场发证、凭证结算”的办法,预收电影费每人每年0.70元,上缴县财政,确
保农民看上电影。当年,放映收入74.26万元。之后,因各种原因,预收电影费停止。
2000年10月,开展《生死抉择》影片的放映活动,7天时间放映42场,收入达11万元,
创单片放映收入最高记录。随后,曹县影院、人民影院在城市开发改造中拆除,影院
放映电影停止。2002年,开展《深渊——邪教的本质》影片放映宣传活动,利用餐厅、
礼堂、 教室等场所,开展白天放映,共放映800余场,受教育师生10万余人次。2005
年,随着农村电视机普及,农村放映单位逐渐减少,全县仅有大集、朱洪庙、安蔡楼
等电影队5个,主要采取影企联姻办法,开展放映活动。当年,全县仅放映电影684场,
收入3.89万元,电影放映及收入走入低谷。2006年12月,中国电影基金会实施“万映
计划”,曹县被列为首批实施基地之一,其中青堌集镇一中、南李集小学等10所学校
被列为实施基地学校,为其提供免费放映服务。2007年12月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
农村电影工作的精神,实施“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3个1目标,1村1
月放映1场电影。 全县组建36个电影队,分别在乡镇、街道所辖行政村巡回放映。至
年底,共放映公益电影2300场。2008年,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全县新组建电影队18
个, 购置54套数字放映机, 结束了农村16毫米胶片放映的历史。当年,送电影下乡
5200场。2009年,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54个,从业人员154人,年放映电影11700场,
放映收入117.06万元,比1986年增长34.37%,是曹县电影放映历史上收入最高的年份。

第四章 文 物

境内人类活动历史悠久,遗址众多,遗存、文物丰富。至2009年,境内共登记野
外文物点216处, 馆藏文物1400余件。1989年,成立曹县文物事业管理所,各乡镇、
村建有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形成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相继开展文物普查,
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全县文
物得到一定保护。至2009年,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第一节 古 遗 址

境内古遗址较多。已经发现和登记的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
多为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普查登记古遗址30处。其中,春秋时
期遗址1处,唐代遗址4处,明代遗址9处,清代遗址16处。莘冢集遗址 位于曹县青菏
街道莘冢集村内。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南北长172米, 东西宽60米,总面积
10320平方米, 为新石器时代至东周的文化遗存。1963年登记,1969、1976年菏泽地
区文物工作队进行两次试掘,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器物,有杯、罐、碗、盆、漏斗等,
骨器有锥、凿等,石器有铲、镰,还有大量的鱼刺、螺壳。该遗址文化堆积以龙山文
化层为最厚,出土遗物丰富,具有典型山东龙山文化因素和河南龙山文化的特征,是
界于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另一类型的龙山文化遗存。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集到的
标本有商代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素面罐等陶器残片。为研究龙山以及商周时期
文化分布范围提供翔实资料。 梁堌堆景山遗址 位于曹县侯集镇梁堌堆村北。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山东省文物普查时登记,遗址高台北面东西长137米,南面东
西长125米,西面南北宽137米,东面南北宽100米,遗址总面积30000平方米,堌堆中
心高16米,土质疏松,土色为灰褐色黏土,西南断壁陡直,暴露文化层、灰坑、红烧
土块、料礓石并夹杂大量陶片,采集陶片有泥质夹砂灰陶片红褐陶,纹饰有绳纹、素
面,可见器形有豆、罐、鬲、瓦等。梁堌堆景山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文化谱
系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清代,“景山夕翠”为曹县八景之一。莱朱寺遗址 位于曹县
郑庄乡潘白刘村西南200米。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首次登记,1982年进行第
二次复查。该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长80米,高出周围地表约1米,面积8000平方米,
呈椭圆形。土色为黑灰色沙土,土质疏松。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集到的标本有
商代夹砂红陶绳纹鬲足等陶器残片,为商代文化遗存。清代,莱朱寺仍有松柏参天,
“莱墓神柏” 为曹县续八景之一(详见商都文化编)。青山堌堆遗址 位于曹县古营
集镇小石楼村西南250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该遗址南北长73米,
东西宽65米, 面积4745平方米,土质为灰褐色黏土。原堌堆高5米,1979年冬,堌堆
北部被群众取土,遭到人为破坏,堌堆高为3米。1957年普查时,曾出土陶马、陶罐、
陶俑等陶器。 1973年, 全国文物普查时又采集到夹砂灰陶片、方格纹灰陶片、蚌刀
(残)等。1976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此试掘,又有大量陶片出土。全国第三次
文物普查时,采集到的标本有东周夹砂红陶绳纹鬲、汉代泥质灰陶罐等陶器残片。现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郜堌堆遗址 位于青菏街道郜堌堆村西约100米,是一处新石器
时代至汉代的聚落遗址。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68米,东西宽
66米,总面积4488平方米,呈椭圆形。土质为灰褐色黏土,质细且密。第二次全国文
物复查时发现有墓葬、夯土、红烧土块,有龙山、商代的陶片,龙山文化的石斧、蚌
器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采集到的陶片均为残片,有汉代泥质灰陶绳纹罐、盆
等。郜堌堆遗址为研究山东地区龙山文化分布范围、文化谱系等提供翔实的资料。燕
陵堌堆遗址 位于青岗集乡江海村西。 东西宽50米,南北长63米,面积3150平方米。
呈椭圆形。1963年文物普查时登记,认定为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文化堆积,内涵较为
丰富,从采集的陶片分析,为龙山时期、商代文化遗存,并发现龙山时期及春秋时期
的夯筑痕迹,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研究发现,此遗址应为商王盘庚、小
辛、小乙墓葬。1986年11月又发现并清理出汉墓一座,出土大量陶罐,陶俑等。其墓
葬形制和陪葬品对研究商代至汉代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郗堌堆
遗址 位于曹县普连集镇郗庄村, 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存。1957年菏泽地区文物工
作普查时登记, 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37500平方米。从北部堌堆断面可
以看出,文化堆积层较厚,采集到的标本有大汶口文化的鬲足,龙山文化的鼎足,商
代陶罐、盆等遗物,197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文物普查采集到商代夹
砂红陶鬲足、 东周夹砂红褐陶鬲、汉代泥质灰陶罐等。安陵堌堆遗址 位于曹县韩集
镇孙庄村东北500米。 1957年登记,1963年进行了重点调查。1977年公布为省级文保
单位。 该遗址南北长496米,南面宽122米,北面宽93米,总面积33750平方米,略呈
长方形。 土色为灰色黏土,土质较疏松,中部高7米。1945年,在其上建鲁西南烈士
陵园一座,堌堆中心最高点建有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遗址东侧和北部为烈士墓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采集的标本有商代的夹砂红陶绳纹鬲、汉代的泥质灰陶盆、泥质
绳纹灰陶罐等,采集的标本,有龙山时期、战国时期和汉代的陶片。从采集标本分析,
安陵堌堆遗址时代为龙山文化至汉代。《水经注》记载,此堌堆为秦相魏冉墓。安陵
堌堆遗址为研究中国北方堌堆文化提供翔实的资料。 春墓岗遗址 位于曹县倪集乡春
墓岗村,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长622米,宽100米,面积62200平方米。据明代《曹
县志》记载,此处是楚春申君墓,金大定二十年,在其上建“开元寺”,有大雄殿,
左右堂,天王殿,方丈,钟鼓楼,东西廊,建筑规模宏大。该遗址由西南东北走向的
二个堌堆组成, 新中国成立前堌堆高约6米,20世纪60年代被夷为平地,遗址大部分
为灰褐土,可采集的陶器器型繁多,有罐、盆、鬲、豆等,纹饰有素面、绳纹、弦纹
等,遗址中部可见大面积的龙山时期的夯筑遗迹。是曹县面积最大、遗存最为丰富、
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古代遗址,也是鲁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古文化遗址。采集
的标本看,有龙山、岳石、商、周、两汉等时期的文化遗存,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
集到的标本有东周夹砂红陶绳纹鬲、汉代泥质红褐陶绳纹罐等陶器残片。普连集遗址
位于曹县普连集镇普连集村北150米,西北紧靠枣曹公路,南距白花河1.5公里,原遗
址高3米,东面南北长149米,南面东西宽85米,西面南北长100米,北边东西宽72米,
面积1800平方米。该遗址于20世纪60年代被群众挖土垫地,已夷成平地。遗址土质为
灰沙土,经勘探,地表1米以下为文化层,3.6米以下未见生土,由于地下水位影响,
故文化层厚度不详。采集的标本有陶罐、红陶、蚌镰、蚌刀等,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
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为龙山时代至汉代的文化堆积。内涵较为丰富。跨越时代较长,
龙山文化始,经岳石文化,商代、西周至秦汉,似无间断。代表曹县不同时期的文化
类型,具有完整、连贯的考古文化序列。牛店遗址 位于曹县普连集镇牛店村东北500
米处。 东西宽120米,南北长40米,面积为4800平方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登记。该
遗址四周均为耕地, 20世纪60年代,在现存遗址的地面上,有两个堌堆高约2米,现
已不存。 1989年被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高集遗址 位于曹县安蔡
楼镇高集行政村北头,遗址东西长82米,南北宽98米。面积6566平方米,略呈长方形,
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登记,1984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有
东岳庙, 庙院有4通重修碑,由于长期处于露天环境,碑不同程度受损。遗址上出土
有陶罐、陶盆等,据采集的标本分析,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第三次全国
文物普查时, 采集到的标本有汉代泥质灰陶素面盆等陶器残片。长岗庙遗址 位于曹
县桃源集镇长岗庙村西北100米。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
文化堆积厚约3.7米, 采集的可辨陶器有龙山文化灰陶绳纹,夹砂及泥质灰陶方格纹
罐、蓝纹罐、商代夹砂灰陶绳纹鬲,东周时期夹砂红褐陶绳纹,泥质灰陶绳纹罐、盆
等。长岗庙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商、周的人类生产生活、居住、饮食、丧葬等习
俗提供丰富的实物。 大石楼遗址 位于曹县古营集镇大石楼行政村西北80米。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西南距县城14
公里,范河东西横穿遗址南部。该遗址是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地势稍高于四周地
面, 均为灰黑土。遗址为汉代遗存。涂山遗址 位于阎店楼镇土山集村北。为县级文
物保护单位。 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堆积距地表约0.4米,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灰
陶绳纹罐,方格纹及蓝纹罐口沿,泥质灰陶方格纹及蓝纹罐口沿,商代夹砂灰陶绳纹
鬲口沿,泥质灰陶绳纹罐口沿等。

