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图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335&run=13

图书馆清末,曹县除居敬书院藏少量书籍供诸生阅读外,没有专门藏书机构。图
书收藏多属私人,是时以翰林徐继孺藏书为最。
1929年中山图书馆存有少量藏书和报纸6种。1931年存有古籍书230种,日报杂志
18种,各种挂图50余幅。同时,教育局附设巡回文库,有新旧图书128种,杂志8种。
10月,中山图书馆并入曹县民众教育馆,改设为图书部,有藏书室2间,阅览室3间,
阅报室3间;古书籍70余种,新书杂志100余种,各类标本、图画等60余幅。
1949年曹县文化馆建立,有图书100多册,至1955年增至1万余册。次年建立了曹
县图书馆,图书增至2万余册。图书馆设馆长1人,馆员3人,但仍与文化馆合署办公
。不久,又在青集、魏湾、韩集等5处乡(镇)办起了图书室、图书馆。1958年,县
图书馆用半年时间走村串户征集古旧典籍,共征集7000余册,到1968年,累计藏书8
万余册。“文化大革命”中,大量图书被封存或销毁。1970年图书馆恢复,仅剩图书
2万余册。1983年,县图书馆建1座图书楼,计24间,内设办公室、资料室、采编室、
图书室、古籍室、阅览室和儿童阅览室等,至1985年复增至图书近8万余册。此外,
曹县职工俱乐部、各中等学校、工厂、县直单位均设有图书室,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一
中,藏书2万余册,职工俱乐部藏书2万余册,曹县师范学校藏书1万余册。
古籍收藏与阅览1958年,曹县人民政府发出公告,号召全县人民捐赠或出售古籍
。到1960年共征集、收购古籍763种,7000余册。县图书馆即对古籍进行整理分类,
并编印了线装《图书目录》,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75年图书馆对照目录重
新整理,编排上架。1978年又按照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进行整理,编制了《
曹县图书馆古籍书目录》,发现在“文化大革命”中损失古籍104种541册,损失其它
图书4500余册。到1985年,图书馆共存古籍659种4750册,其中有18种243册编入《全
国善本书总目》中。县图书馆建立后,每周开放48小时供人借阅,节假日不闭馆。还
实行馆内流通(个人和集体借阅)与馆外流通(乡镇借阅)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馆外流通,提高了图书借阅率。1978年又改革了发证方法,即由原来按单位分配发证
改为收押金敞开发证,简化手续,扩大读者队伍,使持证借阅读者增至2250个,其中
个人2210人,集体40个。1983年图书馆又改封闭式阅览为开架阅览,次年改儿童阅览
室为开架阅览。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简化了手续,使来馆查阅资料者不断增加。到
1985年底,年平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达36000人次,流通图书9万余册(次)。
图书发行清末,曹县仅有周复铎书店一家,所经营书籍量小而种类少。民国初年
,由周子安等4人合资开办“四谊社书店”,除经营图书外还兼营笔墨纸砚等文具。
1929年,由沈阁臣、王冠三、袁子范、沈奎卿、王宸诰等人发起并筹集资金,开办了
“曙光书店”,股东中有中共党员孔庆嘉、任守钧。开始仅经营笔墨文具和学生用品
,书刊很少,后经孔庆嘉与上海北新书局、华兴书局、群英书局、南强书局等书局联
系,建立了挂帐代销关系,使各种书刊源源而来,其中有通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普罗文学(无产阶级文学,译音)和进步小册子等。后又相继购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
进步小说共10种,计200余册。1931年曙光书店因经销进步书籍,被国民党曹县县党
部查封。
1936年,袁慎德等人合资开办了“雷东”书店,专营图书。次年因抗战爆发而停
办。
1950年,曹县文教科成立了文化供应社,主要供应全县小学的办公用品,同时亦
经营书籍。1951年3月,文化供应社改为曹县书店,人员由3人增至7人,书店除经营
图书外还兼营文化用品。1952年6月又改曹县书店为国营新华书店曹县支店,专营图
书,人员由7人增到12人。“文化大革命”中,新华书店曾一度归属毛泽东思想宣传
站,除经营《毛泽东选集》和马列著作外,其他书籍很少。1980年全店人员增至32人
,除在县城内设1门市外,还在青集、韩集、普连集、梁堤头、魏湾等处设点,全
年销售图书2000余种,金额60万元。1982年,全店人员增至40人,并在县城北街开设
了第二门市部。是年,全店销售图书2500余种,金额90万元。1984年7月,新华书店
改由曹县县委宣传部领导,人员增至50余人,又相继在苏集、邵庄、孙老家等乡镇设
点。全县共设8个点,销售图书3000余种,销售额1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