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5&rec=219&run=13

1 春节
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被重视、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进入腊月中旬,家家户户即开始碾米磨面,宰猪杀鸡,购买鱼、肉、烟、酒、糖、果、茶、
鞭炮,增购家具,缝制新衣,以备过年。节前数天,各家都要蒸馍馍,做豆腐,熬猪头糕,烙
煎饼,添购新碗筷,洒扫庭院,洗刷器皿,人人理发,以示辞旧迎新。据说做豆腐是因为“豆
腐”谐音“都福”,意在希求或庆祝合家幸福;熬猪头糕是因“糕”谐音“高”,预示家庭生
活年年高。过年尽量要吃鱼,是因为“鱼”谐音“余”,希求新年伊始,日子越过越有余。而
过年时不管碗筷缺与不缺,都要添置,寓意家中增添人口,人丁兴旺。
正月初一,晨起放“高升”(即“二起脚”),谓“开门炮”,男女换新装,待饺子下熟以
后,焚香烧纸放鞭炮,全家跪拜天地、先祖,稍后小辈跪拜长辈。此为“发纸”。大年黎明前
后,千家万户爆竹声声,极为热闹。“发纸”毕,全家人用头一天备好的酒肴喝酒,吃水饺、
汤圆(即元宵)。汤圆寓全家团圆之意。饭后,男女分头出动,到宗族亲邻互贺新年,谓之“拜
年”。拜年时逢长辈或同辈年长者行跪礼,街头巷尾遇族外人抱拳互道“新年好”或“恭喜恭
喜”、“见面发财”等吉利话。每家对前来拜年,年长者以烟酒相待;年小的儿童以糖果、花
生、葵花子相待,也有给压岁钱的。建国后,有些较文明的家庭人员,外出拜年,只到必拜年
者家庭走走,叙叙啦啦,问候“新年好”,以表祝贺之意,不再行跪礼。拜年以当日午前为度,
中午前后,集镇上有踩高跷、玩龙、玩狮子、走竹马旱船和说书唱戏的,人们在酒足饭饱,互
贺新年之后,多去“看景”。是日不准挑水扫地,忌动刀剪,如有违犯,则认为一年不吉利。
解放以后,春节中带有封建迷信的老套子已逐步被淘汰。但借新年之际,家人团聚,亲朋
互贺,辞旧迎新,还是普遍实行的。春节期间,党和政府向离退休老干部发慰问信,召开茶话
会,以示关怀;向全县人民致春节贺词;组织慰问团慰问部队。部队回访,举办军民联欢晚会,
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村民委员会给现役军人、荣残军人、烈军属挂光荣灯、光荣匾、光荣牌,
送慰问品,贴春联。各行各业,除留值班人员,其余按例放假,欢度春节。这一切给春节增添
了浓厚的喜庆气氛。
2 元宵、叫亲节
夏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家家吃汤圆、蒸灯。蒸灯是旧时的一种习俗。方法是,用面粉蒸
成龙状, 放在粮囤里,意为保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蒸灯,每月蒸1个,共蒸12个,几月的
灯就捏几个鼻。一个灯里面放一粒黄豆,内放豆油或花生油,用草棒缠棉絮插入油中做灯芯点
燃后,看哪月灯里黄豆泡的皱多,就预示着哪月雨水大。灯点着之后,照照门后,意思是不招
毒虫蝎子;照照树,不生害虫;照照牙齿,不害牙疼。灯点过之后,要看灯芯花,灯芯花大,
预示着今年棉花丰收;灯芯花小,预示着今年谷子高梁丰收。晚上放烟花,孩子们放“滴滴锦”,
打着灯笼外出玩耍。
夏历正月十六日,临沭地方有将已出嫁的女子叫回娘家吃顿饭或过上几日的习俗,虽不是
什么大节,但家家比较重视,人们称为“叫亲节”或“走亲节”。
3 二月二
夏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龙抬头”,此时大地回春,风和日暖,万物复苏。临沭农
村有“炒虫”之习:把黄豆放在锅中炒熟,意思是炒虫吃,把庄稼的害虫炒死,保证丰收。有
些地方还有“搭囤”之习,五更时分用木锨端青灰到场上或院子里、脚下转动,将青灰撒成一
个圈,圈中间放一小把五谷杂粮,意为五谷丰登,粮满仓。
4 清明节
此节为祭祀节。节前为先祖添土圆坟,意为其修缮房屋。节日这天,人们带着供品,到祖
坟或去世亲人坟前烧纸祭奠。以表示对故去亲人的纪念。有些地方,清明前一天早晨,各家各
户还把松、柳枝插在屋檐里,意为驱邪。
这一天,青少年多到田野、山上游玩,谓之“踏青”。
建国后,每逢清明,县里各界人士、在校学生到滨海烈士陵园集会,为烈士扫墓,瞻仰革
命烈士纪念堂,缅怀烈士光辉业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5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此日家家户户吃粽子,并在门前插艾蒿。据说插艾
