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碑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5&rec=96&run=13

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多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圆首且
上小下大的是碣,竖长方形的是碑。碑刻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本县的古代碑刻多为元代和清代。

重修清源真君庙碑
清源真君庙位于临沭镇花园寺村西,始建年代不祥,元代重修,即立此碑。后废圮,仅存
遗址。
碑刻为青石制, 方座,身首一体,高205厘米,宽80厘米,厚20厘米。元大德四年(1300
年) 立。额题篆书“重修清源真君庙记”2行8字。碑文楷书,计552字,记述清源真君庙的位
置、地理环境和原庙毁于兵灾及重修经过。后习进士陆世□撰文并书丹,陈羲范刻。
现存于县文管所。

沂阳观音院《创塑观音罗汉之记》碑(图4-52)
碑体为石灰岩板块, 青灰色。高200厘米,宽80厘米,厚20厘米。元朝至正年间,由沂州
佛教界和本寺僧人化缘得资金塑立。碑文亦由本寺僧人撰稿和书写。
该碑原立于东盘村南沂阳观音院内,20世纪50年代寺庙被拆除,庙田改为耕地。碑石受到
群众保护。今移置于东盘村东玉圣园内。
附碑文:
沂阳观音院释崇仙书并篆
沂州在城仁任寺朝宗子忝释广存撰
大哉圣人降世,淳风普覆于乾坤。释氏□形独冠,升腾于宇宙,显祯祥于周代,赐金像于
汉朝。教法盛行,流于中国沙门,置于京师,首建白马寺,教之始也。由是蠲除妄执,扫荡邪
宗, 谓群生不悟真源,故乃随机设□, 幽玄奥义越古超今,保国之清宁,利民之嘉泰。其惟
大觉者,焉可以臣稽首,贤哲咸瞻。立代绵远,弗可尽述。迨我皇。
圣德化于四海,仁风布于八荒。钦奉佛道,大建精蓝,无非壮丽,自古以来未之有也。沂
治之东,去州百里有聚落曰东潘,地秀人淑。俨有梵宫,乃古之名刹,额曰资庆释迦□院。□
僧之德,俗姓温氏,礼本院□公老人为师,于斯受业□身是也。德行孤高,佳名远播。同僧之
净秀,拜谒豪门英彦,普化大小信人,共捐金资,命丹青绘塑转山一十八尊罗汉大圣自在观音,
金彩交辉。焕然射目, 睹天山之耸势;云映烟岚,视普陀岩之参差。波涛浪激,依稀而虎啸,
仿佛而龙吟。野花山鸟,流水行云。斋鱼响于空仓,梵呗喧于霄汉。朝暮焚修,祝延
圣寿,帝基永固,国祚遐龄。人之祈福之场,缁侣兴修之地。胜事功之已毕,碑铭修之久
焉。是以净德运心竭力,树立金石。伟哉,净德之功也。命余为记,实可耻焉,穷以鄙文录其
岁月云。
时大元至正十五年岁次乙未月律黄钟吉日干缘僧净德立石
智性大师领释教事崇兴住持僧永新
沂州吏 刘
保义校尉益都路沂州判 李
忠翔校尉益都路同知沂州事 刘
奉直大夫益都路沂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 张
朝列大夫益都路沂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添设为头

大兴镇同知衙署碑(图4-53)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朝廷在今大兴镇建捕盗同知衙署。首任同知李兴祖及其后若
干继任,均在此办理公务。但到了雍正、乾隆年间,一些贪图享乐的同知,却嫌当地穷乡僻壤,
自行移驻繁华的郯城县马头集,致使大兴镇衙署名存实亡,衙内部分建筑物也因长期失修而坍
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新任同知赵宏汉到职。其人忠于职守,亲自督办重修大兴镇衙
署,并于施工期间回驻大兴镇,历尽辛苦。竣工后,赵又撰文勒碑石为记。
该碑为石灰岩板块,高1.8米,宽0.8米,厚0.15米,民国年间随衙署废置而被遗弃荒野。
上世纪70年代,被当地某农户用大锤砸成两段,欲作建房石料,幸被有识者劝止,仅损右下角。
现残碑卧置于大兴镇大兴一村之东、新沭河北岸。
附碑文:
重修大兴镇衙署碑记
粤(1)考大兴镇之有衙署也,建于康熙二十四年,□□□地界两省(2),相距州间各有
百余里(3),东邻海赣。驻地黑陡涧南连羽山,北抵苍山,易于藏奸匿匪。爰(4)设同知衙
署, 弹压地方,惩恶安民,俾(5)山陬(6)鄙壤(7)咸(8)化,而为此破制封之俗(9)
也。迨(10)后,历任俱因此地旷野(11),诸物缺贵,移驻马头集。□□衙署坍塌,莅兹土
者,谁肯捐修?汉(12)于乾隆三十八年正月莅知事之三日,即行阅视(13),见大二门东西
角门、班房,俱化乌有,□□二三堂,梁栋墙壁皆已损坏,委难栖止(14)。爰请诸
上宪(15)借吏养廉,于四月内兴工,六月内移驻大兴。百姓□□移衙马头者,弗(16)
愿也。 汉因奉□部文, 应驻之地倘不常守,则当日设官建署之意谓何,而愿恋心于纷华盛丽
(17)之马头集耶?于是亲临督办,期于速竣(18)。无如斯地物力维艰,远购于江南(19),
鸠工(20)庇材(21),间六月而建□□竣。惟愿后之莅兹署者,谅汉不得已而移驻之苦。果
无忘每岁修补之勤,应不至废坠,而新任之员能得以安居,爰处办公务而安民生也,幸甚!爰
勒诸石以垂不朽云。
山东沂州府沂河同知加一级 兴 委 赵宏汉撰并书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季秋 勒石
木匠 赵 璞 朱 曰
石匠 朱文英 周殿士
泥水匠 李子扬 张子元

