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防 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262&run=13

1986~2009年,发生较重的涝灾8次,分别是1992年、1993年、1995年、1996年、
2000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县委、县政府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
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每年汛期前召开全县防汛动员大会,部署防汛工作,
安排防汛任务,与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签订“防汛目标责任书”,落实领
导成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分包险工险段,分包工程责任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防汛
督导组、后勤保障组、防汛抢险技术服务队等,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组织力量,
对全县度汛工程进行检查、抢修加固,疏挖河道,堵复河堤决口。各乡镇、村、各水
库组织抢险队伍,筹备防汛物资,开展防汛抢险技术训练或实地拉练演习,做到“人
员、物资、地点、任务”四落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汛期(每年的6、7、8、9
月份)固定专人24小时值班,保证指挥通讯畅通,及时搜集传递雨情、汛情和天气预
报信息,统一指挥调度全县的防汛工作。对各水库、河流也都制定工程监测制度,做
到图、表、文字同时上墙,确保安全度汛。并修订完善《曹县内河防洪预案》,为全
县抗洪救灾提供可靠的实施依据。每遇暴雨及洪涝灾害,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力量,
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力求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992年6月2日,境内
遇到强降雨, 日降雨量198毫米,降雨集中在曹城镇和倪集、砖庙等乡镇,同时伴有
大风。 全县受灾面积6666.67公顷,小麦倒伏2000公顷。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群众
抗灾自救。 在城区,3个提水站日夜排涝;在乡镇,组织万名群众,开挖疏通30余条
排水沟,积水全部排除。2003年7月,境内出现持续强降雨,降雨量590毫米。其中,
砖庙等乡镇降雨量高达600毫米。 全县受灾人口44.5万人,重灾25万人,农田涝灾面
积76666.67公顷,农作物绝产面积22000公顷,97个村庄被水围困,倒塌房屋2.6万间,
冲毁道路232公里,损坏桥涵700座,机井1000眼。面对严重的灾害,县防汛总指挥部
组织抢险队伍迅速到达防汛救灾第一线。具体负责被困群众的吃、住及安全转移。全
县投入抗洪抢险人员3000余人,各种车辆300余辆,编织袋8000多条,汽车内胎100个,
手电筒2100个, 应急灯300多盏。被围困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县无一人因灾死亡。
2004年8月,降雨量300多毫米,成灾区主要集中在县西部,受灾面积41333.33公顷,
部分村庄、学校、工厂被水围困,道路、桥梁、水利设施遭到很大破坏。县委、县政
府派出机关干部深入抗灾救灾第一线, 组织群众开挖田间河沟46条, 排除农田积水
22000公顷, 为受灾群众搭建抗灾棚3000多间。2005年7月底,降雨量234毫米。成灾
区主要在县南部的仵楼等乡镇, 受灾面积22666.6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县
乡两级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挖沟排水,治理黄白河和黄河故道子河,除涝面积14666.67
公顷。2006~2007年,县水务部门筹集资金80万元,先后治理东鱼河南支险工段4处,
并疏通城市防汛河道10公里。2008年,按照“有备无患”的原则,储备纺织袋5000条、
铁丝5吨、 麻袋5000条、木桩300立方米;并按照“一天降水100毫米,连续两天不出
现内涝”的具体要求,组织各乡镇街道对乡村沟渠进行治理,全县共治理河沟45条,
长46.2公里,完成土方60万立方米,埋设涵管0.5万米,治理竹节沟6条。2009年,全
县开挖沟渠75条,长28.15公里,完成土石方310万立方米;埋设涵管2133米;治理竹
节沟130条,使乡村防汛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