可以辟邪,吃棕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些农家逢此节,用各色小布块给儿童
缝制“香荷包”,包内装艾叶、香草等物,带在身上,说是可以驱除邪恶,保一生平安。
6 半年
临沭各地过半年时间不同。蛟龙、玉山一带以夏历六月初一为半年;临沭、南古、石门、
大兴等地,以夏历六月十五为半年。多数农家为夏收后改善生活。家有小孩种牛痘的,也在这
天举行“发红子”、“退盘子”仪式,烧纸花,放鞭炮,祈祝孩子平安。
7 七月七
相传夏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日子。会面必流泪,即天必下雨,故又称雨节。
是日又名“乞巧节”。夜晚,少女手捏绣花针,对月穿针引线,以能穿入者为巧。是为向织女
“乞巧”。今乞巧习俗已废。
8 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时值秋高气爽,花好月圆,节前亲朋好友互送礼
品,以加深友谊。晚间,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月圆时分吃月饼赏明月,有庆贺国泰民安,天
下太平之意。此节被临沭地方视为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
9 重阳(老人节)
夏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此节古代文人名士比较注重,多于此日登高观望,饮酒赏菊,抒
发雅兴;而一般农民多把此日视为“雨节”,遇旱年盼此节老天下雨解旱。改革开放后,国家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传统,将此日定为老人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
10 腊八节
夏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相传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生日。古代寺庙这一天要用米和菜果煮
粥,供奉佛祖后再分施给贫民。由于佛教的影响,吃腊八粥便成了一种民俗,人们用五谷杂粮
和干果煮成腊八粥,庆贺一年来的五谷丰登。临沭地方腊八粥多用小米、大枣、核桃、栗子、
银杏等原料,分荤的、咸的、甜的几种。腊八粥营养丰富,是冬令食疗佳品。
11 辞灶
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辞灶日(1)。这一天,不分大户小户,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将锅台、
几案、锅碗飘盆收拾的干干净净,准备设供祭灶。要事先买好麦芽糖瓜、点心、灶老爷像之类。
晚饭后祭灶时,首先将墙上的旧灶老爷像揭下来,在香炉前焚化,表示灶老爷上天了;然后贴
上新的灶老爷像,有的在像旁还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再在祭桌上摆供
品,供品主要是糖瓜,据说糖瓜粘而甜,灶老爷吃了它,可以封住嘴,上天以后就不说人们的
坏话了。设祭之后,全家参加祭礼,由长者烧纸烧香,送糖,送酒并为灶老爷的坐骑撒马料,
最后,全家给灶老爷磕头,祭灶仪式完成。

注: (1)辞灶日:又称过小年。时间也有定在腊月二十三日的,因为古有“官三民四”的说
法。

12 除夕
夏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是日黎明前,要举行“接灶”仪式,即拿一把麦稂或
数张火纸在粪堆上一烧,放几个鞭,意为把灶老爷从天上接到家中过年。过年即换桃符,贴春
联、门笺(俗名叫过门笺子)、年画,打扫院落,在各门槛处安设拦门棍,意谓别跑了“金马驹
子”。同时长辈要率全家上祖坟。本日早餐从粗从简,晚餐从精从丰,要合家聚餐,并把晚餐
剩余的饺子、米饭、豆腐之类放在锅里“压锅”,寓意明年富有。
晚餐后,全家围炉团坐,说啦家常熬夜,谓之“熬岁”。据说越撑熬活的岁数越大。是夕,
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钱多少不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视已经普及,多数看中央电视台春
节联欢晚会,过年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