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第一中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8&rec=157&run=13

临沭第一中学设党委、行政办公室、政教处、工会、团委、教研处、总务处、勤俭办、综治办、督查科、妇委
会、档案室、宿管科、财务科、司务处、医务室、教科室、实验室、教学服务部等科室;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
级9个级部及临沭县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
地理、生物、体育、艺术、信息等十二个教研组。有教职工426人、在校生5157人。
2011年,临沭一中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为指导, 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学校管理、深化教学
改革、谋划内涵发展、打造学校品牌,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获得上级部门认可和社会各界赞誉。先后获“教育
奠基中国”全国名优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省历史文化宣讲基地,临沂市事业单位五个好领导班子
建设先进单位、临沂市高中教学先进学校,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县职工职业道
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管理 坚持精细化管理发展策略,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发展充满活力。加强教干教师队伍建设,领导
责任分工更加明确合理,部门工作力量得到充实加强,级部管理更趋扁平细致,教学资源配置更为科学,教干教师
干事创业积极性更加高涨,学校的各项管理意图、决策部署都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整个学校呈现心齐劲足、共谋
发展良好局面。各系统、部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自身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关注每一个细
节,做好每一件小事,集中精力解决管理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平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带动
和促进各方面工作,推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学校安全 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以创建临沂市首批健康校园为契机,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关心健康,维护平安和谐的校园秩序,确保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安
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落实来客来访、学生外出登记、食品卫生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持定期不定期
检视、巡查、督查制度,不疏不漏,不留死角,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加强法制安全健康教育。建立以法制安全教育
课为主,报告会、班会、征文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安全教育体系,定期联系消防、卫生、公安等部门来校开展以防
火、防触电、防食源性疾患和防重大传染病、防交通事故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和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知法守法
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德育工作 重视整合优化德育工作合力,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全员育人、齐抓共管”德育工作
环境。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监督与制约,规范管理,从严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待遇,实施
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制度,加强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探索实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校
风、班风、学风建设,把德育纳入学生生活实践中,构建梯次递进、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扩展学生校外活动
场所,开展社会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学党史、颂党
恩、跟党走”征文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展示等系列活动,取得较好成绩和效果。
高三管理 校级领导将工作重心下移落到实处,坚持包组蹲点制度,全校上下尤其是各系统、各部门一如既往
地关心和支持高三,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发挥高三备考组织体系作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研究小组、学习
指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扎实开展备考工作,年级、班级、学科、教师依据学校高三管理目标和要求制定工
作方案和目标计划,加强执行落实,提高备考工作实效。高三领导小组和学习指导小组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落实
在名生培养上,抓虚拟班过程管理,实施有效指导,确保帮扶到位。认真精细研究考情、学情,选好苗子、瞄准靶
子,自创高质量高考模拟试题,强化训练和模拟,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县教研室组织的高三教师
“一标一钢一题”测试机会,组织老师们认真研讨考纲和考题,提高老师们驾驭高考备考能力。在规范实施素质教
育大背景下, 2011年高考本科过线人数超过800人,考入复旦大学、中国人大、中央财大等全国名牌大学的考生超
过20人。
教学工作 优化年级教学与管理,按照同一年级集中分布在同一教学楼上教学、办公的原则,实施分年级管理,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发有特色
的学校课程,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制度,保障学生选课权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扩大校
本课程开发成果,促进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在条件创设、激励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完善校
本课程开发评价考核机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校本课程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后勤管理与建设 改善卫生保健条件,添置艺术器材,完善通用实验室功能,购置图书资料、优化办公生活条
件,改革食堂、宿舍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条件更加完善,服务保障功能更加齐全,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更加舒适。塑胶跑道、辅助体育场地、健身保健场地周边绿化、美化工程初见成效,机动车停车场及西门道路先后
建成投入使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师生积极参与建设节约型校园,物品配用、水电管理、校产管理科学规范,
勤俭节约教育与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教辅人员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保障意识得到加强,工作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
升,后勤服务优质高效。
撰稿:袁 强 审稿:张庆贵 李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