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菏泽的科举考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1&rec=304&run=13

一、各类考试及功名
文武考生首先是县试,然后再府试,再院试。县试、府试皆为预考,院
试为最后决定。考试合格者谓之“进学”,亦称“秀才”。其中文的叫“附
生”或“庠生”,武的叫“武生”。考试分为岁考和科考两种,三年之中有
两次。每次取录秀才各县均有定额,一等县文、武生员各22名,二等县20名,
三等县16名。菏泽为一等县,每次录取均为22名。在院试时,于定额之外多
取二三名,拨入学府,谓之“拨府”。进学后赴省参加考试,谓之“乡试”,
考中者叫做“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聚集各省举人到京参加
考试谓之“会试”,被取录者谓之“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皇帝对会试取录的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谓之“殿试”。殿试后将进士
分为三甲:第一甲只限前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
眼”、“探花”,三者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均赐进士出身,其中第一名称
“传胪”;第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三甲都具有做官的资格,最低者也可任
知县。
秀才在院试中考试名列前茅者,遇廪生有缺额时,可补入廪生班,每年
领取官费八两八钱“廪禄”。廪生每县定额20名。其中有中举、出贡、或死
亡缺额时,方可补入。
贡生有五:①恩贡。为恩科考取。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试及会试,称
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及皇室庆典加科称“恩科”。②拔贡。由学台考
取,12年一次。拔贡较难,条件要求高,必须具有廪生资格,年龄在30岁以
下,品貌端正,学业优良,富有资财,有能力纳费的,才有可能中选。拔贡
是步入仕途的捷径。殿试一等,即可立放知县或小京官;殿试不中者,须再
考举人。③副贡。是举人正额外,再取四人为副榜称为“副贡”。下次仍需
再考取,才能成为举人。④挨贡。即换贡,每年由廪生中出一名为挨贡,出
贡后可放教官,但最重要的是钱财开道,否则得不到官职。⑤优贡。也是考
取的,能参加朝考、殿试,与拔贡具有同等资格。
上述均是考试正途。此外还有监生,系捐纳而取得。捐纳银两越多,资
格越高。用银108两,谓之十成监。达官子弟不愿回乡应试,可以报捐京监,
直接参加北闱(明清科举,称顺天乡试曰北围,江南乡试曰南围)乡试,不
在州县考试之内。
武试。考武生较为简单,以刀、弓、石为科目。初试由县试、院试决定
取舍。 取录后, 由武生而武举,到京考取者为进士。前三名依次称为状元
(武魁)、榜眼、探花“三鼎甲”。武生中举可以做武官,若不能中举,便
无出路。习武之家必须具有优厚的经济条件,备有自己的刀、弓、箭、马匹、
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食品等。因此,中下等人家是无力供给家人习武的。
二、科场
科场即科考的场所,即考场地址。菏泽的科场地址在现在城内的南华公
园,过去叫“考棚”。地址宽广,正南靠街有影壁墙,并有东西辕门,正中
为大门,内设东西两大考场,可容纳千人。再往里为大堂,堂后为考官住处,
最后为望槎楼,为学院行辕。西南有阅武的箭道。考棚建筑物外形壮观,考
场内却窄陋不堪,座案皆为长条木板木凳。专为考试而设,平时无人能人。
因菏泽为府所在地,考场为府、县试共用。
三、科考
1.县试
县试是科考最初级的考试,在县城考棚举行。菏泽的县考即在南华考棚
举行。
县试之初,先由县官布告报名日期,让考生早日做好准备,找本县廪生
作保。考生的年龄不限,儿童和老年均可报考。凡是应考者都叫“童生”。
应考人数不得超过500人,外县籍者不准报考,一经举发查实,则报名无效。
考试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约为一个月。考童进城后先向县礼房报名,填写姓
名、籍贯、年岁、三代履历,出示廪保帖,交纳考试费。在等待考试期间,
需在考棚附近租赁房屋居住,并需准备考篮一个,内装食品、书籍、笔墨、
砚等应考文具。还需有外褂一件,无红缨顶子的帽一顶,以备考试时穿戴。
考试以放炮为令。第一、二声炮响(约在早晨4点钟)为预备,起床、吃食
物、齐集龙门(考栅大门)外,听候点名入场。第三声炮响,大门闪开,红
