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核心价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731&run=13

仁德文化 商汤宽仁厚德, “网开三面”恩及禽兽,才有天下诸侯纷纷归附,百
姓人心向商,“襁负归德”。伊尹曾作《咸有一德》,告诫不遵汤政的太甲,德行是
赢得天下、永葆国势兴盛的基础。伊陟借“亳廷桑谷”一事告诫太戊妖不胜德,要修
行德政。盘庚为了推行商汤的德政,住到商汤居住的亳地行政,使已经衰弱的殷商复
兴。 殷商600年历史反复证明,君王无德时,国势衰弱;推行德政时,王道强盛。几
千年来, 商代的仁德文化一直被后人推崇,并赋予更多的内涵。包容文化 商汤居住
的亳(今曹县),处于东夷与中原的结合部,长期以来,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
流融合,造就商汤开放、包容的胸襟,以最初“方百里”的小小诸侯国,励精图治,
广泛争取周边及东夷各诸侯国的力量,会盟景山,誓师伐夏,一举推翻夏桀的残暴统
治,建立商朝;灭夏建商后,又“始屋夏社”,为夏修建宗庙,并亲夏如殷,包容夏
之遗民,对天下各方百姓一视同仁。直到现在,包容文化仍是本地事业发展所倡树的
主流文化。 人才文化 商汤深知人才的重要,不论地位的尊卑,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既拜薛国首领莱朱(仲虺)为左相,又不惜降身亲自聘请身为奴隶的伊尹为右相,才
有灭夏建商的成功,才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
常”的商初盛世。后世凡有作为的商王都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太戊即位时,商朝国
势已衰,太戊重用伊陟(伊尹儿子)、巫咸等人才,使衰落的商王朝又得以复兴;武
丁即位,三年不言,深入民间,遍访良贤,终得傅说,又有甘盘、祖己等辅佐,把商
王朝推向鼎盛。 这些都丰富了尊重人才的文化内涵。责任文化 商汤为侯时,是夏桀
在东方负责征伐的方伯,对不遵守夏之政令的诸侯、方国进行责伐是商汤的职责。最
初的责任文化,是用责任来赋予行为以合理性,进而激励自己、凝聚人心。商汤伐葛
时,是以葛伯不祭祀(祭祀上天祖宗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因,先援助以
牛羊等牺牲,后派人助耕,仁至义尽无效后,一举灭掉葛国,此为商汤在履行职责;
商汤在伐夏时,进一步运用与发展了责任文化。从景山会盟诸侯,所作的《汤誓》,
到伐夏胜利后由左相莱朱所作的《仲虺之诰》,都在阐述一个道理,即:夏桀无道,
自己是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奉天命讨伐夏桀,不是犯上作乱。以此赢得诸侯的理解与
支持,进而使武力推翻夏桀统治,建立商王朝,更具正义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商朝
建立之初,天大旱,商汤自当牺牲,向天求雨,在祈祷时,深刻检讨自己,愿一人承
担责任,请求上天惩罚自己,不要殃及百姓,大雨降下,旱情解除。由此可以看出商
汤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 礼乐文化 商代是礼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祭祀是商王室
频繁进行的重要活动,是当时的头等大事。祭祀对象主要包括天、地在内的自然神和
祖先,祭祀主要用米、黍、酒、牛羊、牺牲等,用意为祈年、祈福、祈雨、报德、禳
灾、去病等。发生在今境内的祭祀活动且见诸史籍的有商汤求雨和武丁祭成汤,《吕
氏春秋·顺民篇》记载:“昔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
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
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
乃大至。”《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
丁惧。”《史记·殷本纪》还有“葛伯不祀,汤始伐之”的记载,充分显示出祭祀之
礼在那时的地位。商汤在桑林祷雨之后创制了乐舞《桑林》、《大濩》,并以此作为
天子之乐,《桑林》乐一直流传到春秋时期的宋国,《左传·襄公十年》记载:“宋
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于桑林。”《大濩》乐舞至今仍在境内民间流传。在商代的礼乐
文化中,可以看出巫术宗教礼仪已开始向治国教化工具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