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乡镇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2&rec=142&run=13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县乡镇企业开始起步。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开始从传统、封闭的经济方式中解放出来,乡镇企
业发展步伐加快。198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暂
行规定》;曹县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局更名为曹县乡镇企业局;各乡镇撤销经济联合社,
设立乡镇经济委员会。 当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56万处,实现产值2.4亿元,利
润2044万元,税金496万元,从业人员7.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8%。1987年
1月, 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求:重点抓好以乡镇骨干企业为龙头、村域联户为龙身、
户为龙尾三个层次相结合、产供销相衔接的十大联合群体(粮油加工、食品加工、木
材加工、纺织刺绣、皮毛加工、建筑材料、草条编加工、地毯加工、眼镜加工、鞋帽
服装)。并专门制定《关于实行领导干部抓乡镇企业责任制的意见》。1998年,实行
乡镇、村、联户、个体“四个轮子”一起转。为推进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制定
《关于对乡镇企业的奖励办法》 ;7月,组织县六大部门全体领导人和县直有关部门
负责人,到定陶、菏泽、东明三个县市考察学习;9月,组织三个考察团分别到胶东、
河南、江浙考察乡镇企业,学习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1989年,国家对乡镇企业进行
治理、整顿,压缩投资,降低速度,乡镇企业发展资金、能源、原材料全面紧张,市
场疲软,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对此,全县各级全面贯彻“调整、整顿、改
造、提高”的方针,采取合理规划、正确引导、热情支持、加强管理,促进乡镇企业
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则充分发挥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压力下求突破,当年乡镇企业仍
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全县乡镇企业1.35万处,从业人员7.63万人,实现产值3.15亿
元,其中曹城、倪集、孙老家、侯集、普连集、王集、青堌集、南李集、阎店楼、庄
寨10个乡镇乡镇企业产值均过千万元。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入
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制定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资金、能源、原材料紧张
的局面得以缓解, 市场好转,全县乡镇企业发展随之加快。1991年9月,县委、县政
府与各乡镇签订《八五期间发展乡镇企业目标责任书》 。1993年5月,县委、县政府
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提出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
动乡镇企业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当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83万
处,产值18.51亿元,其中曹城、普连集、侯集、王集、南李集、庄寨6处乡镇企业产
值均过亿元;侯集镇侯集村、王集乡郭庄村、庄寨镇丁寨村等15个村办企业产值均过
千万元。 1994年6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奖惩规定》。同
年,为解决乡镇企业管理粗放、基础脆弱、效益不高的问题,在全县乡镇企业中开展
“企业管理年”活动,使全县乡镇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实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当
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68万处,新增8482处,实现乡镇企业产值36.2亿元,增长
88%,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71%。1996年,县、乡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
经济的战略重点,在充分调动乡镇、村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性的同时,重点推动个体私
营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乡镇企业逐步走向萎缩。当年,涌现出王光集团和后楼群星工业集团两个个体私营企
业集团。同年,王光集团有限公司、新新制衣有限公司、王子搪瓷有限公司、盛天食
品有限公司、 中策食品有限公司5家私营企业进入全省私营企业百强行列。随着个体
私营经济的崛起,至1999年,乡镇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