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2&rec=156&run=13

——2006年2月9日在临沂市兰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兰山区区长 李沂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计划是建区以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五年来,全区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
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
著成就,“十五”计划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实施的五年,是兰山在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征程中阔步前进的五年,是经济社会跨越式前进、超常规发展的五年,是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
阶、达到新起点的五年,是兰山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8.1亿元,是“九五”末
的2.8倍,年均递增23.1%,增幅比“九五”期间提高11.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374元,年均
递增26.4%。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是2000年的4.6倍,年均递增35.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
别达到258.6亿元和192.8亿元,是“九五”末的3倍和3.7倍。“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完成297.4亿元,是“九五”时期总和的4.3倍,年均递增46.6%,其中生产性投资138亿元,占全部投资
的46.8%。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106个,总投资150亿元。
结构调整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4∶62∶34。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
发展。“十五”期间共改造中低产田7万亩,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品牌认证5个;造
林8.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发展到39家, 比“九五”末增加2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1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2005年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7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65.6亿元,年均递增41%;骨干企业支撑拉动
作用大大增强,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有1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8家。“质量兴区”活动
成效明显,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10个。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2%,比“九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持续
繁荣。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2亿元,是“九五”末的3.1倍,年均递增25.1%;批发市场
成交额达到425亿元,是“九五”末的1.6倍,年均递增9.8%;旅游、社区服务、信息中介、房地产等
新兴第三产业取得较大进展。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开展“一创六建”活动和书圣文化节为契机,围绕
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目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
然一新。旧城旧村改造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共拆迁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新开工住宅楼700多栋。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一举成功,为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荣
获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称号做出了突出贡献。道路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配合参与沂蒙路、
通达路等市区重点道路的改造和滨河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整治修复城区道路80多条段;改造农村公
路491公里,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公路“村村通”任务。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45.1%提高到67.3%。工业
园建设进展加快,道路网络基本形成。“村村通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千村帮扶”“人畜饮
水解困工程”和“百村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形成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的新局面。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全区有3家企业4支股票上
市。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累计为全区农民减轻负担6000多万元。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会计
集中核算等财政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投融资、粮食流通、金融、户籍制度等多
项改革迈出新步伐。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共引进区外资金87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
4.2亿美元,利用外资项目612个。外经外贸工作实现新突破。“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
额10亿美元,其中出口4.2亿美元,年均递增80.4%。已有351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7元,比
“九五”末增加1550元,年均递增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8元,比“九五”末增加4408元,
年均递增11%。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5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5万人;企业离、退休
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农
村“五保”人员基本实行了财政为主的集中供养;就业再就业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
就业3.6万人,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科技创新取得优异成绩,五年累计获得市级以上科技
进步奖24次,申请国家专利1142件。认真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积极实施土地复垦和节约集约用地,
拆并旧村50个,净增建设用地1.2万亩。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全区拆除关闭“五小”企业和污染项
目680个,拆除淘汰小锅炉234台。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九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水平进
一步提高。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战胜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疫
情,城乡预防、保健、医疗网络进一步健全。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书圣文化节,并为第一、第三届书圣
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举行了首届社区运动会,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
平有了新的提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扎实开展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省计划
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妇女、儿童、老年人和
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繁荣活跃,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
绩,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等工作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平安兰山”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
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颁布实施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强化安全隐
患整改措施的落实,安全形势平稳。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
变,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了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提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
一步深化。自觉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如期、全部办结了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
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总结“十五”以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在推进全区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五年来,我区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谋求经济的大
发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明确思路,立足兰山实际,做好结合文章。根据形势的
发展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套
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措施。以旧城旧村改造为龙头,狠抓环境综合整治,优先发展基础设
施,实现了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围绕壮大优势产业、培植骨干企业、培育园区载体,实现了工业经
