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卷 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1&rec=86&run=13

菏泽市的卷烟生产始于1935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私营小
卷烟厂相继开办,然在相互竞争倾轧下,有的甫经开业旋即倒闭。至解放前
夕,私人烟厂仅存太东、信丰、振大、恒太、北大、怡和、曙光等10家。
菏泽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发展地方工业,加快经济的
恢复和建设,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筹建卷烟厂。
1950年,私营太东烟厂在竞争中倒闭。靳俊臣、王振业等人以倒闭后的
太东烟厂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宏康烟厂。宏康烟厂一开业,就受到同行业激
烈竞争的压力和市场卷烟价格下跌的冲击。由于它建厂时间短,资金短缺,
再度濒临倒闭。具体管理烟厂的王振业(当时是菏泽卷烟业的理事长)已深
感卷烟工业发展的困难。为了争取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振兴菏泽卷烟工业,
意欲将宏康烟厂转让给国家经营,并向地委提出了申请。
地委领导从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着想,同菏泽行署、菏泽军分区进行了
仔细研究,决定三家联合集资购买宏康烟厂。1950年9月,地委、行署、军分
区三家共抽调干部9人,集资2.1亿元(旧币),对私营宏康烟厂的固定资产
进行了作价购买。资方人员全部退出,工人全部留下。至此,宏康烟厂改为
国家所有。它就是现在的菏泽卷烟厂的前身。
菏泽卷烟厂位于广福北街路西,占地面积12.7787万平方米,是全民所
有制的中型企业。
1950年9月被购买后的宏康烟厂只有手摇卷烟机1台、工人10名,尚不具
备开工条件。为了使烟厂能够尽快投入生产,菏泽军分区司令员张耀汉指示
管理员万德新与私营信丰烟厂联系,意欲合营生产。经过反复磋商,最后达
成协议,决定合营,并于1951年5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6月,私营振大烟厂亦
要求合营,并获上级批准。两个私营厂合营后资金金额为8100万元(旧币)。
后又征集了部分机关单位的经费节余和干部个人积蓄共5000余万元作为资金
入股。是年9月,中共菏泽县委又投资3亿元(旧币),至此,资金总额已达6
.41亿元(旧币)。厂址设中大街23号(现东方红大街)原信丰烟厂旧址,
正式命名为平原联合烟厂,性质为公私合营。这时全厂有职工139人、小型卷
烟机5台、八吋口和十吋口切丝机4台、6马力柴油机1部和四马力柴油机2部。
合营后的烟厂虽然规模扩大,但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依然在原信丰烟
厂破旧的民房中勉强维持生产。当时只有卷烟机和切丝机系用柴油机带动,
其他工序如抽梗、烘丝、包装等全系手工操作。炒丝使用铁锅。为了减少烟
丝破碎,工人只能不停地用手翻抄,烟丝工每日是汗流浃背;喷洒香料是工
人用嘴一口一口地喷,工人被香气熏蒸的头昏脑胀,嘴唇被浸蚀得红肿。他
们每天工作10小时,以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着卷烟生产。
1952年4月,按照政务院下达的《有关机关生产之处理规定》,烟厂正式
移交政府,划规专区实业公司领导,厂名改为菏泽地区实业公司联合烟厂。
当时菏泽联合烟厂和一个由7家私营烟厂联合组成的裕中烟厂互为对手,相
互竞争。9月,联合烟厂设计并生产了第一个新牌号——新学童香烟,并取
得了信誉。
1953年6月,烟厂退出了私人股份,7月改为国营企业;职工进行评薪定
级,实行8级工资制。11月,省工业厅正式决定菏泽联合烟厂为地方国营企业,
烟酒专卖处对产品开始实行包销。
1954年1月,烟厂由中大街迁至龙厅街(现八一大街西段)新址。8月,
虹光电厂并入联合烟厂,烟厂增设了电力科和电力车间,变成了既产烟又发
电的综合厂了。
1957年,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7月,公私合营裕中烟厂
和联合烟厂合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自有资金已达40万元,有职工480人、
卷烟机12台、发电机6台、8~10时上下切丝机9台、14~20时轧梗机3台、柴油
机3台,年产量已近2万箱。
1960年,该厂先后自制了抽梗机6台、风力打叶机l部、拉丝机3部、简易
包装机3台。在卷烟品种上继生产丙级烟之后,又先后试制出乙级和甲级烟,
开创了该厂高档烟生产的新纪元,完成了该厂等级牌号的基本配套。这一年
生产的卷烟不仅供应了当地,而且销往江西、河南等省。
“文化大革命” 初期,由于派性干扰,产量一直徘徊在3.5万箱左右。
1974年,产量大幅度下降,年产不足1.7万箱,亏损达27.86万元。
1975年,该厂逐步恢复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生产管理,卷烟生产重
新得到发展。1976年卷烟产量达到5万箱,总产值为2221万元,实现利税1383
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菏泽的卷烟工业有了飞速发展。1980年该厂卷
烟机已发展到27台, 新增滤嘴接装机2台, 产品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开始了
(25.5×81)短支嘴烟的生产,花色品种也由1977年的7个增加到12个,卷烟生
产首次突破10万箱大关,利税达到3025万元。全年人均向国家提供税利5.3
万元。
1983年卷烟市场形势突变,该厂生产受到计划外卷烟厂的冲击,产品严
重滞销。仅菏泽地区社会库存积压高达3万余箱,工厂被迫停产。9月,该厂
在上海召开卷烟评吸会,由于销售人员请客摆了宴席,结果受到《大众日报》、
《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的点名批评。这年,企业亏损达92万元。
1984年,该厂生产、销售逐步好转,全年完成了10万箱的生产任务。
1985年出现了大好形势,全年共生产卷烟12万箱,创利税4550.1万元。
这是该厂历史上完成生产计划,创利税最高、最好的一年。
截至1985年底,该厂共有职工1006人,工程技术人员25人,其中工程师2
人、助理工程师7人;拥有各种设备255台(套),其中专用设备121台(套);
固定资产原值1115.2万元;生产设计能力27万箱,共生产12个牌号、15个花
色品种。
该厂从1950年至1985年总产值6.09404600亿元,年递增率12.8%;总产
量145.1301万箱,年递增率11.5%;上交税金3.792242亿元,上交利润1236
.49万元,利税合计3.915891亿元。利税总额相当于该厂现有固定资产原值
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