第二节 古 墓 葬

境内古墓葬主要有汤陵、莘仲君冢、伊尹墓、王氏墓群、李秉墓群等。2009年,
境内普查登记古墓葬73处,其中,明代墓葬13处,清代墓葬50处,中华民国时期墓葬
10处。 汤陵 位于曹县阎店楼镇土山集行政村土山集村西,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见商都文化编第一章第二节) 伊尹墓 位于曹县大集乡殷庙村西。为市级文物保
护单位。 (详见商都文化编第一章第二节)莱朱墓 位于曹县郑庄乡潘白刘行政村潘
庄西南。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见商都文化编第一章第二节)李秉墓 位于曹县
县城东北古营集镇李庄村东南300米处。 该墓封土高1.4米,直径6米,墓前有墓碑一
通,该碑高2.79米,宽0.84米,圆首,平雕二龙戏珠,碑额篆刻:“赠资政大夫都察
院左都御史李公墓表”,碑阳正中镌刻:“李秉墓”。为研究墓主人吏部尚书李秉和
明代墓葬风俗、墓葬形制提供了资料。1979年被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王茂墓群 位于郑庄乡王老林村西150米。该墓地略呈长方形,南北长30米,东西
宽24米,面积840平方米,四周建有围墙。王茂墓群共有墓冢4座,为3行4列,墓向正
南, 4座墓冢呈兄东弟西,携子抱孙。墓封土高约1米,直径5米,呈覆锅状。王茂墓
位于墓地的北侧,墓前1米立有墓碑1通,碑身正中阳面阴刻楷书:元光禄大夫户部尚
书讳茂字伯昌王公之墓。王茂生于元至元二十九年,卒于明洪武五年。王麒墓位于王
茂墓东南2米,墓前有墓碑1通,碑为圆首,正中阴刻楷体:明国子祭酒左迁山西按察
司佥事王公之墓,右上刻:一世祖东村公生于元顺帝元统二年。墓群西南15米立有清
嘉庆年间祭田记事碑。该墓群1963年首次登记,1978年群众平整土地,破坏墓葬一座,
挖出完整女尸一具,同时出土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二月元户部尚书福建左丞墓志
铭一方。20世纪60年代墓地被夷为平地,王氏族人于90年代在墓群四周建起围墙,将
王茂墓重新封土。该墓群于1979年被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其墓葬形制
和陪葬品对研究当时的丧葬习俗和人们的生活、社会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节 古 建 筑

2009年,境内文物普查新登记古建筑28处。其中,明代建筑6处,清代建筑22处,
主要古建筑有徐继孺故居、曹县南关大井、石头井村古井、莘冢集村赵氏民居、郑庄
郑氏民居、 望鲁集北街清真寺等。徐继孺故居 位于曹城街道西街居委会艺星胡同,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19.5米,宽20米,面积400平方米,为清末翰林徐继孺的故
居,始建于清末。原为三进院落,20世纪60年代被毁,现仅存正房一栋,明三暗五,
东西长16.5米,宽6.5米,进深5.1米,墙厚0.68米,带前廊,重梁起架,苇芭铺顶,
小灰瓦盖顶。墙体里生外熟,灰砖铺地。该民居为研究清代民居的建造技术提供了资
料。曹县南关大井 位于曹城街道南关居委会西北500米。该井口径3.25米,周长9.63
米。掘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后多次重修,2004年再次重修。原井口为五块
条石垒砌,呈菱形状,每块条石长2.8米,宽0.50米,厚0.2米。2004年改修为圆口。
井口高出地表1米, 水面距井口2.2米,外围建6边形石围栏,并在围栏外立一石碑,
阳面阴刻楷书: 曹县南关大井。石头井村古井 位于大集乡胡庄行政村石头井自然村
中心。井口为圆形,上由外方内孔为圆形石头覆盖,石头长宽均为0.85米,厚0.2米,
内圆直径0.5米, 井口径0.55米,灰砖叠砌,上小下大,井水距地表3米~4米,砖长
0.3米, 厚0.07米,始建于明代,延用至20世纪80年代,保存完好,井从未干枯过,
并以此井名村。 莘冢集村赵氏民居 位于青菏街道莘冢集村南街北头路西。该民居始
建于明末, 坐北朝南,面阔3间,长11米,宽6.5米,墙厚0.55米,高7米,带前廊,
廊宽1.8米, 建筑面积72平方米。砖木结构,重梁起架,八砖铺顶,窗户、门上亮为
花棂方格扣成,硬山墙起脊,小灰瓦覆顶。具有曹县典型的民间建筑风格。郑庄郑氏
民居 位于郑庄乡郑庄行政村东, 原建于清代。院落历经多次重修,东西长20米,南
北宽22米,面积440平方米,正房坐北向南,面阔3间,长16.5米,宽7米,高8米,建
筑占地面积119平方米。 该民居为砖木结构,重梁起架,八砖铺顶,小灰瓦覆顶,带
前廊,两根明柱撑起前廊,耳房在正房西侧,前墙已经多次修补。此民居为典型的清
代民居建筑。 望鲁集北街清真寺 位于安蔡楼镇望鲁集行政村北街南北大路路东。始
建于清代。 该寺南北长45米,东西长60米,面积2700平方米。寺内有讲堂5间,坐北
朝南, 面阔20米,进深7米,砖木结构,重梁起架,八砖铺顶,小灰瓦覆顶,门前两
根木柱撑起前廊;水房5间,面阔18米,进深7米,重梁起架,八砖扣顶,砖木结构,
带前廊,屋檐为木质结构,1991年重修;西边为朝真殿3间,为1998年新建。

第四节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境内新发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 主要有县政府东同仁堂、李庄烈
士墓地、 谌庄烈士墓地、李台陇海铁路破击战烈士墓地等。县府东同仁堂 位于曹城
街道北街居委会县府东街14号,现建筑属郜宪菊所有。同仁堂面阔4间,东西长10.25
米, 南北宽6米,占地面积70平方米,始建于清末,青砖到顶,小灰瓦覆顶,屋内为
苇箔铺顶,带前廊,廊宽1.5米,廊长10米,共有5根廊柱。大门为传统的黑漆门板,
可拆卸, 共32块,有老字号牌匾1块:“同仁堂丸散膏丹”。李台陇海铁路破击战烈
士墓地 位于朱洪庙乡文庄行政村李台自然村,四周为居民区。墓地南北长100米,东
西宽50米,总面积5000平方米,为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攻打河南商丘李门楼
时牺牲的烈士。共有65座墓,有规则的排为13列,每列5座。

