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饮水照明绿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99&run=13

饮水县城地势低洼,地表30米以内浅层水呈碱性,含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味略苦。
解放前,城内及近郊有6眼淡水井。隆廷寺井,在今城关一完小后,现废;西马
道井,在西门内北侧,井深约8米,现存;南门井,现废;奶奶庙井、香坊井在北关
,今存;三山夹一井(三个屋山墙夹一井),在今盘石路中段路南,今存。汲水或用绳
或用挑杆,运水靠人担木梢,家家备陶缸存水。官、商人家由数十水户用独轮车推水
售送。城内及近郊有苦水井数十眼。居民洗濯或在苦水井边或在坑塘边。
50年代,省地质测绘队检测了曹县城区地下水位、水质,打了几眼淡水井,缓解
了饮用水困难。运水改用地排车拉水。1974年,县设自来水公司,建造深水井,铺设
地下输水管道送水。在分管道不足处曾设供水站10余处,以后随着用户普及,分管道
铺设增加,供水站大部分相继撤去。至1985年共铺设主管道1.5万米,有表用户1185
户,供水站10个,设消火栓12个,实行一次送水,供应城区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
,用户占总户数的42%;新规划城区用户占总户数的24%。
1975年、1976年在城西各打1眼70米深水井,因水量小、水质差,已报废。1977
年、1983年先后在县角粒厂、农机厂内各打1眼井,深380米。1980年、1985年分别租
用汽车三队、县公路段深水井各1眼。自来水供水量1976年为4.4亿吨,1980年为20亿
吨,1985年为40亿吨。1985年产值12万元,创利3.8万元。
县城企事业单位用水量大的,从60年代后期自打深水井,深度一般为74至85米,
钢管或水泥管井壁,自建水塔高12~16米,如县人民医院、蹄角粒厂、一棉厂、橡胶
厂、面粉厂、浸出油厂、罐头厂、化肥厂、酒厂、农机厂、汽车三队、拖拉机站、石
油库、公路段、生产资料公司、肉联厂、电厂、乳品厂、城关食品站、肉食商店等。
城郊居民自70年代始,打手压井,深10米以上,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水除用于
洗涤外,大半可供食用,旧砖井渐废。
供电1931~1934年,城内官、商由职业补习学校电气部柴油发电供电照明。193
6~1938年5月,私营隆光电灯公司供城内官、商照明用电。
1952年,由县棉厂供城内部分机关、商户照明用电,以后由城关中心厂、县水利
建设指挥部供电,用户很少。1962年,发电设备更新,供电范围扩大,但仍限于照明
。1968年改为火力发电,供电能力达到150万度,用户大增,供电时间延长,接受工
业用户,城内及近郊居民照明普遍用电。1965年安装东西大街路灯。70年代后期,城
内主要街道、街口及四关大街安装了路灯。1983年,中兴路也安装了路灯。
绿化解放前,城内隙地甚多,滋生灌木野草,居民亦喜在院内种些枣、石榴、葡
萄等果木树及观赏植物,也有种植槐、榆、椿等用材树的。
1947年,城墙废弃。1958年,县委提出绿化城墙、护城堤规划,并付诸实施。1
958年,主要街道两侧种植了槐、梧桐等树。70~80年代,因居民建房堆料占压,半
数枯死或拔掉。虽年年补栽,但不善管理,成活率极低。1982年,拓宽中兴路,辟有
绿化带,栽植有槐、梧桐、冬青等及花草,并发布了保护措施,到1985年,已蔚然成
荫。每年春季,县委、县政府还组织机关人员到街道、路旁栽树植草,使县城绿化面
积大大增加。

公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