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古 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739&run=13

兖州牧箴 汉 扬 雄 攸攸济河,兖州之寓;九河既导,雷夏攸处。草繇木条,漆
丝絺纻;济漯既通。降丘宅土。成汤五徙,卒都于亳;盘庚北渡,牧野是宅。丁感雊
雉,祖己伊忠;爰正厥事,遂绪高宗。恐后陵迟,颠覆汤绪;西伯勘黎,祖伊奔走。
致天威命,不恐不震;妇言是用,牝鸡司晨。三仁既知,武果戎殷;牧野之禽,岂复
能耽!甲子之期,岂复能笑!有国虽久,必畏天咎。有民虽长,必惧人殃。箕子歔欷,
厥居为墟。牧臣司兖,敢告执书。汤陵考 清 孙星衍《皇览》曰:“汤冢在济阴亳县
北(《水经注》以此语为裴骃语,下文作《皇览》曰薄城北)东郭,去县三里,冢四
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长卿(《水经注》作大
司空史卻长卿)按行水灾,因行汤冢,刘向曰:殷汤无葬处(《〈史记〉集解》)”。
按汉济阴郡治,在曹县左山南薄县(今曹县地)。按《皇览》文止此,《〈史记〉集
解》此下有皇甫谧之言,是裴骃所引,谧在《皇览》之后也,《水经注》此下,有在
汉属右扶风云云,是郦道元之言,《皇览》引建平间事及刘向语,意言汤冢至汉时按
行水灾,始得知之,前此,刘向尚未知也。又按所称建平元年按行水灾事,核之《汉
书》建平元年,诏称河南颍川郡水出,流杀人民,坏败庐舍,则其时大司空史按行水
灾,正在河南一路,济阴适行部所及,因行汤冢,即谓薄县之冢,水灾不得至三辅也,
《皇览》引此事,以证薄县汤陵,裴骃引此文于汤崩之下,亦以为汤陵明甚,至《水
经注》始于此下云“在汉属右扶风”则疑建平时所行汤冢,为征之汤池征陌,又疑为
亳王,推郦道元既称不经见,难得而详,特因汉司空史按行水灾,必在三辅近地,三
辅近地之汤冢,有亳王汤,因妄意征之汤池,即为汤冢,并不察亳王汤冢之在三原、
始平之间,此其大谬也。臣瓒曰:“汤居亳,今济阴亳县是也,今亳有汤冢,己氏有
伊尹冢,皆相近也。”(《汉书》注)。杜预《春秋释例》:“梁国蒙县西北有亳城,
(《水经注》 引作有薄伐城) ,中有成汤冢,其西有箕子冢。”伏滔《北征记》:
“望蒙、亳间,成汤、伊尹、箕子之冢,皆为邱墟。”(《太平寰宇记》)。《水经
注》:“汳水又东经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亳为北亳矣,
崔骃曰(崔当作裴),汤冢在济阴薄县北,《皇览》曰,薄城北东郭三里,平地有汤
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杜预曰:‘梁国蒙县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
汤冢,其西有箕子冢。’今城内有故冢方坟,疑即杜元凯之所谓汤冢者也。”刘昭注
《郡国志》梁国蒙县,引杜预曰:“蒙县西北有薄伐[故]城,中有汤冢”,《左传》
“宋公子御说奔亳”其西又有微子冢。按此即引《春秋释例》文,微子冢当为箕子冢。
《括地志》: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史记〉正义》),
《太平寰宇记》宋城县,“箕子冢在县北四十一里二十步,古蒙城内”,箕子,《史
记》纣之诸父。晋伏滔《北征记》云:“望蒙、亳间,成汤、伊尹、箕子之冢墓,皆
为邱墟。”今蒙与亳,相去三十里。又楚邱县伊尹坟,在县西北十四里,按《书》云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都城记》云,济阴界梁国有二亳,南亳谷熟城,北亳在蒙城西
北,属睢阳郡,今验坟西十里有亳城,在东京考城县界,晋伏滔《北征记》云,望蒙、
亳间,成汤、伊尹、箕子之冢,今为邱墟也。《路史》,古亳城在考城东北五十二里,
有汤葬,亦有殷水,盘庚徙治。按汉时不知汤冢,自按行水灾始得之,魏晋以来,皆
以为在济阴薄县。据《太平寰宇记》,考城县北亳城在县东北五十三里,考城即今旧
考城,在曹县境内,是汤陵在今曹县无疑。《曹县志》:汤王陵在县南二十里。碑在
曹南土山之颠,广二十丈,袤四十丈,高称之,陵上建庙古有之,迄国朝因其废而重
修,增其旧制。商都殷亳考 清 雷学淇《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今亳在
商丘西北六十里,葛在宁陵县北十五里,亳与葛相去止五十余里,此汤居宋亳之一证
矣。《左传》宋景公曰:“亳,宗邑也。”宋之先君无都亳者,宗邑之称即以汤为言。
此汤居宋亳之二证矣。汤以后,仲丁始迁都,故太甲亦居亳。《左传》宋城皆以所向
之地名其门,而北曰桐门,因虞城南五里有桐邑也,即《世纪》、《郡国志》所谓桐
亭桐地矣,在亳城东亦数十里,即《孟子》所谓放太甲于桐者。此汤居宋亳之三证矣。
汤自商丘迁亳,《孟子》谓汤地七十里,《左传》谓宋居商邱,有旧墉及桑林之门。
《吕览》谓武王封成汤之后以奉桑林。《书大传》谓汤祷于桑林之社。据此,是桑林
亦商邱地名,当即在旧墉之内,其地自相土以来居之。有先人之庙社在焉,汤必不舍
之而远徙。居亳者,迁于国之北境,犹武王之去丰迁镐也。此汤居宋亳之四证矣。古
法,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惟齐之太公有五世反葬之说……刘向知《韩
诗内传》征陌汤冢之说未确,故谓成汤无葬处。《皇览·冢墓篇》谓汉哀帝建平元年,
御史郗长卿因按行水灾,得汤冢于济阴薄县。后杜氏《左传注》、傅瓒《汉书注》、
裴氏《史记注》,皆与《皇览》说同。此汤居宋亳之五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