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新中国成立前县城变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16&run=13

曹县城, 地理坐标北纬34°49′、东经115°32′,为元代盘石镇旧址。元代曹
州于楚丘、济阴两县交界处的盘石驿置盘石镇。因黄河支流流经其地,故成运输通道。
有驿站,又设巡检、税课等官署。大德、延祐年间,于此建学宫,渐成重镇。明洪武
二年(1369),将曹州治自安陵迁至盘石镇。洪武四年(1371),降曹州为曹县。正
统十年(1445),于乘氏旧地(今菏泽市城区)复置曹州。曹县知县陈尝,开始筑城
凿池。 城周长4.5公里,有四门,东门名望岳,南门名阜民,西门名镇川,北门名迎
恩。成化年间(1465~1487),又加以修整。弘治十二年(1499),知县邹鲁又于城
墙上建置城楼。明正德四年(1509),黄河决口,曹县城被水围,城墙仅露数尺。六
年,知县易谟乘冬季水涸,筑堤护城。次年黄河复决口,护城堤荡然无存,城仍受淹。
八年,知县赵景鸾复筑堤修城,调集民工,为时两月,工程告峻。城墙高出原先丈余,
厚度加倍。又于靠近原城门处新建四门,门名依旧,上面建成城楼。城外里许建护城
堤, 周长7.5公里,宽30步,高丈余,外下桩橛如雁行,以防风浪蚀土坏堤。堤内植
杨柳,纵横成行,以防堤土坍塌。堤外建铺舍,使夫役看守。同年7至9月,黄河涨水
四五次,均至堤而止。崇祯十二年(1639),改土城为砖城。光绪八至十年(1882~
1884)间,先后在东南城角上建魁星楼;在东城门南侧城墙上建文峰塔,西门北侧城
墙上建武峰塔,二塔均高七层,遥相对峙。至此,曹县城池建筑历400年后臻于完备。
1927年12月5日,北伐军孙良诚部吉鸿昌师围攻县城,至翌年1月31日将城攻破,城楼、
魁星楼及文峰、 武峰二塔悉毁于炮火,城墙亦残破不堪。1947年1月,解放军三野一
纵一旅攻克县城,又将城墙四门、吊桥、砖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曹县向称
山东省人口大县,但街衢、衙署、店铺、摊点只局限于城内,四关除东关繁华外,其
余均甚萧条。城内街道狭窄弯曲,不少街道难容车马。主要街道有通连东门、西门的
东西大街以及南大街、北大街等。南大街自南往北通至县衙前,再西转至钟楼旧址方
可与北大街相接。东西大街与南大街相交于大隅首,该处为全城的繁华中心。辅助街
道有大同街、鼓楼街、关帝庙街、桥庙街、东华龙门街、西华龙门街、县衙东西街、
文庙前街(又称城隍庙后街)、石蛤蟆街等10余条。各街均无下水道,雨天街上泥泞
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