灯高照,雅乐齐鸣,县官升座,礼房点名,由衙役高举灯牌引路,考童跟随
前行,按名领卷进入考场,对号入座,等待考试。点名后,天已大明,关门
下题。题目是写在纸牌上,一人高举慢行,考童各自记录,再由县官的跟随
人,手执图章,逐卷盖印,防止更换。正式考试就开始了。半夜时分开始催
卷,至天明本场考试完毕。每场考试分三、四次放场。每聚集百名左右交卷
考生便放场一次。最后放场时大门敞开,雅乐齐奏,以示欢送出场。头一场
过后二、三天就放榜,一部分考生要被淘汰。榜上取录者再参加第二、三、
四、五场考试。各场考试方法与头场相同,只是每场逐次淘汰一部分考生。
以第五场考试起决定作用,这场录取的孝生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被录取者县
官设宴招待,以鼓励他们参加府试、院试,为本县争光。
2.府试
试期多在2月,由知府主持。报名、履历、保结、考场等与县试略同。
应试者为曹州11县考童,人数大增,共约4000余人。需分场考试,谓之隔棚。
各县命题各异。考试地点借用菏泽考棚。
3.院试
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可参加院试。报名手续与县、府试略同。院试分为正
场一场、复试一场。正场考试时间为6个钟头、卷为两篇文章。一首诗;复
试时间为1.5小时,由学台主试。学台系翰林院考取专管考试的官员。考举
人的为大主考,考秀才的为小主考。
院试比府试隆重,也更加严格。考童入场,衣冠必须整齐,考篮内除食
物、笔墨外,片纸只字不准携带。临考时学台公服面南升座,教官待立,廪
保远立,书吏唱名。每唱一名,考童高声应“有”,紧随着说×××人保,
廪保也答应×××保。考童这才领卷进场,按号入座。考场内不准交头接耳,
更不准大声喧哗,违者取消考试资格。小便时面前有尿罐,大便时,须向堂
上领取“出恭”签,出号后就不准许再回号考试。正场一场经过几个钟头的
考试淘汰一部分,所录取人数大约是定额的2倍。复试一场经过较短时间的
紧张考试,所收试卷与最后录取定额人数大体一致,过时不收其卷。屡试不
第的童生往往见题而栗。复试后公布录取名单,报喜人向龙门外响炮三声.
即所谓“受尽十年寒窗苦,才闻龙门第一声”。于是新秀才产生。之后.11
县新秀才再一次大合复,实际上是考试取录仪式。学台简单训话,教官领着
新秀才泮水采芹,仪式结束。菏泽为府衙门所在地,院试也在菏泽考棚举行。
四、考试中的营私舞弊
1.“开道子”、“打连号”、“满堂红”
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考场大堂高悬“场列东西万丈文光直射斗”、
“廉分十二一毫关节不通风”的联语。实际情况并非如是,考官营私,考生
舞弊,均十分严重。第一种是“开道子”。内外差役买通监考官员,传出题
来,请人代做,做好的草稿再传交本人,按草稿抄写。考取与否,希望有半。
第二种是“打连号”。就是预先在场外雇好顶替人,顶替人俗称“抢手”。
抢手又不止一人,混进考场与本人坐号相连,做好卷子交于本人。第三种是
“满堂红”。是考官看中的好文章,换成该人的姓名、号码,保证得中。
2.学台“下马”与县官“办差”
学台常住省城,到各府分期临案进行考试。每到一府名为“下马”。学
台为提督学政,与督抚平行,权威很大。“下马”时,各州、府、县文武官
员都要迎接并接受管辖。县官须带人马迎接到城郊数里,知府迎至东关外,
武官总镇也要骑马迎至城外。进城要净街清巷,十分威严。到达后,先令人
役抬着盒子,内盛元宝8个交县衙门。这意味着只需要当地县衙协同办理考
务,不用地方财政开支。接着开单要物,由县置办,从中敲诈勒索。县办差
官更深知其意,多是根据需要供给实物,下余部分折价奉献银两,讨得上级
官员满意。地方不仅不敢动用学台办考务的8个元宝,而且一次院试办差费
即高达三四千两银子。在学台临走时除隆重宴请欢送外,还要知县出示“切
结”,盖上大印,以证明学台清正廉洁。据载清同治元年,县官江继爽,科
甲出身,为人耿直,办事认真,对学台的无理要求,十分反感。学台“起马”
时,竟坚持不予出“切结”,使学台大窘,请知府再三恳求劝说,江才草草
具结。学台回省后不到一个月,江就被革职。
3.索取“年貌礼”
“年貌礼”,是新学生见老师的面礼,是考官向考生公开进行敲诈勒索
钱财的一个名目。在复试后和大合复的间歇时间内,考官宴请各廪保,要求
廪保们在向新学生索取“年貌礼”时多出一把力。而廪保作为中间人,权力
虽不大,但多数袒护家庭贫寒的新秀才,与考官讨价还价。经过一夜间的幕
后交易,一般可以定下来,如果有个别定不下来,最后由主考官决定。考官
每科考试,“年貌礼”的多寡取决于新秀才家庭的经济力量。一般穷家得交
20多千钱,对富豪子弟,考官则大量索取。如定陶县何家一个秀才就交了400
多两银子。考官一次考试所得银钱几倍于年薪,清末已形成制度,每科都是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