济的壮大提升;加快批发市场改造整合,实现了商贸物流的持续繁荣;统筹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经
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二是高点定位实施赶超战略。我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环境优越,经济
基础良好,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面对良好的战略机遇,我们审时度势,自我加压,大力实施赶超战
略,确立了“全市当龙头,全省争先进,全国创一流”的工作定位。“十五”期间,在实现全区生产
总值“过百亿、翻两番”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奋斗三年进入全省三十强、奋斗五年进入全
国百强”的赶超目标。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已进入全省前三十位。这充分
说明,只有高起点定位、瞄准更高赶超目标,才有更大的发展动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
越式发展。三是突出重点狠抓发展关键。五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加强工作的
针对性,始终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突
出重点抓关键。在经济工作中突出城市建设、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三项重点,大力培植园区经济、现
代物流、高新技术三个亮点,毫不动摇,毫不放松,连续推动,用心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
求实务实力求工作实效。五年来,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
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工作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对各镇、街道、区直部门加强考核监督,对机
关作风加强了效能督查,形成了一套推动工作开展的保证机制,形成了广大干部群众求实务实抓落实,
干事创业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保
证了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这些经验是全区上下在发展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全区经济社会
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今后的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位代表!我区“十五”期间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解
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
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兰山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关
心支持兰山发展的上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回顾“十五”以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经济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人均指标与全省先进县区相比还偏低;
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产业关联度较差,产业链短,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企业质量
意识、品牌意识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小;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批发市场提升改造步伐
还不够快;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短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支持
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尽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
尽快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在我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总的看,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我区人均生产总值接
近3000美元,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了新的平台,站在了
新的起点上,既面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面对新的形
势,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力求新突破”为主题,大力实施“依城兴区、
工业强区、商贸富区、开放活区”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流通现代化、经济国际
化、社会文明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把兰山区建设成为“中国物流名区、山东
经济强区、人居环境佳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到2010年,全区
生产总值达到360亿元,年均增长21%,人均达到597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年均递增23%;三次
产业结构调整到2∶58∶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0元,年均分别增长
12%。“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一) 瞄准更高目标, 努力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是“过五千,翻三番”,确保实现“两提前,
两率先,一达到”。即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三番。“两提前”
是指:到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00美元,比全市提前四年完成“过三千”目标(临沂市到2010
年“过三千”);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60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三番,比全市提前五年完
成“翻三番”目标(临沂市到2015年“翻三番”)。“两率先”是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一达到”是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百强水平。这是按照区委“站在
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力求新突破”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确定的。所谓“站在新起点”,就是
指我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跨入了全省前三十强的行列,具备加快发展,实施赶超的基础和条件;所
谓“实现新跨越”,就是指我们要跳出兰山、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把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在
全省的位次要不断前移,瞄准全国百强的目标,并确保“十一五”期间达到全国百强水平;所谓“力
求新突破”,就是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发展的速度能多快就多快、增幅能多高就多高,向更发达
的地区看齐,力争发展的更快更好。
(二)转变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立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增长方式向节约集约和可持续
转变,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的原则,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
二产业,调高第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逐步构筑起基础稳固、优势突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
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植一批支柱产
业、一批骨干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以
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发挥
比较优势,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围绕食品深加工、板材加工、有色金属深
加工和批发市场四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中国食品生物工程基地”、“中国板材加工基地”、
“中国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基地”和“中国现代商贸城”四大产业品牌。到2010年,全区食品行业产值
力争突破800亿元,板材业产值力争突破400亿元,有色金属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
品30个以上,达到40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 建设44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年均递增
20%。
(三)加快改造提升,保持批发市场持续繁荣
批发市场是兰山最大的优势和亮点,更是兰山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批
发市场的改造提升,进一步巩固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10年,批发市场成交额达到680亿元,
年均递增10%。
要进一步完善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整体规划。总的要求是,将目前分散在市区内的批发市场集中向
通达路以西、高速公路以东、双岭路以南、涑河以北区域搬迁、新建。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通
达路至蒙山大道,涑河北岸至北园路区域规划建设集商贸、餐饮、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贸
城。蒙山大道至工业大道、双岭路至涑河北岸区域重点规划建设超市化现代商贸物流设施,主要将生
活资料市场及小型生产资料商品市场整合迁入。工业大道至临西九路区域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临
西九路到高速公路区域重点建设板材、建材、化工、包装材料及大型现代仓储物流配套设施。在涑河
以南保留服装、鞋帽、灯具、家具、五金等市场,其中服装鞋帽市场在原区域改造提升,灯具市场在
原区域扩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区68处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任
务。目前,全区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了站前五金、鲁南家具、华东土杂、板材、化工等24处市场的整合
提升。2006年初步安排十大改造提升项目,涉及搬迁整合市场27处。其余17处市场计划2007年完成整
