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3&rec=79&run=13

发展和改革局领导成员
局长、党组书记:刘景发* 陈庆祥
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吴令然 李善峰
副局长:李春华 孙连田 吕玉华
纪检组长:邢连学
党组成员:庞赤真 王庆东 贾恩来 郭玉江
工会主席:李保庆
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任:赵尚奎
【机构设置】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下设办公室、工农业与外经贸科、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
科、 国民经济综合科、科教社会与财经科、重点项目稽查科、服务业管理科7个职能科室;
副科级单位有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8人。
【概述】 2006年,发展和改革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创新业,跨越发展建
强县”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
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三个文明建设取
得丰硕成果。 2006年, 全县生产总值83.9亿元, 同比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38亿元, 同比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46.68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
26.84亿元, 同比增长24.2%;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总产值111.14亿元,同比增长30.8%;地
方财政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8.6%。
【经济强县】 县发改局始终把抓大事、当参谋作为工作的中心。加强了对经济运行的调度
与分析,坚持月调度、季度分析制度,逐季度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并有针对
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工业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
培育壮大了化工、复合肥、机械、五金、酿造、柳编、蔬菜加工、棉花加工等骨干行业,新
型加工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2006年,一、二、三产增加值
的比例由2005年的13.2:56.3:30.5调整为12.4:55.6:3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
“南桑、北柳、东茶、西菜”的种植格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进一步
加快,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民营经济主导作用突出。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完善
对外开放新格局, 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2006年,全县进出口总额
18156亿美元,其中,出口11679万美元。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壮大优势出口产业,
柳制品、脱水蔬菜、五金机械、化工四大骨干行业出口增势强劲。积极实施“大开放、大招
商、大发展”战略,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项目资金争取及重点项目建设】 2006年,共向上级争取项目17个,到位资金12508万元。
其中无偿资金4508万元, 棉花进口配额2600吨, 在全市各县区名列第一。2006年,完善了
《临沭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了领导班子成员包扶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强调度管
理,强化协调服务,推动了金沂蒙双塔生态复合肥、金正大包膜控释肥、史丹利高塔造粒复
合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根据《管理办法》,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针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县领导掌握重点项目建设动
态、解决矛盾和问题提供信息服务。抓好项目论证储备工作。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
设一批,筛选论证一批,谋划筹备一批”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储备了一批新的建设
项目,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
项目办全力抓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由于管理规范、严格调度、
全面及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全县重点项目管理的方法措施,得到市发改委
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在全市进行推广,许多县区发改局到临沭学习取经。新上固定资产过
500万元的重点建设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53.66亿元,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亿元。通过
增投入、上项目,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产业结
构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
显著提高,一个整洁优美的园林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房地产开发着力实施了旧城改造,居民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以建设现代高效经济开发区为目标,狠抓了沂蒙创业园开发建设,实现
了与临沂经济开发区较高层次的对接。
【社会事业】 县发改局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
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
的52%提高到58%。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在校生达到1.7
万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
面启动,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加强了“两个体系”建设,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努力
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以
构建和谐临沭为目标,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被评为全省“平
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强化全民国防教育,促进双拥共建工作再上新水平,实现全省双拥模
范县“五连冠”。
【致富工程】 百万农户致富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为了做好
这项工作, 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15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全县农户致富工程配套。县
委组织部从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中心、烟草公司、统计局等七个单位抽
调8人, 组成临沭县农户致富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改局。通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在放贷标准、操作流程、统计表格、技术指导、档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易于操作
的工作程序,使全县的农户致富工程开展得健康有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加大对农村困难农户的帮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
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召开了全县百
万农户致富工程表彰会,下达了2006年指导性计划和全年致富工程工作考核办法。加大了对
困难农户的帮扶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使一批困难农户参与到致富工
程中来。做好到期致富工程贷款贴息资金的发放工作。全县共发放贴息贷款6300万元,贴息
180万元, 受益农户6100余户。积极参加“百村帮扶整治”活动,局党组在大兴镇清泉村召
开现场办公会, 投资9万元,修建了道路和桥梁,改善了村容村貌,为该村农业发展和农民
增收创造了条件。在2006年度致富工程表彰会上,临沭作为全市唯一县区作典型发言。
【新农村建设】 随着国家和省、市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
断加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创新思
路,强化措施,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
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006年,继续组织实施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人畜饮水改造工程、镇村道路建设及环境
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了以“一池(沼气)四
改(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一利用(太阳能)”为核心的农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
得了显著成效。新发展户用沼气池3000个,其中,“一池四改一利用”高标准户1000户,新
建大型沼气发电工程1处,新发展生态文明示范村40个,全县户用沼气已达2.9万个,每年可
为农民增加收入3900万元,人均增收70元。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村村通硬化路100多
公里,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民走上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柏油路。全县行政村客
车通达率达到100%。2006年,全县新安装有线电视30多个村,发展有线电视户1200户,有线
电视通村率达85%,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
撰稿:杨 力
审稿:陈庆祥