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临沭县村庄命名规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5&rec=10&run=13

一 因地理实体而得名 村庄命名往往与村址的典型环境相关联。 临沭境内地形复杂,山
重水复,沟壑纵横。因此,自然村命名多与地理特征相关联,具有古老而又浓厚的地方特色。
依山傍水的村庄,多以位于山水之阴或阳而得名。向阳村,因位于岭丘南坡而得名;羽阴
村,因位于羽山之北而得名;山里因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而得名;西山前、东山前,因地处岌山
之前而得名。于家山、郭家山、贾山、山西头等村庄皆因靠近山而得名。东部有石鼓岭,岭陡
状怪,1935年版《续修临沂县志》载“石鼓岭在临沂五区东部,有石作鼓状,扣之渊然有声。”
明末刘氏迁此,在岭西建村,村以岭名,叫“石鼓岭”。因靠近岭丘而得名的村还有南岭、西
南岭、后尹岭、前尹岭、东唐岭、西唐岭、潘岭、史岭、曹岭、季岭、沙岭、红旗岭等。村址
位于河畔的多以河而得名,新河村,因位于新沭河北岸而得名;前、后河口,因位于沭河渡口
处而得名;徐岔河,因位于三条小河交叉处而得名;河湾村,因位于小河的拐弯处而得名。因
临河而名的还有沭东、河北、河南、关河、七岔河、新河镇、李河东、小河涯、上石河、湾里、
圈子河、东黄河、戴家河、杜家河等村庄。因位于塘旁沟畔而得名的有南沟头、北沟头、沟北、
陡沟、水沟村、干沟渊、界沟、张家沟、姚沟、隋沟、磨石沟、黄泥沟等村。因泉而得名的有
泉里井、泉子埠、北泉等村。境内半数以上自然村以所临山、沟、河、泉等地形特征而得名,
这是临沭县地名语词文化最显著的特点。
二 因方位而得名 靠近山、河、岭、沟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几个同名村,往往以方位加以区
别。如山西头、东河口、前尹岭、后尹岭、北沟头、崖上、崖下、左坞等。
三 以植物而得名 临沭县许多村庄以植物而得名。双槐树村,因村旁有两棵大槐树并立,
枝干交错,故得名“双槐树”。金花村,因村旁沟畔长满了野生的金银花,居民视之为吉祥物,
遂命村名为“金花村”。栗行村,因建村时村旁有大片栗树,临沭方言称树林为“树行”,故
得名“栗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植物而得名的村庄名称也在不断的演变、雅化。早科村,
始称“枣棵”,后来居民愿子孙读书上进,早日登科,取吉祥意,易名“早科”。卞麻科,明
末张氏迁此建村,因兵燹战乱,土地荒芜,遍地长满了蓖麻子,故得名蓖麻庄,后更名“卞麻
科”。许多村庄以植物命名,有相似之处,比较异同,更能体现环境典型化的特色。如花园与
花园寺,蒿科与小蒿墩,桃园与楮桃林,白毛与白旄,柳庄与细柳庄,虽只一字之差,但反映
出建村的时代和村址环境的差异。境内约有三分之一的自然村,以植物命名并不断演变雅化,
是临沭地名语词文化的一大特征。
四 因古迹而得名 临沭一带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殛鲧羽山、马陵
道、玉虚宫、窦王坟、牛口峪、桃花庵等遗址尚存。靠近的村庄,多以古城古庙而得名,更有
古朴典雅的韵味。沭河岸边的七个贺城,春秋战国时期贺王封地建古城,后人在贺王城附近建
村,称贺城村。前、后利城村,因靠近汉代利城县城遗址,故得名“利城”。镇武庙,因村内
原有一古庙,殿内有镇武大帝塑像而得名。大兴镇的四个观堂村,皆因位于观音菩萨庙旁而得