合提升任务。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根据《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区域城镇体系框架和临沂中心城区“一河五片,北上东进”
的空间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一五”期间,计划旧城旧村
改造拆迁55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住宅楼1300栋,面积62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经济适用房面积130万平
方米。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争取达到79%。按照“东部改造、西部提升、南部开发、北部拓展”的
思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人居、生
产、服务、开放、文化等功能。把城镇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相适应,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十一五”期间城镇驻地详细规划率达到100%。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多予、
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搞好规划,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
得显著成效。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和林果业,加快推进产业化、
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
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搞好村庄建设规划,集约使用土地,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促进农村人
口向中心村、城镇驻地聚集。加快现代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文明生态农村建设,借鉴城
市社区建设经验,逐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创造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到2007年,基本建立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0%以上的农村人口用上自来水。到2010年,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学
校无危房;80%的村镇达到文明村镇标准。
(五)实施科教兴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
立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促进科技创新
的机制和政策,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
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融资为主要手段,政府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格局。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资源整合。着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工作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大力培养、积极引进、
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落实有关人才引
进和使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
(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各种市
场主体更具创造力,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加快构建适应WTO规则、互利互赢的开放型体系,不
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在
全区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理念,突出招强引优,狠抓项目落实,提高
招商质量和综合效益。完善招商方式,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运作方式,推动产
业招商,强化专业招商。到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2亿美元,年均递增32%。进出口总额达到15
亿美元,年均递增28%。自营出口创汇7.8亿美元,年均递增30%。
(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高度重视解决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
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重点抓好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扩面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标准,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到201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率达到90%,新增城镇居民就业6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城镇居民
人均住宅面积28平方米,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病床2.5张,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合法生育率达到97%。社会主义民
主与法制更加健全,市民文明程度和社会状况居民满意率大大提高。
三、2006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开创新局面、力求
新突破,为“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今年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抓重
点、育亮点、攻难点”的思路,在集约发展工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建
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上取得更大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本着积极进取、自我加压、
留有余地的原则,并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
总值完成172.5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增
长24%,其中出口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3%和7.4
‰以内。
(一)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以“一创六建”为抓手,以建设“人居环境佳区”为目标,突出旧城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工业
园区建设三大重点,加快推进全区城市现代化、镇村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2006年,完成拆迁面
积22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住宅楼150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改造面达到50%,硬化道路面积180万
平方米。
一是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老城区要积极研究探讨城中村拆迁改造的新路子、新办法,充分调
动村居积极性,用足用好市里优惠政策,城中村改造要有新突破。金雀山街道重点搞好小埠东、普村、
御碑街等社区的改造;银雀山街道重点抓好前岗头、东苗庄、三合屯等社区的改造;兰山街道要把旧
村改造和重点项目推进结合起来,重点搞好前钦宿、张家朱许、庙上等6个居住小区的开工建设;南
坊街道要全力配合搞好市行政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拆迁改造还建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工程
质量,完善功能配套,重点抓好青年路以南33个村的拆迁改造。其他各镇本着超前规划、适当集中、
节约用地、兼顾村情、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确定村民居住点,推广义堂镇、朱保镇合村并点、建设
居民区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管理,培植典型,稳妥推进,逐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临沂工业园、金锣工业园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
完善园区道路网络,提高绿化美化水平。突出抓好西外环、北外环、沂蒙路北延、沂河滨河大道、祊
河滨河大道、临西十一路、临西工业二路、白陶路枣沟头段拓宽、戈九路马厂湖段拓宽、泉重路兰山
段等重要道路的改造建设。抓好涑河沿岸开发、陷泥河治理、青龙河治理。注重抓好城镇通讯、电力、
供排水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整体配套功能。
三是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
合整治活动,重点搞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和“露头丑”的清理整治,全面开展对蚂蚱庙街、青年路、
师院后街、兴隆路、八一路、羲之路、即丘路、红旗路、兰山路东段、临西三路北段10条城区路段和
城中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拆除道路红线内的违法建筑和沿路“露头丑”,搞好绿化美化,改善市容
市貌。以控制私搭滥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规划管理和工程项目申
报审批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认真解决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问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
(二)提升壮大工业经济
按照新型工业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鲁南苏北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要求,努力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体工作中要继续围绕“三个一批”,切实抓好“六
七八九”及“三个四”两大工程,“六七八九”工程即全年全区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全
部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抓好八大产业经济的发展,投资过千万元生产性固定资产项目突破90个;
“三个四”工程即在培植骨干企业方面,2006年全区要培植产值过10亿元企业4家,培植产值过亿元、
利税过千万元企业40家,培植限额调度企业400家以上。
一是实施骨干带动战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坚持抓大企业,培育骨干群体,实现对
全区经济的强力支撑。2006年全区要有一家企业产值过200亿元,有一家企业产值过50亿元。同时,要
选择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作为后备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全区骨干企业群体进一步形
