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地方文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729&run=13

明于慎行编万历《兖州府志》1.“曹县”条下载:莱朱墓在县南十里,俗名宋天
堌,旧有莱朱庙。2.盘庚村在县西南十里,有盘庚庙。清乾隆二十一年刘藻编《曹州
府志》舆地志1.山川条下载:景山,在曹县东四十里。2.古迹、陵墓条下载:商王成
汤讳履,契之后,子姓,封于商。伐夏而有天下,都亳,在位十有三年。年百岁,葬
济阴,在曹县。3.“古侯国”下载:商,帝喾子契,封于商,赐子姓。今曹县之南境
也。4. “曹县”条下载:(1)莘仲城,在县北十八里,本夏有莘国,伊尹耕此。今
名莘冢集,以有莘仲国君墓也。汤受命,遂为亳都畿内地。《元和志》: “在济阴县
东南三十里, 即此”(2)亳城,在县南二十里。唐虞、夏时本为商丘之境。自契至
汤, 凡八迁多在其地,实汤受命处。(3)盘庚村,在县西南十里,盘庚曾居此。旧
有祠, 今为盘庚都。(4)夏莘仲君墓,在县北十八里莘冢集。古莘仲国君墓,汤妃
母家也。(5)商,汤王陵,在县南二十里,《皇览》云:“汤冢即济阴亳县北东郭”
是也。(6)伊尹墓,在县东南境,《皇览》曰:“己氏城有平利乡,乡有伊尹冢。”
即此冢,前有祠。(7)莱朱墓,在县南十里,俗名宋天堌,旧有莱朱庙。5. 秩祀志
·坛庙·寺观条下载:成汤庙,在城南十八里土山集;元圣祠,在城东南二十里,旧
楚丘城西,即伊尹墓前;商左相庙,在城南十里,祀莱朱,旁有冢;盘庚庙,在城西
南十里盘庚村。6.五行志灾祥条下载:太戊元年,亳有祥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7.
艺文志载:唐·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并序;陈凤梧:汤王赞;汉·扬雄:兖州牧箴。
清康熙五十五年《兖州府曹县志》1.《疆域志·沿革》载:“唐、虞、夏皆属豫州,
城为亳邑莘国地。商为亳都王圻之地”。2.《星野》载:“《周礼·天官》云:大火,
心星之次。《史记》云:济阴,房心之分野。……商亳负北河,阳气之所升也,为心
分……今考曹县正为宋分,属豫州”。3.《山川》载:“景山,在县东四十里,故楚
丘北。《商颂》所谓‘景员维河’、‘陟彼景山’,即此”。4. 《名迹》载:(1)
“莘仲城,在县北十八里,本夏之有莘国,伊尹耕此,与陈留莘城为兄弟之国,今名
莘冢集,以有莘仲国君之墓也。及汤受命,遂为亳都畿内地。……旧志在县东南三十
里, 据左山城治言耳,今正之。……有商阿衡伊陟祠,今并祀伊尹矣。”(2)“亳
城,在汤陵东[西]南三里,唐虞夏时,本为商丘之境。自契至汤,凡八迁,多在其
地, 实汤受命处,一名景亳,一名北亳,即此。”(3)“盘庚村,在县西南十里,
盘庚曾居, 旧有祠,今为盘庚都。旧志在城东南八十里,据左山城治言也。”(4)
“蒙泽,宋万弑闵公于蒙泽,即县境内,是为北亳。冬十月,宋五公之族以曹师伐之,
而杀南宫牛于师。 至唐武德四年, 置蒙泽县, 后废。”(5)“蒙城,在县境南。
《帝王世纪》曰:‘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承盟处。”(6)“平利乡,《皇览》曰:
‘伊尹墓在济阴己氏县平利乡’即此。”5. 《陵墓》载:(1)“莘仲君冢,在城北
莘冢集, 古莘仲君墓,汤妃母家,或以伊尹耕莘,指为伊尹之墓,误。”(2)“汤
王陵, 在县南二十里,旧志以为即亳城,有祠庙记。”(3)“伊尹墓,《后汉·郡
国志》引《皇览》曰:‘己氏城有平利乡,乡有伊尹冢’即此。在楚丘县西二十里余,
西望汤陵,前有祠,宣德间知县范希正徙置墓上,在商为亳都地。《史记》曰:‘帝
沃丁葬伊尹于亳’ 是也。今归德府亦称有伊尹墓,恐非。”(4)“莱朱墓,在城南
十里,俗名宋天堌,旧有莱朱庙。”(5)八景,有汤陵异木、莘野春耘、景山夕翠。
6. 《祠祀·祀典》载:(1)“成汤庙,在县南十八里土山集,墓前小石碣刻云:延
