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街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7&rec=181&run=13

2010年11月,临沭镇改称临沭街道。地处县城驻地,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行政区域面积120.8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48公顷。辖33个行政村(居、社区),其中12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计3.8万户,
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万人,农村人口7万人,人口密度992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9.9‰,死亡率8.4‰,自然
增长率6.5‰。有少数民族7个。全街道设党(总)支部106个,共有党员3621名,农村两委干部115名。
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优势镇”、“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特
色产业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乡镇”,并被授予“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临沂市‘五个好’乡镇党委”、“临沂市个体私营
经济明星乡镇”、“临沂市经济强镇”等称号。全省妇联工作现场会、全省财政工作现场会、全省教育工作现场会、
全省消防安全工作现场会、全市信访工作现场会、全市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全市综治工作现场会、全市文
化大院建设现场会、全县植树造林工作现场会、全县新农村建设“双30”现场会等先后在临沭街道召开。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发”的原则,科学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北部瓜果飘香、
中部绿色成网、南部五畜兴旺”的产业布局。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地瓜、玉米、花生,年产粮2.63万吨、油料8765
吨。山西村种草莓400余公顷,为鲁东南最大草莓生产销售基地。周庄一带植桑666.67公顷,桑蚕业形成规模生产。
有鲁东南最大木材批发市场1处,日成交额16万元。
经济发展 临沭街道年产复混肥600万吨,系全国最大优质复混(合)肥生产基地,为柳编工艺品、脱水蔬菜、
五金工具、 机电化工、碳化硅出口重镇。拥有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上缴税金过1000万元的
企业2家(史丹利、雷华),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1家(瓯龙置业),200万元至500万元的9家(春雨、金柳、金正
阳、 金明寓、金蒙碳化硅、文泰房产、宏祥建筑、山田研磨、弘盛地产),50万元至200万元的13家(腾奥工艺、
苏果正大、万豪置业、中加房产、华诚超市、农业保险、峰源置业、华威工艺、花园房产、宝来房产、汇城资源、
城关供销、 富士化肥) 。2010年街道实现税收1.4亿元,财政收入780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2.19亿元,招商引资
2.9亿元。
教育卫生 投资2100万元的临沭街道第一小学综合教学楼、 投资310万元的周庄中学学生餐厅和公寓楼投入使
用。全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达36047份,建档率达到70%; 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6类共20000余份;举办健康知
识讲座200余次, 让17000余名群众得到健康知识教育;管理0~3岁儿童3000余名;为300名孕产妇提供产前产后保
健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年检1000余人;为2892名儿童规范接种疫苗;为2775名高血压患者提供按规定频次
进行随访和体检服务; 为443名糖尿病病人提供按规定频次进行随访和体检服务;按规定频次进行随访重性精神病
病人106人。
旅游资源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为低山丘陵,南为平原。苍源河流经街道境中部,有凌山头中型水库,新时
器时代曾有村落居住。 占地18平方公里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苍马山景区座落在街道境东北3公里
处,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年旅游收入可达700万元,占全街道GDP的0.7%。实现旅游税收100万元,占全街道财政
收入的3.2%。另有沂州八景之首苍山叠翠、冠山仙人洞、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红石湖公园、苍源河公园、刘少奇视
察山东工作纪念地、李蒿科古槐和古墓葬、井店居古遗址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特色产业村(街) 振兴社区 位于县城南2公里处,共289户,1160人,耕地56.67公顷,党员37名。社区抓创
建省级文明城市机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思路增加村级积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实
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获“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山东省环保小康示范村”、
“山东省人防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消防示范基地”、“山东省绿化示范村”、“山东省民主法制示范村”、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临沂市市先进妇代会”、“临沂市小康示范村”、“临沂市‘五个好’党支部”、
“临沂市先进民兵连”等荣誉。
投入人力、 物力、财力,高标准搞好文明街建设,对一纵一横两条文明街进行规划整治,硬化1公里,栽植绿
化树木900多棵;投资12万元,为148户村民安装自来水,安全卫生饮水达100%;投资15万元,建设集农民技术学校、
图书室、村民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通过开展“文明信用户、星级文明户”等主题文明新风创建,开展“改陋
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安领导小组,划分责任片,签订家庭治安责任
书,层层落实治安责任。有线电视入户率96%,村民参保率100%。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投资6万元新上大容量变
压器, 解决企业用电难问题。在社区北规划33.33公顷的经济园区,在企业办理营业证照等方面给予协调,先后有
25家民营企业落户,注册资金3000万元,年实现利税400万元,成为全县经济强村之一。

撰稿:胡 涛 审稿:李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