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类 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1&rec=97&run=13

菏泽市有着丰富的棉、毛资源,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
条件。现有棉纺织、毛纺织、针织、复制、印染5个行业,纺织工业已初具
规模。
菏泽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及西汉时
期,手工麻纺织、丝织就有相当规模。到了南宋,随着棉花的种植栽培,棉
织品逐渐代替了麻织品和丝织品。明末清初,开始有了一些私人办的印染作
坊。菏泽人民一直以土纺、土织、土染为衣着的来源,纺纱织布为家庭手工
业。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菏泽市的纺织业在旧中国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有人租赁厂房,雇工生产,打破了原来各家各户纺纱、
织布的习惯,但仍沿用土织机,手工操作;产品主要有袜子、毛巾、白布等
生活日用品;生产能力低下,产品质量粗劣。这就是菏泽市现代纺织业的前
身。
建国后,菏泽的纺织业有了较快发展,先后成立了棉织生产小组、棉纵
生产合作社、针织生产合作社等。1958年,在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了
菏泽市第一家纺织工厂——菏泽县针织厂。1960年由于原料不足,工厂被迫
转产,直至1966年方恢复生产。
1966年,遵照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强“小三线”建设的指
示, 青岛第九棉纺织印染厂在菏泽建立分厂。规模为2万纱锭、400台布机。
1971年又投资310万元,建立了规模1120枚毛纺锭的全省第一家生产毛线的菏
泽毛纺厂。到1977年,菏泽纺织工业总产值已达3765.5万元。
1978年到1982年,是菏泽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建立了规模为2.5条生
产线,生产能力为2500万米的菏泽印染厂;投资812万元,兴建了规模为1120
枚毛纺锭、40台毛织机,生产毛呢、毛毯的菏泽第二毛纺厂;对菏泽县纺织
厂也进行了设备更新和厂房的扩建改造。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迎来了纺织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局面。
1982年以后,由于纺织行业产品三次大降价,而化纤原料又十分紧缺,
纯棉产品滞销;管理体制也有了变化,产品由包销变成了自销;商业、外贸
又停购,造成库存大量积压。纺织企业面临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折
性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菏泽的纺织工业深入地进行了改革,从实际出
发,从重点抓速度、产量和扩大生产能力,转移到重点抓质量、品种,抓经
济效益上来,由封闭式的单纯生产型管理逐步转向开放式的生产经营型管理。
各企业逐步打破了过去产品多年来一贯制的局面,开发了适销对路产品,增
大化纤、涤棉产品的比重,使菏泽的纺织工业才度过了1984年的艰难时期,
行业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和产品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85年,
菏泽市(含地直)纺织工业实现总产值19427万元,创利润315.1万元,均为
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生产棉纱4570吨、棉布1393. 89万米、印染布1487.0万
米、毛线651吨、针织折纱190吨。
1985年末,菏泽纺织系统固定资产原值4027万元,职工总数6858人,其中
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术员34人。
1985年,棉纱入库一等品率为99. 88%,棉布入库一等品率为94. 43%,毛
线入库一等品率95. 4%,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88.43%,针织衬裤入库一等品
率为89.83%。棉纱、棉布、毛线入库一等品率或正品率分别比1978年提高2
.1%、5.76%、3.5%。
截至1985年底,菏泽共有纺织企业9家,其中棉纺织品企业2家、毛纺企
业2家、印染企业1家、针织和复制企业4家。有棉纺锭3万枚、捻线锭1万枚、
棉布织机804台、毛纺锭3240枚、毛巾织机6台、罗纱织机3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