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 党的干部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447&run=13

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1986年,县委主要管理各区、乡、镇,县直各部门、局级企
事业单位、县直降半格的行政单位和副科级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县人事局主要负
责政府系统(包括国有企业)股级以下干部管理,股级干部由县人事局考察后提出任
免意见, 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后任免。1991年6月,扩大县委管理干部的范围,
县政府各委、办、局的人事监察(政工)科(股)长;县公安局各股(室、所、队)
正、副股长、正副主任、正副队长,正副指导员;县文化局各股正副股长;县广电局、
县司法局各股(室)正副股长、正副主任;乡镇司法所所长职务收归县委管理。1995
年2月, 县委先后下发《关于干部管理工作的六条试行意见》和《关于认真贯彻〈党
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进一
步规范。1997年,进一步完善县委管理干部的审批和报批手续。县人大、县政府、县
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成员,县直单位党组成员(党委成员),县直正科级单位党
政正副职、纪检组书记、工会主席,人民法院、检察院党政副职,县纪委常委及中层
正副职,县人大、政协常委、秘书长和中层正副职,县一中、县委党校党政副职,县
直副科级单位(不含学校)党政正职,乡镇党委副书记、委员,乡镇人大、政府、政
协的正副职,乡镇纪委书记以及其他相当职务任免,由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县委书
记签发任免通知。县直正科级单位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新提拔的主任
科员、副主任科员及其他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县直小型Ⅰ以上企业党政正、副职,小
型Ⅱ企业的党政正职(为副科级),其他相当副科级职务的任免,由县委组织部按照
干部任免程序研究提出意见,报县委分管书记审查同意后,由组织部下发任免通知。
2002年7月, 县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同时对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调整、完善。县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定程序的意见》、《考察预告制实施办法》、《任前公
示制实施办法》、《试用期制实施办法》、《实行考察责任制的意见》等配套文件,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严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关、考察关、酝酿征求意见关和讨论
决定关,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2003年3月始,任用乡镇
党政正职时书面征求县委全委会成员意见。同年11月,对县直党群、政法系统等单位
股级干部职务管理权限进行调整。县直党群、政法系统等单位股级干部由单位或单位
主管部门党委(党组)直接管理、任免;除党群、政法系统以外的副科级单位副职、
单位政工(人事)科股长由县人事局统一管理、任免外,股级干部任免前必须向县委
组织部备案。 200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
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
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 、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和
《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 等5个文件,中央纪委和中
央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文件下发后,
县委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和私营企业主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等进行了清
理。 乡镇换届1987年3月,全县50处乡镇党委、政府任期届满换届。1988年11月,经
省政府批准撤销10个区、19个乡。以原来31处公社为基础,设立12个镇、19个乡,共
31处乡镇。1990、1993、1996、1998年31处乡镇党委、政府分别按时进行换届。1998
年底, 换届后乡镇党委班子成员282人,与1996年相比,减少35人,平均年龄35岁,
下降1.8岁;政府班子成员150人,减少8人;平均年龄34.4岁,下降2.1岁,同时选拔
30岁以下乡镇党委书记3人; 非党干部8人和少数民族干部12人。2002年2月,全县经
调整后的25处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届满进行换届。 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260人,比换
届前减少116人。30岁以下大学文化的年轻干部36人,女干部36人,党外干部8人,少
数民族干部6人。 党委委员平均年龄34.8岁,政府组成人员平均年龄34.1岁。2006年
底, 全县27处乡镇街道党委进行换届,党委班子成员193人,比换届前减少20人;平
均年龄37.5岁, 下降1.8岁;30岁以下干部27人,增加26人;妇女干部27人,增加14
人, 大专以上学历的182人。2007年底,乡镇街道人大、政府领导班子进行换届,乡
镇街道政府班子成员108人,比换届前减少18人;平均年龄37.6岁,下降0.7岁;40岁
左右的干部86人, 35岁以下干部30人,妇女干部15人,少数民族干部3人,非中共党
员干部5人; 大专以上学历的103人。 干部公开选拔1992年,县委、县政府机关采用
“一推双考”的形式,首次面向全县公开考选机关工作者32人。1996年始,采用“一
推双考”的形式,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17人,其中,第一学历大学文化的11人、30
岁以下的12人。 同年1月,县委以阎店楼镇为试点,采取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
任用的办法, 公开选拔阎店楼镇党委书记。6月,首次实行试用期制度,公开选拔县
政府招待所所长和县磐石宾馆经理。1997年,采用“一推双考”的形式,面向全县公
开考选机关工作者26人。 2001年9月,从30岁以下、第一学历本科年轻干部中,面向
全县公开考选团县委书记。2002年初,根据乡镇换届选举工作需要,公开考选女乡镇
长2人; 从30岁以下、第一学历本科年轻干部中,考选乡镇副科级干部10人。2003年