第五节 碑 刻

境内碑刻较多。 其中2009年新登记碑刻45处(明代碑刻5处,清代碑刻31处,中
华民国时期碑刻9处)。重修太清观碑 位于青菏街道莘冢集遗址西北。元至元十八年
(1281) ,刘志渊重修。碑高3.3米,宽1.1米,厚0.3米。石龟碑座,二龙戏珠透雕
碑头。 碑头竖匾书小篆“重修太清观碑”6字。碑阴为重修捐款人名单;碑阳刻有碑
文, 共19行,每行67字,总计1273字。朝廷德意碑 从县公安局家属院地下挖出,存
县文管所。碑高2.03米,宽0.59米,厚0.16米,圆头无纹饰。顶部横写“朝廷德意”
4个行楷大字。碑文9行,每行28字,除空格共200字。李秉墓碑 位于县城东北22.5公
里古营集镇北李庄村东南。 墓碑明弘治二年(1489) 立。高1.65米,宽0.42米,厚
0.25米,碑座高3.05米,长0.6米,宽0.5米。碑楼高0.4米,进深0.4米。碑阳正中为
正楷“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之墓” 11个大字。墓南有龙头石碑3通,都埋地面以下。
正中一通碑头为透雕二龙戏珠图案,下刻篆书“赠太子少保李公禄道碑”10字,左右
两碑仅露部分龙头。李秉墓西有1圆头碑,高2.85米,宽1.03米,厚0.3米。碑头为浮
雕二龙戏珠图案,下刻篆书“赠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墓表”16字。碑文共24
行,每行63字,除空格外共1229字。陈丰德教碑 位于魏湾镇陈胡同村南500米。碑四
周皆为耕地。该碑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碑高1.9米,宽0.73米,座长1米,宽
0.9米。2007年,建一碑亭保护,碑首浮雕双龙戏珠,碑额楷书“儒林矜式”4字,碑
阳正中阴刻“皇清敕授修职郎例授奉政大夫五品衔乡饮大宾候进教谕庚辰恩贡陈老夫
子讳丰字丽清德教碑”40个大字,下刻“光绪十九年岁次”。碑阴满行28字,共11列,
300余字, 其内容为对陈老夫子一生教书育人、勤俭持家、品德高尚的评价。冯总司
令训词碑 从原县公安局地下挖出,存县文管所内。碑高2.85米,宽0.85米,厚0.3米。
碑头有交叉旗帜浮雕,下刻正楷颜体“冯总司令训词”6个大字。训词全文共100字,
6条,后有冯玉祥的署名。碑下款写有“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一日曹县县长赵鸿猷立”。
鲁西南抗日烈士纪念碑 位于县西北韩集镇安陵烈士陵园内。碑为尖顶方形,高2.6米,
宽厚各0.6米, 碑座为3层石阶,高0.85米,帽高0.55米。碑顶四面各镌五角星1颗,
正面横刻魏体“死重泰山”4字,竖刻“鲁西南抗日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题款为: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一月一日”,“鲁西南党政军民全体同志公立”。碑的左右两面
为献词,有司令员赵基梅、副司令员李东潮,冀鲁豫军区第二分区宋励华率全体指战
员,政委刘星、副政委陈之开,冀鲁豫第十专署、鲁西南工农青妇抗日救国联合会等
的献词,碑阴为纪念碑碑文。整个纪念碑竖立在六角攒尖式碑亭内。鲁西南烈士公墓
碑 位于安陵烈士陵园内北部。 高2.5米, 宽0.6米,厚0.45米。碑座为3层石阶,高
0.75米, 正面为华世奎书“鲁西南烈士公墓”7个大字,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一月一日”“鲁西南党政军民全体同志公立”。碑左右镌刻有工人、农民、战士、儿
童和机关团体的献词。 碑阴为华世奎书“气壮山河”4个大字。整个纪念碑竖立在四
角飞檐亭内。 朱程司令员墓碑 位于安陵烈士陵园内东侧,座高0.44米,宽0.78米,
长1.5米。碑帽雕有交叉中国共产党党旗,旗上端雕五角星1颗,下刻有:“气壮山河”
4字。 碑阳为朱程司令员传略,题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一月一日“冀鲁豫边区第十
军分区全体指战员敬立”。传略两侧有对联一副。碑阴为朱程司令员的爱人郝淑斋悼
诗。 王道平烈士纪念碑 位于砖庙镇李路相行政村南王庄村东。碑正面上款为“冀鲁
豫边区第五军分区定曹地区支队”,下款为“鲁西南各界敬立,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三
月。”碑阴刻有纪念碑文,碑帽正面刻有“百世流芳”四字。1980年,进行翻修,碑
楼四面有王道平司令老战友题词,东侧刻有王健民的题词:“为革命鞠躬尽粹,爱人
民精神永存”,南面刻有任耀庭的题词“张弓射豺虎,德威照后人”,西面刻有李冠
卿的题词:“功勋重青史,英名存人间”,东面刻有李冠卿的题词“抗日功绩,永留
人间”。

第六节 馆藏文物

曹县馆藏文物有1400余件。 其中, 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
110件。主要有古器皿、古字画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等。古器皿 陶
器有商代泥质夹砂灰陶罐、陶仓,西周高腿灰陶壶、灰陶罐、陶壶、泥质灰陶罐,汉
代陶盒、草泥陶砖、泥质灰陶罐、彩绘灰陶壶、陶马、陶盆、陶侍俑等。瓷器有唐代
白哥瓷双耳酒杯,宋代米黄釉黑花瓷罇,清末青花天球瓶等。铜器有殷商晚期高腿铜
箪,明代景泰蓝脸盆等。玉器主要有明代羊脂玉龙钩,清代玉佛手、翠牛牧童、四不
象等。古字画 清代刘焜《山水》。画芯长175厘米,宽130厘米。画中山水曲尽其致,
生动新颖。清代何朝品《得鹿图》,贾喧《人物中堂》,王石谷《山水》(仿品),
民国张锵《老子授经图》,孙声运《工笔荷花》,魏维玑《猫蝶牡丹》,袁启贞《紫
藤牡丹》 条幅等。革命文物 1937年,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长刘齐滨创办消费合用社
时用的火柴箱、灯台以及土布棉被、帽盒、茶壶、小圈椅、办公桌等遗物。1938年,
红三村曹楼民兵用的土炮、螺号、手榴弹、大刀、红枪头、三股马叉、牛腿炮环、九
节鞭、镢头等。解放战争时期支前民兵用的扁担、小铁铲、独轮车、担架床等。

第七节 考古与发掘

1969年、1976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莘冢集遗址进行两次试掘,出土大量龙
山文化时期以来的器物,《山东曹县莘冢集遗址试掘简报》发表在《考古》杂志1980
年第5期。1995年3月,省考古专家与县文化局联合,对阎店楼镇土山集村的汤王陵进
行发掘。出土器物近30件,主要有泥质灰陶的蓝纹、方格纹、绳纹罐、夹砂灰陶、夹
砂红陶鬲等。

第八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申报

普查 2005年, 县文体局抽调人员,以乡镇为单位,走村入户,寻访民间艺人,
共收集线索12000多条, 汇编入册1100余项,建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2008年10月,县文化体育局主编的《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正式出版。共四
册、38万字,主要收录汇编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
民间手工技艺等11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0余项。申报 2008年始,开展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至2009年,有1项(曹县江米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7项(桃源花供、木雕、龙灯制作、戏文纸扎、活血接骨膏、金鸡接骨膏、二洪
拳) 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蹦伞、商汤鼓角、曹县烧牛肉)列为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九节 文物管理

1985年,曹县文物由县图书馆文物组管理,有工作人员3人。1989年3月,成立曹
县文物事业管理所, 有工作人员28人。文物馆有3间二层楼,条件简陋。1999年,在
人民路中段路东建集办公、 库房及展厅于一体的办公楼1幢, 建筑面积540平方米。
2000年8月, 办公楼投入使用,编制20人。2007年5月,在县经济开发区新建博物馆1
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文物有石器、陶器、铜器、玉器、牙雕、字画等。同
年10月, 组建曹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队。2008年4月,开始文物普查工作。至2009
年6月, 完成对全县1169个行政村、2759个自然村的田野文物普查任务。年底,全县
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第五章 体 育

