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黄淮海平原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2&rec=126&run=13

1988年,菏泽市被列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管理
机构,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到2005年底,开发已涉及
大黄集、王浩屯、马岭岗、何楼、吕陵、高庄、小留、黄堽、胡集、都司、牡丹、
安兴、皇镇、沙土等14个乡镇办事处和区引黄管理处、农作物良种场、种子公司、
经济林场等多个单位。"七五"后三年至"十五"期间(1988~2005年),全区共投
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5382万元。
牡丹区农业综合开发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8~1993年。
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提高粮食产出量。同时,适当
开垦宜农荒地,实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第二阶段是1994~1998年。这一时期主
要是继续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加大多种经营项目的建设力度,把农业增产
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粮食总量增加导致粮食比较效益下降、粮食增产
而农民不增收或少增收的问题。这两个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为全区改革开
放后的第一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结束农产品短缺状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创造了条件。 1999~2005年为第三年阶段。牡丹区坚持把"以农业主产区为重
点, 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
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
进程"作为"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全力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农业
综合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牡丹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了一批中低产田,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基本
农田,有效地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和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推动全区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
品实现从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农
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前提条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实施产业化经营,扶持了一批
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优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效
益;四是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灌排工
程和节水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实现小
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六是探索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至2005年底, 全区共改造中低产田3万公顷,营造农田防护林1800公顷,新打和
修复机电井2144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45万公顷,扩
大机耕面积8000公顷, 改良土壤3万公顷,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5.9万人次。由于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综合配套,
大部分项目区基本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的高产稳产农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为农业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项
目区高260元左右, 多的达500~600元,最高的超过1000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区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不断改善。同时,农业综合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
效益。通过科技培训,建设实验示范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
高了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