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1&A=1&rec=209&run=13

1927年7月,受党中央派遣,徐鹏翥、刘仰月带领郑尔拙、丁培之、李道
一、刘子举来菏泽建立曹州农运工作组。这是共产党在菏泽革命活动的开始。
是年八九月间,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是年10月,菏泽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曹州支部诞生了。徐鹏翥
任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任委员。
中共曹州支部建立后,仅半年时间,党员发展到11人。他们活动在菏泽、
曹县、定陶、成武、巨野等县。在农村充分利用冬闲季节,采取办民校,组
织“饥民团”的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唤起民众,争取绿林武装,准备武装
暴动。1928年春,国民党派遣特务到菏泽,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大肆逮捕。
中共曹州支部遭到严重破坏,徐鹏翥等被迫转移到外地。革命活动转入了低
潮。
1936年秋,于子元受中共冀鲁豫特委派遣,来菏泽的安陵一带,以做字
画、教书等为名,发展党员,筹建“农民互助会”,进行革命活动,年底,
先后发展了傅金灿、傅秀锋、程力夫、龚献亭等一批党员。
1937年夏,党员发展到21人,并以党员为骨干组织了“农民互助会”。
菏泽党的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1937年9月,共产党员汲丕显(又名汲新)受山东省委派遣。返回菏泽。
1938年春,共产党员杨海鹏(又名杨传会、杨璧轩)从济宁返回菏泽。汲与
杨创办了《永生月刊》进行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宣传,揭露日本侵
略者掠夺中国的滔天罪行。先后发展20多名党员。1938年11月,在
菏泽县九间楼图书馆建立了“中共菏泽县工作委员会”。
1939年3月,在鲁西区党委民运部长徐运北主持下,“菏泽县工作委员会”
改建为“菏泽(西北)县委员会”。县委配合杨得志司令员的冀鲁豫支队在
菏泽县西北广大农村,大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9年年底就发展党
员800多人,建立区党委4个、支部50多个。菏泽西北部的抗日根据地迅速扩
大。
由于鲁西南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扩大,1940年7月“中共菏泽(西南)县
委”在菏泽西南安陵集正式建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菏泽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大肆捕杀共产党员,
破坏共产党组织,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菏泽(西北)县委转移到菏泽西南
水牛李、大张集一带,外称菏泽县第二工作队。为打击敌人,保卫抗日根据
地,县委建立了一支20多人的抗日武装。1942年秋发展到80余人,为后来南
华县建立县大队奠定了基础。
1942年夏,根据形势的发展,为巩固菏泽西北抗日根据地,冀鲁豫七地
委决定撤销菏泽(西北)县委,建立了“中共南华县委”,随后建立了县武
装——南华县大队。1943年底,县大队发展到4个连3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
敌人。保卫了南华县根据地。同时还在县、区武装的配合下,认真实行减租
减息,减轻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群众抗日情
绪进一步高涨起来,党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1942年12月,日伪军集中大批兵力对郓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郓南县委被迫转移到郓(城)、鄄(城)、巨(野)、菏(泽)结合部一带
活动。为统一领导4县边区的抗日斗争,12月下旬,冀鲁豫边区二地委决定撤
销郓南、巨菏2县,建立了“郓鄄巨菏边区工委”。徐雷健代理工委书记,
后由关盛志任书记。 1943年11月冀鲁豫二地委决定撤销边工委, 正式建立
“临泽县委”。它们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扩建地方武装,积极为大反攻做好
物质准备和武装准备工作,当时今菏泽市境内并存着菏泽、南华和临泽三个
县委。
1944年4月初,冀鲁豫边区军民开始了对日本侵略军的攻势,南华县、菏
泽县和临泽县广大农村基本解放。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这时菏泽市境内并存3个县级党委,共辖22
个区委101个支部1653名党员。
1945年10月29日,菏泽县、临泽县、南华县的党组织带领地方武装,配
合冀鲁豫二、三、五分区部队解放了菏泽城。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先
后迁驻城内。1946年2月,中共菏泽市委成立。市委立即开展反奸诉苦、增资
减息、恢复生产、保卫解放区的斗争。
是年11月27日,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占菏泽城,中共决定撤销菏泽市委。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鲁西南成了重要战场,菏泽、临泽、
南华三县的党组织,遵照上级“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一手拿枪,一手
分田”的指示,坚持腹地斗争,各县党组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游击
战、地雷战、地道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不仅站稳了脚根,而且巩固发
展了党组织,推动了土改运动。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菏泽、南华、
临泽三县党组织动员大批民工支援前线。地方武装配合刘、邓大军打击逃散
之敌,有力地支援了鲁西南战役。是年9月7日至9日,又支援华东野战军在菏
泽沙土集歼灭国民党整编第57师。
1948年9月30日,困守菏泽城的国民党军181旅以及国民党专、县政府机关
和保安大队弃城向开封逃窜,菏泽、南华、临泽三县全部解放。是年11月6日,
淮海战役开始,菏泽县先后出动民工1.3万人、担架200付、大车5400辆、牲畜
1600头,运送小米152万斤;南华县出动民工1.8万人、担架600付、大小车6500
辆、牲畜2000头,运送小米181万斤;临泽县出动民工1. 83万人、担架309付、
大小车辆7600辆、牲畜240头,运送小米200万斤。同时还发动妇女为部队做了
大批军鞋,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9年8月,安陵(1948年11月设)、南华2县撤销,恢复抗日战争前的菏泽
县建制。菏泽的党组织由战时分散状态统一起来。党员发展到2610人,党支
部发展到152个。但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党组织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有1522名
党员、干部壮烈牺牲。
建国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农
业合作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运动。
在土改中,没收地主土地18. 7171万亩、房屋4802间、农具2063件、牲口609头、
长短枪357支;在抗美援朝中,全县人民共捐献12. 6221万元;在镇反中,共
逮捕599人,处决131人;在合作化运动中,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先后办起了农
业生产合作社2984个,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指引下,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
步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恢复了菏泽的经济。 至1956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分别增加950万元和
1085万元,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组织也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是年底党员发展到5977人。
1960年1月, 菏泽县改为菏泽市。 市委领导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精简国家
职工,压缩城市人口,派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帮助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带领
全县人民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党组织被冲击,党员停止了正常活动。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菏
泽县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1978年10月对建国以来历次运动所
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 纠正, 并在知识分子中发展了235名党员,为
1.4万名科技人员晋升了职称,对现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原地主、富
农分子改定了成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市委在领导全市人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根据中央关于机构改革
的指示和对干部“革命化、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各级领导
班子进行了调整,打破了过去干部队伍中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的格局,
实现了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
至1985年,全市有1520个基层党支部,3. 3081万名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