第一节 社会体育

学生体育 1986年, 全县各中小学普遍推行“两课”、“三操”、“两活动”,
即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早操、课间操、眼睛保健操;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县体
委、县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各中学每年举办春、秋季运动会。1990年起,
全县中小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至2000年,中小学生达标及格率达到86
%以上。 随后,各中学每年都召开田径运动会,举办各种球类比赛等。至2005年,各
中学共召开田径运动会100余次,球类比赛300余次;县教委和县体委联合举办中学生
田径运动会10次。 全县各学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共400余人。2007年10月25日
~28日,菏泽市第五届重点中学学生排球运动会在曹县一中举行,来自全市17个重点
中学的32支代表队, 5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经过97场的激烈角逐,曹县一中学生
女子排球队获得女队冠军,男子排球队获得男队第二名。2009年8月,在“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山东省千校乒乓球菏泽赛区预选赛中,曹县代表队队员张天获男子单打冠
军,郭林获女子单打冠军。1986年至2009年底,全县各中学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
630人。职工体育 1986年后,县体委与县总工会经常联合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象棋、 拔河、武术等体育项目比赛。1989年10月,县体委、县总工会邀请郑州9名象
棋高手与曹县象棋学会会员开展棋艺交流活动。1990年,县体委举办迎亚运火炬接力
赛。 2006年,在菏泽市太极拳比赛中,曹县代表队获得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2
枚,获团体总分冠军。2007年10月19日~21日,在菏泽市国税系统举办的运动会上,
曹县代表队参加篮球、 拔河、男女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5个项目比赛,队员刘文
丽获女子长跑800米第一名,张磊获男子短跑200米第一名,乒乓球团体获第二名,男
子单打获第二名,400米接力获第三名,男子篮球获第三名。2008年4月,县体委在县
体育发展中心训练基地举办“迎奥运、庆五一”乒乓球赛,来自县直单位及乡镇街道
18个代表队的9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县公安局代表队获得比赛第一名,县教育局代表
队获得第二名, 县业余体校代表队和县供电公司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四名。
2009年5月, 首届“社会保险杯”乒乓球赛在县三联乒乓球俱乐部举行,全县40名运
动员参加比赛,刘俊民、金银、李修鸿分别获男子单打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同月,
县法院举办第一届“乒羽大赛” 。9月,县举办第二届“财政杯”乒乓球比赛,县财
政局代表队获得第一名,县委机关代表队获第二名,县公安局代表队和县鲁运代表队
分别获第三名。至年底,县体委联合有关单位共举办职工篮球比赛30余次,乒乓球比
赛48次,棋类比赛60多次,拔河比赛20次,太极拳、太极剑表演30多场次。全县经常
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有4万余人, 占职工总人数的35%。农民体育 1986年,全县经常
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民有3万余人。1987年5月,县政府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15个乡镇
代表队参加田径、 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比赛。1990年6月,曹城镇东关南村投资15万
元, 办起曹县第一所武术学校(民族武校),聘请专职教练员6人,多次组队代表曹
县赴省、 市参加比赛。1993年5月,县体委与县民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县农民运动会,
16个乡镇代表队参加篮球、乒乓球、门球等项目比赛。1997年,在曹城镇开展全民健
身试点工作。2000年始,有20余处乡镇、142个村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
每年举办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民逐渐增多。2009年,全县经常参
加体育活动的农民达6.5万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老年体育 1987年,县老年人体
育协会成立, 下设门球、导引功、太极拳、健身操、秧歌舞、钓鱼和老年艺术等7个
专项协会,共有会员1000余人。25个乡镇和22个县直单位分别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
活动项目主要有门球、导引功、太极拳、健身操、舞蹈、秧歌、竹马、旱船、花车、
钓鱼、乒乓球等70余种。1992年,县体委设立老年人体育协会办公室,后改为老年体
育股。 老年体协组建老年门球队14个, 建门球场7处。1993年9月,在山东省第八届
“长寿杯” 门球比赛中,曹县老年门球协会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1997年4月,县政
府承办苏鲁豫皖“王光杯” 老年门球运动会, 周边省、地、市、县的37个代表队的
4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2003年10月,县老年体协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离退休
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4月,被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工
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全县建有门球场10块,太极拳、气功训练场20余处。2006
年9月18日~22日, 在“体彩杯”山东省首届老年人运动会门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
获得第一名。2008年,在菏泽市老年太极拳、剑邀请赛上,曹县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
至2009年,全县共举办老年门球比赛40余次,老年体育表演30余次。全县经常参加体
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2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0%。

第二节 竞技体育

1986~1994年,全县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有田径、举重、乒乓球、武术、排球等。
1995年起,从全县中小学生基础抓起,加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同时以体校为基地,
强化优秀运动员训练,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高竞技水平。至2009年,在参加菏泽市
各项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65枚、银牌60枚、铜牌80枚;在参加山东省体育比赛中,
共获金牌45枚、银牌50枚、铜牌75枚;在参加全国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4枚、银牌2
枚、铜牌7枚。田径 2002年10月,在菏泽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曹县代表队张素霞
获女子400米比赛第一名;张晓彦获400米第一名和800米第二名;陈凤英获100米第一
名。2004年10月,在山东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李洪殿获男子铅球比赛第七名。
2005年4月,在菏泽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张素霞获女子100米栏第一名,打破全市
记录,并获女子400米第二名;张晓彦获女子400米栏第一名,打破全市记录,并获女
子400米第一名;李洪殿获男子铅球第一名,打破全市记录;张凤云获5000米第二名。
举重 1991年, 在山东省“萌芽杯”举重比赛中,曹县代表队范建军获第二名,李贵
建获第五名;同年,在山东省“希望杯”举重比赛中,高爱国获第一名。1992年,在
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上,武继龙获第三名,高爱国获第四名。1998年,在山东省第十
六届举重比赛中,武继龙获第三名。乒乓球 1988年,在菏泽地区少儿乒乓球比赛中,
曹县代表队姚忠磊、任闯、邵位获男子团体第一名;张岩、张峰、安亚丽获女子团体
第二名。1991年,在菏泽地区少儿乒乓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分夺4个第一名、1个第
二名、 2个第三名;同年,在山东省希望杯乒乓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获男单第二名
和其他项目的三个第三名。1992年的全区少儿比赛,男、女单打成绩均居榜首;同年,
在全国“红领巾杯”乒乓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获男团第六名和男单第六名。1998年,
在全国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的任闯和单兵分获男子单打第一名与第三名。
1999年后,在全区(市)各种乒乓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都有上佳表现。2009年,在
山东省千校乒乓球比赛中,曹县代表队的张天获男子单打冠军,郭林获女子单打冠军;
殷学峰和赵明明分获男子单打第三名与女子单打第四名。 武术 1992年,曹县代表队
参加“山东省‘希望杯’武术比赛”,董娅一人勇夺女子少年乙组剑术第一名、规定
拳第一名和全能第二名与枪术第三名。1992年,在全国“武士杯”武术比赛中,王松
山获男子组传统拳术第四名和器械第五名与太极拳第五名。1993年,董娅、王松山在
山东省“希望杯”武术比赛和首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都有骄人战绩。1994年至
1996年,董娅先后夺得山东省“希望杯”武术比赛女子甲组剑术第一名、女子甲组枪
术第一名、女子甲组其他拳术第一名,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武术比赛女子套路太极拳冠
军和女子套路剑术冠军;王松山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被授予“武英”称号。2005年,
在菏泽市首届太极拳锦标赛上,曹县代表队获团体项目第一名、集体项目第二名,取
得13金、 10银、4铜的成绩。2009年,曹县代表队在山东省第四届“武协杯”传统武
术比赛中获男子B组太极拳一等奖、男子B组太极器械一等奖;在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
标赛中,获男子C组传统太极剑第一名和男子42式太极拳第二名。

第三节 体育队伍

体育教师(教练)1986年,全县有专职体育教师82人。专职教练员7人。2009年,
有专职体育教师130人,专职教练员32人,其中田径教练员14人,篮球教练员2人,乒
乓球教练员5人, 举重教练员7人, 武术教练员4人。裁判员 1986年,全县有裁判员
180人。 其中一级裁判员4人,二级裁判员23人,三级裁判员153人。2009年,有裁判
员196人。 其中一级裁判员16人, 二级裁判员46人,三级裁判员134人。等级运动员
至2009年,全县共培养等级运动员754人。其中国家一级运动员123人,国家二级运动
员256人,国家三级运动员375人。

第四节 体育设施

1986年,全县有田径场29处,其中有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体育场4处。篮球场85
处, 排球场10处,乒乓球室22处、羽毛球场2处。主要分布在机关、学校、企业及乡
镇政府驻地。 2005年,全县有200米田径场35处,足球场14处,排球场30处,乒乓球
台100台,篮球场60处,旱冰场10处,普通练功场所30处,武术训练场18处。2009年,
全县共有田径场29处,其中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1处,其他为200米~300米跑道
田径场。有篮球场85处,排球场10处,门球场19处,乒乓球训练室42处,棋牌室30处,
羽毛球场4处,足球场10处。县人民体育场 1975年建成启用,位于南环路(今珠江西
路) 南,总面积38115平方米,建筑面积1311平方米,是县城唯一大型公共体育活动
场所。 场内设有田径场、旱冰场、篮球场各1处,门球场6处,举重房、乒乓球房各1
幢, 舞台1座,办公用房、体校教室18间。其中,田径场,1976年建成启用,建筑面
积19653平方米, 跑道周长400米,跑道8条,道面原结构为碱沙土,1990年,改建成
炉渣跑道,跑道内建足球场1处,长104米,宽68米。乒乓球训练房,1978年建成启用,
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举重房,1981年建成启用,建筑面积408平方米。2002年,县人
民体育场被商业开发, 场内设施均被拆除。其他体育设施 1986~2000年,魏庄寨村
建有武术训练房;县一中、三中、四中及梁堤头、大集、朱洪庙、侯集等建有举重训
练房各1处。 2003年,县一中塑胶跑道田径场建成启用,跑道周长400米,跑道8条,
场内有田赛、主席台等设施。2001~2009年,县、乡住宅小区及主要街道配备安装了
健身器材, 新增乒乓球台240台,篮球场85处,普通练功场所50处,群众体育活动明
显增多。

