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沭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9&rec=212&run=13

2012年,全县各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幸福临沭"为目标,突出创新驱动,狠抓产业升级,注重统筹兼顾,着力改善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速、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7.2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6.22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4.06亿元,增长14.5%。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0.2∶51.5∶38.3。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突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46.4%和49.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5.6和5.9个百分点。县域品牌形象明显提升,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三连冠",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县、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69772万元,增长4.32%。其中,农业增加值94332万元,增长2.98%;林业增加值20389万元,增长10.64%;牧业增加值45050万元,增长4.1%;渔业增加值4491万元,增长11.9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510万元,增长1.17%。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粮食连续九年增产,总产量31.44万吨。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花生总产17.98万吨,增长3.45%;水果总产0.84万吨,下降20.44%;蔬菜总产13.49万吨,增长1.73%;烤烟产量0.16万吨,增长110.27%。
牧渔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9.17万头,家禽存栏582.66万只,分别增长0.2%和21.44%。全年生猪累计出栏46.0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893.63万只,增长12.34%。肉类总产量5.27万吨,增长5.82%;禽蛋产量3.33万吨,增长14.04%;奶类产量0.52万吨,下降27.78%。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造林1741公顷。其中,用材林155公顷,经济林820公顷,防护林766公顷。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大力发展渔业养殖,优化品种结构,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5520吨。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定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726050千瓦,增长5.21%。拖拉机51692台,联合收获机799台,其中,稻麦联合收获机36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34台。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全县省级龙头企业达5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到52个,其中,有机认证2个,绿色认证41个,无公害认证7个,地理标志2个,全年优质农产品基地累计达到1.14万公顷。沼气建设进展顺利。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2700个,筹建大型沼气工程2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800平方米;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5.56万个,占全县适宜农户的62%。沼气专业村100个,大中小型沼气工程达28处。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经营平稳增长。全县共有工业企业6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家。全县全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4.85亿元,增长18.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9亿元,增长20.9%;利税23.8亿元,增长21.1%,其中,利润19.5亿元,增长20.6%。利税过千万元企业28家,较去年增加6家;利税过亿元企业3家。
主导产业贡献率稳步提升。六大支柱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农副产品加工类、草柳制品类、复合肥料类、专用化学用品类、钢压延加工类、专用设备制造类分别实现16.6亿元、10.9亿元、186.4亿元、37.2亿元、49.2亿元、51.7亿元,分别增长18.2%、
8.7%、30.2%、8%、16.8%、12.2%。骨干企业发展迅速。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6家,共实现收入366.5亿元,增长21.9%。其中,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7亿元,成为全县首家过百亿元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9.6%,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8家,2012年签订合同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26.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亿元,增长1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3万平方米,增长12.8%。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4.8亿元,同比增长22.9%。按规模分:新开工计划总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1个,完成投资68.2亿元,占规模以上总投资的59.4%。其中高新技术投资完成27.4亿元,占规模以上总投资的23.8%。按地域分:城镇投资完成89.2亿元,增长26.4%;农村投资完成17.9亿元,增长13.0%。
房地产投资销售呈现下滑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6亿元,同比下降11.7%。商品房销售面积3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商品房销售额10.2亿元,同比下降12.8%。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县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65亿元,同比增长15.63%。其中,城镇零售额58.88亿元,同比增长15.75%;乡村零售额15.77亿元,同比增长15.20%。分行业看,各行业均衡发展,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59亿元,同比增长24.4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76亿元,同比增长14.2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39亿元,同比增长11.3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91亿元,同比增长18.69%。
全县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0家,住宿餐饮企业7家,全年实现限额以上主营业务收入77.33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良好。2012年全县共有集贸市场51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5个,生产资料市场1个,农副产品市场3个,工业品市场2个。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3%,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6%,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2.7%,住宅租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1.0%。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8768万美元,下降10.3%,其中,出口额22189万美元,增长1.1%;进口额16579万美元,下降22.0%。自营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3家,其中过2000万美元的1家,合计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5.54%。2012年末全县共有三资企业57家,其中当年新增1家,全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549万美元,同比增长362.6%。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县投产和在建1000万元以上县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个,其中,新建项目52个,续建项目34个,亿元以上项目21个,累计到位资金25.22亿元。
五、交通、电信、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201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60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08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9950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2792万吨,货物周转量803612万吨公里。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0.25亿元,电信业务收入3.7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28万户,增加7.88万户,互联网用户6.62万户。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县年末达到国家2A级以上旅游区5家,其中3A级旅游区2家;旅行社4家;星级酒店1家;星级餐馆1家。
六、财税、金融、保险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23亿元,增长32.5%,其中税收收入6.01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3.10%。财政支出18.76亿元,增长30.07%。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27705万元,增长7.84%;教育支出52416万元,增长41.88%;医疗卫生支出24002万元,增长21.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41万元,增长17.05%;交通运输支出4505万元,增长46.27%。
国、地税收入合计12.02亿元,增长21.1%,其中国税收入6.82亿元,增长17.6%;地税收入5.20亿元,增长25.9%。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5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1.45亿元,比年初增加14.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0.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13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89亿元,增长5.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4亿元,与去年持平略增;人身险保费收入1.35亿元,增长8.21%。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0.49亿元,增长8.7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0.29亿元,与去年持平;人身险业务赔付0.20亿元,增长29.62%。
