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家畜饲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15&run=13

牛养牛是曹县畜牧业中的传统优势,据《山东省实业志》(1930年版)记载,曹县
有42500户, 喂牛78980头,每年外销菜牛4000头,收购牛皮26326张。菜牛和牛皮销
往徐州、 济南、青岛等地。1941年曹县养牛19572头,其中乳牛2头;1943年养牛180
47头;1944年养牛11400头。
50年代初期,养牛数量逐年增长,1956年达到9.42万头。人民公社化后有所减少,
1960年减少到3.6万头。1978年后,有了较快发展,1983年全县养牛7.26万头,19 85
年存栏数达9.50万头。
县内牛的品种分为鲁西黄牛、蒙古牛、水牛和黑白花奶牛4种,以鲁西黄牛为主。
鲁西黄牛为中国五大名牛之一,体大力强,性情温驯,为农家主要畜力,而且肉质优
良,适口性好,30年代以前,曾外销许多国家,被称为“山东膘牛”。1980年,又有
上万头膘牛远销香港等地, 颇受赞誉。鲁西黄牛平均挽力239.4公斤,功率为1~1.3
马力;屠宰净肉率为48.23%;繁殖能力强,母牛一生可产仔7~8头。
1985年前,黄牛生产主要是提纯复壮。1985年曹县被省农业厅定为黄牛生产基地
县,开始用法国的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同年,县家畜配种站开展了人工授精冻配
技术, 并在侯集、古营集、韩集、普连集、阎店楼建立了5处黄牛改良冷冻精液配种
点,冷配准胎率达62%。

马(骡、驴)据《山东省实业志》(1930年版)记载,当时曹县饲养马400匹,骡子2
万匹,驴2.8万头。
1940年曹县饲养马720匹,骡子320匹,驴361头。1942年饲养马92匹,骡子370匹,
驴9500头。1944年饲养马438匹,骡子285匹,驴5525头。
1949年,全县有马(含骡)417匹,驴11766头。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期间,养马、
骡、驴业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畜牧业政策的放宽,饲养马、骡、
驴的数量迅速增加。1980年有马(含骡) 2751匹,驴17124头。1985年全县养马(含骡)
7956匹,为1949年的19.08倍,养驴21870头,为1949年的1.8倍。
曹县饲养的马, 过去多为南马。1956年引进“苏纯血”、“阿尔登”马各1匹,
后又多次引进蒙古马、新疆马。80年代县内马匹均系以上品种的杂种马。
曹县饲养的驴,多为当地品种,少数为德州驴。1962年曾从无棣县引进两头德州
种驴,与当地驴进行杂交。70年代以来,群众从外地购进部分小型驴。
猪1949年前,一般富裕中农以上户才养猪,故数量较少。据《山东省实业志》记
载,1930年全县养猪5.45万头。1941年,全县养猪1.635万头。50年代初期有所发展,
但发展不快。1958年提倡“大养其猪”,全县各公社、村、队纷纷办养猪场,由于缺
乏科学饲养技术, 多数失败,仅存栏11.1万头。1960年下降到3.5万头,1965年恢复
到10.3万头, 1970年发展到16万头,1975年达到19.43万头。1978年后,由于养牛经
济效益较高, 养猪数量则相对减少。1985年,全县养猪数量由1978年的22.89万头下
降到17.69万头。
曹县原有猪种“普连黑猪”历史悠久,具有产仔多(每胎产仔16至24头)、肉质好
(瘦肉肌纤维细嫩,肌纤维间脂肪分布均匀,肉味嫩香鲜) 、耐粗饲料、母性好(一般
不压死仔猪) 、抗病力强等优点。后引进新金猪、内江猪等与本地猪杂交改良,形成
了杂交猪群,普连黑猪基本绝迹。1983年后又引进了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济克猪、
北京黑猪等品种,并部分进行杂交改良,提高猪的瘦肉率。
羊1949年前,曹县农村养羊很普遍。据《山东省实业志》记载,曹县在全省是养
羊户数最多的县,计有28090户,养羊39490只,年产羊皮1.5万张,羊毛1万公斤,行
销天津、 河南等地。1942年全县有7650户,养羊18000余只,年产羊皮0.38万张,羊
毛0.35万斤(不完全统计),销往商丘、开封、徐州等地。
1949年后,曹县养羊有很大发展,1957年达11.1万只。人民公社化期间强调“以
粮为纲” ,忽视多种经营,养羊数量有所减少,1959年仅4.9万只。1961年,社员为
解决集体分配过少所造成的生活困难,大力发展养羊业,使饲养数量猛增,1961年全
县养羊达28.2万只。
1972年全国青山羊会议在曹县召开。 1973年4月,建立了国营曹县种羊场。1978
年强调“放宽、搞活”,养羊数量猛增,1980年达52.5万头。1982年,在四川万县召
开的全国青山羊会议上,国家农牧渔业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联合命名曹县为青山
羊基地县。1984年底进行养羊数量普查时,全县养羊302419只,其中青山羊283940只,
占总数的93.9%;绵羊17225只,占总数的6.1%。全县1985年收购菜羊61.2万只,羊
奶产量4.44万公斤,羊毛产量22.98万公斤。
县内羊的品种分山羊、绵羊两种,山羊又分青山羊和奶山羊。
山羊青山羊是曹县畜牧业生产的一大优势,是曹县长期选育而成的优良羔皮品种。
羔皮称青猾皮,是中国的独特产品,有自然美观的花纹,呈波浪状,分流水片花、暗
花等类型, 由黑白两色毛组成,根据两色毛的比例不同,又分为正青、铁青、粉青3
种。羔皮是做皮衣皮裤的上等原料,在国际市场上素来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山羊
板皮也是重要的轻工原料。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青山羊的发展,推行了选种选配,异母
带羔,劣种淘汰等科学育种方法,育成了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强、
耐粗饲料、宜管理、遗传性较稳定的羔皮山羊良种。
奶山羊存养较少, 1985年统计,全县存养量为670只,主要分布在城关、郑庄、
王吕集、倪集、侯集、王集等乡镇。每只奶山羊年产鲜奶150公斤左右。
绵羊20年代前,曹县绵羊尾大如盘,称大尾绵羊,其后改为饲养小尾寒羊。小尾
寒羊体躯较大,生长快、产羔多(平均每胎产羔2.24只),且能2年3产,毛稀皮薄,油
汗少,制成裘衣美观轻便。20年代初,先后引进德国美利农、高加索、考利代和新疆
细毛羊等良种羊,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该杂交小尾寒羊优点是个体大,产毛多
而细;缺点是繁殖率低,多数是一年一胎,一胎一羔,板皮有皱褶,不能做裘用,油
汗大,净毛率仅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