第五节 体校 武校

曹县体育学校 1985年建立,原名为“曹县业余体育学校”,有体育教练8人,学
员200人。 1990年,更名为曹县体育学校,为县体委下属股级事业单位,是曹县竞技
体育、 专业训练的基地。有举重、乒乓球、篮球、武术、田径等5项训练项目,训练
学员100余人。1992~2002年,体校招收初中班,开设文化课,成为全日制体育中学,
在校生达到200人,文化课教师15人。2003年起,体校停办初中班,不再开设文化课。
主要利用驻城中小学场地业余训练运动员。 至2009年,县体校共获奖牌138枚,其中
金牌68枚; 有教练员32人。武术学校 武术是曹县传统体育项目,曹县有“中国武术
之乡”之称。1986年后,境内习武之风盛行,训练班、武术馆兴起。1990~1999年,
先后成立曹县民族武校、大集武校、少林武校、东力武校、商都武校、侯集武校、砖
庙武校、常乐集武校、火神台武校等15所,武术教练员35人,培训学员2000人。2000
年后,武术学校稳步发展。至2009年,全县共有武术学校26所,武术教练员78人,在
校生2080人。举办武术汇演23次,武术比赛11次。

第六节 体育产业

体彩销售 2000年始,曹县发行体育彩票,全县共设体育彩票销售点4处,分布在
县城主要街道和部分乡镇驻地,配备体育彩票机4台、工作人员4人。当年,完成体育
彩票销售收入100万元。 2007年和2008年,体育彩票销售收入分别为197万元和510万
元。2009年,设体育彩票销售点28处,配备体育彩票机28台、工作人员61人,完成体
育彩票销售收入1051万元。 体育产品生产经营 2000~2009年,县体育用品经营网点
10处,经营体育用品达15类、200 种,年收入50万元。青堌集镇建有体育器材生产厂
1家(菏泽美康乐体育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
等体育器材,年产值30万元,销售收入25万元。

第六章 旅 游

1997年6月, 曹县旅游局成立,境内旅游业开始起步。至2009年,先后开展旅游
资源普查、景观开发、旅游宣传服务等工作。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第一节 旅游资源