[皇]祐四年重修,皇[延]祐五年重修,宣德八年重修,成化十二年重修,弘治五
年重修,嘉靖三十五年重修,万历九年岁次辛巳春三月初八日重修。……其成化重修
有李秉记。”(2)“盘庚祠,在县西南十里盘庚村。”(3)“元圣祠,在县东南二
十里旧楚丘城西,即伊尹冢,冢上有祠,知县范希正建,安佐记。”(4)“阿衡祠,
在城北十八里莘冢集,原祀伊陟。后宣德元年重修,并祀伊尹,有安佐记,都御史刘
恺诗。”(5)“莱朱祠,在县南十里,傍有冢。”7. 《寺观》载:“龙泉寺,在县
北十五里,有碑云:‘元至正元年,古有北亭龙泉寺’。有北即空桑,是为北亳也,
且无亭障,唯汉有。明成化间重修。”8. 《帝王·商》载:(1)“成汤,名履,又
名天乙,契之后也,姓子氏,母扶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天乙。居于亳,闻伊尹贤,
以币聘之,三进于桀而不用,置为己相,诸侯闻其筑网之仁,皆叹曰:‘汤德至也,
及禽兽。’归之者四十余国。桀无道,伊尹相汤伐之,放于南巢,退而就诸侯之位。
诸侯皆推之, 三让然后即天子位。 ……汤承揖让之后,独为放伐,唯有惭德,曰:
‘余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以释其惭。岁旱,发金铸币以赈救民,民因
以不困。后大旱七年,占曰:‘当以人祷。’汤曰:‘请雨,凡以为民也,若以人,
吾自当之。’遂素车白马,身缨白茅,以为牺牲,以六事自责,祷于桑林之野,言未
毕,大雨方数千里,遂作《桑林》之乐。在位三十年而崩,葬曹南(涂)山之阳,是
为北亳。”(2)“盘庚,阳甲之弟,成汤十二代孙也。初成汤伐夏,归亳践天子位。
数传及盘庚,先是祖乙居耿,土地迫近于山,尝有圮坏,至阳甲立,盘庚为之臣,尝
谋徙居汤旧都,而民以久居于耿,且有沃饶之利,乃成俗,不乐,迁未果。及盘庚嗣
立,耿复有河决之害,乃欲迁都于亳,而臣民又皆安土重迁。盘庚乃述先世五迁故事,
谕以迁都之利,不迁之害,臣民从之,乃自耿迁于亳,从汤所都,改商曰殷,行汤之
政,无总货宝,式敷民德,商道因以复兴。商之贤君也,在位三十八年,今曹之境有
盘庚村,即其故地也。”9. 《封建》载:(1)“商,帝喾之子名契,教民有功,封
于商,赐姓子氏,其地南连归德,今曹之南境也,自契至汤,凡八迁,皆在境内,传
称汤以七十里, 即此也。”(2)“莘国,姒姓,本夏之族。封爵世次未详,今县西
北是。”10.《人物志》历代名贤。商(1)“伊尹名挚,莘人,乐尧舜之道,耕于有
莘之野,守道义,严取予。汤闻遣使以币聘者三,遂相之以伐夏救民,受天明命,为
开国元勋。汤崩,复相太甲,委曲匡救,为保衡,及老,复政以归。”(2)“莱朱,
名仲虺,奚仲之后,汤重之,拜为左相。汤放桀,归至大坰,唯有惭德。仲虺原天立
人主之意, 以释其惭。相业与伊尹并隆。今其墓在县南十里。”(3)“伊陟,尹之
子, 相太戊, 多所建明,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七日大拱。太戊以问伊陟,陟对:
‘妖不胜德。’以修德启之,太戊因而修德。甫三日,祥桑谷枯死。远方多归,商道
复兴。”11. 原编者按:自古帝王首事,其佐命之臣鳞集辐辏,然皆合于异壤,汤居
亳,而伊莱诸公俱崛起兹土,圣君贤相在一弹丸中,何聚之奇也,且陟[挚]虺世美,
华哉一门,谁谓曹南非灵地哉!清末《曹南文献录》1.沿革考“曹县”载:商为景亳,
汤所都也。又为莘国,有莘之野,伊尹耕处。2.山水考“景山”载:曹县东四十里,
楚丘集北。3.“古迹考”“商王成汤”载:汤陵在曹县南二十里土山集……。“有莘
氏”载:莘国故城在曹县北十八里,今莘冢集也……。“伊尹冢”载:在曹县东南二
十里,其前建祠。“伊陟祠”载:伊陟,伊尹之子,曹县莘仲(冢)集有祠。“莱朱
墓”载:莱朱墓在县南十里,与汤陵、伊尹墓同日祭。光绪十六年,知县毛澄始建祠。
“箕子冢”载:在曹县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汤陵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