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清末地方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1&rec=273&run=13

解放前,菏泽人民深受帝、官、封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逼
民反,其势必然。仅清末至解放战争的百余年间,菏泽人民揭竿而起者此伏
彼起,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百姓由自发武装变成了有组织有纪
律的武装,形成了一股为自由而奋斗的中坚力量。
一、捻军
1841年10月(清道光二十一年),曹州境内就有捻军活动。捻军是太平
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它起源于“捻子”(又称捻党),每一股
谓“一捻子”。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1853年(咸丰
三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率众2万余由南京北伐至菏泽境,菏泽的金
庆即率百余人起义迎接太平军。公元1854年(咸丰四年),曹州捻军“并十
三捻为一捻”,人数达3000余人,驻扎在菏泽、巨野、郓城交界的沈家口一
带,积极抗击清军。
1861年(咸丰十一年),地方练勇与团总发生尖锐矛盾,愤而参加捻军,
捻军声势大振,曹州境内即达五六万人,其中60%驻扎在菏泽境内。倪和尚
(外号小阎王)曾带万余人围攻曹州;刘占考带万余人自沙土集开拔,直逼
曹州(菏泽)城下,“曹郡闭关20余日,吏民不得眠食,皆无人形,势几陷”
(清光绪十一年本《菏泽县志》)。后僧格林沁援军至,始解围而去,是年
2月,菏泽捻军赵浩然部与僧格林沁激战于李庄集、高庄一带,击毙清二品
顶戴察哈尔总管伊什旺布等。
二、大刀会
1894年(光绪二十年),曹州境内就有义和团的大刀会活动,发展迅速,
后被曹州知府毓贤残酷镇压,首领刘四端被杀,活动转入低潮。1900年(光
绪二十六年),大刀会在菏泽又起。传习武场先在农村,后迅速发展到城市。
城内山西会馆(现潘隅首北路东)设有总场,以王建德为教师,并不断宣传
鼓动,扩大会众队伍。其子天祥、天禄均不断赴各处教所,公开活动。一时,
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加入了大刀会。当时天主教在菏泽横行霸道,群众对此
愤恨无比。那时有这样的歌谣:“不怕龙,不怕虎,就怕洋人的‘狗’,无
事生非咬一口,看见洋‘狗’,躲着走”(“ 狗”指天主教的爪牙)。光
绪二十四年二月间,就有童谣:“你举枪,我举刀,三三四四(指6月8日)
杀羊(洋)羔”;“七家面,八家水,八个十五烧洋鬼(八个十五是四个月)”。
在全国反帝运动的影响下,菏泽大刀会终于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8
日爆发了毁教堂事件。大刀会影响日益扩大。据旧《菏泽县志》记载:光绪
二十六年秋,大刀会起于沙土集、田桥、半截堤一带,李二更心率30余人捣
毁教堂, 吊打了两个德国传教士(后李二更心被监毙) ;不久又有张学让
(外号“老大王”,鄄城桑堂人)领数十人围攻田桥天主教堂,死伤10余人,
又转而攻朱楼天主堂,教主朱孝连吁请城内清兵20余往援,败大刀会于白虎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