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栽培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187&run=13

芦笋育苗1986~2000年,曹县芦笋主要采用小拱棚等育苗方式,育苗时间在春季
3~5月份或秋季9~10月份,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地块,施足基肥,深翻、整
平,做宽1.2米的畦,畦面平整,浇透水,每栽植1亩芦笋,用种量75克,育苗20平方
米~30平方米。在育苗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入40℃左右温水中浸
泡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把种子从水中滤出,放入洁净
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30℃环境中进行催芽,当有20%左右的种子培根露白时,
开始播种。播种后,上覆1厘米~2厘米厚的湿土,上盖小拱棚。待苗出齐后,进行通
风炼苗, 并喷药防病,当笋苗地上茎达3根以上时,移栽定植大田。2001~2009年,
在中国芦笋研究中心主任李书华的指导下,改进育苗方式,采用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
小拱棚覆盖。较之传统的小拱棚育苗方式,用种量减少,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芦笋
移植定植时间和密度 早春保护地育苗,当年7月份定植。第一年立秋前播种育苗,第
二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定植;第一年立秋至白露育苗,第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
定植密度白笋行距为1.7米~1.8米,株距30厘米~35厘米,亩栽植1050株~1300株。
定植方法 1986~2004年, 曹县芦笋定植方法是先挖宽0.5米、深0.4米的定植沟,然
后施足基肥,填土,整平,浇足底水,按定植沟的方向进行定植。2005年始,改进栽
培方式, 采用定植前施足基肥,整地、深翻0.4米,整平,按行、株距进行定植,利
于根系充分生长。 芦笋田间管理幼苗管理 主要采取查苗补苗、防治病虫、适时浇水
和中耕培土等措施,确保全苗和促使早发、快长。待幼株生长出新枝,每亩追施尿素
8公斤~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20公斤等速效化肥; 植株进入秋发前,开沟追
施3000公斤~4000公斤有机肥、 10公斤磷肥、 10公斤钾肥,促其秋发。成年笋管理
芦笋进入采笋期后,要加强田间管理。施足肥料,每亩施土杂肥4000公斤~5000公斤;
同时,施足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公斤,无机肥尿素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对亩
产笋1000公斤以上的地块,在8月中旬,每亩再追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
钾肥10公斤,硼肥2公斤等秋发肥。适时浇水,在8月中下旬,浇旺发水,立冬前浇一
次封冻水。 芦笋封垄曹县芦笋封垄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垄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垄高
和宽根据加工厂收购标准和笋龄而定。1986~1995年,曹县芦笋主要采取人工封垄,
每人每天封垄0.3亩。1995~2000年,封垄方式有所改进,先用牲畜在行内进行翻耕,
然后人工进行封垄, 每人每天封垄1亩。2001年始,推广机械(芦笋封垄机)封垄,
提高了工作效率。 至2009年,全县有芦笋封垄机345台。每台封垄机每天封垄15亩,
比人工封垄提高效率50倍。芦笋采收境内笋农在芦笋采收过程中,摸索出整套芦笋采
收经验。白笋采收期间,要求芦笋不见阳光,笋农一般在太阳出前或太阳落后,在田
间低头慢步逐垄巡视,发现垄面有裂纹,并稍稍隆起处,用左手轻轻扒开土面,露出
笋尖后,再沿嫩茎向下扒约5厘米~7厘米,左手捏嫩茎上端,右手持采笋刀,斜插土
中,将嫩茎按要求的长度从基部切断,留茬2厘米~3厘米,及时用回填铲挖细潮土填
平采笋穴,使之内松外光、平整如初。2001年前,采取不留母茎的采收方式,在采收
期内将所有新长出的嫩茎全部采收,不让株丛中的嫩茎长出地面,采笋期间无芦笋植
株在地上部生长。2002年始,在青堌集镇朱老家村采取留母茎采笋方式试验,试验成
功后,一年进行两期采笋,即春天采收50天~60天后,每株芦笋让其长出2根~3根壮
茎留作母茎,让其制造养分供新茎生长,再出的嫩茎继续采收,采收期延长20天,亩
均增产180公斤。 随后,全县推广留母茎采笋技术,产量增加。至2009年,全县累计
推广面积14万亩,共增产2.5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