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区域经济规模努力实现财政收入三年倍增——加快兰山区财源培育建设的调研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11&rec=180&run=13

今年以来,兰山区按照县域经济考核的要求,集中开展了“重点项目推进年、旧城旧村改造年和
财源培育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各项指标好中攀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为推
动全区财源培育工作再上新水平、新台阶,近期,区政协根据年初计划安排,由分管副主席带队、有
关委室参加,先后召开了由12个区直部门、镇街道及8个民营企业参加的调研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
报告如下:
一、财源培育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16亿元,位列全省第20强,标志着全区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
阶,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区财源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全区
上下紧紧围绕“三年翻番、五年跨越”的任务要求,自我加压,措施有力,看实绩、重质量、促发展、
育财源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明确,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绝大部分单位都实现了阶段性的工作目标。
二是工作重点突出,发展效果显著。坚持以项目建设、工业发展作为财源培育工作的突破口,优化产
业结构,大力招商选资,工业经济、商贸物流、文化产业、农业经济等得到有力的发展和提升。上半
年, 全区扎实推进30个重点城建和服务业项目、 40个重点工业项目,并集中奠基开工了总投资额近
300亿元的57个重点项目。三是治税措施有力,财税稳步增收。加强了税收征管,突出重点行业和重
点纳税企业,强化综合治税,最大限度地提高征缴实效,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源收入持续较快
增长。
二、财源培育建设的主要问题
兰山区财政基数大,2013年财政总数完成三年倍增目标,达到49亿元,时间紧、任务重。主要问
题如下:
(一)经济增长趋缓,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继续呈现下行趋势,上半年,
全区工业用电量为10.3亿度,增长5.1%,同比降低8.4个百分点;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062.6亿
元,超出贷款余额176亿元,贷款增长低于存款增长8.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区经济增长幅度趋于
平缓。加之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项目落地难,造成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截至目前,受经济形势和结构
性减税政策的影响,全区小微企业和市场经营户(1.3万多家)因减免税收造成税收损失约3亿元。
(二)税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缺乏支柱税源企业支撑。兰山区中小企业多,但缺少大项目
和支柱税源,现有的企业中,上缴税金过亿元的3家,过千万元的35家。全区有板材企业4000多家,
上缴税金过500万元的仅有新港木业1家。费县上缴税金过亿元的企业有4家,沂水县上缴税金过亿元
的企业有5家。2011年,诸城市得利斯集团上缴税金8亿元,邹平县魏桥创业集团上缴税金55亿元,这
些企业都为当地财源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税收体制不理顺,造成税源流失。我区税收由市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市地税征收分局
三家征管。市地税征收分局收入计划由市级安排,税负较低,存在与我区争税现象。以上情况导致财
源体制、税管区域和数字统计不明晰,给我区组织税源收入造成不利影响。我区无法单独出台更加优
惠的财税政策,与周边县区相比税负偏高。
(四)镇街收入增长不平衡。上半年,兰山、南坊、银雀山、金雀山、义堂、半程6个镇街地方
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兰山街道在全市镇街综合实力保持第一的基础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7亿
元,增幅达33%,南坊、银雀山街道超过2亿元。各镇街财政收入及增幅均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三、加快财源培育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经济发展也具备许多优势条件。一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的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工业具备了一定基础,商贸物流位居全省前列,全区经
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年召开的全省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上,兰山区跃居
全省116个被考核县(市、区)第六位。二是有难得的政策支持。去年,我们参照执行了国家中部地
区政策。今年,国家又给予了推进商城国际化的支持政策,还将出台支持沂蒙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
三是有优越的发展环境。近几年,兰山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一创六建”圆满收官,城市功能不断
完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五位、幸福感指数全国
第二名,被浙商评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第一位。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实现财政收入三年倍增,确保
年均增幅达到26%以上,根本出路在于壮大区域经济规模,实现工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的
快速发展。
(一)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稳固财源基础。抓工业就是抓发展、育财源,要把工业经济
作为第一位的指标列入经济工作的考核中。一要努力打造园区经济优势。工业园区是实现跨越发展的
重要载体和平台。市政府已经批准将金锣科技园纳入临沂工业园体制框架,“一园两区”体制为园区
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金锣科技园拉开框架后,两大园区面积将大大增加,使我区牢牢占据临沂
