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51&run=13

明清时期,曹县的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到清末,西方近代生产机械传
入曹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渐始萌芽,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20世纪30年代,由袁慎
德等创办的“平民工厂”,内设铸造、织布,规模较大;纺织、砖瓦、酿酒、油坊、
炉坊、木器等城镇手工业均有发展。日军侵曹期间,工业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194
8年9月,曹县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工业、手工业生产采取了鼓励政策,使全县工业、
手工业很快发展到342家。1949年经曹县人民政府批准,没收了宋家酒店的全部财产
,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地方国营工厂--曹县糖酒厂。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2.7万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0.43%。
1950年,县人民政府号召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增加生产。1951年首先组织了
铁业、棉织业、木业、砖瓦业、粉笔业生产合作社、组,并新建了曹县棉花加工一厂
、二厂2个国营企业。是年总产值为96.5万元,比1949年增长13.10%。第一个五年计
划时期,县人民政府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国营经济壮大,
工业生产走向稳步发展道路。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99万元,为1949年的55
倍,年平均递增率为29.4%。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大炼钢铁”和“大跃进”的
形势下,全县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土高炉36座,一大批工业企业一哄而起,一些手工业
合作社也过渡为国营工厂,1958年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87户。结果,因盲目发展
,所建企业和小土炉、小高炉不得不于1959年陆续停办,使原有工业也受到很大影响
。至1962年,产值仅为496万元,年平均递增率下降到8.5%。1963~1965年对国民经
济进行调整,工业生产开始回升。1965年总产值为1612万元,3年平均年递增率上升
到50.8%。1966~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厂动乱,生产发展缓慢,1
970年产值为1809万元,平均年递增率下降到0.6%。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纺织、化
工、建材、食品、酿造工业渐次兴起,到1975年,生产企业发展到74个,其中全民所
有制企业2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54个,产品种类50余种,职工总数为2586人,工业总
产值为4203万元,年平均递增率上升到17.1%。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拨乱反
正,生产发展迅速,1980年工业产值达6894.4万元(1970年不变价),年平均递增率为
6.7%。1981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对企业进行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充
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乡(镇)、村办工业的迅
猛发展,使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六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率上升
到25.5%,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纺织、化工、食品酿造、建材、服装鞋革、机械6个行
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结构,其6个行业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61.4%、6.9%、7
%、4.5%、6.1%、3.6%。
1985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392家,职工9015人,产值21606万元,其中乡(镇)
、村办工业产值6814.53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