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6&rec=7&run=13

为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城
部分旧城区分期分批进行拆迁改造。 重点改造富民、利民、振兴、镇北、镇南五个社区,总面积213公顷,被拆迁
户3200余户。为落实好这一决策,2008~2009年,共进行四期改造,涉及富民、利民、镇北和原华艺印务有限公司
等四个片区1845户,19家企业。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四期拆迁任务全部在公示期内主动签订协议、搬迁腾
空,实现了和谐拆迁;还建拆迁户居民楼50栋,商业网点2处,建筑面积达到20.15万平方米;安置楼在春节前全部
交付使用,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还建、当年入住的目标。同时在旧城改造区域新修拓宽了四条道路,新建了四个
街头绿地节点,规划改建了临沭第一小学和县政府机关幼儿园。旧城改造区域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一、决策背景

由于历史原因,临沭县城是1961年恢复设县以来在原夏庄街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城市因村而建,城中有村、
村外是城,城村结合发展的弊病同样未能避免。旧城改造以前对城中村缺少规划和投入,加上群众故土难舍的情结,
老城区城中村和厂区、旧居民区相互掺杂,严重影响县城形象和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中村房屋大多是二十世纪
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砖瓦房,有的甚至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土坯房,有的已成为危房,严重影响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
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村居建设不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利用率非常低,整个旧城区还不如农
村。交通拥挤、停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市民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太少,城市整体形象提升不上去,第三产业发
展受到严重制约。旧城区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极其严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
泥”的现象成为旧城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落后的城市面貌与现代文明城市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称。

二、工作举措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指挥,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
为常务副指挥,所有县委常委和部分人大、政协领导为副指挥,常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旧城改造指挥部,成
立了由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和有丰富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的老同志参加的旧城改造顾问小组。本着“硬抽人、抽硬人,
不胜任就换人”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从有关单位和乡镇抽调近百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
部,包括一批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人大主席,充实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并要求每名干部与原工作岗位完全脱
钩,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旧城改造工作中。旧城改造的难点是动员拆迁户搬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每期拆迁任务,
分成五个片区指挥部,每个片区指挥部由一名县委常委牵头,一名县人大和政协领导协助,一名联络员联系,县城
驻地镇两名班子成员参加,脱产干部、村居干部参与,县直部门按照分工实行包片包户责任制,一包到底,责任到
人,限期完成搬迁腾空任务。
(二) 科学丈量评估。为彻底摸清核准改造区域拆迁户房屋的性质,旧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从2008年2月27日
起,利用17天的时间,对五个社区3200余户居民住宅进行调查摸底和丈量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被拆迁区域内的住
户下发《核实被拆迁户用房合法手续的告知书》,按照“户主自行申报,村两委审查公示,镇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
把关确认,县纪委和监察局派员监督”的原则,对用户合法手续进行确认,明确合法手续住户和违法建筑户的范围,
全面摸清改造区域底子,分清房屋性质,为合法合理补偿提供准确依据。
(三)宣传发动。为把各级的认识真正统一起来,拆迁工作实施前,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领导干部到兖州、
肥城、宁阳、青州等地考察学习;随后,2008年初,又分批组织领导干部、村居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
休老干部、群众代表到兰山区的南坊新区、青州、沂水等地参观学习。使全县上上下下形成加快旧城改造、建设美
好家园的共识。为旧城改造工作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支持。为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把外地旧城改造的典型
事例制作成专题片,通过电视台向群众播放,每天更换一期,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先进地区城市建设的大气魄、高
档次、高水平及先进的城建理念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快城市建设的认识高度统一。
(四)制定政策。在制定旧城改造拆迁补偿方案时,县委、县政府遵循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反复征求
村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额按照被拆房屋同区位的新建商
品房市场价格,结合其新旧程度、建筑结构、容积率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拆迁补偿政策中,制定了以房屋产权调
换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的政策;拆迁安置政策中,重点明确安置住宅户型的原则、价格、选择顺序以及对伤残户、
特困户的优惠安置政策;拆迁奖励政策中,规定了早签协议、早搬迁受奖励、选楼房序号优先的政策。提高了补偿
安置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旧城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责任落实。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必须把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
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拆迁工作中实施单位联村包户制度,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上级驻沭单位、经济
开发区和临沭镇党委、政府进行联村包户。本着“户数均衡、难易均衡、力量均衡”的原则,使所包户数与单位职
能、确定的在编人数相适应,直到被拆迁户签订协议并腾空为止。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做好旧城改造的相关工作,
将分散的部门凝聚成一个严密的工作集体,形成各级领导机构、各部门、各小组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运行机
制,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并按时完成任务。
(六)组织实施。为确保拆迁工作有序进行,将整个拆迁安置工作分为入户征求意见调查摸底、室内测算、召
开动员会、张榜公示、签订协议和搬迁腾空、安置楼建设、回迁安置、办理房产手续等八个步骤进行,每个环节都
制定了相应的预案,明确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各片区分别成
立政策咨询处、签订协议处、验收交接处、序号登记及奖补兑付处,所有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针对签订协议和腾空
验收两个高峰期,合理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做到工作齐头并进、压茬有序进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主要成效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整个拆迁还建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城市面貌改善,生态效益良好。旧城改造彻底改变了老城区脏、乱、差的局面,新建的50栋欧式风格的
安置楼宽敞明亮、设计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成为临沭最适宜居住的小区。并且在原来腾空的土地上修建4条道路,
4个街头绿地广场,开挖恢复夏庄河生态景观,改建1所学校、1处幼儿园,增加各类绿化面积2.4万余平方米,为临
沭县城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投资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四期拆迁共腾空土地89.33公顷,除去安置区、道路和街头绿地广场等
占地外, 共拍卖土地40.78公顷, 实现政府收益4.32亿元; 其中,阳光居以东、沭河大街以北区域拆迁腾空土地
19.8公顷,拆迁腾空的土地多用于公益事业和招商引资特批项目,土地价格比较低,政府几乎无收益。引进了中加
盛世豪庭、景钰嘉园、广东广宏·峰源置业、商业步行街、文化休闲美食街等一批好的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
100万平方米, 吸引建设投资17亿元,增加各类就业岗位2000余个,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拓
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三)县委、县政府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在拆迁过程中,各联村包户单位讲政治、顾大局,积极配合、共同参
与,从主要负责人到分管负责人,都身先士卒,亲历亲为,全力靠上做工作,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改善,班
子弱的变强了,强的更强了,全县呈现出政通人和、令行禁止的良好局面。
(四)拆出了和谐,改善了干群关系。工作中,很多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到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融洽了干群关系;有些单位班子成员全部出动,集体进村入户,有时工作到深夜12点,直至做通群众的
工作;有的单位主动雇用车辆,顶风冒雨帮助群众搬运物品。受工作人员工作精神所感动,群众积极配合,主动签
订协议、搬迁腾空,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在整个拆迁过程中,被拆迁群众对房屋合法手续的重要性有了
新的认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私搭乱建得到有效扼制。
(五)形成鼓舞人心的拆迁工作精神。在拆迁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广大工作人员发扬特别能吃
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加班加点,形成了“白加黑、五加二”(白天加黑夜、工作日加休
息日)的拼搏精神和“两天的事情按一天办,雨天的事情按晴天办,夜晚的事情按白天办”的优良工作作风,并对
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撰稿:张 波 审稿:高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