城“四角工业布局”的西北角,为项目的承载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南园要充分发挥紧邻批发市场的
优势,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打造500亿级园区;北园要以金锣科技园为核心,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打造1000亿级新型产业聚集区。要继续加大园区的软硬环境建设,加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
设,发挥西外环、玉平连接线、京沪高速汪沟出入口的巨大作用,完善园区功能。通过建设“蓝领公
寓”、园区服务中心、医院、学校等,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外来人员的居住、就医、子女上
学问题,真正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要强势推进园区的重点项目,已开工项目,要对照工期,倒排
时间,提高效率,加快建设;新签约项目尤其是长期未落地项目,要制定项目跟踪问效机制,搞好协
调督导,促其早日开工建设;续建项目,力争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各镇要利用与园
区对接的优势,突出发展工业。义堂镇对接临沂工业园,枣沟头、方城、汪沟镇对接金锣科技园,半
程镇依托金锣科技园,五镇都具备承载工业发展的优势,应努力吸引一批有政策支持、有产业优势、
体量大、财税贡献多的过亿元企业落户,实现工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镇目标。其它镇也要充分利
用自身已有的工业条件,努力壮大工业规模。二要加快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和外延发展。传统企业的
升级改造和外延发展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一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采取“孵化型膨胀”的增长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突出做大做强四大产业
集群:食品产业突出金锣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三维集团功能性饮料及2万吨浓缩蛋白、龙盛农牧
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食品产业力争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利税58亿元。板材产
业以新港集团为龙头,推进新港林业科技城、科辉木纤维、大王椰木地板等项目,做大做强临湘木业、
协成木业、福达木业、中亿木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充分利用我区西部新城大发展的契机,全力以赴抓
好广东宜华、上海安信、吉林森工这三个重点项目引进工作,发挥三大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周
边,壮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省级绿色板材产业提升区”,用3—5年时间培育出全国最大的优质板
材生产加工基地。到“十二五”末,板材行业力争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75 亿元。有色金
属产业以金象铝业、蒙山铝业等企业为龙头,推进金象铝业门窗、华宝输油管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
有色金属商贸综合体,带动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大发展,到“十二五”末,有色金属产业力争年实现销
售收入500亿元、利税27亿元。机械制造产业以华星机械、北易车业、三禾永佳、金立机械、珠峰摩
托、华源锅炉等为主体,推进上海宝钢耐磨钢项目、华星沃尔沃配件、永丰煤矿机械、盖式机械纽泰
刹车片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工程机械、园林机械、电动车、汽车刹车片、锅炉制造五大产品类型。
到“十二五”末,机械行业力争年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利税25亿元。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现有
企业转型升级、内部挖潜的扶持,实行“一企一策”,给予土地、税收、贷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区
财政可以拿出2000万元甚至更多的资金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如广东省东莞市财政自2006年起连续5年
投入不少于10亿元扶持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起增加到每年20亿元),要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同样
用在现有企业的发展上。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和引导中
小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改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创名牌产品,实现我区
工业经济的“二次创业”。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强区,招商引资是最直接、最快速、最
有效的途径。要把引进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集中全区各级各部门力量,用抓拆迁的力
度去抓招商,让有能力的人参与招商。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到兰山
来,特别要注重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进一步推动“工业
强区”战略的实施。要紧紧抓住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的机遇,用好市委、市政府扶持县域、镇域经
济发展的政策,用好市区招商资源,创新招商办法,发挥好我区10万浙商、苏商、粤商的作用,以商
引商,以企引商,提高招商的成功率。要严格落实招商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对引进来的企业,要
全力靠上,跟进服务。每个镇街每年都要把引进过亿元项目作为考核指标,不具备项目落地条件的镇
街要利用“飞地经济”政策,将项目落户到工业园区,园区承载项目实行镇街和工业园税收比例分成
办法,确保税收按一定分成纳入镇街财政的盘子。四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继续开展
服务企业“四比四看”、强化“六种意识”活动,把企业的发展当做第一要事,把企业的呼声当做第
