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集体所有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54&run=13

县属集体工业县属集体工业,是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
2年有工业生产合作社2个,生产小组3个,总产值4.3万元。1956年工业生产合作社发
展到69个,生产组64个,总产值187万元。同时又对在合作化运动中,不顾行业性质
、特点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而盲目并社、办大社的作法予以纠正。1957年底,手工
业合作组织降至25个,总产值207万元。1958年再度掀起大办工业的高潮,手工业组
织盲目转厂升级,全县共合并为36个县属集体工厂,人员增至3520人,而总产值则下
降为150万元。1959年,部分县属集体工厂下放到社、队,县属集体工业和职工人数
大为减少。1962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手工业逐渐得
以恢复。1963年,县属集体工业发展到19个,总产值126万元。1965年增加到27个,
总产值360.4万元。1966年,县属集体工业有农业机械制造、建筑材料、木材加工、
纺织、缝纫、皮革等10余种行业,28个厂家,工业总产值374.2万元。其中,重工业
总产值63.9万元,轻工业总产值310.3万元。“文化大革命”中,生产瘫痪,部分集
体工业转归公社管理。1971年,县属集体工业有冲压厂、轧锨厂、蹄角粒厂、玛钢厂
、五金厂、木工厂、鞋帽被服厂、橡胶制品厂、麻袋社、棉织社、制革社、农具厂、
修配社、砖瓦厂,共14家,总产值527.70万元(1970年不变价,下同)。1972年又新建
自行车配件厂。是年,县属集体工业总产值为639.92万元。至1976年,县属集体工业
共15个,总产值上升为682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进
行整顿,落实经济责任制,调整产品结构,工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1980年,县属
集体工业发展到19个,拥有各式机床103台,总产值达到1517.7万元。1984年,又逐
步实行“人事、体制、分配”方面的改革,打破“大锅饭”,增强了企业活力。198
5年,又新建了塑料厂、轻工化学厂、油毡厂、工艺美术家俱厂、汽车改装厂等,企
业总数计28个,年末职工总数4812人,总产值12920.3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
9.8%。1981~1985年,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为28.1%。
乡(镇)、村工业曹县乡(镇)、村工业起源于传统的手工业。1949年,大多以家庭
自营为主。自1951年起,部分个体手工业者集股联营,成立了生产合作组织。1958年
,在“大办工业、大炼钢铁”的号召下,遵照上级“县县办工厂,乡乡办工业,自力
更生,全面开花”的指示,全县兴办公社企业499个,加上1957年兴办的共计765个。
主要行业有: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木材加工、造纸、纺织、食品、副食、缝纫等,
总产值102万元。到1959年,社办企业发展到1276个,从业人员8499人,固定资产原
值33.8万元,资金总额48.6万元,总产值为224.3万元,利润20.8万元,税金8.1万元
。由于盲目发展,造成产品积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从业人员的生活。1960年初
,部分社办企业合并,部分转为队办或家庭副业。是年,公社、队办企业减为92家,
其中金属加工业25个,化学工业5个,建筑材料工业8个,木材加工业19个,造纸3个
,缝纫7个,食品14个,其它11个;从业职工5632人,总产值350.6万元。1961年,公
社、队办工业大多停业。到1965年,社办工业企业仅剩1家,总产值27.1万元。1966
年,又增加1家;两家企业均为机械制造行业,总产值为22.3万元。队办工、副业则
发展到1478个,其中有磨坊、碾坊24个,粉坊47个,油坊138个,豆腐坊4个,铁业5
4个,木业118个,砖瓦窑386个,石灰窑2个,纺织487个,缝纫组40个,其他168个,
常年从业劳动力3592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推行“厂社挂钩”,不久,又提出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求
农机具“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各公社都兴建了一批以农机具修
造为主的工业企业。1971年,社办工业发展到19个,街道工业发展到5个,年工业总
产值275.8万元(1970年不变价)。次年,社、街道办工业总产值为336.11万元,其中
社办工业产值206.76万元。1976年,全县有社办工业47个,街道办工业6个,家属“
五七”工厂2个,总产值1649万元(1970年不变价)。
1978年,社、队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不仅工业门类、行业有所增加,其规模亦不
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纺织、建材、食品、酿造、机械制造等为主体的多门类
格局。1980年,全县社办工业有126个,街道办工业6个,家属工厂3个,从业人数70
00余人,总产值2482.3万元;是年,全县有15个公社工业产值超过100万元,其中前
三位的是:城关公社547万元,庄寨公社423万元,孙老家公社315万元。1982年,曹
城镇纱布垫加工厂建立,为县内第一个外向型乡镇企业。是年该厂产值达370万元,
上交利税12万元。在大力发展社办工业的同时,在经营管理上亦进行改革,如将原来
“劳动在厂,分配在队”、“厂队结算”等形式,改为月工资制和按劳取酬、超产发
奖的办法,大大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1983年,全县社办工业企业中,普遍实行
承包责任制。1984年,又相继推行了“联利计酬”、“大包干”等多种形式的承包办
法,全县乡(镇)企业中,集体承包的占55%,个人承包的占5%,合伙承包的占30%
,厂长承包的占10%。1985年,全县乡(镇)、村办工业共928家,职工17174人,其中
乡(镇)办工业113家,职工7085人,村办工业807家,职工210089人。固定资产原值7
001万元,其中乡办3200万元,村办3801万元;总产值6814.53万元(1970年不变价),
其中乡办3476万元,村办工业3338.5万元。是年在全县乡(镇)村两级工业总产值中,
轻工业占56.9%,重工业占43.1%。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建材、缝纫、食品加工、
造纸、皮革、机械等。产值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建筑材料、粮食加工、缝纫,分别占总
产值的37.1%、10.3%和9.34%。利润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建筑材料占41.3%,粮食
加工占8%,缝纫占7.2%。利润在1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家,其中:曹城镇纱布
垫加工厂年产值520.7万元,利润12.5万元,居全县乡(镇)、村办企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