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9&rec=208&run=13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幸福临沭"为目标,解放思想,扎实苦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0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度的10.8∶52.2∶37调整为10∶52∶3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3亿元,增长32.5%。
(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一是农村经济运行平稳。预计一产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3.6%。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32万吨,实现十连增。现代农业快速推进,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个、林产品基地3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8处;新注册农业类商标12个,新认证"三品一标"21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苍源河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顺利竣工。"三资"清理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预计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8.8%。骨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3家,金正大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主导产业稳步发展,预计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31.2%、30.7%;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3.5亿元,分别增长5.6%、6.8%。技术改造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百企改造升级计划,共实施技改项目130个,完成技改投资60.1亿元,增长22%,居全市第三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9.4%。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常林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授牌,史丹利公司功能性生物肥料工程实验室获省发改委批复。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重点打造了经济开发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青云工业集中区(县域次中心)、镇街工业集中区四大经济增长极。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三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6亿元,增长16.6%。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提升,彩虹城市广场、九州超市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增长15.5%。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820万元和7865万元,增长26.9%、28.5%。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5亿元,销售面积30.38万,增长4%。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临沭金融网"作为全市首家网络融资服务平台建成运营。
(二)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投资拉动效应不断增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县新建和续建规模以上项目312个,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87个,完成投资68.2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完成投资42.6亿元。项目结构趋于合理,在建一产项目21个、二产项目152个、三产项目13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0%。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23%。投资结构明显改善,预计一产投资3.5亿元、二产72.7亿元、三产33.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2%、66.1%、30.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3.3亿元,占21.5%,比上年度提高7.5个百分点。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明显。抓住沂蒙革命老区享受中部政策的有利机遇,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8亿元。常林集团高端农业机械化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沂沭铁路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铁道部6月29日以铁计函[2012]824号文《关于第一次调整2012年铁路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同意该项目复工建设,现已下达投资计划1.05亿元,这是全国唯一一条恢复建设的地方铁路。目前,临沭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结束。
(三)以招商选资为抓手,发展活力逐步提高。招商选资成果显著,全县到位县外资金25.2亿元,新增签约、新建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45个。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招商选资从政府招商向区域招商、产业聚集招商和市场化招商转变。外贸出口下滑,受国际市场影响,全县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全县进出口总额41200万美元,同比下降12.8%。其中出口20000万美元,下降20%。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20家,比上年度增加14家。利用外资规模大幅提升,预计合同利用外资1286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501万美元,增长700.3%,其中道依茨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实际到位外资2026万美元。
(四)以统筹发展为手段,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大力实施"大县城"带动战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6%。一是中心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一体两翼、一城五区、北优南改、东延西进、均衡发展"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苍源河综合整治、红石湖公园改造、北城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区路、水、电、暖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亮灯率达98%以上,燃气普及率达82.2%。旧城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已完成5个城中村、8个棚户区改造,拆迁腾空土地61.5万平方米。二是镇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城镇启动公共建筑项目64个,新增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新建垃圾箱、垃圾池4500个。启动农房村居建设26个,新建农村住房3806户,改造危房990户。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先进单位。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以省级生态县创建为总抓手,不断加快城乡环境建设,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四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迈出新步伐。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旧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土地增减挂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七清七建"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镇街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五)以财税增长为核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3亿元,增长32.5%。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5929万元,增长33.1%;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5701万元,增长30.2%;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0675万元,增长44.8%。从镇街看,全县10个镇街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其中临沭街道、郑山街道收入总量进入全市镇域前20名。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2.7亿元,较年初增加17.59亿元,增长14.06%;各项贷款余额100.16亿元,较年初增加14.13万元,增长16.43%。
(六)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社会事业全面加强。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00元,增长16%。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6个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成效明显,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临沭街道卫生院搬迁项目顺利完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收缴各类社会保险3.4亿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五保、城镇低保、大病救助、优抚对象等补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深入推进"创业临沭"建设,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7%。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共建设保障性住房2295套。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共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10处,村级文化大院245处,文化广场27处,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77%。开通了城市公交,开展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民政、司法、统计、物价、工会、妇女儿童、武装、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镇域经济相对薄弱,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偏少;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一体发展还不够快;公共财力相对不足,一些民生事业有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一产还不优、二产还不强、三产还不高等。
(节选自2013年1月17日在临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临沭县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