成。继续加大企业的技改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实施特色推动战略,区域块状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食品、板
材、建材、机械、化工、有色金属、纺织、塑料为龙头的八大块状经济。下一步要立足优势产业,开
发潜力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抓好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的培育和发展。2006年
食品行业产值力争突破250亿元。板材行业按照区政府改造提升的意见,加快整合改造提升步伐,在
临沂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家具工业园,延伸板材业产业链,尽快实现产业升级。2006年实现产值突破100
亿元。加强对外合作与推介,积极筹备召开“中国人造板国际贸易洽谈会”,提升全区板材行业的外
向度。加快建设板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板材业产品质量。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兰山区打
造成全国最大、实力最强、最具影响力的板材产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三是实施园区聚集战略,工业集约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平台和载体,
要在搞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抓好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高两大园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要注重开
发一片,利用一片,实施滚动开发。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
企业落户我区,使两大工业园区真正发展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基地。要加大对工业发展布局调整的管
理,全区所有新上、搬迁、改造、提升企业原则上都要按照规划入园生产,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对企业
进行引导鼓励,对在工业园外生产的要进行适度限制,使两大工业区能够尽快形成规模。
(三)大力拓展外向型经济
抓住国外和国内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大力拓展利用外资的新空间,力争在吸引
日韩港澳台和南方发达地区资本项目上有更大作为。2006年,利用区外资金要达到41亿元,实际利用
境外资金(新口径)1.3亿美元。引进过亿元项目12个,过千万元项目80个。进出口总额5.5亿美元,
其中自营出口2.8亿美元。
一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要紧紧围绕我区产业特点,突出产业招商,坚持招强引优,利用外资嫁
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和水平。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多种
形式的推介,吸引外商前来兰山考察投资。要进一步强化引进境外资金工作,除积极招引新的外资项
目外,还要注重挖掘现有外资项目资源,鼓励引导外方追加投资、收益再投资、追加注册资本,同时
鼓励合资企业将股权转让给外方,合资变独资、内资变外资,不断扩大外资规模,增加境外资金到位
数。要抓好软、硬投资环境建设,建立创业成本低、市场秩序好、社会信用高、安全有保障的良好投
资环境,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要搞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各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与沟通,把
重点放在外资大项目的服务上,对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
多的客商来我区投资。
二是切实搞好对外贸易。继续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非洲、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
不断扩大自营出口规模,对有出口实绩的企业鼓励和引导他们多出口、多创汇,多做加工贸易;对还
没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帮助查找原因,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使企业尽快开展国际业务。争取有出口经
营权的企业达到400家以上,有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三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综合目
标管理考核重点,完善单项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逐月调度,逐季通报,从严把握考核尺度,严
格考核奖惩。落实“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实行项目单位负责制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责任制。坚持利
用外资工作调度会制度、 完善利用外资情况通报制度, 确保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整合提升商贸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培植壮大新兴第三产业,促进商贸物流和服务业健康发展。工作中要
突出一个强化,抓好十大项目,实现六个提升,加快老市场的改造整合。2006年,批发市场成交额达
到480亿元,增长13%。
一是突出一个强化。即强化政府对批发市场改造提升的调控和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市委、市政
府批准成立了正县级规格的临沂商城管委会。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的
高度重视和关心。商城管委会要抓紧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尽快承担起管理、指导、服务、协调
等职能, 积极组织实施批发市场改造提升规划, 加快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步伐。
二是抓好十大项目。2006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大商贸物流项目的改造提升:华丰服装鞋帽市场、
板材市场二期、化工市场二期、澳龙物流二期、装饰陶瓷洁具市场、申科国际数码科技市场、国际义
乌小商品城、 鲁南建材市场、包装印刷材料市场、东宏板材家具城等,总投资100亿元,总建设面积
400万平方米。
三是实现六个提升。一是通过组织市场主办村居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等
形式,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提高市场主办单位加快市场改造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主办单位
经营管理市场理念的提升。二是通过引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经营方式,实
现经营业态的全面提升。三是通过健全领导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市场经营管理、引入先进的物
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通过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第三方、
第四方物流,把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为主体的批发市场改造为以信息流为主体的交易市场,对围绕
市场配货的1000余家货运配载业户整合到物流园区,实现现代物流发展的全面提升。五是通过引商兴
工,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市场经营大户利用已有的销售经验和资本积累,投
资兴办加工业;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投资建厂,争取上一批投
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生产项目,实现批发市场地产品占有率的提升。六是通过
完善设施、加强监管、优化服务、降低费用、扩大宣传、促进繁荣,实现市场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四是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房地产支柱产业。以南坊新区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带动旧村改造、
批发市场改造,特别要针对拆迁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依法按规范程序拆迁新路子,为房地产开发创造
良好条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抓好“羲之文化园”等文化设施建设;依托临沂批发市场,建设
具备全省及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和文化物流基地。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
济等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旅游业及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典当、担保及交通运输
等服务业。
(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重点,抓好规划和
试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生态、观光、休闲为主的现代城郊型农
业。继续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和优质高效瓜菜、果品、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突出抓好5万亩
优质果品和2万亩无公害高效瓜菜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各种粮食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花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施庄
水库和部分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全力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及疫情检测,确保畜牧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不断增强农村活力。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深化农村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对农村的科技、信
息、教育培训和村镇建设规划方面的服务。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努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本领。完
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健全以财政为主、省市区
镇四级分担的农村“五保户”供养机制。积极引导、规范、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支持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认真实行“四项制度”,坚决杜绝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及需
要农民筹资酬劳的达标升级活动,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三是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大农村“水、电、路、医、学”建设投入,继续组织实施好村村通自
