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2&rec=78&run=13

统计局领导成员
局 长:张永亮
副 局 长:陈学喜*徐孟光
于万秀(女) 张学昌
纪检组长:张学昌
工会主席:吴淑涛
农调队队长:张志如

【机构设置】2005年,统计局下设人秘科、综合科、工业科、贸易科、投资科、社会科、计算站、
普查办公室、统计执法检查所等9个职能科室、站、所,辖1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兰山区农村社会经济
调查队。年底,全局共有干部职工32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
历的31人。

【概述】2005年,全区广大统计工作者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兰山”的总目标,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
能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年终,区统计局在全市统计系统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同
时,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另外,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
称号;宣传工作被省统计局评为“先进单位”;信息建设工作获得“全市统计系统网络应用先进县区”
称号;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各级
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第一次经济普查】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综合性普查,普查
涉及二、三产业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户。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区统计局领导
班子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带领全局工作人员投入全部精力,按照省、市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积
极开展了基层数据收集、审核、汇总等各个阶段的工作。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全区1120名普查员、130
名指导员及全局和各镇、街道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圆满完成了经济普查任务,并取得
较好成绩,被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人口抽样调查】按照市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筹备,认真开展调查员
培训、 小区图绘制、 清户摸底、正式登记、复查审核、数据录入等各项工作,并保质保量地完成。

【统计制度改革】一是按照国家局对GDP数据核算方法的改革方案,全市从第一季度开始实行了
GDP联审制度,兰山区积极响应,认真配合,使全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了提升。二
是市政府从11月1日开始实行“在地统计”改革后,全区新增加报表单位近600家,统计局努力克服工
作量大、 情况复杂及人员少、 经费不足的现状,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形势、开展新工作,确保了
“在地统计”改革的顺利进行。

【统计质量工作】坚持“四不一实”的数据质量理念(即坚持“不惟表、不惟上、不攀比、不跟
风、只惟实”),强化各种监控措施,严把数据质量关,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数据质量意识。同时,大
力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认真做好统计教育和统计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全区各镇、街道的统计站工
作人员和部分村居、企业专职统计人员集中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和统计资格认定培训考试,进一步提高
了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且,结合实际认真指导基层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加强了监
督检查,为保证源头统计数据的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统计服务】 一是围绕区委、 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争创全省三十强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
“服务第一”的观念,坚持每月6号前把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准时呈报给区委、区政府领导,并做
到随时向领导提供急需的数据资料。二是共撰写各类统计分析40余篇、政务信息近80篇,为各级领导
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必要的可借鉴资料。三是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全面实现了区、镇街道联网;
加强区网站建设,优化了版面、充实了内容、增加了栏目、扩大了信息量,为统计服务开拓了一个良
好的网络环境。

【统计执法】围绕经济普查和半年报数据,开展了2次统计执法检查。利用20天的时间,对90个
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查出统计违法单位16个,全部进行了处理,经济处罚8家,对8家单位在全区范围
内进行了通报批评。

【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为适应形势和
工作任务的需要,积极筹措资金,更新了部分设备。一是更新改造区局信息设备。购置了4台配置较
高的台式微机、2个液晶显示器和1台笔记本电脑,并对5台计算机进行了内存升级。全局各专业人员
已达到人均一台较高档次的微机,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借普查之机全面完成乡镇信息设备的升级换
代。多年来,各镇、街道统计站的微机大部分老化,难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借经济普查之机,在
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全区10个镇、街道新配备PIV以上配置的微机12台,开通ADSL,优化了网络工作
环境,提升了全区网络工作效率,保证了各项数据的传输和统计工作的需要。

撰稿:刘建萍
审稿:徐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