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庄镇(59个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5&rec=56&run=13

傅庄东北村、傅庄西北村、傅庄西南村、傅庄东南村 统称傅家庄,系镇政府驻地。位于庆云山
之西,206国道东侧,南涑河自村中穿过。产耐火材料。翻砂业、陶瓷业为传统工艺。曾出土炉碴等
物,相传系唐代炼铁遗址,因而成村。原名傅杨庄,继更名傅家庄,简称傅庄。后以所处方位析成今
4村。1909年《山东省地图》标名付家庄。

毛家墩 位于傅庄北0.5公里,206国道西侧,南涑河西岸。产石磨。相传隋唐时毛姓来此高墩处
落户,故名毛家墩,简称毛墩。1909年《山东省地图》标名西北官庄。

朱家岭 位于傅庄西南1.5公里,206国道西。清嘉庆年间朱姓来此岭上盆地处立村,名朱家洼,
后更名朱家岭。

小河湾 位于傅庄南1公里,老涑河以东。因地处老涑河弯曲处,且与大河湾村南北遥对,故名小
河湾。

前焦邱、后焦邱 位于傅庄东南1公里,南涑河西岸。建村下限不晚于唐朝。明、清时系焦邱社驻
地。村名来历:相传一焦姓的将军在此阵亡后,葬有坟丘,遂取村名焦丘,后演作焦邱;另说一焦姓
幼女为了给寡母治病,哭求援助,终于治好母病,后人为了教孝,遂取村名焦求,后演作焦邱;又说
焦姓来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后因犯法被抄,村人外徙,村庄遂逐渐衰落。后此处形成两个小村,
居南者名前焦邱,居北者名后焦邱。

劳模店 位于傅庄南1公里,老涑河西岸。红炉锻铁及翻砂铸造为该村传统工艺。当地人认为建村
早于傅庄,系隋唐时古村。原名老母殿子,因村中建有“老母殿”庙(据庙碑记载,老母殿庙建于元
朝)得名。后讹“殿”为“店”,简称老母店。1946年鲁南军区兵工厂驻于此时,该村在武器制造及
其他各项工作中积极配合, 被评为劳动模范村, 《鲁中南报》予以报道,自此更名劳模店。1909年
《山东省地图》标名老母店子。

岳家旦子 位于傅庄东1.5公里,南涑河东岸。明成化年间岳姓来此立村,因居地平坦宽广,遂
取“坦”字并结合姓氏命村名岳家坦,后演作岳家旦子。1909年《山东省地图》标名岳家旦。

邱家旦子 位于傅庄东南2.5公里,南涑河以东。产石灰。明洪武年间邱姓由山西洪洞县老鹳窝
移民到此立村,因地势平坦,遂取“坦”字并结合姓氏命村名邱家坦,后演作邱家旦子。1909年《山
东省地图》标名邱家旦。

张家旦子 位于傅庄东南2.5公里,南涑河以东。产筛子等竹编。相传该村与邱家旦子原为一个
自然村,称张邱坦。后析置为两个村,此村名张家旦子。1909年《山东省地图》标名邱家旦。

杜家旦子 位于傅庄东南2公里, 南涑河以东。 明成化年间杜姓在此立村,名杜家旦子。1909年
《山东省地图》标名杜家旦。

殷家旦子 位于傅庄东南2.5公里,南涑河东岸。明洪武年间殷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名殷家
坦,后演为殷家旦子。1909年《山东省地图》标名殷家旦。

孟家庄 位于傅庄东3公里,庆云山南。明初孟姓等3户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名孟家庄。

前龙泉屯、后龙泉屯、城子、后官庄 位于傅庄南约2公里处,206国道东。原为一个自然村,称
龙泉屯。明代析成4村:前龙泉屯(简称前屯)、后龙泉屯(简称后屯)、城子(原为明太傅杨肇基故宅,
因筑有城堡,故名城子)、官家屯(以姓氏命村名)。其中官家屯后改称官庄,1981年更名为后官庄。

何家庄 位于傅庄南2公里,南涑河西岸。清康熙年间何姓居此立村。

大河湾 位于傅庄南3公里,老涑河东岸。爆竹制作为该村传统工艺。元末明初建村于涑河弯曲处,
因北有小河湾村,故名大河湾。

土山屯 位于傅庄东南3公里,庆云山以南。明代建村,因地处土山之麓而得名。

沂兴庄 位于傅庄南4公里。清康熙年间建村,名沂兴官庄,后称沂兴庄,俗称半里庄或半庄。

彭庄 位于傅庄南5公里。相传明万历年间彭姓官员在此地落户,故名彭庄。

杨家河湾 位于傅庄南4公里,老南涑河西岸。相传宋末元初孔姓来此立村,继谢姓、孙姓迁来,
因谢姓势重,故命村名谢家庄。后谢姓衰落,杨姓渐兴,成为村中主要户族,又因村址处涑河弯曲处,
1917年更村名为杨家河湾。

东三重 位于傅庄东南4公里,南涑河东岸。唐后期建村。相传,当初此处有个三家店,离此3里有
个村,村中大户犯法被抄后,剩有3户人家来此聚居,取名为三重,习称三重街。1956年合作化后,
为区别于村西的西三重,始冠以方位词定名为东三重。