曹县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历史人文
景观、自然景观、红色革命胜地遗址、鲁西南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分布全县,为曹县旅
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景观 境内有莘冢堌堆、郗堌堆、郜堌堆、梁堌堆、安陵
堌堆等为代表的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有汤陵、伊尹墓、莱朱墓、盘庚陵、
箕子墓、秦相魏冉墓、春申君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还有夏禹会万国诸侯之地——涂
山、商朝第一都——亳城遗址、商汤受命之地——景山、项羽发迹之地——青山等历
史古迹,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考察观赏。汤陵,位于县城南20里土山集西。成汤灭夏,
都于亳,即此。成汤在位30年(为侯17年,为王13年),死后葬于曹县城南涂山之阳,
陵上有庙,陵旁有桐宫;太甲不遵汤法,商相伊尹放太甲于汤陵桐宫,即此;伊尹墓,
位于大集乡殷庙村西,墓前建有元圣祠,明朝,知县范希正重建,后多次重建;箕子
墓,位于郑庄乡王胜普村西南,墓前曾有断碣,箕子是纣王的诸父,被称为殷商“三
仁”之一,商灭后,箕子率5000殷人东渡朝鲜半岛,并将中土礼仪制度、耕织技术等
传到朝鲜半岛,被周武王封为朝鲜王,箕子到中原朝周时,经过故殷墟祭祖,因感伤
过度,终于故土,葬于此。安陵堌堆,位于县城西北韩集镇孙庄村,堌堆中心凸起部
为秦相魏冉墓,墓下为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文化遗址,曾出土石箭、红夹砂陶鬲足、
绳纹灰陶片等文物,1977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堌堆(景山),位于
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北, 1957年, 山东省文物普查时发现为夏商至汉代文化遗址,
1979年12月, 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景观 境内自然景观较多,主要有黄河
故道、八里湾水库、鸭子圈、万亩荷塘等。黄河故道,位于县境南部,自西向东贯穿
庄寨、桃源集等15处乡镇,总面积27533.3公顷。故道北有水库7座,大堤75公里,水
面2000余公顷、森林面积13767公顷等自然景观,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八里湾水库,
位于县城东南,水质良好,地形特殊,内有中心岛,岛外环水,水外围堤;岛上投资
120万元,建成公园式度假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游玩等活动的场所。鸭子圈风景区,
位于黄河故道东河潭弯道与太行堤水库七库交界处,周围大小土堤环绕,水面平均深
度1.5米, 水清草绿,风景优美。黄河咸丰故道位于鸭子圈南,与其一堤相隔,水面
近万亩,鱼虾满塘,鸟类繁多,游人来此,在享受自助野味的同时,还可在芦苇、荷
花丛中泛舟、戏水,别具风情。万亩荷塘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西魏湾镇境内。景区
依托万亩水面、荷塘、森林,有湿地、滩涂、田园农舍等景观,设有水上游乐、生态
农业、民俗风情、餐馆娱乐等新型生态旅游项目。2008年,完成县城至万亩荷塘风景
区10公里的景观大道硬化工程, 栽植2公里长的观赏树木。2009年,开通万亩荷塘生
态旅游专线。游客来到曹县,游黄河故道,赏万亩荷塘,看白鹭齐飞,听百鸟争鸣,
品商都文化, 览太行堤雄风,体验鲁西南民俗,尽享自然风光。红色旅游胜地 境内
红色旅游胜地,主要有鲁西南烈士陵园、“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和王厂战斗遗址等。
鲁西南烈士陵园革命胜地, 位于县城西北韩集镇孙庄村东北200米处。陵园分北、东
两处墓区, 安葬革命烈士261人。东墓区葬有八路军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政委兼政治
部主任魏克仁、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周柱安、曹县县长王雪静、中共齐滨
县委副书记向奉之、湖西专署税务局长毛宜轩等革命烈士。北墓区除葬有抗日战争中
反扫荡死难烈士外,又陆续接纳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的
烈士,共253人。1988年1月,被批准为山东省革命纪念地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被
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三村”抗日联防革命胜地,位于县城西北韩集镇
刘岗、伊庄、曹楼三行政村驻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厂战斗遗址,位于曹县城
西南,1943年9月,日伪军调集3万余人,对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秋季大扫荡”,
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专署专员袁复荣率军分区指挥所、专署机关、民军第一团、
军分区骑兵连等,在王厂村与日伪军发生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朱程司令员、袁复荣
专员等将士壮烈殉国。 绿色生态景观 境内绿色生态景观主要有曹县书画院、中国首
批本土克隆牛纪念馆、鲁西南万头奶牛国际生态牧场、15处生态养殖小区与示范基地、
中国最大的园林式生态放养小区和建设中的“世界名牛文化博览园”等。附一:清代
曹县八景汤陵异木 相传汤王陵附近有一种树, 每年都生长,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
人们都不认识是什么树,就推为一景,称为汤陵异木。文人赞颂,诗一:佳哉郁郁瑞
斯征,异木阴森蔚几层。知是宽仁绵厚泽,千秋风雨护汤陵。诗二:子姓兴王迹可凭,
千秋曹邑剩荒陵。孤坟冷落埋青草,异木灵奇绕翠藤。叶覆残碑阴漠漠,枝低古寺护
层层。 景山村柏遥相映,共惹骚人吊不胜。汉舍嘉禾 曹县旧志记载,冤句县西南50
里(今庄寨镇白茅村一带),为故济阳城。南顿君(东汉光武帝刘秀父亲)为济阳令,
建平元年十二月,生刘秀于县舍,光照满室。是岁堤内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年大熟,
为此,生子名秀。有诗赞,诗一:谁扶汉室旧山河,济水灵钟瑞气多。千百年来风土
异,人心犹自颂嘉禾。诗二:天不灭刘祚汉家,中兴瑞兆庆禾嘉。双岐争献千畦秀,
重穆喜瞻万亩斜。在昔昆阳驰战马,于今洛畔噪寒鸦。莫与黍离同感慨,曹邑由来胜
景夸。 莘野春耘 曹县莘冢集一带,为古有莘国,商汤右相伊尹故里,因伊尹曾“耕
于莘野”,后人就把有莘田野中的春耕景色推为一景,称莘野春耘。清代文人多有诗
作,诗一:一朝相业力宏开,霖雨苍生莘野来。会合纵无三聘主,虽终畎亩不尘埃。
诗二:漫羡历山并渭滨,阿衡耕处未埋湮。道传尧舜存真乐,迹仿巢由远俗尘。此日
一犁同牧竖, 他年三聘作元臣。迄今野畔寻遗冢,满眼蓬蒿尽是春。景山夕翠 曹县
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有景山,景山历史悠久,夏商时是著名的大山,被誉为象征吉祥
和兴盛的圣山。景山曾经满山都是高大挺拔的苍松翠柏,在夕阳映照下,郁郁葱葱,
苍翠欲滴,美不胜收,为曹县一景。古代赞美景山夕翠的诗很多,诗一:景山朽柏古,
胜迹壮曹南。莘野分青霭,汤陵挹翠岚。千峰衔碧迥,万树落红酣。翘首斜阳际,登
临路尚谙。诗二:景山佳气薄晴空,翠岫层峦济水东。落日驱车林下路,几行古树动
秋风。 霸主盟坛 在曹县北50多里处,自西向东绵延数里,为历史上著名的曹南山,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经常在此会盟。“鲁僖公十九年,宋、曹、邾三国盟于曹
南,”人称霸主盟坛。文人们为此景赋诗,诗一:图霸争盟事已残,曹南犹剩此荒坛。
当时会合衣冠盛,此日登临霜露寒。牛执空思书誓载,马驱只见野花团。桓文庄穆堪
千古,也把宋襄一例看。诗二:宋子登坛霸业传,雄心胜慨想当年,而今满目凄凉感,
秋草荒烟落照边。 驿寺新塔 曹县城西王乐田村,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兴隆
寺,寺旁有驿站,名新驿中,门外有一座巍峨的高塔,叫新驿塔,每逢节庆日,官员
们都在此举行仪式,驿站、寺院、高塔成了曹县的一大景观,称驿寺新塔。赞美驿寺
新塔诗一:铁马叮咚韵自幽,迢迢驿路接鸣驺。寺前小立逢僧话,塔上新诗任客留。
清引霜钟来五夜,寒迟塞雁度三秋。凌云应作题名看,为语词人莫浪游。诗二:寺前
新塔峙城西,经此疑闻驿马嘶。拓地石基犹自横,钻天铁顶与天齐。颓垣野庙春光寂,
没字残碑草色萋。 遥想当年传命至,停征歇骑快攀跻。九曲洪涛 在今曹县南境的黄
河故道,清咸丰五年之前,滔滔黄河,曲曲弯弯,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给曹县留下
一大壮美景观——九曲洪涛。文人赋诗赞美,诗一:黄河胜景属吾曹,九曲潆洄万丈
高。东接齐烟州点点,西来星宿浪滔滔。流经熊耳疑天泻,湾等羊肠入海号。四渎独
尊千派水,随帆转出数洪涛。诗二:嘉瑞颂河清,排空浊浪平。万涛奔大海,九曲绕
曹城。 舣舻泊前密,帆樯转处轻。乘槎疑羽化,一棹入蓬瀛。奎阁凌云 曹县东南城
墙上,有一座文昌阁,高耸入云,十分壮观,被列为曹县一景,后搬迁至文庙东。光
绪八年,又建立东南城墙上。文人赞美赋诗,诗一:凌云高阁接城东,仰见奎星现碧
空。隐把龙门声价重,潜将雁塔姓名通。文光射斗连霄紫,笔颖生花映日红。扶引广
寒多少客,衣香各带桂花风。诗二:奎星高阁屹城闉,终古凌云不计春。遥接银河千
仞界,疑登瑶岛十余人。百年王气侵东斗,一道文光拱北辰。槛外尤欣环玉带,晴波
掩映出红尘。 附二:清代曹县续八景莱墓神柏 曹县郑庄乡潘白刘村有商汤左相莱朱
之墓,墓地周围松柏参天,高大粗壮的柏树,树皮像龙鳞一样,被称为莱墓神柏,列
入曹县续八景。文人墨客多有诗赞。诗一:参天翳日影轮囷,受尽英灵柏有神。长共
汤陵留异迹,远随亳社树殷人。饱经霜雪仍含翠,老幻虬龙欲化鳞。文物不存年代换,
东风犹作古时春。诗二:德媲阿衡相业隆,天生神物表勋庸。曾同殷社亳都种,不受
秦皇岳树封。古迹陈干一抔土,贞心结老万年松。佐商因抱为霖志,墓木通灵欲化龙。
左山古寺 今定陶县西南左山寺, 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属曹县。左山以近左城而得名,
山上有慎到墓。左山古寺林木繁茂,景色优美,明万历年间曹县知县钱达道写有“游
左山寺记”,左山古寺被清代曹县志列入曹县续八景。诗一:户对层峦壁倚峰,登临
遥忆古芳踪。春秋阐发尼山笔,风月情凉野寺钟。一世闲情青史尽,千年旧迹白云封。
佛门到此虽相近,身后堪为百代宗。诗二:法苑禅林境亦仙,千秋名胜属前贤。桥边
幽径通精舍,云外疏钟搁暮天。文笔退藏修佛地,琳宫启自著书年。一编阐得麟经义,
也共尼山古迹传。 玉带横桥 明清时,曹县城内围绕县治(今县政府)流淌有小河,
河流弯弯曲曲,穿街绕巷,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潋滟,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玉带,
每条河上都有小桥,与小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称玉带横桥,被列
入曹县续八景。现在的白衣阁桥、大石桥、玉龙桥、小石桥等都在其中。人们写诗赞
美这一美景,诗一:绕巷穿街一带长,横空几处架桥梁。光生莲井波分艳,流接芹池
水亦香。垂柳荫连黄[皇]观寺,落花浮过白衣堂。曹南有景饶题柱,何必升仙问帝
乡。诗二:玉带湾环绕县衙,彩虹几道影横斜。峰连文笔思题柱,源接洪河拟泛槎。
红板高擎白衣座, 绿杨惯拂使君车。 风光真许扬州比,廿四桥边月吐华。金堤烟柳
黄河流经今曹县南境时,黄河北大堤上,垂柳成荫,金色阳光下,薄雾缭绕,如烟似
纱,与九曲黄河相映成趣,被人们命名为金堤烟柳,列入曹县续八景。诗一:沿堤柳
色碧如烟,雅趁新晴向晓看。万缕金黄笼薄雾,一条沙白障狂澜。春光早占同梅岭,
粉本匀描艳蓼滩。也似液池沾雨露,长留胜境在河干。诗二:白沙掩映绿烟飘,闲趁
莺声过柳桥。势逐洪涛成九曲,影涵流水荫千条。踏歌人向阴中憩,唤渡船从画里招。
千载金城同巩固, 任他萍叶涨春潮。龙潭月色 嘉靖二十六(1547)年,太行堤河在
曹县城东南八里处决口,决口处形成了一个大深潭,人称八里湾,水面广阔,潭清似
镜,蟹肥鱼美,水鸟云集,月光下,潭水幽幽,流辉空照,景色迷人,人们给它起了
一个好听的名字——“龙潭月色”,列入曹县续八景。赞美诗作颇多,诗一:胜选名
区似镜湖,寒潭月印水平铺。鱼帘蟹簖饶风景,云影天光入画图。皓皓清涵冰鉴朗,
灵渊净浴玉蟾孤。波心盈掬分明在,才拟探骊便得珠。诗二:风景争传八里湾,波心
月印夜珠还。鱼龙翠浪千寻跃,雷电红光四面环。芦荻秋风连万顷,桃花春色映三关。
渔人收网澄潭静, 罢钓登高到左山。牛市青芜 在曹县今郑庄乡青山集村东南,古黄
河北堤的北面不远处,有一片芳草萋萋的开阔地,为清康熙九年,黄河在牛市屯决口
形成的一片洼地。旧时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来这里放牧牛羊,天长日久,这里变成了
牛的交易场所,人们既能放牧,又能买卖,人来牛往,热闹异常,场景十分壮观,渐
成曹县一景,人称“牛市青芜”,被列入续八景。有诗描绘此景,诗一:平畴一带草
芊绵,蹊夺无妨卧不牵。驱犊人趋求牧地,活烟春老踏青天。迷离柳色长堤外,仿佛
桃林古塞边。若使客来逢挂角,定疑此处是蓝田。诗二:春风送暖碧婆娑,远接长堤
近傍河。十里轻阴游子屐,一声短笛牧童歌。绿摇蓑影晴迷蝶,翠滑车轮细碾螺。莫
漫蘼芜赓采采, 牛羊卧处夕阳多。楚丘牧笛 曹县安蔡楼镇楚天集村一带,是故楚丘
县驻地,境内草茂水丰,人们多到郊外放牧,牧野中常传来悠扬的牧笛声,望楚丘,
听牧笛,成为当时的一幅田园美景,“楚丘牧笛”被列为曹县续八景。赞美诗一:吊
古登高望楚丘,桑田不见故城留。西风冷落蓬蒿里,当日繁华锦绣州。宋主盟坛余尺
土,文公夙驾说千秋。牧童笛韵悠扬处,烟雨犹看现市楼。诗二:一望平丘半是苔,
笛声吹彻牧人来。村连酒国瞻红杏,曲度江城听落梅。栗社雨雾鱼入梦,桑田风过鸟
还猜。 短歌归去斜阳里,尚许三千数牝騋。文笔冲霄 道光年间,曹县文庙(今健龙
广场处)修成时,有人掘土得到一块巨石,献给县上,巨石长一丈一尺多,宽五尺多,
玲珑瘦绉,据说是明末总兵刘泽清家园中的东西,把它放置在学宫墙北面作为影壁,
大小明暗非常合适,人们都说它是天上文曲星落地变成的石头,于是,把巨石名为文
笔峰。从此有了“文笔冲霄”一景,被列入曹县续八景。赞美诗一:突耸奇峰踏半空,
曹南从此振文风。光含瑞霭连奎阁,影带晴霞落泮宫。梵响钟闻清夜里,墨痕鸦点夕
阳中。擘云谁是分章手,终古冲霄气贯虹。诗二:孤峰千丈接云杓,大笔淋漓气自饶。
半夜钟声流上界,一天霞彩闪重霄。光分莲井争花艳,影写芹池倩月描。此后文风能
振起, 河临玉带待题桥。附三:古山水涂山 涂山古称塗山,后省称土山,在今曹县
阎店楼镇土山集村北,山南有商汤陵庙。涂山历史悠久,是涂山氏族的发源地。大禹
治水时,在路上遇到涂山氏女,二人一见钟情,婚后四日,大禹外出治水十三年,三
