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7&rec=199&run=13

2010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
揽全局,认真落实上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得
到进一步巩固,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333万元,同比增长23%,完成预算的
106.9%。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915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6%,同比增长22.7%;地税部门组织收入25851万元,剔
除烟叶税因素完成预算的100.3%, 同比增长22.3%; 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0324万元,完成预算的141.4%,同比增长
27.7%。 当年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专项补助、转移支付、上级一次性补助等,全县总财力达到133626万元,其
中:“灶内”财力95789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133624万元,其中:“灶内”支出95787万元,完成预算的117.2%,
比上年增支20421万元,增长27.1%。收支相抵略有结余,连续24年实现全县财政收支平衡。
2010年, 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7051万元。当年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专项补助、转移支付、上级一次性补
助等, 县级总财力达到115344万元。 县级财政总支出115342万元, 其中:“灶内”支出77505万元,完成预算的
137.3%,比上年增支25716万元,增长49.7%。县级财政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和极具挑战的一年,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一年。在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全县财税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
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强化财源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转方式调结构,财源建设推出新举措。将支持转方式、调结构与增财源有机结合起来,以财源建设为抓
手,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一是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制定重点财源建设考核办法,激励全县
各级加快财源建设。对乡镇实行超收部分全额返还,短收部分短一扣一的财政激励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发展经
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增强财源发展后劲。认真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后续建设工作,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
金9388万元,充分发挥了中央投资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对10户企业实施了非核心
业务剥离, 新增地方税收317万元,有效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三是支持企业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传统
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巩固壮大优势财源。为17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9070万元,重点
扶持了一批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财源结构优化。
(二)抓征管促增收,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县各级财税部门以组织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
作,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确保依法治税、应征不漏。强化非税收入征管,
将9个部门、 15个费种纳入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管理范围,实现了财政一票收费、扎口管理,全年通过
“一费制”征收涉企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670万元,确保了各项收入及时解缴入库。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亿
元,达4533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02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9%,工商税收完成33948万元,占地
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9%, 在全市12个县区中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在抓好组织收入的同时,把争取上级支持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研究上级出台的转方式调结构、加大民生投入的各项政策,有针对性的做好结合文章,全
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8亿元, 同比增长26.7%, 争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资金4615万元,其中新增补助
2493万元,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保民生办实事,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压一般保重点,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构建公共财政
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库区移民补贴7984万元;兑付家电、
汽车、 摩托车下乡补贴3028万元,补贴家电5万台、汽车摩托车9420辆;拨付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大型
灌区节水续建、 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等项目建设资金2.4亿元;投入村级公益事
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15万元。 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推进
民生事业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6.5亿元,发展成果更多的惠
及到广大人民群众。 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455万元、农村中小学免课本费668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资金
615万元, 筹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资金3021万元,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7036万
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参合农民达54万人,参合率99.9%,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
返贫”问题;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保供养补助标准,落实资金
2741万元,受益群众6.6万名,实现了新标准下的应保尽保;筹集资金1303万元,用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
有效降低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成本, 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拨付资金2.3亿元,重点
支持了苍山路北段道路绿化、 327国道临沭段、农村公路改造、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
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居住环境。
(四)推改革抓管理,科学理财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
意见》,坚持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
府采购预算编审和采购计划管理,加大对采购行为的监管力度,全年实现政府采购额2.6亿元,节约资金3314万元,
节支率达13.3%。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事前预算控制、事中跟踪监管、事后决算评审管理,共完成预算评审133项,审
定资金5.9亿元,决算评审31项,审定工程造价5480万元,审减率达12.5%,被省财政厅评为全省财政投资评审最具
影响力单位。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配置科学、
使用高效、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资产管理新模式。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产权登记制度和企业财
务状况动态监控体系,顺利完成了县热电厂改制和广电网络公司资产上划工作,促进了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
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对2007-2009年度7.14亿元强农惠农资金进行了专项清理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
反馈和纠正;扎实推进“小金库”治理“回头看”、“收支两条线”、会计信息质量、预算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活
动,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管理取得新的成效的五年,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 期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5亿元, 年均增长16%;总财力由2005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
13.4亿元, 年均增长26.4%,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农惠农和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十一
五” 期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2.9亿元,建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
金协会23个,开展了农户致富工程和低收入农户贷款贴息工作,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
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1.7亿元,
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拓宽,保障标准逐年
提升,强化了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践行了理财为公、用财为民的理念。三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程度逐步提
高。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扎实推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监管机制不断健全,财政专项
资金管理得到明显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行为得
到有效规范,公共财政体系更加完善。
(节选自2011年2月15日临沭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关于临沭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