11月, 党群、政法系统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制度。2004年8月,公开选拔县第三中
学校长,对经笔试、面试确定的3名考察人选实行差额考察和延伸考察。2008年11月,
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考选副科级干部20人。2009年12月,参照市委公开配备
领导干部工作方案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全县公开配备了县妇联、县党史办、县
建工局、县体育中心、县计生协会等县直单位正职。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54名干部
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干部培训政治理论培训 1986~1995年8月,对全县科级
干部和青年后备干部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
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等,共培训干部
5万余人次。 1996~2000年,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通过党校、干校及普通、
成人院校和函授、 业余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5年共举办各种类型的
培训班1210期,培训干部142334人次。选调干部到上级党校、高等院校培训632人次,
以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2001
~2005年,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科技与管理知识为培训重点,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93109人次,
选送503人次参加上级调训。 2006~2009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党政领导干部、中
青年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党外干部和女干部、纪检干部和公检法干部、村
干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为主要培训对象。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58078人次,
选送786人次参加上级调训。学历培训 1986年起,对干部学历和文化补习培训工作逐
步加强。1996年9月~1999年7月,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经济管理专业
本科学历班, 学制三年,招收学员136名;同期,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专科学历
班, 有企业管理、林果、蔬菜3个专业,学制3年,招收学员170名。2003年,与县农
业广播学校联合举办村级干部及农村优秀青年干部中专班,学制2年,招收学员83名,
专业设置有农学、林业、畜牧等。之后,未与高校联合开展干部学历教育。干部监督
与审查、审计干部监督的主要形式有:通过年度政绩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群众评议;
县纪委、组织部派员参加下级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个别
谈话;设立举报箱,收集社会各界对干部的反映。1995年后,逐步增加完善干部任期
审计、监督公示、预警等形式。干部审查 1994年9月,制定《关于加强对犯有严重错
误干部管理教育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犯有严重错误干部
进行详细考察,建档18份,通过不同方式与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谈话38次,到所在单
位走访21次,家庭走访18次,形成组织、单位和家庭“三结合”的管理教育新格局。
同时,与组织部门同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检察、法院等11个执纪执法部门建立
干部审查工作联系制度,每单位指派一名有组织人事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兼任干审联
络员。同年10月,全县31处乡镇配备专、兼职联络员。各联系单位每月按时填报干审
工作情况登记表,有关干部问题信息成果及时运用到干部选拔、使用中。1996年5月,
实行对领导干部谈话打招呼和组织函询制度,由党组织对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批
评教育,促使其改正错误或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途径收集的有关干部
问题,实行回复组织函询制度。2004年4月,推行领导干部预警制度。通过干部考察、
民主评议、群众信访、经济责任审计、理论考试考核、干部监督信息等渠道,将反映
中存在问题的干部列入预警名单,及时采取措施,发挥预警作用。当年,26名评议较
差的科级干部列入预警名单, 通过及时谈话提醒, 收到良好的警示效果。任期审计
1996年2月始,实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审计范围是各乡镇主要负责人、
县直党政群团、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各企业单位的厂长(经理)。审计内容包括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经法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当年,
对县交通局、县工业局、县林业局、县机械厂、县八中、砖庙镇、县磐石宾馆等15个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1997年12月,制定《关于对领导干部实行任职审计
加强监督管理的意见》,推行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任
前、任中和离任审计。当年,对曹棉二厂、四厂,县毛巾厂,县罐头厂,县发电厂,
县棉纺厂,县第一、二人民医院、县委党校等11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1998年,对县教育局、莘冢集乡、曹棉五厂、县农机局、县卫生职工中专、
县太行堤水库管理处6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999年,对县黄
开办、县农业局、县区划办、县计生委、县检察院、县物价局、县技术监督局、县有
线电视台等12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0年,对县水产局、县
工业局、 县委办公室、县师范学校、县土地管理局、县房产局、县电视台等7个单位
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1年,对安蔡楼镇、古营集镇、庄寨镇、大