名。临沭镇的庙前村因位于红云寺的前面,得名“庙前”。
五 因古人轶闻而得名 境内民间有许多古人轶事、 轶闻传说,富有传奇色彩。居民借古
喻今,为村庄命名以示吉祥。华桥村,始称“挂甲桥”。相传薛礼东征时曾在此桥上挂过盔甲,
故名挂甲桥。建村时村以桥名,后演称“华桥”。大岱村,早年叫“大带剑”。传说唐朝薛礼
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把宝剑挂在营门上镇邪。后人为避邪消灾,建村时命村名“大带剑”,
后沿称“大岱”。吉利埠,始称“系驴埠”。传闻村旁有一大水汪,汪边有一石柱,数尺高,
张果老曾在此拴过驴。居民在汪边建村,命村名“系驴埠”,后人嫌此名不雅,遂取吉祥意,
更名“吉利”。金墩顶,原名“七女墩”,因传说七仙女在此地大土墩上轻歌曼舞得名。后来,
居民愿墩生金、地增产,更名“金墩顶”。荞麦涧村,原叫“巧女涧”。传说以古时村里有一
巧妇得名,后因这里多种荞麦,晚秋季节,荞麦花开,宛如银海,遂更名“荞麦涧”。
六 以吉祥嘉言而得名 用嘉言以示吉祥或自勉, 这在境内自然村名中也屡见不鲜。黄金
斗村,据说建村时,有人在此盘窑烧砖瓦,生意兴隆,日进斗金,故得名“黄金斗”。友谊村,
原名黄泥沟,因村中居民姓氏多,为增进团结,便更名“友谊村”。安乐村,建村时居民愿四
季太平,常年安乐,命名为“安乐村”。望子成龙,升官发财,是世人的夙愿,明初陈氏择沭
河分支处建村,命村名为“大官庄”,以此激励后人高官厚禄,光宗耀祖。全县叫官庄的村庄
就有27个,为避重名村,多以方位或姓氏冠其首,加以区分。
七 以自然数而得名 有些村庄位于路旁、河畔或者某地理实体附近,为突出环境特点,
往往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用数字作首字。临沭镇的后半路村和前半路、中半路村,位于夏
庄(现临沭镇驻地)至周庄交通要道中点,故得名“半路”。后来发展成三个村,便以方位加
以区分。玉山镇的半路村,位于村庄密集的峡谷间,距时顶、崔顶、李河东三个村各半里路,
故得名“半里村”。白旄镇的三里村,因距叶埠、银马庄、小蒿墩各一里路,三条路程之和为
三里,故名“三里村”。店头镇的五花路村,位于五条路的交叉处,村落被五条路分成花瓣状,
故名“五花路”。朱仓乡的七岔河村,位于七条小河的交汇处,得名“七岔河”。店头镇东、
西八里巷,早年八家居民住在一个巷同里,叫八家巷,后来人户增多,村庄渐大,便以距沭河
八里路为由,改称“八里巷”。大兴镇的九龙湾村,因村内有九条弯曲的小水沟,象九龙盘绕,
故名“九龙湾”。
八 因姓氏而得名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人们乐意在那里立村定居,
因此村庄特别密集,为避免重名,往往以姓氏冠其首命名,加以区分。“五官庄(毛、李、邰、
胡、邢)四桃园(毛、李、彭、宋)六个山子(段、王、商、崇、董、郇)靠河涯”。15个村
庄,象一盘棋子,分布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苍源河两岸,如不用姓氏为首字命村名,实在难以
分清。类似这种情况,不乏其例。如四埠前(高、徐、王、张)五巡会(陈、仓、房、刘、张)
六沙埠(张、薛、王、陆、朱、杨)七贺城(王、张、黄、徐、钟、杨、庙),除庙贺城是以
古庙而名以外,其余都是以姓氏区分的。
此外,还有以动物而名的,如蛟龙汪、腾马、金鸡墩等村;以金玉而名的有金盆底、银马
庄、玉山等;以色彩而名的有白石洼、黄泥沟、红土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