一呼声,实行“责任在我”、“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工作制,坚决杜绝阻碍企业发展的不良
行为,真正以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发展的提速,让环境改变人,政策吸引人,感情留住人。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形成“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兰山、金雀山、银雀山
和南坊四个街道为典型的城市经济,服务业是最大的优势和亮点。一是继续提升批发市场和物流优势。
要借助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及商城国际化机遇,加快商城重组上市,加快国际采购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贸易,培育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品牌企业。着力扶持金兰、天源、立晨等物流企业,
加快建设荣庆、华派克等特色物流项目和朱保铁路综合物流园,争创国家级物流园区。要整合物流企
业,实现以大带小,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倡导诚信物流,让物流企业在有序竞争中良性健康发展,拓
宽税源增收渠道。二是以城市综合体为带动,努力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重点打造怡景丽家二
三期、兰田广和国际大厦、太平洋国际广场等一批城市经济综合体。城市建成区要加快招商力度,尽
快形成商业优势。南坛片区、体育场和青少年宫片区、市委大院北区等项目区,要集中打造集居住、
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和增长极,形成新的财源聚集地。三是全力突破文
化旅游产业。立足书法、孝悌、兵学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国际商城资源,尽快形成旅游经济优势。
扶持培育鸿儒文化创意产业园、金玉山宇乐天项目、书法文化城等一批文化骨干企业,繁荣发展出版
印刷、文艺演出、休闲娱乐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蔬菜之乡”寿光市,规划在3~5年的
时间里,打造既有经济硬实力、又有文化软实力的“经济文化强市”,已成立文化企业24家,新开工
过千万元文化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120余亿元。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方城、汪沟、李官、
白沙埠农业经济基础雄厚,属沂河、祊河冲积平原,水源充足,又地处城郊,具有发展高效农业的良
好条件。随着农业产品经济价值及其附加值的提高,农业经济总量会大幅提升,如我省的寿光、章丘、
肥城等市的农业经济都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现代农业,抓住李官、
汪沟、方城等镇土地综合整治及土地增减挂的优势,在大力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土地瓶颈的同时,加快
农村的土地流转,使分散的土地向种植、养殖大户集中,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努
力建设城郊蔬菜园、花卉园、水果园,让“孝河藕”、“兰旗花卉”、“汪沟花生”、“方城西瓜”
等具有兰山特色的农业品牌响誉全国。要发挥金锣、龙盛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加快生猪、肉鸡、果品、粮油等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源。五是加快发展
金融业。金融是地方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山农村合作银行年纳税达2.6亿元。我区每年各类金融
机构存款余额达2000多亿元,存款规模和增长幅度居全省第6位,因此,我区具备发展金融业的优势
条件。近年来,招商、兴业、浦发、华夏等一批股份制银行纷纷进驻兰山,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
更多商业银行来兰山发展,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创投公司等形式,建立完善的资金支
持体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助推兰山经济发展。
(三)建立综合治税机制,实现应收尽收。把税源管到位、收上来,要严格依法科学治税。一是
拓宽税源渠道。市区国税局对税源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新增重点税源企业62户,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
区地税分局对重点行业、疑点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评估,已汇缴查补税款4662万元,对税负偏低的几
个批发市场进行税收基数调整,全年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今后要突出重点税种的管理,抓好交通运
输业、物流业、物业服务等行业的营业税征收管理,加强写字楼、商场柜台等商业性经营场所出租行
为的税收管理,加强社区房屋出租、装饰装修等方面的税收管理,拓宽增收渠道。二是提升科学征管
水平。建立财政、国税、地税、发改、工商、国土、银行、供电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综合治税信息平台,
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做到应收尽收。清理自行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
税,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加强对代扣代缴、委托代征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在土地转让、外来
施工、股权转让等一次性税源控管方面,切实落实好先税后证、先税后审、先税后批等税款把关的规
定,从源头上控管税源。提高征税的技术含量,所有店面安装统一的税控机。截至目前,市区国税局
已清理漏征漏管户2600多户,查补入库税款1000多万元,稽查入库税款1287万元。三是建立社会综合
治税机制。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机制,定期组织公
安、交警、交通、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与财税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涉税问题的联系和沟通,
实现市区税率一致。抓住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机遇,密切关注中央财税政策走
向,结合实际搞好调查和分析测算,使更多的扶持政策、资金和项目引进来、见实效,最大程度的确
保财政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