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建筑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204&run=13

1949年前,营建业匠人,或子承父业,或师徒相传,代代皆有技艺高超的。清末
,县南门里汪姓泥瓦工曾设计建造魁星阁,设计工巧。泥瓦匠与木工以领工(称做“
掌尺”)为首组成较固定的班子。掌尺按房主的地基、物料及要求样式,放线定标,
木工、泥瓦工手工操作,在农闲时为附近村落盖房。至于殷实富户盖房,工程大,工
艺高,常终年不息。1948年底,城内有木业作坊6家,工匠60多人,常年制作家具,
有的专作棺材,兼为盖房者构造木架、门窗,唯有陈尚一能雕刻装饰花纹。木业有同
业会,设会长、管帐、收费各1人,抽作坊收益的十分之二。匠人月收入千文左右。
全县泥瓦匠900余人,作业分散。
1949年4月,城关建筑工匠20多人成立县建筑工会,共谋生计,集体劳动,每人
每月待遇折合15至20公斤小米。同年11月加入新成立的县工会联合会。1953年组织起
县建筑生产合作社,隶属县手工业联社,有泥瓦工320人,木工50人,铁工4人,油漆
工13人。承建分包工包料和包清工两种。大型木构件吊装用桅杆和倒链,灰泥人工搅
拌。平均年完成产值47万元,利润万元左右。1958年此社改称地方国营建筑公司,在
城北厦庵建一窑厂。全公司人员530人,年完成产值120万元。1959年,高层上料用绞
盘机,木工用上电锯、开榫机。1962年又改称县建筑生产联合社,人员290人,年完
成产值90万元,推料使用胶轮小铁车,混凝土施工安装插入振动器。1968年,改称县
建筑工程公司。1973年完成产值150万元以上,开始使用砂浆混凝土搅拌机,使用打
夯机、电焊机、平刨、带锯,机械化程度达47%。1979年8月,实行定额管理计件工
资,加快了工程进度,并保证质量。以后逐步完善管理措施,对质量、安全、材料、
机具实行包干,健全岗位责任制。1982~1985年平均年完成产值200万元以上,利润
达到3万元以上。能承建多层框架结构工程,机械化程度达50%。1985年,公司设施
工、供销、财务、动力设备、联营等职能股,分3个建筑队,1个水电安装队,设内业
木工、外业木工、钢筋、机修、带锯加工车间各1个,预制材料厂1个,有职工310人
,其中大专生、工程师各1人、中专生4人、技术员5人,全员平均技术级别为2.74级
,有固定资产65万元。同年,成立县建筑设计室,配备8人,经省建委核准为“建筑
丁级”设计单位。
乡村建筑在解放初期仍以“掌尺”为首形成松散的建筑班子。1958年,多数公社
曾组织起建筑队,1960年均解散。“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些木工泥瓦匠自己组织人
员外出施工,由公社派人监管,称为公社建筑队,也有个别队在县内承建工程。198
5年,乡镇建筑队共122个,常年从业人员38000人,其中经审批成立乡镇建筑公司4个
。劳务总收入2480万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8%。经营效益好、技术力量强、工程质
量高的有古营集、安仁集、莘冢集三个乡建筑公司,在16个省市承建较大工程。
古营集公司,1966年组建,1985年有施工队17个,从业人员1100多人,属四级建
筑企业,各种施工机械,架材齐全。曾承建24米跨度的工业厂房,已独立施工160个
建筑工程,面积20万平方米。1982年承建济南柴油机厂宿舍楼,达到全优工程标准。
安仁集公司,1971年组建,初为80人的建筑队,以后逐渐扩大。1985年有施工队
20个,1500人,固定资产76万元,属四级建筑企业。1984年承建济南市建筑总公司办
公楼,面积4400平方米,获全优工程证书。
莘冢集公司,1979年组建,1985年有7个施工队,100人,施工机械齐全,主要在
黑龙江省施工。
散居农村的泥瓦匠农闲凑集起来,为人修建房舍,其报酬或由主家供饭菜烟茶按
天计价,或清工不供饭菜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