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托起城市高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12&rec=231&run=13

——兰山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变化太大了,每次回来都感觉耳目一新!”7月28日,哈尔滨市民张国为回到家乡兰山区南坊
街道大官苑社区探亲时感慨地说。从高楼林立的市区到风景宜人的乡村,从宽阔整洁的道路到赏心悦
目的绿地,从畅通有序的城市交通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
更取决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作为全市创城迎评的主战场和排头兵,兰山区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
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惠民利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创城长效机制,用文明托起
了城市发展新高度。
长效机制筑起文明“长城”
“社区干净整洁了,绿地多了,还安装了这么多的健身器材,不出小区就能休闲锻炼。”兰
山街道前园社区张月兰老人逢人就夸社区的新变化。而不久前,该社区还处于“广告多、垃圾筒
少、公共健身和文化设施较少”的状况。
变化缘于每月一次的文明测评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今年,兰山区出
台了《关于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创城测评体系的指标任务量化分解,
融入到相关部门单位日常工作之中。该区把城区1834万平方米道路、700万平方米绿地、112条道路
全部纳入定期维护、保洁范围;推进网格化,78个区直单位抽调人员轮流到网格责任区,开展周六义
务劳动、志愿服务、思想道德教育和文体、科教、卫生、法律“四进社区”等活动。由多个部门组成
的测评组,对全区文明创建日常管理情况进行“月测评、季督导”。目前,该区累计查找问题2000
余件,很多长期未能解决的难点问题有了根本改善。
“乡村文明”打破城乡壁垒
7月25日,笔者走进白沙埠镇朱潘社区,所有大街小巷都干干净净,没有发现一片纸屑、一个烟
头。“村民都自觉把垃圾投放到垃圾箱,村里每天派人清理,送到镇上进行无害化处理。”72岁的退
休教师姜宝玺说。
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文化设施缺乏、经济基础薄弱,一直是城市文明的“短板”。今年,
兰山区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乡村道德建设、文化惠民建设、群众
性精神文明创建。累计投入6.5亿元,新增乡村硬化面积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村社
区“五化”达标率100%;投入款物合计320余万元,先后组织了两批共85个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
和各镇85个建制村、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目前,兰山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12个、村级农家书屋350个、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大
院)384个,全区60%的行政村(社区)达到区级以上文明村标准。
民生理念绘就共建共享画卷
市区羲之路“马路市场”一度远近闻名,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几经整治却收效甚微。
道路治理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兰山区从这个理念出发,今年免费为97家商户统一配置了遮阳棚、制作
了户外广告,修整人行道树木,安装了道路隔离带。路通了、街美了,商户自觉文明经营意识增强,
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羲之路治理,是兰山区把文明创建过程变成改善民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一个缩影。从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今年以来,全区硬化道路48.2万平方米、完成绿化49.5万平
方米,原本的城乡“露头丑”渐成风景区;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处;
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明餐桌
行动、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及端午节龙舟赛、演讲比赛、民间秧歌会、广场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
动,如春雨般渗透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着城市文明指数节节攀升。
潘月胜 颜 超 李霞霞
(原载2013年8月14日《临沂日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