过家门而不入。禹治水成功后,受舜禅让为王,在涂山大会天下诸侯。这是中华民族
团结统一的第一次盛会,夏禹由此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和圣人。夏末,商汤继
位为侯,来到位于涂山之阳的薄地,命名为景亳,号以天命伐夏。灭夏后,商汤回亳,
在东郊举行诸侯大会,庆祝伐夏胜利,宣布商王朝建立,史称汤有景亳之命。《逸周
书·殷祝解》有:“汤放桀而复亳,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有:“同日职贡
者五百国”,这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第二次盛会,这次盛会也是在涂山南不远处举
行的,这里作为商初之都,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汤王死后,葬在涂
山之阳,当时有陵墓殿宇桐宫,威严壮观。周代,周穆王巡游列国时,也在涂山会盟
诸侯,《左传·昭公四年》记有“穆有涂山之会”,这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第三次
盛会,也是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重要集会,夏、商、周三代,三次涂山之会,使涂山成
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周灵王太子晋失宠,遂失储君之位,流落江湖,得道成
仙,人称仙人王子乔,逝于涂山之上,涂山王子乔墓,历代均有祭祀。涂山是古代著
名的圣山,它没有显耀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却以承载悠久的中华文明史而
千古相传。 (参见商都文化编第一章第二节)景山 景山,又名邳山、楚丘,在今曹
县城东40里,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北与成武县边境之冉楼村相邻。夏禹时,景山因
处于桑林之中,又称桑台(台桑)。夏禹与涂山氏女娇在此成婚。景山又名邳山,在
商时是王业兆兴的著名大山,商汤都亳,因有景山而名景亳。商汤灭夏前,曾在景山
会盟诸侯,史称“景亳之盟”。商汤在此称“吾甚武”,景山东侧称武城。商汤灭夏
后,天大旱,汤王曾登景山祈雨。景山一带,还是楚人最早的居住地,夏代即为楚人
所居,故景山又称楚丘。商汤建都于亳后,将楚人赶至江淮间。周代,仍由商之后裔
宋国人占据,而楚人仍以此地为先人宗庙,来此祭祖。秦时在此设武城县,项羽为西
楚霸王时,改称楚丘县。刘邦为汉王十二年,灭掉英布后,路过此地,为了宣示自己
武功告成,把楚丘县改为成武县。东汉后,县城东北迁到文亭山东,就是今成武县城,
景山仍然称楚丘,有楚丘亭。隋代,楚丘归属己氏县(县治在楚丘南三十里,今楚天
集一带) , 开皇六年(586) ,己氏县改称为楚丘县,县治所未变,《括地志》、
《〈史记〉正义》有记载。明清两代,楚丘又复称景山,并在此设景山铺、景山里。
考古调查证实,景山是一处龙山、岳石、周、汉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景山夕翠”
是清代曹县八景之一,董味清有诗赞曰:“景山松柏赋丸丸,翠点睛峰入夕观。云气
远横疑壁障,斜阳返照似屏攒。春萦苔石千重碧,秋老枫林四绕丹。众岭于今骧首望,
烟姿柳色锁层峦。”1979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参见商都文化第一章
第二节) 曹南山 曹南山,因在曹国之南而得名。其位置在今曹县北境与定陶县接界
处, 西起青岗集村北, 东到临商公路,现仍略显遗迹。人们习惯称曹南山为南山,
《诗·曹风·候人》中有“荟兮蔚兮,南山朝隮”的词句,是讽刺曹共公远君子、近
小人的,注家解释为:咏草木盛多,南山云气升腾,比喻小人众多,气焰盛张。《毛
传》 曰: “南山,曹南山也。”范氏曰:“曹南,曹之南鄙是也”。《论衡》有:
“大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意思是,雨从山出,大山出的雨可以下满天下,小山
出的雨可以下满一侯国,曹南山小,只能是“雨一国”的山。古代,曹南山阜峦起伏,
高八九丈,绵延数里,山下有会盟坛,春秋时常为会盟之地,《春秋经》载:“僖公
十九年,宋人、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元和郡县志》载:“曹南山在济阴县东二
十里”。《太平寰宇记》也有记载。唐、宋济阴县治所都在左城,即今曹县西北六十
里韩集镇堤上范村南, 其东二十里在青岗集村北,就是曹南山的西端。青山 青山,
位于曹县城东北二十五里的古营集镇小石楼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山东安仁集
村,秦末称安阳。项羽随宋义带兵北上救赵时,在此驻军,并在此杀掉宋义,夺得兵
权。因项羽爱护士兵,体恤百姓,安阳因此改称安仁,属鲁地。楚汉相争,项羽败于
刘邦后,楚地都归降了汉,唯独鲁地坚守不降,安仁民众以项羽原驻军地为卧龙岗,
声言:“青山不老,英雄不倒”,不相信盖世无双的霸王会失败。刘邦欲以大军血洗
安仁,有人上言:鲁民坚守礼义,为主守节,不避死难,忠义可嘉,杀之不祥。刘邦
醒悟,派人在青山悬挂项羽头颅,告以项羽已死,安仁百姓这才归顺。刘邦任由安仁
民众在青山祭祀项羽亡灵(首级),故青山又有龙头岗、龙须岗之称。为纪念项羽,
后人在青山上建霸王祠,供世代祭祀,民间有“青山为项羽血染之土,可镇惊祛邪”
的传说。据明清《曹县志》记载,青山南北长六十丈,东西宽四十丈,高数丈,山上
有覆盂形之台,偏左有王者祠,此王者祠所塑形象高大威武,为司马迁称为仁人的西
楚霸王项羽。青山一带(秦属武城),还是孔子学生澹台灭明的故里。澹台灭明,字
子羽,比孔子小39岁,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据说是“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
大器形貌”。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受到冷落。但他品德高尚、学风端正,离开孔子后,
仍以孔子为师,积极传播儒家学说,并自学成才,南下吴楚游历讲学,成为享誉大江
南北的一代名师, 跟随他学习的有300多人,他的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
听说后,幡然悔悟,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意为:以貌取人,看错了子
羽) !澹台子羽名列孔门七十二贤。青山左旧有澹台子羽祠。济水 古济水是中国上
古时期的四渎之一,又名泲水、沇水,也称汉水,《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
淮、济,“济”指的就是济水,它穿过黄河中游,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之一。
《禹贡》记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
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
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
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沇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济水
流经河南省开封分成南北两道,称南济和北济,北济自东明县流入,经菏泽县南,与
南济在巨野合流入巨野泽。《水经注》详细记述了南济水的流域:“济水分河东南流,
……合荥渎……经荥泽北……又东过阳武县南……又东北流,南济也……济水又东经
封丘县南,又东经大梁城北,经仓垣城。又东,经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有黄亭近济,
黄水出焉。济水又东,经东昏县故城北,阳武县之户牖乡矣。”又云:“济渎自济阳
县故城南,东经戎城北……济水又东北,菏水东出焉。济水又东北,经冤朐县故城南
……济水又东,经秦相魏冉冢南……济水又东北,经定陶恭王陵南……坟南,魏(济
阴)郡治也,世谓之左城,亦名之曰葬城,盖恭王之陵也……济水又东北,经定陶县
故城南,侧城东注。”在今曹县境内的流向为:南济经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南向东流,
进入曹县境,经庄寨镇、桃源集镇北,东北流经韩集镇北,安陵堌堆(秦相魏冉墓)
南,又东经汉定陶恭王陵南,(陵南今韩集镇范庄寨一带为古左城,汉代在此设济阴
郡,郡名因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又北过陶丘(左山)北,又东经青岗集北(古曹
南山,后为济堤),向东北流出曹县境。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
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
入海。 现在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氾水 氾水是济水的一条支
流,流经今曹县西北,定陶城南,是一条比较古老的河道。因刘邦即皇帝位于氾水之
阳,使该水名垂后世。氾水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尔雅·释水》曰:“水决复入为氾。”
即从主流分出后,又流回主流的河水,称为氾。《水经注》:氾水西分济渎,东北经
济阴郡南,……氾水又东,合于菏渎。昔汉高祖既定天下,即帝位于定陶氾水之阳,
东汉张晏曰:‘氾水在济阴界’。”《寰宇记》济阴县下云:“氾水在县南,上承河
(济)水。”南宋王象之《舆地广记》兴仁府下云:氾水在府西南三十里。兴仁府即
北魏济阴郡治,唐、宋曹州州治。北宋末年改为兴仁府,治所在曹县韩集镇堤上范村
南。另外,《史记》、《汉书》、《括地志》、《通典》、《元和志》、《舆地胜览》、
《大元混一舆地纪胜》等历史、地理著作也都记载了氾水。氾水流经今地是:从曹县
韩集镇安陵堌堆(秦相魏冉墓)南出于济水,又东流至曹县韩集镇堤上范村(北魏济
阴郡治) 南, 又东北流进入定陶县境,在定陶县杜堂乡戚姬寺东北,复汇入古济水
(《水经注》中之菏水)。东汉时期王景治河时,将氾水之道变为南济水之道,氾水
之名消失。汳水(汴水)即汴水,古河道位于今曹县县城南,是一条重要的古河流。
汳水之名,起源很久。晋地理学家京相璠曰:此水在敖北。敖山在荥阳北。《汉书·
地理志》荥阳县下有卞水,即指此水。又因汳水有一支流,源于荥阳西部山区,曰丹
然水,故此水又有丹水之名。汳水流经区域,文献多有记载。《水经》曰:“汳水出
阴沟于浚仪县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余波南入睢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
郡蒙县北,又东过萧县南……。”《水经注》曰:汳水又东迳贯城南,俗谓之薄城,
非也。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贯城也,在蒙县西北。汳水又东经蒙县故城北,俗谓
之小蒙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之漆
园吏。’……汳水又东经大蒙城北……《十三州志》曰:‘获水首受甾获渠,亦曾兼
丹水之称也。’……盖汳水之变名也……获水又东迳长乐固北,己氏县南,东南流迳
蒙泽。……获水又东,迳虞县故城北……获水又东南,迳空桐泽北,泽在虞城东南…
…获水又东,迳龙谯固……获水又东南,迳下邑县故城北,……又东迳砀山故城北…
…”《水经注》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汳水流经地名。汳水流经今曹县的路线是:从民权
县东北之褚庙乡葛店村附近,出大荠坡,东北流入曹县郑庄乡西南境,过张店村北,
箕子墓北,又东经万楼南,又东流过潘白刘村南。东南流过阎店楼镇赵白堂村北,过
安蔡楼镇楚天集村南十里,又东南流,于曹县东南境葛台村入孟诸泽,又东南,流入
河南虞城县西北境,过虞城,入安徽省砀山县内。又东流过今萧县北,东流汇入泗水。
金、元以后,黄河流入今曹县境,汳水故道成为黄河主河道,最终被淤为平地。黄沟
水 又称黄水, 是流经曹县、成武、单县的一条重要古河流。黄沟的上源是荥川,后
与济水为一,自封丘以下称黄沟,是上古的东西水运通道之一。《水经注·泗水篇》
下云:“黄水出小黄县黄乡黄沟……迳外黄县故城南,黄沟自东经城南葵丘下……黄
沟又东注大泽,蒹葭萑苇生焉,即后世所谓大荠陂也。陂水东北流迳定陶县南,又东
经山阳郡成武县楚丘亭北。黄沟又东迳成武县故城南,王莽更之为成安也。黄沟又东
迳郜城北……黄沟又东迳平乐故城南,又东,右合泡水。”又“水上承大荠陂,东迳
贯城北,又东迳己氏县故城北,王莽之己善也,县有伊尹冢。崔[裴]骃曰:‘殷帝
沃丁之时,伊尹卒,葬于薄。’《皇览》曰:‘伊尹家在济阴己氏平利乡。’皇埔谧
曰:‘伊尹年百岁而卒,大雾之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亲自临丧,以报大德焉。又
东迳孟诸译。’”黄沟水流向是:自封丘西出济水,入封丘南之黄池。出黄池东南流,
过开封城东的仓垣城北;又东南入兰考县境,过兰考汇入大荠陂,陂水汇于民权东北,
东北流入曹县西境,过贯丘西北,过伊尹墓南东流入成武单县境。黄沟水在历史上曾
发挥重大作用。 水两岸是先秦祖先的居住发祥之地, 曾经是沟通东西的水运航道。
《中国历史大辞典》 记载,公元前482年,吴国为称霸中原,吴王夫差北上大会晋、
鲁等国于黄池,自淮入泗,自泗入济,至鲁、宋各国境内,将不相联结的水道凿通。
也就是自今江苏沛县,经山东之单县、曹县及河南之兰考、封丘等县西达济水。由此
可见, 夫差所走之河,就是黄沟水。唐宋时期,黄沟水堙废。黄沟枝流 宋《太平寰
宇记》称此水为棠水。此水是《禹贡》“导菏泽,被孟诸”的关键河道,也是汉代以
来楚丘与单父、成武与济阴、定陶与成武的分界线。《水经注》云:“菏水分济于定
陶东北,东南合黄沟枝流,俗谓之界沟也。北经己氏县故城西,又北经景山东,又北
经楚丘城西,《郡国志》曰:成武县有楚丘亭。杜预云:楚丘在成武县西南……又东
北经成武城西……又东北于乘氏西而北注菏水。”依当今地理方位,黄沟枝流的流经
流向是:自曹县东南安蔡楼镇楚天集村西,出包水东北流,至侯集镇梁堌堆东,东北
流至成武县九女镇曹楼西,又东北流经成武县城西,继续东北流进入巨野县境,汇入
菏水。 宋末金初,黄沟枝流堙废于黄泛。蒙泽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根据文献
记载分析,大约位于今曹县南境与河南省商丘市交界的地方,它是一处不大的水泽,
但却对古代曹县南部和西南部地理地名有着很深的影响,地因有蒙泽而称蒙,《后汉
书·郡国志》载:“蒙有蒙泽。”商代第一个都城亳,因有蒙泽而又称蒙亳。春秋时,
《左传·庄公十二年》有“宋万弑闵公于蒙泽”的记载。战国时,楚在曹县西南设蒙
县, 为春申君封地。《隋书·地理志》记:“开皇六年(586)分置黄县,十八年,
改为蒙泽,大业初废”。《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四年,置蒙泽,贞观六年,省
定陶、蒙泽入济阴”。宋《太平寰宇记》:“蒙泽在宋城县北三十五里……。”可以
看出,因蒙泽的缘故,历史上在这一带曾设蒙县、蒙泽县。唐、宋以后,蒙泽淤没。