集乡、县中医院、县四中、县统计局、县审计局、县粮食局、常乐集乡、县司法局等
72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2年,对大集乡、曹城镇、县劳动
局、县人事局、仵楼乡、县二轻局、王集乡、县教育局、县一中、县经委、县外经委
等21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3年,对青岗集乡、孙老家镇、侯
集回族镇、县畜牧局、县环卫处、县统计局、楼庄乡、古营集镇、县民委、县农委等
21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4年,对青堌集镇、倪集乡、县公
安局、县三中、阎店楼镇、魏湾镇、安蔡楼镇、苏集镇、青岗集乡、朱洪庙乡、仵楼
乡、邵庄镇、常乐集乡、县政府办公室、县计划局、县教育局、县妇幼保健院、县工
业园区、 县卫生职工中专等19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9年8
月,下发《曹县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曹县领导干部任中责任审
计结果等级评定实施细则》 、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分办法》和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计分办法》,明确审计原则,慎重确定审计对象,不断
改进审计方式,从偏重对审计事项和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移到对经济活动进行事
前、事中监督检查,及时将隐患发现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违法违
纪问题的发生。1996~2009年,共审计单位286个,其中县直单位191个,乡镇95个;
审计发现存在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135人,受到党政纪处理的领导干部6人。监督公示
1996年11月,建立党政机关科级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及时申报
个人收入。 1999年3月,公布干部监督举报电话,公开受理在选拔任用干部中搞不正
之风问题的举报。 8月,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向组织报告制度。报
告者是各乡镇、 县直单位党政正副职。2000年4月,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公
示对象是:拟提拔为正、副科级的干部和拟重用的干部。公示时间一般为10天,以广
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映。 2001年3月,在全县实施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全
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凡在工作中不尽职尽责、造成工作损失或
出现责任事故的, 都要实行行政责任跟踪追究。5月,下发《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
干部实行考察预告制试行办法》,凡提拔担任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职务的人选,一律
实行考察预告制, 广泛收集群众反映, 接受社会监督。 6月,转发菏泽市委组织部
《关于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规范各项干部监督制度。7月,
建立组织人事工作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社会监督员11人,对组织人事部门贯彻执行
国家组织人事政策情况、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等进行监督。2002年3月,
转发菏泽市委《关于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意见》,对党政“一把手”贯彻执
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财经纪律、廉洁自律、个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等方面情
况进行监督。 2003年2月,实行考察结果反馈制度,对领导班子的反馈主要是整体评
价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对领导干部的反馈则要求将其优点特长、缺点不足和今后应
着重改进提高的方面原汁原味地向本人反馈。 2005年3月,制定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
作的实施意见。重点监督国家公务员、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各单
位正职,在政治纪律、岗位职责、选任干部、民主集中制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实行全方位、社会化的监督机制,促进反腐倡廉,防止用人失误。2008年,在多方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关于部门承诺监督处理暂行办法,对56个县直单位和23个乡镇
街道落实“十不准” 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对7个单位进行全县通报批评。至2009年,
监督公示在全县已形成长效机制。知识分子工作1986~1988年,县知识分子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对全县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宏观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
制定或参与制定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建立人才信息库,协调各级组织抓好各类人才
建功创业活动。1989~1994年,开展评选第一、第二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工作,
共选拔技术拔尖人才23名。 评选第一、 第二批县级优秀农村科技人才30名。分别于
1990、 1993、1994年推荐市级第一、二、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名。同时,评选表
彰一批优秀知识分子代表及先进工作者。1997~2000年,开展评选第三批、第四批县
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工作,共选拔21名。推荐市级第四、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名。
评选第三批优秀农村科技人才16名。 被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科技人才3名。2001