西三重 位于傅庄东南4公里,南涑河西岸。北宋开宝年间成村,因东有三重村,故名西三重。

于家庄 位于傅庄东南4公里,南涑河东岸。明初于姓由山西洪洞县老鹳窝来三重“西南圈”开荒
种地,后因人口渐多,遂迁此处建村。

南张庄 位于傅庄东南4.5公里,南涑河东岸。原名孙家庄,以姓氏命名。清代张姓由丁庄迁来后
人口日增,而孙姓逐渐衰落,遂更村名为张家庄。1981年更名南张庄。

西小李庄 位于傅庄东南4.5公里,南涑河东岸。相传,北宋中期李姓叔侄俩来此开荒,继侯、彭、
孙、张、王、宋等姓迁来,形成小村后,因李姓先来,人口又多,故名小李庄。1909年《山东省地图》
标名李家庄。1981年更名为西小李庄。

王家庄 位于傅庄东南5.5公里。相传宋初王姓兄弟两家由诸城来此开荒落户,继众姓陆续迁来,
后遂成村落,因村民以王姓为主,故名王家庄。

东大车庄、东小车庄、西大车庄、西小车庄 位于傅庄南6~7公里,老涑河故道两岸。原系一自然
村,名车庄。相传元末明初战乱时,几户人家各自推着一辆小车的家当辗转来此落户开荒,在未有房
屋之前,他们以车为家,成村后遂名车庄;继以涑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村;之后两村又各自析出一
小村,遂成今4村。

大丁庄、小丁庄 位于傅庄南约7公里处。明崇祯年间丁姓一户来此落户,不久孙兴与其父从诸城
县相州村迁来,因丁姓有首创之功,故名丁家庄,简称丁庄。后析置出小丁庄,原村遂名大丁庄。

赵庄 位于傅庄南9公里,老涑河东岸。元末明初赵姓来此立村。

大柱山 位于傅庄东南7.5公里,南涑河东岸,大柱山南麓。据家谱及碑文记载,明初由山西洪洞
县老鹳窝迁来朱天佑、朱天佐及刘圭玉、安国兴、安国泰、韩XX4户共约30余人在山前立村,因村民
以朱姓为主,遂取村名和山名为大朱山。后演作为大柱山。1909年《山东省地图》标名大褚山庄。

陈武庄 位于傅庄西5.5公里。产陶瓷。明永乐年间成村,名赵德官庄。据传一大雾弥空之夜,土
匪经此,误雾为水,未行抢劫。脱险后,村民认为是神灵保佑,遂更名神雾庄。后演作陈武庄。

义和庄 位于傅庄西4公里。明洪武年间孟姓在此立村,因村前有一水泉,故命村名孟家泉。1914
年更名义和庄。

前官战湖 位于傅庄西3公里。产石料。相传唐李世民收服“响马”首领史大奈时,在此作过战,
故取村名为官战湖。后因近有同名村,此在南,故名前官战湖。

上王家庄、下王家庄 位于傅庄西南约6公里。清乾隆年间王姓兄弟两户来此立村,名聚泉官
庄。一家住东岭,种岭地;一家住岭西,种湖地。后因人口增多,分为二村,统称王家庄。1981年,
以村居岭上、岭下分别定名为上王家庄、下王家庄。

蔡家庄 位于傅庄西南6公里。元初蔡姓来此立村,名为蔡家庄,简称蔡庄。

窑北头 位于傅庄西5公里。产煤。清康熙年间此处即有村,名落鹏汪。后因村南煤窑较出名,遂
更村名为窑北头。

窑南头 位于傅庄西南5.5公路。产煤。因地处煤窑南边而得名(见窑北头)。

陈岭 位于傅庄西南4.5公里。产石料。明万历年间陈姓来此岭上立村,名陈岭。1909年《山东省
地图》标名陈家井。

北徐家林、西徐家林、东徐家林 位于傅庄西南5公里,206国道西。相传,清初郯城县池口和徐围
子的徐姓财主在此处岭上购地葬祖,故习称此地为徐家林,成村后遂为村名。后析成3个村,以方位
分别名为北徐家林(简称北徐林)、西徐家林(简称西徐林)、东徐家林。

中店子 位于傅庄西南7.5公里。相传唐朝时此地开有几家坊店,后逐渐成村,因属道庄堡辖区,
故名道庄店子。后以地处东、西店子二村之间,遂更名中店子。

西店子 位于傅庄西南8公里。因居中店子村西,故名西店子。

东店子 位于傅庄西南7.5公里。因居中店子村东,故名东店子。

汤庄 位于傅庄西南9公里,206国道东侧。产煤。相传唐代建村,以姓氏命名汤家庄,简称汤庄。

花埠岭 位于傅庄西南7.5公里,206国道东侧。相传唐代建村,因南有花埠岭,故名。

前站村、后站村 位于傅庄西南7公里。清雍正年间即有人在此落户。后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
休憩,人们迷信帝王停顿之地必然吉祥,于是在此聚居成村,以“站”为名。居南者称前站村,居北
者称后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