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曲艺 曲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5&rec=232&run=13

1 曲艺
临沭地方传统的曲艺主要有琴书、柳琴、渔鼓等。琴书的特点是说唱结合、音韵优美、通
俗易懂、幽默风趣、生动感人。其演出地点灵活,或串乡入户,或赶集摆场。1944年,八路军
打开大哨日本鬼子据点后,艺人吴朋选编唱琴书《打大哨》,很受群众欢迎。滨海地区文教科
以他为骨干,组织全县艺人加以培训,创作演唱新鼓词,宣传抗日。
建国后,本县琴书艺人改编演唱了许多新曲目,如《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
《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并编写若干小段,在全县演出,起到很好的宣
传作用。
1964年,县成立曲艺艺人协会,张绪涛任主席,蛟龙镇知名艺人李玉玺任副主席,有会员
20人。 1980年4月,李玉玺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1984年,全县登记在册的
曲艺艺人为76人,重新成立曲艺领导小组,组长李玉玺。
临沭县的琴书早年由安徽省传入,属于“南派”,以唱文书为主。早期乐器是一人一把坠
琴,一个脚柳;后增加扬琴、手板、软弓、京胡。腔调为四句腔,以十三辙为韵,板式分“快
板”和“慢板”两种。
柳琴戏,俗称肘鼓子,有的叫拉魂腔。建国前后,经常有戏班子在集镇或农村演出。一人
可充当几个角色,有时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戏班子。到一个地方,不须搭台子,即可席地演出,
很受群众欢迎。传统剧目有《喝面叶》、《借年》、《牛郎织女》等。
渔鼓,系采用长80厘米,圆周30厘米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
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分张、沙、杨、柴、邵、李、秦、美、王等九派。乐器
有渔鼓、剪板等,腔调分大寒调、小寒调两种。板式分五鼓、四板、以十三辙为韵,又加花腔
使之圆滑。唱腔纯朴、优美,与地方语言单调紧密结合,行腔圆润,为群众喜闻乐见。
琴书、柳琴、渔鼓等表演形式,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电视和网络的
普及,已明显衰落。
2 曲牌
曲牌,曲之调名。名色多至几千。每一曲片均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可据以填写词。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曲调音节,古时皆书于牌上,故称曲牌。
1981年,县文化部门对全县民间器乐曲牌进行了调查,共有高调桃红、大闪门、放风筝、
雾潮浮、大金星、小金星、撑破街、葡萄果、下巴桃红、调小桃红、双管小桃红、小桃红、小
开门、叠罗锦吊金钱、夕阳曲、柳罗锦、竹叶飞、打枣、豆菜、越调、平调、官调、万年欢、
寄生站、寄生草、吹咔、下巴五六、叠罗锦等2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