来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4%以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两年内全部完成村庄规划。支持有条件
的村实现整合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要把村镇环境整治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
机结合起来,以改水、改路、改厕、改灶为重点,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力争村镇面貌明显改观。通过
整治,达到村镇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良舒适、村镇管理规范有序。努力建
成一批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优化、河道净化、村镇绿化、民居美化的生态镇、生态村。
(六)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大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破产力度,推进已改制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
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强
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扫尾工作,
构建粮食购销、主粮供应“两个主渠道”。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类事业单位进入市场步
伐,搞活事业单位用人和分配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和服务功能;加强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积极
推进教育、卫生、医药、金融、价格及其他各项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深入推
进“镇财镇用区管”和“村财村用镇管”改革。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财政收
支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健全
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拓展财政收入来源渠道。
(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
企业节能降耗,坚定不移地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高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新一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对违反产业导向的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
企业不予供地。实施严格的产品消耗标准,鼓励使用节约型产品,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做好车用乙
醇汽油的试点推广工作。围绕中国临沂循环经济(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立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形成深加工产业链,构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双赢平台。特别要抓好
废旧金属、木材、塑料、轮胎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
加强生态区建设。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实
施柳青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加快北涑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度。加强对建材、板材、焦化等重
点行业的污染在线监控和污染治理。强化排污总量控制,依法关闭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生产线。加强
建设项目管理,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
调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建设“绿色兰山”。加大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生态功能区和重点区域的保护,
提高沂河、祊河等主要河流沿岸径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强化湿地保护。加快以封山育林为重点的
荒山和丘陵绿化,以农田林网为重点的平原绿化,以绿色通道为重点的沿路绿化,以河道两岸绿化为
重点的沿河绿化。
(八)努力构建和谐兰山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其中安置下岗人员3000人。继续扩大
社会保险覆盖面,企业养老保险新增5000人。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稳步推进农村
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然灾害
紧急救援制度、困难群众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安排好受灾和困难群众生活。做好城市拆迁居民的补
偿安置工作,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全年新开工8万平方米,解决1200户以上城市中低收入
家庭居住困难。
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覆盖农村人口总数达到50万人。加强“两
个体系”项目配套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计划免疫和各种
疾病的专项防控措施,加强重点疫病防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
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严格义务教育“一费制”,把辍学率控制在2
%以内。解决好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子女上学问题。加快临沂四中新校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
极筹建全区职业教育中心,培训各类人员3万人。
大力推进“平安兰山”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和规范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矛盾,预防和处置群体
性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管,
努力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科普宣传,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不断提
高群众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认真做好人口与
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做好国防
教育、民兵预备役和转业军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进
一步做好史志、 档案、 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等工作。
四、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认真履行工
作职责,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坚持科学施政,进一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在发展思路、领导方
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上开拓创新、大胆突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工作重点转
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人民群众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全面进
步上来,全力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优美完善的人居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
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高效勤政,进一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进一步健全
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对每项工作、每项任务,要逐条逐项地进行
分解,严格工作要求,明确完成时限,落实具体责任,完善奖惩措施,加强效能监察,加大考核力度,
务求工作实效。强化大局观念、纪律观念,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继续推进政府各项改革,大力
精简审批事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
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
提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民主执政、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
政问责制、执法责任制,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
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府重要文件新闻媒体和网上发布制度,使法律监督、
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有效结合。加大政府督查力度,对全区财政预算资金、专项资金
及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以审计机关为主、财政部门为辅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跟踪问效,确保
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质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风评议,努力形成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处处见
实效的优良政风。
四是坚持从严治政,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增强全体政府公
务员整体素质。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决策、管理和办事能力,加快
建设学习型政府。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和借鉴外地经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发挥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表率作用。建立
健全防腐保廉体系,推行廉政建设综合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树立政
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面对新时期新目
标新使命,我们满怀豪情,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全面开创
2006年和“十一五”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夺取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