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手工技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327&run=13

木雕曹县木雕在清代颇为盛行,花纹图案种类繁多,式样有宣雕、透雕、浮雕、
圆雕等,以陈姓最为著名。其后代陈尚一13岁从父学艺,16岁就为寺庙、住宅等建筑
物以及家具、食品模具雕刻人物、花卉、鸟兽、鱼虫等。他师法自然,作品线条流畅
,形象生动,富有地方民间色彩,很受群众的喜爱。1958年他的作品“龙王献宝”、
“大跃进”等浮雕获菏泽专区一等奖,其后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展出。1977年,他
创作的宣雕“天女散花”、圆雕“仕女图”、浮雕“孔雀缓带鸟”均为外贸部门收购
,销售到国外。1981年他的宣雕作品“花鸟四幅屏”,在广州贸易交流会上受到外商
青睐。此外,他所制作的食品模具、牌匾、屏风等工艺品行销省内外数十县市。
石雕曹县因无山石,石雕艺人多是外地人。但建国前城内乡间许多石建筑雕刻精
巧,以城东姜楼牌坊、城内西街崔家牌坊最为出名。清末民初期间,曹县有善于镌刻
碑文的,以李振乾铁笔最出名。
剪纸曹县剪纸可分为两类:一为绑扎匾额冥物的方圆图案和角花,一为绣鞋、帽
、枕头上的剪花底样。前一类有六字勾、花寿字、富户不断头、万字拐、套环城等1
00余种,后者则以花卉翎毛为主,剪制也异常精巧。建国后,剪纸花样日渐减少。6
0年代,县文化馆干部马桂馥对剪纸大力倡导,使这一民间艺术再次在曹县兴旺起来
。他被中国剪纸学会、山东省剪纸学会吸收为会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山东省工艺美术
展览,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20余幅,其中2幅成套剪纸被分别陈列在北京天坛公园
、山东外贸局民间艺术品客厅展览。
刺绣与掖花建国前,曹县刺绣、掖花风气盛行。刺绣以花鸟虫鱼花边图案为主多
绣在鞋、帽、钱褡、荷包、裤腿上,绣制工巧,式样繁多。掖花主要用于童帽和披肩
,其方法是,先用布粘合成2至3层的袼褙,再描绘上花瓣花叶剪下来,之后再裹上彩
绫缝以铁丝,张上布里,压上金线即成,花样多以荷花、牡丹为主。
纸扎清末民初,曹县纸扎颇为盛行,大的集镇均有专业扎纸艺人。主要扎制冥器
,其次是匾额、灯笼等。每逢节日也常扎制彩门或过街牌坊。冥器种类繁多,多以高
粱秸做骨架,糊上彩纸或绸缎。做棺材的罩子有纸罩与布罩、秫秸架与木池罩之分。
木池罩往往价值千元,多为官宦、士绅所用。灯笼亦式样繁多,尤其明代的“雪花灯
”独具一格。旧志载:“……曹县尚雪花灯,净白连丝纸剪成,一岁之力只成一灯,
外标雪花,内行连环,细错,有三层四层,极其工致。当年唯杨氏灯至七层。每逢佳
节,户悬此灯,一望皓素缤纷,如同雪幕。”现雪花灯制作工艺已失传。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县职工俱乐部年年均举行灯展,有走马灯、鱼灯、羊抵头、荷花灯、龙
灯等。
风筝多以竹篾为骨架,糊纸贴纸花,有八角、六角、蝌蚪、蝴蝶、飞马等形式。
曹县风筝往往还带有“摧子”和“响弓”。摧子长4寸,宽5寸,样子像蝴蝶,放时展
开,上坠爆竹,卡在拉风筝的线上,可随风沿线而上,爆竹响后,即闭合而下。响弓
是把一段用蛋清浆过的丝制花边紧绷在勒制的4寸小弓上,放时将弓系在风筝适当处
,即发出嗡嗡响声。
吹糖人吹糖人为曹县较典型的民间艺术,以古营集、青岗集等乡镇从艺人数最多
。他们或挑担或推小车走村串乡,换回废旧物资或谋蝇头小利。吹糖人原料为大麦芽
、小米,经发酵熬成糖稀,然后团成丸状,按所需吹成各式各样人物、禽兽和灯笼等
。常见的有老鼠偷油、黄鼠狼拉鸡、猪八戒、唐僧、孙悟空、小猴吃桃、灯笼、葫芦
等。
捏面人以糯米粉加各色颜料,用水调匀加热而成块状,再以小木刀按所捏对象拽
、捏、拉、刮、卷合等手法,制成所捏物体形状,再添上须、眉、耳、目、口、鼻、
脚、爪、鳞、牙等。捏制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飞禽、走兽等。
桃源花供曹县西北的桃源集,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摆花供敬火神相沿成俗。春节一
过,桃源村民便搭棚结彩,忙于花供活动。花供分为6座,第一座是用白萝卜雕成的
厅台、楼阁、亭、塔、牌坊等建筑物,并衬以山石桥涵等;第二座是用山药泥配各色
颜料而捏制的动物;第三座是用面捏塑的人物;第四座是用山药泥捏制的蔬菜、果品
;第五座是用各色绢绫和白萝卜制作的花卉;第六座是用50斤猪肉制作的碗面,并敷
以彩绘图案。
据传,桃源花供始于清末,原为敬火神,后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娱乐活动,花供
亦被人视为民间艺术品。

桃源花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