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石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85&run=13

购销民国初年,有少量煤油从外地输入县内。20年代末,由外商美孚、德士石油
公司在商丘的代理商号供货,用户主要是城内官府、商户。城乡居民仍用棉籽油、豆
油点灯。1931年,县职业补习学校开始使用柴油机发电,所用柴油由商丘购进。
1949年7月,曹县、复程县供销联合社成立,开展煤油批发、零售业务。1950年,
两县销量不足10吨,主要是机关、商户照明用。1951年,两县棉花加工厂自办柴油机
发电,所用柴油购于菏泽。1956年,复程县撤销,曹县组建煤业建筑器材公司经营处,
经营石油产品的批发业务。当时,全县仅有柴油机10余部,拖拉机14台,各种汽车10
余部,所以用量很小。1957年全县销售煤油588吨。1958年,用于发电的柴油机增加,
年销柴油113吨。同年,曹县城乡组织大炼钢铁,大办工业,柴油销售量猛增至727吨。
1960~1961年,煤油货源紧张,全县仅供应36吨,机关、学校、企业照明用油不足,
常用润滑油、柴油点灯。60年代中期,农业排灌机械及粮食加工机械普及,拖拉机增
加,各公社中心厂多自备柴油机发电,兼供驻地机关、企业、学校照明,柴油需要量
1966年为1965年的2倍,突破1千吨。部分工人和城镇居民使用铁制柴油炉做饭,并很
快在县内普及。石油经营部门则零售小桶柴油,以满足需要。1968年柴油销售达2000
吨以上。1978年,由于车辆增多和80%的农村没有照明电,汽油、煤油销售也都超过
千吨,1981年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农村排灌机械使用大量减少,柴
油供销紧张状况一度缓和, 但不到2年,拖拉机、砖瓦机、小麦脱粒机大量增加,柴
油供销又趋紧张;年供销量受货源限制,保持在8千吨左右。1982年汽油销售达到2千
吨,柴油销售则达到万吨以上。
润滑油因供应不足,长期实行按主燃油的2.5%的比例配供。由于实行以旧换新,
以后历年销售量保持在500吨左右。
储运1950年,县所用石油产品由菏泽接运。1958年改由河南省商丘谢集站进货,
由县运输公司用马车大桶(容量160公斤) 装载拉运。储存设备为简易油罐。1971年由
煤建公司分设出石油分站,油库迁至县城东北,建有金属油罐42个。1982年在临商公
路县汽车站南建加油站1处。同年架设31个高压油罐。1983年6月,石油供应由商丘的
谢集站进货改为菏泽站进货。 1985年分站有50立方米卧式金属罐45个,500立方米土
油罐库1座,库容3200吨。有库罐车6部,实现了自运,并对多数批发对象实行直线运
输。
计划管理石油销售首先由石油分站申报编制进销计划,并经县商业局(经委)核批
下达销售指标。 1972~1982年,对农用柴油实行优待价,定额补贴,每吨125元。19
83年取消供销社零售业务,不准个体、集体或其他单位经营石油产品,超计划用油实
行高价控制供应。1984年,农用柴油由地区石油公司和农机公司分配计划到县,县根
据用油情况核定,分季供应到乡镇,再由乡镇分配到户。用油单位持行车证、路票,
证明信办理定量计划,实行一车(机)一证。对老旧杂车辆(机具)停止供应,严控农用
拖拉机运输及砖瓦厂用油;保证无电区农村煤油供应,在节日期间增加供给;确保工
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业用油。
节约50年代初,使用土油罐,曾发生过漏油事故。1971年,油库迁建后,加强了
储运计划管理,未发生过严重的冒、溢、滴、漏事故。1977年,排罐机实行机泵下座,
燃油掺水革新措施。1978年对3120台小柴油机安装排气引射器,对26台柴油机安装机
油散热器,可节油20%。1979年,又推广安装组合环、回油管、加装挡油板、气缸环,
改造油环槽。1980年对汽车、拖拉机推广安装锯末纸浆滤芯、三重喉管,实行化油器
测试、油嘴测试等。1984年,推广销售清洗剂代用汽油、柴油、煤油冲洗机件。1984
~1985年共销售3吨(每公斤清洗剂可代15公斤油品)清洗剂,节约油品45吨。19 78年,
实行废机油回收,交旧换新,至1985年共收废机油12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