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1&rec=60&run=13

1941年5月,山东省公署、警备厅、建设厅下达《山东省取缔牲畜类输出
暂行规定》,翌年3月又下达《山东省牲畜类检查暂行规定》,指出:牛、
马、骡、驴、猪、绵羊、山羊、家禽在办理省内外输送及搬入时须领得山东
省牲畜管理局之认可书,于所辖畜产管理分局指定场所受其检查。但直至新
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畜禽疫病一直没能控制。
1958年,县成立了畜牧畜医站,开始对本市畜禽疫病进行检查和防治。
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一、畜禽疫病
建国前,猪瘟、猪丹毒、鸡瘟、禽霍乱、口蹄疫是威胁禽畜生存的主要
疫病。1940年和1941年全县发生猪瘟、鸡瘟、禽霍乱、口蹄疫等畜禽疫病,
死猪1238头,鸡2万余只,大牲畜100余头。
建国后,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治疗,有些疫病已得到控制。1960年全县感
染牛疥癣7000余头,治愈6350头。1964年——1983年曾3次发生口蹄疫,政府
立即组织防治五号病指挥部进行防治,1984年普查黄牛5000头、猪12.6万头,
均未发现此病。禽霍乱虽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死亡率逐年减少。1975
年预防接种18万只(鸡),发病11万只;1980年预防接种22.78万只(鸡),
发病2.7万只。猪气喘病自1958年以来曾有6个年份在全县流行,经综合治理,
1980年末消灭了猪气喘病。但有些畜禽的疫病至今无法控制和有效治疗。马
传染性贫血,又叫“三号病”,1978、1980、1981年均有发生,发现后只能予
以捕杀深埋;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鸡瘟病每年都有流行,
但只能靠预防注射而没有有效疗法。
二、疫病防治
建国前兽医治疗技术落后,全县没有正式兽医机构,没有谁给小家畜,
家禽治病,更谈不到大规模的卫生防疫。给大家畜治病只是扎扎针,治治跛
行之类。若需投药则用牛角或竹筒等器械。
1956年县开设了兽医门诊。后各区、公社相继建立兽医站,担负起对畜
禽疫病的防治和检疫工作。
50年代治疗牲畜疾病,一般按传统医方灌服中约,但也开始使用西药灌
服和肌肉、颈静脉注射治疗。60年代发展到对牛的第三胃注射疗法;对马属
动物用掏结、捶结术治疗结症;用鼻腔投药代替传统的灌药法;能进行一般
的外科手术。70年代开始进行剖腹产,瘤胃手术;手术治疗尿道、膀胱结后;
进行肠套叠、肠扭转手术。80年代进行胸腔手术和脑包虫手术,用长竹板固
定中下部四肢治疗骨折;通过临床实践与研究,掌握了犬、猫、狐、貂、貉
等小动物诊疗手术,一般疾病能利用化验等辅助诊断进行确诊。
畜禽的防疫工作,1949年开始用炭疽疫苗对重点疫区的牛预防注射,后
转向每年进行次大面积的防疫。1952年开始用Ⅱ系鸡新城疫弱毒疫苗给雏鸡
滴鼻,预防鸡瘟。1953年开始牛气肿疽防疫。1956年开始用I系鸡新城疫苗进
行成鸡刺种,后逐渐转为注射。1957年开始用猪瘟免化弱毒疫苗预防猪瘟,
同时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预防猪丹毒,1958年建立兔化疫苗制剂室。以后
改为用冻干苗和二联苗。在此期间开始进行马鼻疽点眼,1960年实行每年春
秋两次定期防疫。以后又开始了牛肺疫、羊炭疽、马属动物破伤风等项防疫。
1966年春,因苏、蒙两国发生口蹄疫,为加强防疫,用口蹄疫A型疫苗对牛进
行预防注射。随着疫病的被控制,对一些疫病的防疫,分别于不同的年份结
束,只有猪瘟、猪丹毒、鸡瘟、禽霍乱的防疫,一直延续到现在。
检疫工作,五十年代开始对山境生猪进行检疫,1984年开始对农贸市场
的肉类和调出的畜产品进行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