年4月,成立“曹县专家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吸收个人会员71人,团体会员17个。
组织评选10名农村“科技大王”。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被评为全省农村“科技
大王”,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02年,修订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
选办法、 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调整办法。当年,有4名优秀知识分子被评为菏泽市
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3年6月,评选第5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名,调整保留第4
批拔尖人才6名。同年9月,推荐市级第6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名。在全县知识界开展
“争做解放思想表率、争当干事创业模范”活动,曹县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双争”工
作先进单位。2004年,县委成立“曹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与“曹县知识分子工作
领导小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重点负责全县人才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的总体
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开展“人才建功”活动、“党员与人才”双
向培养活动。开展“人才强县”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成果奖。
2005年,县委制定《中共曹县县委、曹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兴曹”战略的决定》,
树立人才兴县的战略指导思想。在知识界开展“人才建功”活动。2006年,对全县机
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与对
策》调研报告。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老化、青年人才断层的现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
见, 制定引聘引智措施,组织召开“青岛之夏曹县周”大型招聘活动。同年4月,推
荐评选菏泽市第一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1名。 6月,对全县企业、事业和民营非企业
单位进行人才队伍现状统计。 至2006年8月,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33985人。2007年8
月,开展以“争当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一流人才环境;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
业绩” 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双创”人才培养活动。同年,推荐市级第7批专业技术拔
尖人才3名,调整保留第五批拔尖人才1名。2008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2008年
为重点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
培养在“人才强县、 科技兴曹”中的重要战略地位。4月,在全县市、县级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中,开展以“攻克一个难题、研究一组课题、带动一批新人”为主要内容的
“三个一” 实践活动。共确立19项重点攻克项目,58项常规研究课题。2009年4月,
推荐菏泽市第8批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名,调整保留第四、六批拔尖人才4名。6月,
对全县各类人才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同年8月,推荐菏泽
市第二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1名, 推荐2009年度菏泽市首席技师1名。11月,推荐评
选山东省乡村之星2名。 至2009年底,通过层层选拔和推荐,全县选拔培养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81名,优秀农村科技人才78名。先后为企事业和民营非企业单位引进高层次
人才1455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551名。

干部档案管理1987年,调整全县干部档案管理体制,由原来11家单位分散管理,
改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教育委员会三家集中管理。对干
部档案材料进行集中整理归档,对干部档案库房加大投入,实行阅档室与档案室分设,
统一配备防盗门窗、灭火器、温湿度表、防腐物品、排气扇“五防”设施,更换干部
档案袋, 重新编排目录索引,建立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1992年3月,县委组织部
成立干部档案科,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1992年、1995年、1998年,对干部档案进
行收集整理,进一步健全规范干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先后筹集资金32万元,完
善档案设施,实行办公室、档案室、阅档室、微机室“四室”分开、达到防火、防盗、
防虫、 防强光、防有害气体、防潮“六防”要求。1999年9月,通过中组部验收,被
授予“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标准单位”称号。2002年下半年,对干部档案学历、
学位材料进行全面清查清理。 2004年6月始,集中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县委组织部管
理的在职干部档案进行全面规范整理,干部档案目录全部实行打印,在全市率先更换
新式干部档案盒。 对组织部干部档案室升级改造, 安装了大型干部档案密集架。至
2009年,全县共有干部档案27327卷,其中,在职干部档案15313卷,离退休干部档案
9068卷, 死亡干部档案2946卷。 组织部管理干部档案3860卷,其中,在职干部档案
2200卷,离退休干部档案1504卷,死亡干部档案15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