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149&run=13

1986年, 在稳定粮棉生产的情况下, 开始大力发展林牧副渔业。粮食播种面积
12.93万公顷, 棉花播种面积2.39万公顷;农桐间作面积3.03万公顷,桐树丰产林面
积4666.7公顷,全县实现平原绿化标准;大牲畜年末存栏13.48万头,水产品7000吨;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85家。当年,农业总产值7.4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85亿元,
林牧副渔业产值3.60亿元。1988年,初步形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的农村经济结构。1990年,农业种植结构按照“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的方针,
稳定粮食面积,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11.68万公顷,产量35.07万吨。其
中,小麦总产22.6万吨,玉米总产8.5万吨,平均单产272公斤,创历史单产最高记录;
棉花播种面积5.2万公顷,产皮棉5.1万吨,成为全国第二家、江北第一家超百万担皮
棉大县。 1991年, 县委、 县政府提出全县发展经济林40万亩,人均3分果的目标。
1992年, 果树育苗280公顷,栽植果树1万公顷,果园总面积达1.4万公顷。1995年,
在全国肉类总产百强县中,曹县由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畜牧
养殖大县”。1997年,按照重点乡镇、特色乡镇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县城东部芦笋、
牛蒡、辣椒,西部大蒜,南部瓜果、香椿,北部杞条;中部蔬菜、草莓等五大专业生
产基地; 建设芦笋、大蒜、大葱、朝天椒、牛蒡等5个10公里的蔬菜长廊;发展部分
地瓜生产加工专业乡镇等。同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户均一个棚、人均半亩菜、人
均增收1000元”的目标,成立以县长任指挥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程指挥部,大力发
展蔬菜生产。 当年,建蔬菜大棚3200个,大棚总面积427公顷,收入6400万元。1998
年,初步形成粮棉、畜牧、芦笋、桐木、杞条、林果、瓜菜、水产等八大主导产业。
2000年, 对畜牧业实行激励政策,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县养殖专业村发展到123
个,规模养殖场达110处,畜牧改良点发展到100处,畜牧产值达44302万元。2001年,
农业种植结构日趋合理,粮经比例为48:52。青岗集乡的桑蚕,楼庄乡的韭菜,砖庙
镇和安蔡楼镇的种草养畜,倪集乡的葡萄土豆间作,王集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产业,
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桐木、芦笋、杞条、粮油、畜牧、棉花等六大主导产业
初具规模。2002年,新增杂果、牧草、杞条等特色经济作物3333.3公顷,全县特色经
济作物面积达到5万公顷, 大集乡“伊尹”牌西红柿和韩集镇“三村”牌西芹等无公
害蔬菜,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委员会认证。2003年,林、牧、笋三大主导产业发
展较快,林地面积发展到3.73万公顷,木材蓄积量239.7万立方米,年产木材6.8万立
方米;大牲畜存栏26.87万头,生猪48.13万头,羊124.11万只;芦笋面积8000公顷,
总产7.3万吨。 粮食总产37.4万吨, 粮经比调整到45: 55。2009年,粮食种植面积
19.75万公顷, 总产达105.88万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万公顷,标准化基地2万公
顷;农田林网11.73万公顷,林地面积5.01万公顷,年产木材8.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
率34.2%; 新增林下养殖场50处,大牲畜存栏16.98万头,羊存栏85.38万只,生猪存
栏43.15万头;蔬菜面积达到5191公顷,芦笋面积8000公顷;农业增加值28.12亿元;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20家,加工业增加值达59.80亿元;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
劳动力达2.73万人, 服务业增加值达26.33亿元。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从1986年的首位
降至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