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郭家山新石器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5&rec=68&run=13

遗址位于临沭县城东北约13公里的郭家山村西南500米处, 东西长350米,南北宽170米,
面积6万平方米。 两条小溪从东往西,分别流过遗址的南北两侧,在遗址的南部、西部形成两
个小型水库。遗址中心部位是东西长的高台,当地人称之为“茆墩子”。相传,古有茆老爷在
朝廷为官,后告老退居于此,留有此墩。
1980年6月, 考古工作者根据群众反映,对郭家山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
商周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物。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刀、石铲、石镰、石锛、石斧、纺轮、骨针、陶
器口沿、陶片、鼎片、鬲足、豆盘、鹿角、兽骨等。
从遗址中心高台的西部及南部断崖上看,文化层厚1~3米,能分辨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层:
上层是周代文化堆积,地层中夹杂不少红烧土的残碎陶器。周代文化层下是商代文化堆积,发
现有许多陶鬲足、陶罐陶盆残片。商代堆积之下是龙山文化堆积,堆积中包含许多磨光黑陶片,
可辨器形有鼎、盆、罐、豆盘。龙山文化层中还有大量灰土堆积,灰土中夹杂许多黑陶鬼脸形
鼎足、器底、器口沿、器把。在断崖上还发现了一些白灰遗址,为龙山文化时期人们的房屋地
面。当时人类在地面挖成圆形或方形土坑,坑内竖起木柱,支撑圆锥状或坡状屋顶,墙壁用树
枝或秸秆扎成,外面再涂抹粘泥;屋内地面用泥土夯实,然后洒上白灰用以防潮。
郭家山遗址出土的石器只有一件石斧打制较粗糙,其他石器皆打磨得非常光滑,器形规整;
石刀、石镰多穿孔,并磨有利刃。石器中的石铲是当时人们使用的翻土工具,而石镰则是收割
工具。这说明当时人类已由采食野生植物发展到种植农作物。出土的陶器,以黑陶、夹砂灰陶
为主,偶见红陶。陶土经过严格淘洗、轮制,火候较高,通体磨光发亮。纹饰有弦纹、绳纹、
竹节状纹。从出土陶纺轮、骨针可以看出,当时原始手工业也有了发展,使用野生纤维和动物
毛皮缝制衣着已成为可能。
郭家山遗址内涵丰富,是研究鲁东南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
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