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畜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228&run=13

境内农村历史上就有饲养家畜家禽的习惯,农户养牛、养猪、养羊及养家禽较为
普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耕牛保护、生猪统购统销政策,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
1949年, 全县大牲畜、猪、羊饲养量分别为5.7万头、2.9万头、2.8万只,家禽饲养
量47.6万只。 1980年,大牲畜、猪、羊饲养量分别增加到7.2万头、21.6万头、52.5
万只, 家禽饲养量266.5万只。当年有上万头膘牛销往香港等地。1982年,曹县被国
家命名为青山羊基地县。1985年始,国家取消耕牛保护、生猪统购统销政策,曹县畜
牧业向商品生产发展,且养殖方式由传统的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饲养转变,农村出现
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1986年,全县大牲畜年末存栏13.48万头,猪存栏17.60万头,
羊存栏39.26万只, 长毛兔29.27万只, 家禽204.78万只,养殖专业村28个,专业户
3200个;肉类总产18165吨,禽蛋总产9205吨,奶类总产186.9吨;畜牧业总产值7038
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19.32%。 1988年,曹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活牛出口基地县。
1992年,被确定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1995年,曹县在全国肉类总产百强县中排列
第14位。 1996年始,实施“畜牧富民工程”,设立畜牧富民奖励基金120万元,畜牧
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1998年,大牲畜、猪、羊年末存栏分别达26.28万头、30.53
万头、100.08万只。1999年3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提出优化畜禽内部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科技兴牧,提高畜牧科技含量;抓
好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 实施畜牧产业化;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畜牧业发展等4个方
面的要求。此后,砖庙、倪集、侯集、大集、魏湾等乡镇畜牧养殖小区相继建立,银
香伟业、王光集团、侯集养牛场、大集养牛场等一批畜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畜牧业
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2002年1月,中国首批“本土克隆牛”在曹县五里墩降生,开
创了中国克隆技术推广应用的先例。2003年始,曹县发展林下畜禽养殖,创出一条林、
草、畜一体化的路子,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2009年,全县大牲畜、生猪、羊年末
存栏分别为17.80万头、43.15万头、85.3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78940吨、
38111吨、 43097吨;畜牧总产值16188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畜牧业成为农村
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