第二节 旅游开发

旅游景点开发 境内旅游景点以黄河故道万亩荷塘旅游区开发为重点。 2006~
2009年,共投入开发资金6000万元,建设旅游景点3个,开发水面320公顷,修建旅游
道路6公里, 植树10万株,采购旅游船8艘、电瓶车11辆、旅游车6部,年旅游收入60
万元。旅游商品开发 至2009年,开发出食品、手工艺品、服装、玩具等4大类、20余
个品种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食品主要有“王光”牌软包装烧牛肉、魏湾
红烧野兔肉、孙老家“孙中一”牌花生米、曹县芦笋罐头、芦笋茶、韩集芝麻糖和练
庄粉皮等;工艺品系列有曹普、鲁艺、珠峰草柳木工艺品,云龙木雕工艺品,刺绣、
鲁锦,儿童玩具等。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宣传

旅游服务 2000年3月,成立曹县第一家旅行社——商都旅行社。2001年10月,县
磐石宾馆被定为旅游饭店。 2004年10月,编印曹县旅游交通图。2005年4月,县政府
办公室下发文件,要求对曹县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制订旅游规划,搞好项目策划
工作。 9月10日,邀请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等专家到曹县实地考察旅游项目,
专家对曹县的旅游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10月,县政府分管领导率团参加在济南举
行的2005年中国山东(济南) 友好城市旅游大会。会上,曹县布置标准展台1个,散
发宣传资料7000份。11月,成立曹县旅游编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聘请青岛旅游专家
编制曹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完成2006年度曹县旅游交通图编印工作。2007年,完成曹
县黄河故道万亩荷塘旅游区景点开发规划。至2009年,全县服务于旅游事业的宾馆、
饭店10余家, 餐馆30余家,有导游12人。旅游宣传 1997年始,先后采取印发《曹县
旅游手册》 、 悬挂曹县旅游宣传牌、刷写旅游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曹县旅游业。
2006年,印制曹县旅游宣传彩页1万份;在《新曹县》报发表介绍曹县旅游资源文章6
篇。2007年始,以芦笋节、文化节和各种推介会为契机,介绍曹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
景点, 提高曹县旅游景点知名度。2009年5月,在《新曹县》报发表题为《平原森林
展生机,旅游休闲人气旺——太行堤旅游景观带成天然“氧吧”》文章,详细介绍太
行堤旅游景观带建设情况。 7月,在《新曹县》报开辟专版,以《我县全力打造中国
首席平原森林湿地风景区——开发全面启动,旅游人气激增》为题,介绍曹县万亩荷
塘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情况。 9月,曹县首届“泸州老酒坊杯”国家首席平原森林湿
地风光作品展在县人民广场展出,共展出作品40余幅。同年,在济南、曹县等主要交
通要道悬挂“国家首席平原森林湿地风景区——曹县万亩荷塘” 宣传牌5幅,出动旅
游宣传车6部,促进了曹县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