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埠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1&rec=144&run=13

领导成员
党委
书 记:路步强* 赵国芳(女)
副 书 记:陈卫中* 赵继恺 赵玉启 王思华*
委 员:王思华* 杜清 徐海燕(女) 王桂华 商良坤 李云华*
纪检书记:赵继恺* 王思华* 徐海燕(女)

人大主席团
主 席:赵继恺* 路步强* 刘英娣(女)
副主席:张仲来* 涂佃伟*

政府
镇 长:陈卫中* 赵继恺
副镇长:刘存哲 孟庆炎* 刘振超* 刘雪峰* 商良坤 李云华

【机构设置】2006年,镇直机关设党政办、经贸办、综治信访办、计生办、村镇建设办、农业办、
社会事务办、文教卫生办、组织办、宣传统战办、民政办、武装部、纪委监察、农村财务记帐中心、
财政所、司法所、统计站、科协、妇联、工会、团委、老龄办、农技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
兽医站、文化站、计生服务站、劳动人事工作办等,共有工作人员72人。

【概述】白沙埠镇位于兰山区东北部,镇驻地距市区12.5公里。北依茶山,东临沂河,西连枣沟
头镇、半程镇,南接南坊镇,北界李官镇。总面积70.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地势由北向南逐
渐减低,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孝河、柳青河分别流经南部和西部。朱七公路纵贯南北,白石路、
董泗公路横穿东西。是东晋以“孝”著称的王祥的故里。土壤有黏土、壤土、砂土,主产水稻、小麦、
花卉、花生、黄桃等。
全镇辖50个行政村,共有16047户,总人口58991人,村平均人口1180人;农业人口57367人,非
农业人口1624人;人口出生率8.49‰,人口自然增长率2.77‰,计划生育率100%。
2006年,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
目的,树立“工业兴则镇兴”的意识,确立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工作重点,
制定“东居、西工、南城、北农”四大发展规划。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19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利税9600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地方性财政收入1488万元,同比增
长69.28%;实现人均纯收入4100元,同比增长16%。荣获“临沂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临
沂市先进基层党校”、“兰山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平安兰山建设平安镇”等荣誉称号。经济和
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06年各村基本情况
┏━━━━━┯━━━━━━━━━━━━┯━━━━━━━━┯━━━━━━━━━┯━━━━━━━━┓
┃社区(村)│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居(村)委会主任│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农业】始终把农业放在基础位置来抓,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城郊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做文章,通过大
力推广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强化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地位,使农业经济走
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06年,全镇新增蔬菜面积300亩,
新增果园500亩,新增绿化苗木200亩,新增丰产林700亩,培植黄桃种植专业村9个、花卉苗木专业村
2个、养殖专业村4个、农产品加工专业村5个、蔬菜专业村6个,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全镇完
成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比上年增长20%。

【工业】以“工业强镇、引资活镇”为指针,坚持以招商引资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以工业经济带
动全镇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立足水表产业,不断加快产业的科技提升,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力度,不
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实现利税7983万元,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1.5亿元,利税5100万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了103%和72%。全镇协议利用外资2.9亿元,引入到位资金1.6亿元,成功引进招商项目27个,
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落地项目11个。

【商贸金融】全镇共有4处综合性超市、4处药店,设固定集贸市场4个,市场面积9万平方米。市
场交易种类有日用百货、服装布匹、土杂、蔬菜水果,个体工商户达450户,从业人员2万人,注册资
金7500万元。有金融机构3个,居民存款余额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保险事业有办事机构1个,
险种30余种,参保户5200余户,占全镇总户数的33%。

【交通邮电】全镇有机动车辆1800辆,年营运收入285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4%和8.8%。邮
电业发展迅猛,全镇共有程控电话8100部,百户均54部,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话村达36个。全镇共有
手机1.3万部,百人均22部,通讯业务总量达685万元。

【镇村建设】树立与南坊新区对接融入的思想,以“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力求新突破”为
主题,按照“东居、西工、南城、北农”的发展规划,先后投资1500万元硬化道路50公里,面积30万
平方米,使镇内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全镇进出一条路”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旧村改造工作实现
了零的突破,尤新村的汇鑫小区一期2栋楼交付使用,后石梁头和东朱阜的13栋居民楼完成定点放线。
同时,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本着“整洁、有序、严管”的原则,开展
朱七路沿线卫生及经营管理集中综合整治。对辖区内34家近22万平方米的乱搭乱建、非法圈占实施集
中拆除,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科文卫】全镇共有中心中学1处,中心小学1处,中心联小7处,教职工409人,在校中小学生
6417人,教育普及率100%。全镇中小学强化软硬件建设,镇中心中学、镇中心小学通过市级规范化
学校验收。全年共输送高中生400名,中专、职专生300名。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先后投
资600余万元,对全镇校舍进行提升改造,中心小学、崖头联小、尤村联小等5处学校改造工程交付使
用,全面实现了校舍楼房化的目标。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民间群众文化丰富多彩。镇建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党员群众文化活
动室,民间有业余剧团、艺术队,群众娱乐自助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线电视发展迅速,新增初装用
户2400余家,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以上。各村还充分利用远程设备、人口学校等进行科技、法律
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群众的素质,在全镇构建起良好的文化、宣传和教育平台。
全镇有2处综合性医院。其中,镇卫生院有医务技术人员28名,病房20间,床位40张;凯旋医院
有技术人员152名, 床位120张,具备了县级医院的水平。2006年医院门诊量达到6万人次,住院治疗
6700人次,营业额1100万元。

【人民生活】2006年,全镇人均收入4100元,比上年增长20%。居民倾蓄金额3.7亿元,比上年
增长21%。农村百户拥有电视机由98台增加到100台,百户拥有摩托车由上年的92辆增加到101辆。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新风尚逐步树立,违法生育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镇计生办不断加强对计生
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了由行政干预型向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型的转变。
2006年,全镇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8.49‰,人口自然增长率2.77‰。

【综合治理】全镇以创建“平安白沙埠”作为工作的支撑点,以创建“文明白沙埠”作为工作的
提升点,以创建“和谐白沙埠”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和完善“民情日”制度和“领导公开预约接
访制度”,成立和加强民事纠纷司法调解机构,强化财务公开,创新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规范农村财
务管理制度。全镇始终抓住“六个一票否决”不放松,上下紧绷“不闯禁区、不捅漏子”这根弦,各
类信访案件明显减少。同时,从人防、技防同步发展出发,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村
都成立5~10人的站岗巡逻队伍,23个村和8个镇直部门安装上数字监控系统,50个村全部安装电子巡
更系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大防范格局。

【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深化。全镇通过“文明一条街”、“美在农家”、“十
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平安进万家”等活动的开展,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全镇有8个单位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0
个村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居”,1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居”,2个村被评为市级“平安家庭示范点”;
全镇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2800多户,“美在农家”2200户。

撰稿:曹锐
审稿:赵国芳 赵继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