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育苗 造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214&run=13

育苗曹县历史上就有育苗的习惯。1926年,有苗圃2处,育苗面积4.8公顷,主要
树种有桑、榆、白杨、国槐、苦楝等。1949年,有苗圃3处,育苗面积5.4公顷。1982
年,全县有林场185处,育苗面积达454.2公顷。1983年,根据造林计划,实行定向育
苗政策。 推广催根、催芽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1986年,全县育苗面积682公顷,出
圃苗木175万株。1991~1992年,推广小拱棚果树育苗新技术,购进海棠种子1.5吨,
育苗280公顷,出圃苗木630万株,主要有新红星、红富士等苹果新品种。2000年,青
堌集、侯集、普连集、倪集、韩集、梁堤头、朱洪庙等乡镇建立杨树育苗基地,面积
350公顷。2002年,林业育苗802公顷。主要有中菏1号杨、102-74杨、107杨、中林46
杨、69杨、72杨等杨树新品种。2003年始,林业育苗向多树种多品种方向发展。2005
年, 林业育苗面积397公顷,出圃苗木834万株。2009年,育苗面积188.6公顷,出圃
苗木30.72万株。主要品种:用材林有毛白23、33泡桐,中菏1号杨、2号杨、107杨,
三倍体毛白杨等;经济林有凯特杏、水晶梨、大雪枣、曙光桃、日本斤柿、美国红提
葡萄、枣庄大石榴、乌克兰大樱桃等;绿化、观赏苗木有法桐、金丝垂柳、绒毛白蜡、
紫叶李、大叶黄杨、女贞、紫薇、木槿、千头柏、蜀桧、栾树、雪松等。形成用材林
苗、 经济林苗和绿化观赏苗木全面发展的格局。植树造林丰产林 20世纪80年代,国
家实施扶持造林优惠政策,全县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1985年,丰产林面积发展
到3435.6公顷, 占林地面积的57.2%。1986年,营造丰产林面积4132公顷,主要分布
在庄寨、桃源集、楼庄、邵庄、梁堤头、仵楼、南李集等乡镇。1987年始,新造丰产
林面积逐渐减少。1990年,新造丰产林面积仅有13.3公顷。1995年始,林木加工业兴
起,木材缺口较大,全县开始转入发展丰产林建设,林业资源培植加快。1998年,造
林标准提高,实行工程造林,新造速生丰产林1000公顷。朱洪庙乡被国家绿化委员会
授予全国造林百佳乡(镇)称号。2001年,采取统一造林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
成方连片等一系列措施,营造丰产林3333公顷,植树249.9万株。主要分布在曹城镇、
朱洪庙、 郑庄、 桃源集、 楼庄等乡镇。2002年6月,《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
《山东绿化》先后报道了曹县造林绿化的经验。11月,曹县在菏泽市委、市政府召开
的冬季植树造林现场会上,作题为“以拉长产业链条为目标,大力培植林业基地”的
典型发言。年底,新造丰产林面积3620公顷。2003年始,以杨树为主的丰产林面积稳
定增长。 至2009年,丰产林面积达到21726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太行堤水库
沿线乡镇。 农田林网 1980年始,全县开展大面积农田林网建设。1986年,按照沟、
渠、路、林统一规划,沙、碱、渍统一治理的原则,全县开展农田林网建设。省道、
国道重点栽植毛白杨;县乡道重点栽植小美杨、欧美杨;生产路重点栽植泡桐;沟、
渠、 堤重点栽植刺槐、柳树。当年,新建农田林网面积10900公顷,农田林网总面积
发展到121533.3公顷。1987年始,重点对荒沟、荒路、荒堤、荒渠进行绿化。至1990
年,农田林网化面积发展到110000公顷,农田林网的大框架初步形成。1991~1994年,
重点对农田林网进行补植、完善、提高,淘汰生长慢、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的树种,
更换栽植生长快、品质好、抗病虫的新品种。1995年,完成农田林网品种更新,实现
林网网格面积标准化。 1999年3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的决定》,全县开展植树突击月活动。按照沟通、路通、水通、树栽上的要求,大搞
以方块田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建设,三分之一的乡镇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2000年, 农田林网化面积97500公顷。2001年始,重点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国道、省
道两侧各绿化80米;县道两侧各绿化50米;乡镇道路两侧各绿化30米。农田林网建设,
按每20公顷一个网格的标准进行施工,农田林网化水平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2002
年,绿化铁路37.2公里,公路304.5公里,河堤44.5公里,沟渠104.5公里,新建补植
完善农田林网15613公顷。 2008年,农田林网化面积发展到115055公顷,建设标准网
格5753个。2009年,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117333.3公顷。河、沟、路、渠、堤全面得
到绿化,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林间作 20世纪50年代,境内南部黄河故道部分村发
展枣粮间作32.7公顷。60年代,普连集、梁堤头、邵庄等公社发展杞(杞条)粮间作、
白(白腊)粮间作等,间作面积533.33公顷。70年代,学习河南省兰考县发展农桐间
作的经验,开始由零星栽植泡桐转向农桐间作。1975年,间作面积2530.6公顷。80年
代中期,以建设全国平原绿化县为契机,推广农桐间作。1986年,新建农桐间作面积
37667公顷, 总面积发展到75766.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70%以上,实现大地农桐间作
化目标。1988年后,泡桐大袋蛾爆发成灾,泡桐丛枝病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农桐
间作的发展。2002年春,从中国林科院泡桐研究所引进毛白33泡桐、毛白23泡桐新品
种,在庄寨、桃源集、韩集、砖庙、倪集、曹城、普连集等乡镇发展农桐间作,农桐
间作面积有所回升。2003年秋,境内连降大雨,部分桐树受淹致死,农桐间作面积再
次减少。2009年,农林间作面积17004公顷,主要分布在楼庄、邵庄、仵楼、青堌集、
孙老家、 苏集、古营集等部分乡镇。四旁植树 20世纪80~90年代,四旁植树多集中
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前后,年均植树300万株以上。树种多为刺槐、泡桐、杨树、
柳树、臭椿、苦楝、枣树、杏树等。2000年始,四旁植树的重点以村旁植树为主,植
树的标准逐步提高。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
口号,全县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围村林改造。要求每个乡镇每年改造5个~10个村,
将改造情况纳入林业生产的重要考核内容。主要采取清除劣质树、保存优质树、栽植
丰产树等措施,提高四旁植树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2009
年,全县四旁植树达到3921万株,人均25.46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