七、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进展。实现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三连冠"。2012年,共鉴定各级科技成果51项,其中省市级17项。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学技术奖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全国石化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专利奖2项,市技术发明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市专利奖10项,1人获得临沂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新增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1家,临沂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认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3个。全县共申请专利252件,授权224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达14家,其中,一星级企业3家,二星级企业4家,三星级企业7家。
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当年招生2546人,在校生7451人。高级中学3所,当年招生4263人,全部在校生12517人。初级中学20所,当年招生7451人,全部在校生23577人。小学84所,当年招生7703人,全部在校生45143人。特教学校2所,在校生180人。幼儿园142所,当年招生7963人,全部在校生201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97%。认真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做好普通中小学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8%、巩固率达100%。完成全县农村小学100M光纤升级改造,农村教学点采用ADSL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网。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6个,建筑总面积27358平方米,规划总投资2736万元;标准化幼儿园新建项目18个。全年共拨付义务教育学校保障经费5051万元,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644万元,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182万元,发放高中助学金181万元,为1146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645万元。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规划实施"三馆"文化中心项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县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17.5万册,建成县图书馆青云分馆。已新建或提升改造文化大院50家、提升改造农家书屋43家,全县共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10处,村级文化大院245处,文化广场27处,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举办第十一届"钻石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农民文化艺术节等100多场系列文化活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77%,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8%,电视转播台1座,电视覆盖率98%。数字电视平移工作基本完成。
卫生事业。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2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12个,专科防治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9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09人,其中,执业医师496人,执业(助理)医师647人,注册护士353人。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3处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并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率88.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83.7%。
体育事业。先后启动"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等活动,组织开展临沭县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县中学生三人篮球比赛、全县小学生乒乓球联赛等。市五运会象棋比赛在临沭举行。组队参加市五运会少年儿童组和普通组的比赛,取得蝉联少儿组总分第一名、金牌跃升到第二名和取得普通组总分第七名,其中田径团体第一名的参赛最好成绩,并荣获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赛区等荣誉称号。在全市县区中率先建成功能完善的体育场。加大乡村两级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已建成具备健身场所的综合文体站10个,镇街健身广场9处。
九、技术监督、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质量强县战略加快实施。全县共有市长质量奖4个,提名2个;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10个、省服务名牌1个。全县新增注册商标271件,全县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452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总数达到5件;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4件,续展4件,总数达到19件。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县共发生各类一般事故56起、直接经济损失16.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3.8%和9.3%;受伤27人、死亡27人(全部为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持平。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流域污染治理水平不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重点调查单位24个。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1108万吨,化学需氧量859吨,氨氮53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68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5284吨,氮氧化物1999吨。
十、人口与就业
2012年末全县共有人口635649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0.08‰,死亡率5.18‰,人口自然增长率4.9‰。
全县年末从业人员36.99万人,其中,城镇4.08万人,农村32.91万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3.79万人,第二产业人员13.50万人,第三产业人员5.62万人。
十一、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县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增长13.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030.92元,增长12.3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8.02平方米,比上年人均提高1.83平方米。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31.42元,比上年增加1106.50元,增长13.96%。农民生活消费支出5694.16元,比上年增加540.43元,增长10.49%。其中,食品支出1944.89元,比上年增加146.73元,增长8.16%;衣着支出531.67元,增长46.25%;居住支出984.39元,下降10.2%;家庭设备、用品支出759.76元,增长107.85%;交通和通讯支出489.5元,下降34.82%;文化教育、娱乐支出419.97元,增长11.91%;医疗保健支出343.46元,增长23.6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1.61平方米。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3台,电冰箱57台,电话机44部,移动电话207部,影碟机27台,洗衣机93台,摩托车51辆,家用计算机27台。
就业需求旺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402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221人。职业技能培训稳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4767人,其中,再就业培训3058人,创业培训13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404人。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全年组织大型招聘会40场,新增劳务合作用工单位15家,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万人(次)。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7304人、109662人、30425人和346490人。
新农合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00元,各级政府财政补助240元,筹集资金1.56亿元。全县参合农民51.58万人,参合率99.99%。共为435.31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1.49亿元,当年基金使用率95.77%,累计使用率80.43%,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显著。全县12所乡镇卫生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全覆盖。制度实施以来,药价平均降幅35%,次均门诊、住院费用分别降低17%和25%。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趋向均等化,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25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9.8万份,建档率82.7%,其中电子档案占比72.7%,已超过60%的指标要求。

注:①本公报数据统计范围为2011年调整区划后新行政区域范围。
②电信部门数据为联通、移动、电信和铁通的合计数。
③本资料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
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⑤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⑥本公报全县人口数采用县公安局户籍人口年报数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采用县计生局统计数据。
⑦本公报统计数据采用快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