注:(1)粤:文言助词,通“曰”。
(2)两省:山东、江苏。
(3)百余里:衙署驻地大兴镇东距海州,西到沂州,皆有百里之遥。
(4)爰:乃,于是。
(5)俾:使。
(6)陬:角落。
(7)鄙壤:边远的地方。
(8)咸:都,全部。
(9)俗:一般,常规。意指在大兴镇设州同知衙署,属破例之举。
(10)迨:等到。
(11)旷野:地旷人稀之地。
(12)汉:同知赵宏汉自称。
(13)阅视:实地查看。
(14)栖止:居住。
(15)上宪:上级官员,也称“宪台”、“大宪”。
(16)弗:不。
(17)纷华盛丽:繁华昌盛,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当时郯城县马头集为鲁南商贸重镇。
(18)速竣:加快施工,使工程早日完工。
(19)江南:清代,泛指江苏省沿长江两岸及浙江、江西等省区。
(20)鸠工:聚集工匠。
(21)庇材:材料齐备。

郑山镇轩庄圣旨碑(图4-54)
郑山镇轩庄村公墓,现存清嘉庆二十四年,朝廷为貤赠临清州学正胡典的父母而颁发的圣
旨碑。 碑体为石灰岩质,高2.0米,宽0.8米,厚0.2米,碑帽刻有双龙图案,中有“圣旨”二
字。
附碑文: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驱奏效报功,膺(1)锡(2)类之仁。
尔沂州府学廪生(3)胡恒兹,乃现任山东直录(4)临清州学正(5)胡典之父。雅尚(6)素风(7),长
迎善气,弓冶(8)克勤于庭训,箕裘(9)丕(10)夫(11)家声。兹以覃恩(12)貤赠尔为修职郎,锡
之勅命。於戏(13)!肇(14)显扬之盛事,国典(15)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16)。
制曰:奉职无愆(17),懋(18)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19),宜酬鞠育(20)之恩。尔景氏乃现
任山东直隶临清州学正胡典之母。淑范(21)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22)移效以作
忠。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八品孺人(23)。於戏!贲(24)象服(25)之端严(26);诞(27)膺钜(28)典,
锡龙章(29)之涣汗(30),允播徽音(31)。
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

注:(1)膺:受,当。
(2)锡:同赐。
(3)廪生:明初,令府、州、县设学,府学生员40人,州、县依次减10,人月给廪米6斗,后名
额增多,食廪者称廪生员,省称廪生。清代沿明制,廪生可依次生国子监学生,称岁贡。
(4) 直隶:明、清省下有府、州,州有散州、直隶州之别,散州属府,直隶州不属于府而属布
政司。
(5)学正:亦称学政。清代管理教育的官员,州称学正,县称教谕。
(6)雅尚:平素的好尚。
(7)素风:朴实无华的作风。
(8)弓冶:比喻父子世传的事业。
(9)箕裘:克承父业。
(10)丕:弘大。
(11)夫:文言助词,表感叹。
(12)覃恩:指帝王施恩封赏或赦免。
(13)於戏:感叹词,同“吁唏”。
(14)肇:创造。这里指制造舆论氛围。
(15)国典:国家的典制。
(16)弥励:弥,此处意为久远,长久受到激励。
(17)无愆:没有过错或失职行为。
(18)懋:同茂,这里指有很大的政绩。
(19)有自:有今日之自我。
(20)鞠育:养育,教诲。
(21)淑范:善良,为人楷模。
(22)俾:使。
(23)孺人:封建社会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
(24)贲:盛美的装饰。
(25)象服:封建社会王后及诸侯夫人以绘画为饰之服,尊者以为饰。
(26)端严:端庄的装束。
(27)诞:发语词。
(28)钜:同巨,大。
(29)龙章:龙形图纹,帝王的象征标志。用于其服饰或军旗,也有比喻帝王书法的。胡典父母
由皇帝用圣旨貤赠,故碑帽有龙形图纹。
(30)涣汗:帝王的号令,不可更改或追回。
(31)徽音:美好的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