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7&rec=131&run=13

2010年,临沭县财政局下设办公室、预算科、国库科、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科、农业财务科、企业财务科、经济
建设科、社会保障管理科、会计管理科、税政法规科、综合科11个职能科室;隶属财政局二级单位有财政监督检查
局、投资评审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局;挂靠财政局正科级单位有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基层财政管理局、非税收入管
理局。 全局共有干部职工111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6人,在职人员95人。在职干部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87人。全县设12处乡镇(街道)财政所、农业税收征收管理所,实行合署办公,1处经济开发区财政局。
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333万元,同比增长23%,当年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专项补助、转移支付、
上级一次性补助等,总财力达到133626万元,其中,“灶内”财力95789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133624万元,其中,
“灶内” 支出95787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连续24年实现全县财政收支平衡。连续1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被省财政厅评为“山东省财政投资评审最具影响力单位”,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履行计划
生育分工职责、关心国防建设、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临沭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工
会、信访、行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财源建设 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制定激励型财政政策,对乡镇实行超收部分全额返还,短收部分短一扣一
激励政策,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财源发展后劲。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对10家企业实施
非核心业务剥离, 新增地方税收317万元。支持企业发展,为17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9070万元,促进全县经济
发展和财源结构优化。
组织财政收入 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确
保依法治税、应征不漏。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将9个部门、15个费种纳入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管理范围,
实现财政一票收费、 扎口管理,全年通过“一费制”征收涉企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670万元。2010年,全县实现地
方财政收入45333万元,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02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87%,工商税收完成33948万
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88%,在全市12个县区中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在抓好组织收入的同时,积极争
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 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8亿元,同比增长26.67%,争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补助资
金4615万元,其中新增补助2493万元。
重点项目支出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库区移民补贴7984万元;
兑付家电、 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028万元,补贴家电5万台、汽车摩托车9420辆;拨付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
开发、大型灌区节水续建、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等项目建设资金2.42亿元;投入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715万元,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
改善。 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拨付资金2.32亿元,重点支持苍山路北段道路绿化、327国道临沭段、农村公路改造、
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民生项目支出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6.54亿元,发展成果更多
的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 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455万元、农村中小学免课本费668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
资金615万元, 筹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资金3021万元,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 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7036万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参合农民达54万人,参合率99.9%,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问题;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保供养补助标准,落实
资金2741万元,受益群众6.62万名,实现新标准下的应保尽保;筹集资金1303万元,用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
点,有效降低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成本,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管理改革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实现政府采购额2.16亿元,节约资金3313万元,
节支率达13.26%。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事前预算控制、事中跟踪监管、事后决算评审管理,共完成预算评审133项,
审定资金5.91亿元, 决算评审31项,审定工程造价5480万元,审减率达12.5%,被省财政厅评为全省财政投资评审
最具影响力单位。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
使用高效、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资产管理新模式。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产权登记制度和企业财
务状况动态监控体系,完成县热电厂改制和广电网络公司资产上划工作,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财政监
督力度。对2007~2009年度7.14亿元强农惠农资金进行专项清理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推进
“小金库”治理“回头看”、“收支两条线”、会计信息质量、预算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活动,财经秩序进一步规
范。

撰稿:徐芝良 审稿:王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